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部有“銅都”之稱的甘肅省白銀市,曾因被國家強制關停眾多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而備受關注。目前,這座城市的污染“重災區”東大溝流域正在經歷一場土壤與環境的“大清洗”。 在緊臨東大溝的四龍鎮民勤村,幾臺挖掘機、推土機在一大片廢棄的農田中緊張施工著,將地表下的土壤粉碎后再壓平。“這是白銀市實施的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白銀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張瓊告訴記者。 東大溝最早是一條排洪渠,后來一度成了重金屬企業白銀公司的排污道。由于氣候干旱,從上世紀60年代起,沿溝村民就用溝里的污水灌溉,導致農田土壤和作物籽粒中重金屬嚴重超標,最終不得不廢棄。 2011年開始,白銀市計劃在五年內投資15億元用于重金屬污染防治,并在全國率先嘗試開展對重金屬污染農田的修復治理。 “城郊東大溝流域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從5月起實施,項目總投資1116萬元,其中中央專項治理資金1000萬元。 然而,由于具有污染范圍廣、污染隱蔽、不......閱讀全文
蜈蚣草 廣東土壤研究所陳能場博士等用水稻作修復實驗,圖為研究人員正在對不同作物比較稱重。資料圖片 目前國內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一種經濟、有效、適合大規模農田治理的科學修復模式,大多土壤重金屬治理模式還處于實驗室摸索階段。——華南農業大學博導陳日遠 中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嚴
湘江告急! 1966年,湘江檢測出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1978年,湘江已成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代之后,湘江水質呈惡化趨勢,工業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 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由此而來。相當長時期內
“我們承認,新的污染源還沒有完全有效控制,歷史遺留問題也沒有根本解決,土壤污染問題形勢依然嚴峻” 穿過一條被雨水沖刷過的泥濘小道,在一片長滿雜草的楓樹林里,孫六堂停下了腳步。他的腳下,原是一片農田。 幾年前,身為村民小組組長的孫六堂帶領村民種下樹苗,憧憬著長大后能賣到城里換錢。世代種田為生的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污染圖1污染圖2污染圖3 環保部督查重金屬污染 環境保護部剛剛公布了《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9年全國污染減排好于預期,首次達到了“十一五”環保規劃的實施進度要求,但關系民生的重金屬污染問題仍然很突出,今年要集中力量開展專項綜合整治。和我們熟悉
環保部督查重金屬污染 環境保護部剛剛公布了《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9年全國污染減排好于預期,首次達到了“十一五”環保規劃的實施進度要求,但關系民生的重金屬污染問題仍然很突出,今年要集中力量開展專項綜合整治。和我們熟悉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相比,重金屬污染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 肖平,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土壤污染修復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土壤污染防治法則已列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與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作為環保“三大戰役”之一的土壤污染防治,其實任務更加艱巨。 土壤污染危害不可忽視 土壤污染以無機型為主 所謂土壤污染,是指工業和城
土壤污染同大氣污染、水污染一樣,與每名公民的健康生存息息相關。目前中國土壤環境污染呈現什么樣的特點?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徑有哪些?污染治理又面臨哪些難點?現有的土壤修復工作進展如何?帶著這一系列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呂貽忠。 記者:目前
說起土壤重金屬污染,廣東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無疑是廣東乃至全國范圍內的“重災區”。在這里,大部分的土地已經棄耕拋荒,一方面,是土壤重金屬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難以保證;但從另一面來說,重金屬污染的區域令許多農作物根本無法成活。 2015年,讓當地村民大吃一驚的是,在土壤重金屬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塊
圖為用于植物修復的蜈蚣草育苗基地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日前向媒體透露,2009年環保部共接報陜西鳳翔等12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這些事件共致使4035人血鉛超標、182人鎘超標。今年3月以來,四川內江、湖南郴州等地又相繼發生群眾血鉛超標及中毒引發的群
2009 年12月25日,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名出生僅10個月的嬰兒,血鉛含量竟高達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標24.7倍,鐵超標178.2倍。”
2009 年12月25日,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名出生僅10個月的嬰兒,血鉛含量竟高達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標24.7倍,鐵超
2009 年12月25日,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名出生僅10個月的嬰兒,血鉛含量竟高達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個單位,化學需氧量超標96.9倍,懸浮物超標32.5倍,銅超標5199倍,鋅超標3.9倍,鎳超標9.6倍,總氮超標8.6倍,氨氮超
每到秋收和春種時節,馬明秀都會穿梭于田間地頭,她不是忙于莊稼的播種或收割,而是源于她從事了一份新的職業——農田保潔員。 馬明秀是甘肅省永昌縣朱王堡鎮梅南村村民,2015年10月,她成為了梅南村的農田保潔員,負責撿拾村莊周圍、交通沿線、河道溝渠等區域的廢舊地膜,同時督促農戶及時清理自家的廢舊地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9年5月9日)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這是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
