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目的】1、以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腹片著生的小剛毛為對象,研究數量性狀遺傳的特點。2、學習估算遺傳(heritability)【實驗原理】在生物中凡是可數、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數字形式描述的性狀,稱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數量性狀大都由多基因控制。一般,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數目很多,而每個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環境影響。群體的表型變量通常呈連續分布。【實驗儀器、材料和試劑】本實驗采用18#和22#品系果蠅的雜交后代為材料,用恒溫培養箱在25℃的條件培養,觀察子F2代處女蠅腹片的剛毛數量,選擇剛毛數最多和最少的♀、♂個體分別進行組合雜交,產生的F2通過觀察和統計,最后估算遺傳率:H2= ΔG/ σpi【方法與步驟】1.把18#和22#品系果蠅的雜交而得的F2成蠅,隨機選出處女蠅和雄蠅各20只,用乙醚適度麻醉,在40倍顯微鏡下計算♀ 、♂蠅第四、第五腹板上的小......閱讀全文
果蠅數量性狀實驗可應用于: (1)研究數量性狀遺傳的特點; (2)學習估算遺傳。實驗方法原理在生物中凡是可數、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數字形式描述的性狀,稱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數量性狀大都由多基因控制。一般,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數目很多,而每個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
【實驗目的】1、以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腹片著生的小剛毛為對象,研究數量性狀遺傳的特點。2、學習估算遺傳(heritability)【實驗原理】在生物中凡是可數、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數字形式描述的性狀,稱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數量性狀
【實驗目的】1、以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腹片著生的小剛毛為對象,研究數量性狀遺傳的特點。2、學習估算遺傳(heritability)【實驗原理】在生物中凡是可數、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數字形式描述的性狀,稱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數量性狀
【實驗目的】1、以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腹片著生的小剛毛為對象,研究數量性狀遺傳的特點。2、學習估算遺傳(heritability)【實驗原理】在生物中凡是可數、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數字形式描述的性狀,稱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數量性狀
【實驗目的】 1、以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腹片著生的小剛毛為對象,研究數量性狀遺傳的特點。 2、學習估算遺傳(heritability)【實驗原理】 在生物中凡是可數、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數字形式描述的性狀,稱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
【實驗目的】 了解果蠅生活史中各個不同階段的形態特點;區別雌雄果蠅以及幾種常見突變類型的主要性狀特征;掌握實驗果蠅的飼養、管理及實驗處理方法和技術。 【實驗原理】 自二十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果蠅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就被廣泛的應用。不僅驗證了孟德爾的分離規律、自由組合
實驗方法原理普通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在分類上屬昆蟲綱、雙翅目、果蠅屬。它作為遺傳學研究的材料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飼養簡單:凡能發酵的東西都可以作為飼料。2.生活周期短,繁殖快:在25℃時由卵到成蟲只需10天左右,并且易于獲得較大的后代群體。一對果蠅交配后可
實驗方法原理 普通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在分類上屬昆蟲綱、雙翅目、果蠅屬。它作為遺傳學研究的材料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飼養簡單:凡能發酵的東西都可以作為飼料。2.生活周期短,繁殖快:在25℃時由卵到成蟲只需10天左右,并且易于獲得較大的后代群體。一對果蠅交配后
實驗方法原理普通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在分類上屬昆蟲綱、雙翅目、果蠅屬。它作為遺傳學研究的材料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飼養簡單:凡能發酵的東西都可以作為飼料。2.生活周期短,繁殖快:在25℃時由卵到成蟲只需10天左右,并且易于獲得較大的后代群體。一對果蠅交配后可
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達爾文理論也顯示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代生物學的許多主流研究方向都以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自然選擇”的進化論為基礎:只有最能適應環境的生命體才能在物種演化的洪流中獲得生存和繁衍的權利。這個自然選擇的過程也被稱為適應,而最容
一項新研究正揭示機體如何生成紅血細胞,以及隨時調控紅細胞中血紅蛋白(haemoglobin)量的機制。利用全基因組分析技術,研究人員將有可能與紅細胞形成相關的遺傳區域數量增加了一倍,隨后的果蠅研究獲得了關于這些區域功能的一些新認識。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 血紅蛋白是
12月6日的Nature雜志在線版又公布了一項最新的大型研究成果――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等處領導的,超過100個研究機構,包括英,美,荷蘭,法,德,愛沙尼亞等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研究團隊公布了血紅細胞形成的最新遺傳位點,采用的技術是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方法,分析了 135,367個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的實質是: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常常連在一起進入配子;在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因而產生了基因的重組。應當說明的是,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與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并不矛盾,它們是在不
幾十年來,對衰老和限制壽命的過程的了解一直困擾著生物學家。三十年前,通過鑒定延長多細胞模式生物壽命的基因變異,衰老生物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可信度。 在本文,我們總結了標志著這一科學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討論了不同的衰老途徑和過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進入一個具有獨特的醫學、商業和社會意義的新時代。
在我們生存的自然界里,除了單細胞生物、少數低等生物,絕大多數的生物從小到大都遵循著一個相同的規律——由一個受精卵發育形成。 就像是父母的精卵結合,產生了受精卵,受精卵開始快速的生長分裂,經歷四細胞期、八細胞期后形成桑椹胚,直到胚胎干細胞有了明顯的分化進而發育成囊胚,原腸胚,最后發育成一個各器官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目前研究的熱點。隨著研究者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對人體微生物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它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以及我們如何改變它們? 4月29日,美國《科學》雜志以“Microbiota at work”為主題發了一期專刊,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人體微生物與健康的
“抱歉。”黃軍就拒絕采訪,掛斷電話。這位中山大學35歲的副教授,在國際生物學界掀起一場倫理規范的“史詩”般的討論后,打算抽身。 2015年4月18日,國內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黃軍就團隊的研究——用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改造。此前,黃軍就曾向世界知名期刊《自然》(Nature)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是與Nature、Science齊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綜合學科文獻之一,PNAS收錄的文獻涵蓋生物、物理和社會科學,主要內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報告、學術評論、學科回顧及前瞻、學術論文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學會學術動態的報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關注的文章(生物類)如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很多影響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比如來自中國的研究人員就發現,肥胖或會明顯降低男性的生育力;而且還有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服用鎮痛藥布洛芬或會降低男性的生育力;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近期多篇亮點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男性生育力關聯性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1】Front Physiol:胖子們
提要 染色體顯微切割技術是細胞遺傳學與分子遺傳學相結合的一項橋梁技術。近年來,該技術在同源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價值深受關注。本文結合顯微切割的經驗,對其應用和新進展進行了綜述。 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全序列分析,需要構建基因高
CRISPR技術自2012年首次作為一種基因組編輯工具登臺以來,關于這種技術的論文數量就大幅增加,最好的證明之一就是2015年兩位科學家由于在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方面的重要貢獻而獲得“科學突破獎”,其中一位獲獎者:Jennifer Doudna 最近在范德堡大學進行客座演講,主會場和分會場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神經學家Douglass Turnbull經常遇到很多患有無法治愈的致命性疾病的患者。但當遇到Sharon Bernardi及其兒子Edward時,Turnbull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無助。 Bernardi的前3個孩子在剛出生時就夭折了,死因是血管里積累的一種令醫生費解的酸。因此
美國醫藥衛生管理當局正在考慮是否應該給一項飽受爭議的輔助生育技術(assisted-reproduction technique)——線粒體置換技術(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臨床試驗開綠燈,該技術能夠避免攜帶有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將疾病遺傳給下一代。批評者們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