關于直腸前突綜合征的病因病理分析
直腸前壁由直腸陰道隔支撐,該隔主要由骨盆內筋膜組成,內有肛提肌的中線交叉纖維組織及會陰體。若直腸陰道隔松弛,則直腸前壁易向前膨出,類似疝突出。多見于慢性便秘致腹內壓長期增高的女性、多產婦、排糞習;隕不良者、老年女性會陰松弛者等。 李實忠通過對45例直腸前突患者進行常規檢查、肛腸動力學、盆底肌電圖、排糞造影及肛腸轉運功能等項檢查,對直腸前突的病因及發生機理提出以下見解。他認為直腸前突系排糞時直腸前壁過度突入陰道的一種病理狀態。正常排糞時腹壓升高,盆底肌松弛,肛管直腸角度變鈍,盆底呈漏斗狀,肛管成為最低點,糞便在排糞壓力驅動下排出。由于骶曲的影響,下行糞塊的垂直分力成為排糞動力,而水平分力則作用于直腸前壁使其向前突出。在男性,由于前方堅實,直腸不易前突;而女性則由于前方較空虛,該水平分力作用于直腸陰道隔。直腸陰道隔中有腹會陰筋膜通過,并有在中線交織的提 肛肌纖維,兩者可大大加強直腸陰道隔的強度,以抵抗上述水平分力,使直腸前壁在......閱讀全文
關于直腸前突綜合征的病因病理分析
直腸前壁由直腸陰道隔支撐,該隔主要由骨盆內筋膜組成,內有肛提肌的中線交叉纖維組織及會陰體。若直腸陰道隔松弛,則直腸前壁易向前膨出,類似疝突出。多見于慢性便秘致腹內壓長期增高的女性、多產婦、排糞習;隕不良者、老年女性會陰松弛者等。 李實忠通過對45例直腸前突患者進行常規檢查、肛腸動力學、盆底肌電
關于直腸前突綜合征的簡介
直腸前突綜合征 Rectocele syndrome 本病多見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來男性發病者也有報道,如周德寬等曾報告4例,蔡志春等報告2例。直腸前突在排糞困難病例中所占比例,國內外報道有差異,Mehieu報道144例中有44例,盧任華報道461例中有239例,蔡志春報告145例(女106
關于直腸前突綜合征的檢查方式介紹
直腸指診及排糞造影等是診斷直腸前突的主要檢查方法。 指診檢查 直腸指診可觸及肛管上端的直腸前壁有一圓形或卵圓形突向陰道的薄弱區。用力排糞時突出更明顯。 排糞造影 可見直腸前壁向前突出,鋇劑通過肛管困難。蔡志春觀察,前突的形態多為囊袋狀、鵝頭角狀或土丘狀,邊緣光滑,如前突深度超過2cm,其
關于直腸前突綜合征的保守治療介紹
先采用保守治療,但不主張采用峻瀉劑和灌腸,而強調“三多”: ①多食粗制主食或富含食物纖維的水果蔬菜; ②多飲水,總量達2000~3000ml/天; ③多活動。通過以上治療,一般患者的癥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經過3個月正規非手術療法治療,癥狀無好轉、療效不明顯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如何診斷直腸前突綜合征?
根據上述典型病史、癥狀及體征,直腸前突診斷并不困難。正常人用力排糞時,在肛管直腸交界處前上方有時可見向前膨出,長度較長,但深度一般不超過5.Ocm。盧任華提出根據直腸前突排糞造影檢查結果可將其分為3度: ①輕度前突深度為0.6~1.5cm; ②中度為1.6~3.Ocm; ③重度≥3.1cm
怎樣預防直腸前突綜合征?
