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赴:精準醫療的“泡沫”被捅破了?
前幾天,朋友圈被韓健的《兩篇捅破“精準醫療”泡沫的重要文章》刷屏。這篇文章引用了來自Nature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兩篇重量級的評論作為支撐,結論是“現有精準醫療不夠理想”,國內行業“泡沫已經形成”。 就這篇文章,筆者有不同的看法與同行探討。 精準策略意義不大? 所引用的Nature評論結論是“精準策略沒有給大多數腫瘤病人帶來好處”。細細一讀,其用主論據有嚴重問題。 NCI-MATCH項目是由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主持的一個史上最大精準醫療臨床試驗。在試驗設計上,每一組試驗招募一種特定基因變異或過度表達的志愿者,且不論腫瘤的起源,并提供相應的靶向藥。 這是個籃子試驗的設計,也是異病同治的思路。傳統的癌癥診治是根據癌變組織和病理進行分類,但這種分類對治療的指導意義及藥物的適用人群都有限。而新的基因組學知識發現可以按分子機理劃分腫瘤,這樣對靶向療法的使用可能有更大的指......閱讀全文
澳門大學提出精準治療乳腺癌新策略
基于PDO模型的乳腺癌精準治療策略 澳門大學供圖 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講座教授鄧初夏帶領的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運用腫瘤類器官培養、體外藥敏篩查等研究手段,為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指導建議,治療效果良好。有關治療策略以《患者來源類器官可指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個體化治療》為
科學家發現“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覃文新研究員在實驗室指導交流工作 葉佳琪攝 10月3日凌晨,《自然》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癥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成果“誘導和利用腫瘤細胞弱點治療肝癌”。該研究通過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結合高通量化合物篩選,首次發現誘導TP53基因突變的肝癌細胞發生
馬丁院士:精準醫學時代下的婦科腫瘤防治策略
近日,《中華醫學雜志》刊登了一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馬丁撰寫的題為《精準醫學時代下婦科腫瘤防治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文章。文章指出,婦科腫瘤嚴重威脅著全球女性的健康,其中以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最為常見。近年來,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婦科腫瘤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進入了全新的時代,針對卵巢癌、子宮頸癌及
AGA:食管癌精準防治策略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9月14日,美國胃腸病學會(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官方學術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柯楊教授團隊題為“Absence of Iodine Staining A
Nanopro1000帶來腫瘤精準分型診斷及治療新策略
2015年精準醫學概念提出以來,全球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的科學家,尋找更新更精準的技術,以期對腫瘤進行精準分型,從而尋找最精準的藥物,以達到對腫瘤精準的治療,突破腫瘤治療的瓶頸。2016年10月份全球最頂級雜志Nature發表文章,以美國ProteinSimple公司Nanopro1000作為技術平臺,
研究人員為所有癌癥患者帶來精準藥物治療新策略
分析測試百科訊 來自密歇根大學綜合癌癥中心和賽默飛世爾科技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并測試了一種新的工具,可以對由遺傳性異常引發的常見癌癥進行搜索。試驗表明基因測序在一個大體積樣品里能發揮更好的能力。 “密歇根大學在應用測序領域有豐富的經驗。做分析是我們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和一大瓶頸。我們的
