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完成小麥測序草圖
對面包型小麥基因組進行的初步測序有助于科學家的改良工作。 一些人相信,攀登農作物基因組中的珠穆朗瑪峰——具有挑戰性的小麥基因組——的艱巨任務已經接近完成。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已經拿出了一份小麥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草圖——這份草圖鑒別出了小麥的許多基因,并且可能勾勒出了有望改良這種關鍵農作物的數以千計的潛在遺傳突變。 并未參與該項工作的美國雅典市佐治亞大學的植物遺傳學家Jeffrey Bennetzen表示:“小麥改良以及植物遺傳學的一個巨大資源已經得到了開發。” 小麥是全球種植最為廣泛的農作物,并且在全世界有無數人以小麥為食。然而科學家一直努力試圖控制住其復雜的遺傳性狀。一個復雜性在于兩類小麥——面包型小麥(普通小麥)和通心粉型小麥(硬粒小麥)——具有完全不同的DNA構成。通心粉型小麥——是兩種野生小麥的雜交型——具有兩種基因組,每一種都源自其祖先。 而面包型小麥則更為復雜:它擁有3種基因組,......閱讀全文
澳研究人員發現新雜交害蟲可威脅全球農作物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6日宣布,該組織研究人員在巴西發現一種由棉鈴蟲和谷實夜蛾雜交而成的新害蟲,有可能對全球農作物安全構成更大威脅。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的研究成果顯示,這種新害蟲具有谷實夜蛾51%的基因,同時遺傳了棉鈴蟲強大的抗藥性,因此比這兩種害蟲更具威脅。 該研究
研究人員繪出蘋果基因組草圖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8月29日在英國《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繪出了蘋果的基因組草圖,這將有助于從基因水平上分析蘋果性狀,培育更多蘋果新品種。 意大利、美國、新西蘭等國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繪出的是廣受人們喜愛的“金冠蘋果”的基因組草圖。結果
細胞遺傳學——比較基因組雜交(CGH)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CGH is a molecular Cytogenetic method of screening a tumor for genetic changes. The alterations are
科學家完成小麥測序草圖
對面包型小麥基因組進行的初步測序有助于科學家的改良工作。 一些人相信,攀登農作物基因組中的珠穆朗瑪峰——具有挑戰性的小麥基因組——的艱巨任務已經接近完成。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已經拿出了一份小麥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草圖——這份草圖鑒別出了小麥的許多基因,并且可能勾勒出了有
王道文委員:促進農作物基因組編輯育種成果轉化
“雖然目前有多種育種方法可用于品種選育,但基因組編輯已成為國際上品種創新研發的新一代熱點技術。”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所研究員王道文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與其他方法相比,基因組編輯直接改良農藝性狀控制基因,具有精準、高效、省時、省力等特點,因此該技術的優化與應
王道文委員:促進農作物基因組編輯育種成果轉化
“雖然目前有多種育種方法可用于品種選育,但基因組編輯已成為國際上品種創新研發的新一代熱點技術。”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所研究員王道文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與其他方法相比,基因組編輯直接改良農藝性狀控制基因,具有精準、高效、省時、省力等特點,因此該技術的優化與應用已成為美歐
著名遺傳學家:用CRISPR重塑基因組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用CRISPR/Cas9修飾垃圾DNA中的一個堿基,會改變基因組大量片段的折疊方式。這意味著CRISPR/Cas9有望用于治療以基因組錯誤折疊為特征的疾病。 “實施靶向性手術可以重塑人類基因組,精確控制其折疊形式,”文章的通訊作者,Baylo
遺傳學大牛Science發現基因組新奧秘
來自斯坦福大學,霍德華休斯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當基因組中相似的基因不斷“彈出來”的時候,通常這些基因會丟失,但如果能被留下來(也就成為了多余基因),就會由于一個基因發生一次表達消減這一理論,而在哺乳動物中受到保護。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20日的Science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斯坦
癌癥研究人員聯手匯集腫瘤基因組數據
研究人員希望,數據分享將為利用諸如這些腦部腺癌細胞等腫瘤的基因組信息帶來更好的方法。 這是為大型癌癥研究中心的很多病人提供的最新希望:“讓我們測序你的腫瘤,或許我們能將其同擊敗這種惡性疾病的藥物匹配。”不過,現實是基因組分析仍然僅為癌癥病人提供了一小部分幫助。“我們多半時候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