男性直腸前壁組織亦較致密只有女性直腸陰道隔較薄弱形成直腸前突故我們認為直腸前突是女性出口梗阻的特有X線癥象治療以疏通排出道為主即解決直腸粘膜脫垂直腸瓣過寬內括約肌失馳緩肛管狹窄后直腸前突減輕甚至消失便秘癥狀緩解。
關于直腸前突綜合征的經直腸內修補治療介紹
患者取俯臥位,雙下肢下垂45º;左右,下腹及恥骨聯合部略墊高。可采用腰麻或骶麻。用寬膠布粘貼雙側臀部,向兩側牽開,顯露肛門部。常規消毒臀部、肛門及陰道,用手指輕輕擴張肛門,以容納4~6指為宜。將直角拉鉤或“S”形拉鉤伸人肛門內,助手協助暴露直腸前壁。具體手術方法分2種。 (1)Seha
直腸前突病例分析總結
【一般資料】女性,50歲,職員【主訴】女性,50歲,職員排便困難伴排便不盡感1年。【現病史】患者緣于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排便困難伴排便不盡感,大便質軟,無大便帶血,1次/1天,每次排便時間明顯延長,未曾用藥。近期排便困難加重,且排便量少、干燥,癥狀持續存在。今患者為求進一步治療特來我科,門診以“直腸
直腸前突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直腸前突(rectocele,下簡稱為RC)的譯文是直腸膨出,即直腸前壁向前突出,亦稱直腸前膨出。為出口阻塞綜合征之一。患者直腸陰道隔薄弱,直腸前壁突人陰道內亦是排糞困難的主要因素之一。
概述直腸前突綜合征的危害
直腸前壁由直腸陰道隔支撐,該隔主要由骨盆內筋膜組成,內有肛提肌的中線交叉纖維組織及會陰體。若直腸陰道隔松弛,則直腸前壁易向前膨出,類似疝突出。多見于慢性便秘致腹內壓長期增高的女性、多產婦、排糞習;隕不良者、老年女性會陰松弛者等。 李實忠通過對45例直腸前突患者進行常規檢查、肛腸動力學、盆底肌電
直腸前突綜合征的直腸閉式修補法
(Block法):根據前突大小,用彎血管鉗縱行鉗夾直腸黏膜層,再用2-0鉻制腸線自下而上連續縫合黏膜肌層,直到恥骨聯合處。縫合時應下寬上窄,以免在上端形成黏膜瓣影響排糞。該法僅適用于較小的(1.0~2.0cm)直腸前突。作者對1986~1989年6位學者所做的直腸前突經直腸修補術的療效進行了對照
病例分析:直腸前突1例
【一般資料】女性,50歲,職員【主訴】排便困難伴排便不盡感1年。【現病史】患者緣于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排便困難伴排便不盡感,大便質軟,無大便帶血,1次/1天,每次排便時間明顯延長,未曾用藥。近期排便困難加重,且排便量少、干燥,癥狀持續存在。今患者為求進一步治療特來我科,門診以“直腸前突”收入院。【既
關于莖突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莖突綜合征又稱莖突過長、Eagle綜合征、莖突神經痛。常見于成年人,單側患病多見。由于此綜合征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且無特異性,診斷有一定的困難,又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容易誤診,延誤治療。 1.莖突過長 莖突由第二腮弓的Reichert軟骨發育而來,在發育過程中發生異常骨化而致莖突過長。莖突尖端附
簡述直腸前突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排糞困難是直腸前突的主要癥狀。用力排糞時腹壓增高,糞塊在壓力的作用下沖向前突內,停止用力后糞塊又被擠回直腸,造成排糞困難。由于糞塊積存在直腸內,患者即感下墜,排糞不盡而用力努掙,結果腹壓進而增加,使已松弛的直腸陰道隔承受更大的壓力,從而加深前突,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排糞困難越來越重。少數患者須在肛
肛瘺合并痔瘡,合并有直腸前突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性別:女,年齡:46,職業:無【主訴】**腫物脫出20年,局部瘙癢不適1周。【現病史】患者于20年前開始,因偶爾大便干燥,出現**腫物脫出,大便有便不趕緊癥狀,無便血,無大便疼痛癥狀,未經診斷,偶爾局部上痔瘡膏治療。近1周**局部有瘙癢癥狀,遂來醫院就診。平時大便1日4-5次,無腹瀉癥狀
混合痔合并直腸前突治療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49歲,農民【主訴】**腫物脫出3年,加重3個月。【現病史】患者于3年前開始出現,**腫物脫出,無便血,無大便疼痛癥狀,無**瘙癢。未經診斷及治療。于3個月前癥狀加重,大便每日一次,不干燥。【既往史】既往健康。【查體】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正常。**外見肘膝位6,12點痔瘡脫出。*
直腸內封閉縫合法修補直腸前突的簡介
其手術要點是在直腸前突處行雙重連續交鎖縫合,將該處直腸黏膜、黏膜下組織和肌層縫合在一起,消滅直腸前壁囊袋。連續交鎖縫合要勒緊,以達到絞窄效果,從而引起黏膜壞死脫落,靠該處黏膜下和肌層組織使創面快速愈合。該類手術適用于中間位宜腸前突。特點是快速、簡單易行、出血少。不足之處是有時前突封閉不完全,術后
關于恥骨直腸肌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1、癥狀 緩慢進行加重的排糞困難,排糞過度用力,排糞時間過長,每次達1~2小時,糞塊細小,便次頻繁及有排糞不全感。部分患者排糞時肛門或骶區疼痛,精神常較緊張。 2、病因 恥骨直腸肌綜合征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局部炎癥,如坐骨直腸間隙膿腫及濫用瀉藥有關。