在野外采集土壤樣品采集頭發樣品 秦志偉攝 白銀市位于甘肅省中部,屬于隴中黃土高原丘陵區。這里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冶煉加工與化工工業基地之一,銅產量連續18年居全國同行業之首,創造了銅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的驕人業績。 然而,這驕人業績的背后,是依然沒有走出礦產資源發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今,像
積極策應和組織實施研究所改革,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所”)建設和培育自己的特色,近幾年來,將喀斯特生態、農業面源污染、畜禽健康養殖等作為著力培育和推進的方向,科技創新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亞熱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長吳金水說:“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朝建設中科院特色研究所努力,我們
根據土地類型的不同,土壤修復可分為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耕地修復。圖片來源于網絡 綜合中國產業信息網、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及多家券商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信息,結合2017年化工產業十余省市90%的企業關停轉移現狀,和國家政策相關所提出的指標:到2020年現有位于城鎮內人口密集區域的危化品生產企業
土壤污染:重金屬猛于農藥 說不清數據,缺乏法律規范,資金投入有限……土壤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困難重重 最近,“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可能引發骨痛病”的消息見諸報端后,讓湖南省株洲市馬家河鎮新馬村村民再次回想起五年前的那次經歷:2006年農歷 正月,新馬村
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環境問題,“塑戰速決”成為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針對塑料污染問題,筆者提出八項對策,加強回收利用,變廢為寶,綜合治理,協同解決白色污染和資源化利用等問題。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源頭減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產和使用 當前,減少一次性塑料產品的使用仍是首要任務。2008年6月1日
大地之殤 編者按:大地涵藏萬物,孕育生命,被譽為人類的母親。但是,近年來,伴隨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地不斷遭到各種污染的傷害。僅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環境監管乏力,導致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就頻頻發生,2008年以來,全國已發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國大地污染現狀嚴峻,成因
《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國家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這是否意味著國家從法律層面對土壤污染修復產業釋放利好信號? 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在學界和產業界的“千呼萬喚”中終于面世。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
人口只有4萬多的鄉鎮,血鉛超標的兒童超過300人——近日在湖南省衡陽市大浦鎮發生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引發中國社會的強烈關注。近年來,“鎘大米”、“癌癥村”、“砷中毒”等事件時有出現,土地污染已經成為威脅人們健康與阻滯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因素。 在第24個全國土地日來臨之際,記者走訪多個部門獲悉,微
《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正在編制 “毒地”治理年內將打組合拳 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1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環保部正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劃定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區域,投入治理資金的數量,治理的具體措施等多項內容。 種種跡象表
近期,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139名村民被查出血鉛嚴重超標,元兇是建在村里的一家被列為重點監控企業的蓄電池企業。 重金屬污染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本月28日,國家環保部等9部委聯合召開2011年全國環保轉型行動會議,將今年專項行動重點“劍指”重金屬污染問題,其中鉛蓄電池企業的
最近關于重金屬的消息接二連三,繼湖南爆出“鎘大米”事件后,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將聯手繪制我國土壤污染圖,重點調查土壤重金屬元素污染,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無獨有偶,一則“美雜志稱中國移民體內重金屬超標”的博文近日在微博中流傳。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十七大報告中的“建設小康社會”變成“建成小康社會”。雖然“建設”和“建成”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含義卻發生了巨大變化。前者是一個過程,后者看重的是結果,有明確的時限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一方面,農村經濟有待加快
在甘肅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區,坐落著一座以有色金屬采選、冶金為主的工業城市——白銀市。市區內鱗次櫛比集中分布的鉛、鋅、銅礦的采掘冶煉工廠依稀見證這座伴隨礦產資源開發而迅速崛起的資源型城市經歷的興起、成長、繁榮的歷程,因而享有中國“銅城”的美譽。 然而,與所有的資源型城市一樣,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
污染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污染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的過程。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概括為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以及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