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羊奶比牛奶酪蛋白含量低,而乳清蛋白含量高。酪蛋白在胃酸的作用下可形成較大凝固物,而乳清蛋白則不會。酪蛋白形成的凝固物會影響胃內容物的排空,所以羊奶更容易消化,且很少引起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等問題。 研究認為,羊奶對于過敏以及處于炎癥疾病狀態下的患者是一個良好的選擇。在人奶缺乏的情況下,不同階段的配方羊奶粉可以給早產、體弱、易患病的嬰幼兒飲用。用羊奶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幼兒身高、體重、骨密度均超過牛奶喂養的嬰幼兒,血液中維生素和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喝牛奶的嬰幼兒。用牛奶喂養的嬰幼兒易出現過敏性皮炎、濕疹、腹瀉和便秘,而羊奶喂養的嬰幼兒一般不會發生過敏及便秘等癥狀。羊奶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十分適宜老年人。......閱讀全文
對于新手爸媽來說,寶寶的哭聲堪稱是對爸媽的最大折磨,尤其是每到深夜,孩子身體里仿佛安了一個無法按停的“鬧鐘”,無休止的哭鬧不僅讓孩子受罪,也影響全家人的睡眠。 近日,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微課”特邀兒童消化病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沈振宇主講“腸絞痛與嬰幼兒喂養”。沈振宇指出,嬰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羊奶粉是最接近母乳的乳制品”“羊奶粉營養價值比牛奶粉更高,更容易被寶寶吸收”……近年來,以往很少受到關注的羊奶粉突然火爆起來,盡管其價格比牛奶粉高出很多,但媽媽們仍是趨之若鶩。 不過,對于市場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羊奶粉,卻有業內人士曝出:目前國內大多數羊奶粉其實是摻入了牛乳清粉,有欺騙消費
RT-PCR實驗有三步:抽提RNA,RT,PCR。 要求:1.做RT前必需測RNA濃度,逆轉錄體系對RNA量還是有一些要求,常用500ng或1ug。2. RT按要求做,一般不會出太大問題。 3. PCR,按常規。但如需擴長片段,則對前兩步要求較高,需要有完整的cDNA存在,不是單
“北京歡迎你,為你開天辟地。流動中的魅力充滿著朝氣。歲月綻放青春笑容,迎接這個日期。”一首輕盈醇美的歌,在屏幕中,在廣播里,在每個明麗的清晨中,在孩子們的甜美的笑容間,一直唱到了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這一天。 充滿期待、激動、夢想、激情的17天里,我們如何度過?挖貝網編輯部特別摘編了相關健康信息,
實驗步驟 一、桿狀病毒表達載體 最簡單的經典桿狀病毒表達載體是一個重組的桿狀病毒,其基因組含有一段外源核酸序列,通常為編碼目標蛋白質的dDNA,在多角體蛋白啟動子控制下進行轉錄。這個嵌合的基因由多角體蛋白啟動子和外源蛋白編碼序列組成
雖然“母乳喂養最好”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因為種種原因,配方奶粉還是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在華人父母中,盛傳著“奶粉喂養容易上火”的說法,于是各種宣稱“不上火”的奶粉也就大行其道,對“寧可信其有”的廣大媽媽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最近,在歐洲工作的某知名科普作者在網上吐槽:在國外,廠家一般不會宣傳
實驗步驟 一、設計具有標簽的蛋白質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親和力和可溶性的選擇 在大腸埃布氏菌中生產外源蛋白時面臨兩個挑戰: 一? 是所用蛋白質表達系統的表達水平很低; 二是所表達的蛋白質被錯誤折疊進不溶性的聚集體—包涵體中。弱啟
■增肥方法: ■特別提醒 一般情況下,體重過輕與遺傳因素有關系,同時,一些情緒容易亢奮的人,由于內分泌的影響就可以加速熱量的消耗。有些人容易緊張,結果可能是漏掉一餐或者食欲不振,一次損失上千卡熱量自然不在話下,這樣肯定不會胖。 如果發現自己的體重過輕,身體過瘦,首先要查一下是不是疾病的潛在影響。如甲
我們提倡母乳喂養,但倡導母乳喂養并不需要依靠打壓配方奶來實現,正確使用配方奶也是對母乳不足很好的補充,母乳、配方奶粉、牛奶等,都是寶寶在不同階段的營養來源之一。可奶粉喂養也是有講究的,生活中也流傳著不少相關的喂養誤區,讓專家來幫助我們厘清誤區,傳遞正確的喂養知識。 誤區 1 斷奶等于
生物谷: RT-PCR實驗有三步:抽提RNA,RT,PCR。 要求:1.做RT前必需測RNA濃度,逆轉錄體系對RNA量還是有一些要求,常用500ng或1ug。2. RT按要求做,一般不會出太大問題。 3. PCR,按常規。但如需擴長片段,則對前兩步要求較高,需要有完整的cDNA存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眾所周知,2017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美國遺傳學家杰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果蠅生物節律分子機制方面的貢獻。而在此前,醫學界真正將生物節律——