研究靶向氧化還原及精準干預應用策略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施冬云副教授課題組設計研制了一種新型的可以調節體內氧化還原水平的微區化靶向脂質體載體藥物,成功調控了糖尿病動物體內微環境的氧化還原平衡狀態,有效控制了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相關研究成果以《肝靶向Nano-MitoPBN通過改善線粒體氧化還原平衡使得葡萄糖代謝正常化》(Liv
浙江大學構建葉際微生物組精準設計策略
葉際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表面,也為功能微生物提供了廣闊的棲息地。高效挖掘和發現抵御植物病害的葉際微生物組,不僅為植物抗病性喪失治理提供潛在方案,也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對于葉際微生物群落組裝機制和功能方面的理解仍不充分,這極大限制了抗病葉際微生物組的精準設計及其在農
上藥所揭示KRAS突變腫瘤的分子分型和精準治療新策略
8月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譚敏佳和研究員黃敏團隊合作,在Molecular 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 proteomic and phosphoproteomic landscape of KRAS mutant cancers identifies combination th
對“精準醫學”要精準理解
“精準醫學”這一概念,自2015年年初被美國總統奧巴馬重提以來,一直被廣泛推崇,成了醫學未來發展趨勢的代名詞。不過,也是自那時起,大家做什么都想要與它掛鉤,商家更是喜歡炒作這個概念。最近《自然》與《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分別發表的有關精準醫學評論文章引發了不小的爭論,讓人不得不認真地思考“到底應如
301醫院王成彬:精準醫學、精準檢驗與檢驗精準
精準醫學是指利用患者的遺傳組成和生活環境信息,對患者進行量身定制的醫學治療,以期獲得理想化的治療效果,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和避免副作用。精準醫學是基于人類基因測序、生物醫學分析等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提出來的。這些技術的進步能夠對龐大的遺傳信息進行更快速的解讀,更準確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狀態,
蛋白純化策略
(六)興風作浪的乳糖(lactose)? 晚上每天都有人做報告,我覺得讓我收獲最大的是Bill Studier的報告。本來這個報告是后來才聽到的,但是由于Burgess的模塊是唯一的涉及大腸桿菌鐘表達蛋白的,我把這一段提前來說說。Studier這老哥是Brookhaven National Labo
基因構建策略
基因構建策略下面我們介紹一下轉基因和基因打靶載體構建策略的一般原則。轉基因轉基因是線性化的DN**段,通常包含一個啟動子(promoter),一個cDNA,一個內含子和一個多聚腺苷酸信號,常常克隆到一個質粒載體上。當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前核內時,它們整合到隨機的位點,通常是包含不同的拷貝數從頭到尾的多
比精準醫療更高的境界:精準死亡
所有喊著“根治腫瘤”的人都是騙子。人,總是要死的,不是死于這個病,就是死于那個病。 如果死于什么病是一個可選項,我相信大家都會挑一個不給自己和家人增加痛苦的方式去死。這,就是精準死亡。 我不久前寫過一篇博文,提出用“整體健康”的概念補充“精準醫療”,文章說人之死,是因為免疫系統徹底投
冠心病診斷及預后評估——解剖策略vs功能策略
? PROMISE研究顯示,對于疑診冠心病(CAD)且需要進行非侵入性檢查的有癥狀患者,初始解剖策略(CTA)和功能策略對2年預后結果無差異。在經濟學分析中,研究者發現不同策略的3年成本無顯著差異。Pamela S. Douglas(杜克臨床研究所,杜克大學醫學院)指出,PROMISE是迄今
精準醫療準不準,精準檢測是關鍵
在精準醫療火熱發展的當下,基因檢測對于精準醫療的概念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而在腫瘤分子診斷領域里,循環腫瘤DNA(ctDNA)檢測可以說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技術。在癌癥的臨床診治中,如果能夠得知腫瘤的基因突變位點,醫生便可針對性地使用抗癌藥物,大大提高腫瘤患者的存活率。然而由于ctDNA的低含量、隨
軍工產業研究策略
一、回顧與展望:景氣度提升被驗證,產業即將步入新階段 1.4.2 當前軍工板塊面臨的五大疑問及我們的研究體系 軍工板塊經歷了自 15 年以來持續超過 4 年的低迷,同時也積累了不少亟待解決的疑問。這些疑問也逐漸成 為了制約板塊擺脫頹勢的主要矛盾,我們總結為以下五大疑問: (1)國防預算是否
血管生成研究策略
(1)內皮細胞遷移試驗內皮細胞遷移是血管生成的標志之一,也是血管生成級聯反應的早期步驟之一。傷口愈合試驗:細胞培養、傷口愈合試驗是表征細胞遷移活性的基本讀數之一。血管內皮細胞在培養皿中培養至融合,用刀片/移液管尖端在孔的中間形成一個直的間隙。洗滌并去除漂浮的細胞。將細胞培養一段時間后,在顯微鏡下觀察