最熱門基因組遺傳學新聞一覽
本周包括蘋果,IBM等在內的著名企業宣布了各自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最新消息。 蘋果推出ResearchKit 首先蘋果Apple公司繼新的數據共享平臺 ResearchKit 首次亮相之后,將開始手機用戶的遺傳信息。據MIT Technology Review報道,“鼓勵iPhone用戶將其
遺傳學大牛Science重磅成果:改寫活體基因組
遺傳密碼通常包含64個密碼子, 但現在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同事們設計出了只包含57個密碼子的大腸桿菌基因組。在發表于8月18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該研究小組描述了這一計算機生成的基因組,并報告了在實驗室中合成它的第一階段。 論文的共同作者、哈佛大學George C
草莓基因組研究取得成果-|《自然遺傳學》
《自然-遺傳學》本周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octoploid strawberry genome報告了一個幾近完整的草莓參照基因組。該基因組為了解這一廣受歡迎的水果的起源和演化歷史提供了新見解。八倍體草莓的演化史。Edger et al. 八
美分離出小麥赤霉病抗性基因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全球性小麥疾病,會造成作物產量急劇下降,每年給全球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據最新一期《自然·遺傳學》雜志報道,美國科學家在克隆旨在消滅小麥赤霉病的抗性基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利用先進的小麥基因組測序技術分離出了具有廣譜抗性的Fhb1基因,這一發現不僅對小麥赤霉病,而且對各種受到真
研究人員破譯香蕉“美食蕉”品種香蕉基因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730.shtm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易干軍領銜的香蕉遺傳改良團隊與廣西大學教授陳玲玲團隊合作,破譯了香蕉“美食蕉”品種香蕉基因組,首次在國際上組裝染色體級別的異源三倍體香蕉栽培種(AAB)參考基因
韓斌NatGenetics發文探討重要研究進展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韓斌研究員,以及黃學輝博士在最新一期(7月)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發表題為“A crop of maize variants”點評文章,探討了近期關于不同玉米品種的大規模重測序,以及比較基因組分析的三項重要研究進展。 玉米是世
福建農林大學發表Nature-Genetics-全球首次破譯甘蔗基因組
甘蔗是基因組最為復雜的作物之一。根據全國糖業信息中心最新數據,2018/19年度全國種植甘蔗128萬公頃,產量為7700萬公噸,農業直接年產值約385億人民幣。由于甘蔗經濟價值重大,近十多年來,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在積極開展甘蔗基因組的研究,如巴西、法國、泰國,但由于受復雜的大基因組、高多倍體以及
《AJHG》:孤獨癥基因組計劃發表遺傳學發現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兒童發育障礙中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全世界“孤獨癥”兒童患者約3500萬,中國約有60至180萬患兒,也有學者認為目前中國可能有150萬至780萬患兒。 孤獨癥基因組計劃(Autism Genome Project,AGP)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
草莓和可可樹基因組圖譜出爐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6日報道,在26日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志上,兩組科學家表示,他們分別解開了野生草莓和克里奧洛可可樹的基因密碼,新發現有助于育種專家培育出品質更高的草莓和可可樹品種。 英國生物工藝學和生物學研究委員會(BBSRC)和其他4個國家的70名研究人員繪制出了野生草莓
北京基因組所實現對大樣本全基因組數據的群體遺傳學分析
計算基因組學旨在發展理論和方法學,對基因組數據進行數據挖掘、提取信息。其中對遺傳多態性,如基因頻譜、單倍型結構等進行建模,利用群體基因組水平的遺傳變異數據來推斷群體的歷史和變遷是群體遺傳學的核心內容。傳統的群體遺傳學分析方法通常基于小樣本數據,所推斷的多為相對古老的歷史事件,例如,被廣泛應用的L
研究人員發現:霍亂正改變人類基因組
生命演化到今天,人類似乎已經進入最完美的狀態。我們的基因組是否已經穩定?改變是否還在發生?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答案。一項新研究表明,當代人類也在進化,而引發這種進化的,竟然是霍亂。研究人員發現的證據證明:在霍亂流行的孟加拉國,人們的基因已經找到了對抗霍亂的辦法。這是發生在當代的人類進化案
研究人員首次破譯艾滋病病毒完整基因組
