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已成我國頭號食品安全問題”,4月19日,在中國科協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全球視野下的食品安全”會上,多位權威專家在強調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同時,也解讀了大眾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誤區。 擔憂1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 靠不靠譜? 食品安全是一個全球高度關注的問題,我國食品產業在過去的30年增加了128倍。快速擴張的過程,既代表著食品產業的蓬勃發展,符合公眾的巨大需求,同時也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說,食源性疾病(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病原體使人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已成為我國頭號食品安全問題,我國平均6個半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此病。 陳君石院士說,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大家關注很正常,但還是有一些認識誤區,比如,希望食品安全零風險。食品安全是沒有零風險的,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 (痢疾菌、傷寒菌、沙門氏菌等)、污染物(重金屬、農藥殘......閱讀全文
“小編,你這么寫真對不起我啊。”不久前,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食品安全博士鐘凱發出這樣一條微博。讓他發出這樣感慨的是,一家加“V”認證的新聞機構,對含鋁食品添加劑調整的微博報道。 這則微博稱,“中國人每周鋁元素攝入量,遠遠超過安全攝入量每公斤體重2毫克。面粉、饅頭、油條是最主要
“食”面埋伏 食品安全熱點“九問”——訪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 瘦肉精、染色饅頭、假薯粉……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究竟怎樣?應該怎樣全面認識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事件頻
寫這篇長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呼吁大家尊重專業,尊重知識,特別是各位有影響力的大V和媒體,因為你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專業和知識。食品安全它確實是公共話題,但更是一個專業領域。換位思考下,當你們談論民主、自由這樣的話題時,當你碰到一個什么社科名著都沒讀過,對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蘇聯解體等一知
從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問世,到2010年國務院成為唯一一個委員會——食品安全委員會,再到2011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成立,一直到今年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可以說,近年來,政府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消費者的感受卻是問題越來越多,對政府的信任度也越來越低。風險信息如
“一包方便面里有25種添加劑,別吃”“吃面包相當于啃鞋底”……出現在網絡上的這些“提醒”經常令人不寒而栗。在昨天的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與會國內外專家為食品添加劑正名:全世界真正的頭號食品安全問題并非食品添加劑等問題,而是食源性疾病。迄今為止,中國的食品安全事件沒有一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
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二十日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以更好地修改、完善這部法律草案。 這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的第一部法律草案。 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
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0日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以更好地修改、完善這部法律草案。 這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的第一部法律草案。 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一包方便面里有25種添加劑,別吃”“吃面包相當于啃鞋底”……出現在網絡上的這些“提醒”經常令人不寒而栗。在昨天的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與會國內外專家為食品添加劑正名:全世界真正的頭號食品安全問題并非食品添加劑等問題,而是食源性疾病。迄今為止,中國的食品安全事件沒有一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九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于2009年2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在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50多家在京媒體記者認真聆聽專家對2015年12個食品安全熱點的權威解讀。 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 特征 1.熱點密度有所降低。2014年全年需要跟蹤關注的食品安全
2014年9月24日,賽默飛世爾科技亮相于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的2014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隆重推出了賽默飛移動檢測解決方案并召開新聞發布會,賽默飛中國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9年5月9日)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這是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
【摘要】 隨著科技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如今,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問題,食品微生物檢測是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方面的重要技術之一,對控制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為切入點,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的重要性,探討了食品
食品安全是一個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全過程的長期性的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飲食水平與健康水平普遍有了提高,食品安全狀況有了較大的改善。但人類食物鏈環節增多、食物結構復雜化卻給人類增添了新的飲食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總體而言,全球食品安全形勢有所好轉,但仍然不容樂觀
7月31日,“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第八期活動在穗舉行。該活動由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南方日報社聯合主辦。 本期活動邀請了知名食品安全科普專家、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博士擔任主講嘉賓。鐘凱以“你不知道的飲食防忽悠秘籍”為主題向公眾澄清了日常飲食中存在的認識誤區,幫助公眾
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監管力度、主體責任、監管能力、技術體系和保障體系等做出了詳細規定,關注食品產業的標準化、集約化和規模化,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用5年左
2月23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年會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懇談會”上,專家們“跳出食品看食品”的新思路,為食品安全國家戰略的路徑選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從現實角度看,我國的食品安全受制于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受制于農業的前端。從縱向對比看,各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食品安全問題有著驚人的
網購食品今年納入安全監管 乳粉、嬰幼兒食品等受重點監測 方便、價廉、種類多,這些優點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網購食品,但這些食品的安全性如何,有無保證? 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起,網購食品首次納入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將以乳粉、嬰幼兒食品等為重點監
2013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管,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得到控制,全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趨穩向好。但制約我國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仍時有發生。為貫徹落實黨
美國FDA代理局長斯蒂芬·奧斯特羅夫(左二)和同事4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媒體采訪會上回答記者提問。圖片來源:美國大使館新聞文化處 “具體的數字需要查證,但毫無疑問,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食品進口國之一。”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代理局長斯蒂芬·奧斯特羅夫(Stephen Ostroff)4月
中國經濟報告雜志封面 常東亮 一、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全球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日前發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調查”數據。在此次民調涉及的124個國家當中,中國人的幸福度排名第92位; 88%接收調查的中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遠離“美滿幸福”的標準,其中生
今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辦。會議公布了由中國經濟網食品安全輿情研究所選送的12個國內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并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等權威專家一一進行解讀。 為了能夠較真實地反應社會對中國食
食品安全,國家戰略。這背后,涉及眾多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戰略考量。除了環境污染帶給初級農產品的安全隱患,從加工企業到百姓餐桌的環節也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食品安全的鴻溝。 2015年兩會,食品安全一如既往地受到兩會委員和代表們的高度關注。他們也為這個涉及千家萬戶、每日每時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三聚氰胺奶粉、蘇丹紅鴨蛋、甲醛奶糖、染色花椒、瘦肉精……歷數我國近年來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70%以上禍起于肉、蛋、奶等動物源性食品,“動物源”已成為食品安全防控的重中之重。 為此,多位專家在近日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上呼吁,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要從源頭上擰緊閥門,通過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從歐洲的“馬肉風波”到遍布全美15個州的大腸桿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虛假標識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問題不斷發生。就我國而言,不可能獨善其身地游離在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
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舉辦的,主題為“食品安全風險控制和標準建設”的2013年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于4月18-19日在京召開。 食品安全監管亟須破解標準建設難題 據主辦方之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會議
——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辦 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騰訊網協辦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工
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食品工業主營銷售業務收入突破12萬億元,餐飲業有2.5萬億元。如此之大的產業在新的業態、新的模式、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下,無疑對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在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相關專家圍繞公眾關心的2016年食品安全事
“鈷60事件”引出“輻照”食品之惑 輻照,一種新的滅菌保鮮技術,糧、蔬、果、肉、調味品、中藥等領域均已應用,我國相關食品產量已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輻照”一詞還相當陌生—— 新聞背景 河南杞縣“鈷60事件” 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利
膠東在線7月4日訊(記者 侯洪斌 通訊員 夏天棋)日前,《煙臺市食品安全規劃(2016-2020)》正式出臺,《規劃》旨在推進“食安煙臺”建設,提高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將煙臺建設成為全國食品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區之一。 根據《規劃》內容,到“十三五”末,全市基本建立起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