生物反應器(bioreactor)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細菌基因工程、細胞基因工程、轉基因動物生物反應器。轉基因動物生物反應器的出現之所以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是因為它克服了前兩者的缺陷,即細菌基因工程產物往往不具備生物活性,必須經過糖基化、羥基化等一系列修飾加工后才能成為有效的藥物,而細胞基因工程又因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12月17日,“典贊·2019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京舉行。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群揭曉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登上這份科學流言終結榜的十大科學流言分別是: 1、5G基站輻射對人體會產生很大影響 流言內容:一位互聯網知名人士宣稱,5G基站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對于機體健康的維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營養的攝取,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以及代謝穩態的維持。作為基礎醫學最熱門的領域之一,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也層出不窮。在此,我們簡要梳理一下近一段時間來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大家喜歡! 1. Science子刊
夏季到來,小龍蝦再次成為夜宵店餐桌上的“寵兒”。近日有媒體報道,杭州一男子吃完小龍蝦出現橫紋肌溶解癥,這讓很多人相信了“小龍蝦吃多了會得橫紋肌溶解癥”的傳言。那么,吃小龍蝦是否真的會得橫紋肌溶解癥?應該怎么吃小龍蝦才更健康?記者就此采訪了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消化疾病診療中心副主任、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剛剛過去的2008年,對于食品添加劑家族可謂是“一波三折”、“悲喜交加”,喜的是2008年6月1日起,我國新修訂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開始實施,食品添加劑家族這一“新家規”,使很多“山寨添加劑”被掃地出門;悲的是,這
每年超過930億個塑料飲料瓶最終在美國垃圾場填埋。 塑料,它們是耐用的,柔性的,并長久存在的。它們也是無處不在的。 對于這些普遍存在的聚合物,它們有哪些不被人喜歡的地方呢?它們是由碳和其他材料組成,然后經加熱、分解并成為可被塑造成幾乎任何形狀的塑料樹脂。 然而,碳通常來自石油,一種對環境有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隨著養生潮的興起,杭州百姓生活中興起各種“食尚主義”,一顆蛋上的標簽也越來越多——近日,一種標明了“高營養、可生食”的生鮮雞蛋進駐萬象城、聯華超市及一些高端食材店,生食雞蛋這種始終在民間流傳的食用方法再次走入大眾視野。 有位MM,一個星期要吃三個生雞蛋 可專家有冷水要潑:雞蛋生食不靠譜 家
實驗概要本實驗詳細介紹了顯微注射法建立轉基因小鼠模型的操作流程。實驗原理轉基因小鼠制備的基本原理是將改建后的目的基因(或基因組片段)用顯微注射法注入供體小鼠的受精卵(或著床前胚胎細胞),然后將此受精卵(或著床前胚胎細胞)再植入受體動物的輸卵管(或子宮)中,使其發育成攜帶有外源基因的轉基因動物,通過分
人們歷來把"山珍海味"視為美食中的極品。近年來,在全民養生的熱潮推動下,"保健食品"越來越多,價格也被熱炒上去。"越貴越有營養"不僅是商家的潛臺詞,也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消費那些所謂名貴的保養品,還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這些山珍海味和價格不菲的流行補品,到底有多少營養價值?且聽營養專家為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趙竹青)紛擾的信息之下,真相究竟如何?日前,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8月科學流言榜”,解答了“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喝純凈水會讓人形成酸性體質,導致鈣流失”等11條流言背后的科學真相。 1. 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的抗瘧疾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重大突破!根治瘧疾有戲!選擇性抑制PfCLK3蛋白可殺死處于各個發育階段的瘧原蟲 doi:10.1126/science.aau1682.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
咳嗽是臨床上最常見最折磨人的病理癥狀之一,也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射動作。很多人一遇到咳嗽,最愛問的一句話就是“咳嗽用什么藥好?”。其實,引起咳嗽的病因繁多,更沒有“萬能通”的藥物,關于咳嗽的治療,針對病因是根本,而其病因繁多,該如何去尋找病因呢?圖片來源于網絡 今天我就結合重要文獻和我的個人經
基因編輯更快更準更簡單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變生物體基因組的方法,成功將蛙的DNA插入到細菌中。20世紀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帶有一
盡管消費者關注的是谷蛋白,但其他小麥成分可能是癥狀的根源。圖片來源:MATT RAINEY 患者沒有瘋——Knut Lundin很確信這一點。不過,他們的疾病始終是個謎。病人們相信,是谷蛋白讓自己患病。然而,他們并未患上乳糜瀉—— 一種對小麥、大麥和黑麥中通常被視為“惡棍”的蛋白質“團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