新華網華盛頓8月6日電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6日報告說,該校的一個科研小組成功破譯了艾滋病病毒的完整基因組。這對于人類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人體的機制,尋找抗“艾”新療法提供了有力幫助。 相關論文發表在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研究小組負責人凱文·威克斯介紹說,艾滋病病毒的遺傳信息由單鏈核糖
研究人員構建人類陰道微生物基因組庫
6月21日,深圳市寶安中醫院(集團)副院長黃鏈莎、轉化醫學中心助理研究員孫文與大連醫科大學副教授鄢秋龍等課題組的最新合作成果發表于《自然—微生物學》。人類女性陰道是一個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在內的復雜微生態系統,各微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對立統一的關系,其間的平衡關乎女性生殖健康及胎
研究人員發布最新版樹鼩基因組注釋
樹鼩是一種與實驗大鼠差不多大小的小型哺乳動物,是靈長類的近親。由于其繁殖周期短(約6周),飼養成本低,單胎產仔數較高(每胎2-5只)等特點,在某些方面有望替代非人靈長類用于生物醫學研究和應用。目前,樹鼩已被用于多種感染性疾病模型創建,是研究視覺系統與功能的很好的動物。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
遺傳學大牛將合成完整人類基因組?
上周,哈佛醫學院的著名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和小伙伴們悄悄邀請了130名科學家、律師、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在波士頓召開了一次不對外公開的基因組會議。據說,他們在會議上探討了體外合成完整大基因組的可行性,以及相關項目的實施。Church后來提供給STAT News的一份聲明指出,這樣的嘗
遺傳學大牛Nature子刊發布基因組編輯新工具
生物醫學研究和基因治療需要非常精確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為此開發了一種新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個重要成果十一月二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著名遺傳學George Church和Luhan Yang。近年來基于核酸酶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特別火,比
遺傳學大牛Nature子刊發布基因組編輯新工具
生物醫學研究和基因治療需要非常精確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為此開發了一種新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個重要成果十一月二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著名遺傳學George Church和Luhan Yang。 近年來基于核酸酶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特
基因組“暗物質”挑戰遺傳學中心法則?
1953年,DNA雙螺旋模型的提出標志著近代分子生物學的誕生。1957年,弗朗西斯·克里克進一步提出了經典的遺傳學中心法則,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對于非編碼RNA的認知極大豐富了人類對中心法則的理解。從廣義上講,非編碼RNA在真核生物轉錄組中占據了非常大的部分,包括小RNA、
花生二倍體野生種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國際花生基因組計劃(International Peanut Genome Initiative, IPGI)——由多國作物遺傳學家參與的國際團隊,于2014年4月2日宣布,歷經數年努力后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個花生全基因組測序。新測定的花生基因組序列將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植物育種者使用,來促
棉花“甲基化基因圖譜”首次繪成
30日出版的《基因組生物學》雜志刊登了中美科學家合作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他們首次繪制出棉花表觀遺傳基因的“甲基化基因圖譜”,即野生棉和種植棉之間500多種表觀遺傳基因的差異,為生物技術公司通過表觀修飾育種培育出高產優質棉花提供了重要線索。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發現,許多動植物的表觀特征,既可用基
“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功能基因組研究”重大項目取得進展
3月24-25日,“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功能基因組研究”重大項目交流會在海南陵水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國18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課題骨干和專家共計40余人參加此次交流會。農村中心相關人員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