關于結直腸類癌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確切發病原因不明,但和血管活性物質的大量分泌有密切關系。胃腸道類癌源于腸道嗜銀細胞。類癌患者的60%以上的色氨酸經過腫瘤嗜銀細胞轉化,產生大量的5-羥色胺,因而尿中的5-羥色胺代謝產物亦相應增加。5-羥色胺的代謝產物稱為5-羥吲哚乙酸,正常人每24小時尿中的排出量一般波動于2~10mg;類癌綜合
關于肛門直腸損傷的病因病理介紹
(一)插入傷:多發生于意外事故,因跌倒或由高處墜下時,碰撞在直立于地上的木樁、鐵桿、樹枝、柵欄或工具柄等物上,使異物刺入肛門直腸內。 (二)手術損傷:因盆腔內、會陰部、肛門直腸和骶尾部各種手術時產生的誤傷。 (三)器械損傷:在使用直腸鏡、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肛體溫計和灌腸器頭時,放入不慎
關于Parinaud氏綜合征的病因病理分析
Parinaud氏綜合征,又稱上丘腦綜合征、中腦頂蓋綜合征、上仰視性麻痹綜合征。 顱內腫瘤,如松果體腫瘤、胼胝體腫瘤、中腦腫瘤,以及血管病變損害皮質頂蓋束等引起。發明和機理尚不明確。
關于范科尼綜合征的病理病因分析
本綜合征的病因很多,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類。原發性Fanconi綜合征又分為:嬰兒型、成人型以及刷狀緣缺失型三種類型。繼發性Fanconi綜合征又包括繼發于遺傳性疾病與繼發于后天獲得性疾病。前者包括:胱氨酸儲積病、酪氨酸血癥Ⅰ型、糖原貯積病Ⅰ型、半乳糖血癥、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細胞色素C氧化酶缺
關于Apert氏綜合征的病因病理分析
Apert氏綜合征又稱尖頭并指(趾)畸形;并指(趾)尖頭綜合征。 過去認為本病是骨炎、佝僂病、羊水索條壓迫、先天性梅毒、風疹等外因引起,目前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患。一般為散發性。雙親年齡往往較大,尤其是父親。
關于小兒賴氏綜合征的病理病因分析
本病征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不詳,但已肯定與病毒感染和服用阿司匹林密切相關。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但均非惟一的原因。 1.感染 病前常見病毒感染,表現為呼吸道或消化道癥狀。致病原可能是流感病毒、水痘、副流感、腸道病毒、E-B病毒等。但至今尚沒有證據認為本病是由于病毒的直接感染所致。 2.藥物
關于結直腸損傷的病因分析
結腸損傷屬于空腔臟器損傷,結腸破裂后腸內容物溢出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炎,這與其他空腔臟器破裂的臨床表現一致,只是結腸內容物對腹膜的刺激較輕,因此結腸損傷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發展緩慢,往往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值得警惕。結腸損傷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損傷的程度、部位、傷后就診時間及是否同時有其他臟器損傷而定
關于直腸脫垂的病因分析
直腸脫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 1.解剖因素 發育不良幼兒、營養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現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小兒骶骨彎曲度小、過直;手術、外傷損傷肛門直腸周圍肌或神經等因素都可減弱直腸周圍組織對直腸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腸易于脫出。 2.腹壓增加 如便秘、腹瀉、
關于直腸尿道瘺的病因分析
因外在因素造成尿道損傷、尿道閉鎖,就容易形成直腸尿道痿。尿道和直腸相通后,由于糞便的污染,極易發生尿路和盆腔感染,產生嚴重的毒血癥,如果處理不當,輕則形成直腸尿道痿,重則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直腸尿道瘺存在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26個月,平均11個月。
關于直腸粘膜松弛的病因分析
直腸粘膜松弛是直腸粘膜脫垂的初期階段,又稱為直腸粘膜內脫垂。直腸粘膜松弛的發病率很高,臨床上,像內痔、外痔等很多疾病都可以導致直腸粘膜松弛的發病。 直腸粘膜松弛的病因 ⑴內痔,便時內痔脫出肛門外,便后痔團自行回納者為Ⅱ期內痔;便后痔團不能回納,需用手法復位者為Ⅲ期內痔。痔團紫紅或鮮紅色,似草
前床突腦膜瘤的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腦膜腫瘤包括腦膜內皮細胞腫瘤、間葉性非腦膜內皮性腫瘤、原發黑色素細胞病變和組織來源不明的腫瘤4類。
關于巨頜癥的病理病因分析
巨頜癥病損組織為增生的纖維性組織代替了正常骨組織,結締組織內可見豐富的血管,有時可見神經。一般血管管腔擴張,管壁較薄,血管周圍常可見嗜伊紅物質環繞似套袖狀。纖維呈縱橫交叉排列。并可見骨樣組織及明顯的纖維成骨。骨小梁粗糙,嗜色不均勻,見不到正常的骨沉積線。可見大量多核巨細胞圍繞血管周圍或新生的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