PID控制策略(二)
四:微分環節微分調節只與偏差的變化成比例,偏差變化越劇烈,由微分調節器給出的控制作用越大,從而及時地抑制偏差的增長,提高系統的穩定性。P和I是根據已經形成的被調參數與給定值之偏差而動作(即偏差的方向和大小進行調節)。微分調節是根據偏差信號的微分,即偏差變化的速度而動作的。只要偏差一露頭,調節
TA克隆的策略
對于亞克隆來說,酶切-連接可謂是最經典的方式。雖說效果不錯,可著實有些麻煩。載體和片段分別酶切、跑膠、回收,再加上連接和轉化,一星期轉眼就過去了。做表達的那是沒辦法,載體上只有多克隆位點,那我們只能配合。對于只是想克隆保存或測序的同學來說,快速簡便的TA 克隆則不失為一個好選
PID控制策略(一)
有人讓講一下控制系統中的PID,本文就簡要介紹一下PID基本控制策略。PID控制是最早發展起來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簡單,魯棒性好和可靠性高,被廣泛用于工業控制當中。常規PID控制系統原理框圖如下,該系統由模擬PID控制器以及被控對象組成。PID控制器是一種線性控制器,它根據給定值r(t
PCR常用優化策略
?PCR過程中如果沒有找到zui佳的擴增條件將會導致產生許多不確定的、不需要的產物,有時甚至沒有目的產物;而在另一個極端,又可能沒有擴增到任何產物。這時改變已知對引物-模板的忠實性和引物延伸有影響的諸多參數中的一兩個,將會達到優化擴增的目的。其中zui主要的優化變量包括 Mg2+濃度、緩沖液pH值和
精準防疫指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消毒作為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傳播性和隱匿性顯著增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流行,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難度,再次警示各項措施要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為進一步規范各地
解讀|精準-防疫
為進一步規范各地消毒工作,指導各方精準落實消毒各項措施,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我們組織制定了分別針對專業人員使用的《疫源地終末消毒工作細則》、群眾科普和公共場所使用的《公眾預防性消毒指引》。其中,《疫源地終末消毒工作細則》,進一步細化了終末消毒的范圍和對象、消毒方法,優化了入戶終末消毒的技術操作流程,增
精準醫療如何精準-技術創新要執牛耳
精準醫療的世界,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存在,但它走進我們每個人生活的速度之快,已大大出乎預期。 2015年1月份,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精準醫療計劃;9月份,美國國立衛生院發布了長達100多頁的《精準醫療項目集群——建立21世紀醫學研究基金會》的白皮書。精準醫療迅速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
程京:新冠肺炎的精準治療還需精準診斷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核酸檢測“假陰性”疑云一直未曾散去,湖北省也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布。疫情當前,如何才能更好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做出精準診斷?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臨床救治過程中應實施精準的醫療,隨著
精準分型是糖尿病精準診治的前提
“糖尿病具有高度異質性,需要精細診斷分型,才能實現精準治療。因此,建立糖尿病的規范化病因分型診斷流程,有序地綜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基因檢測,從而正確分型診斷是臨床亟需解決的問題。”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周智廣表示,準確的病因分型是疾病個體化
布置實驗臺策略
實驗臺的基本布置 A.設置島式中央臺時應考慮管線的處理,下面列出幾種情況: (1)地板上挖地溝加蓋板,存在滲漏、積液問題,但便于維修; (2)地板直埋式,當出現問題時,需要鑿開檢修更換,影響周圍; (3)穿樓板存在滲漏問題,樓下不宜設置高精密儀器,太高檢修不便; (4)懸吊式,太難看
高血壓治療新策略
? 說到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降血壓是必要的措施,這是沒有爭議的,但是否需要調脂呢?最新的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在控制血壓的同時,加用調脂治療,能顯著地降低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發生的危險。這一發現對于我國高血壓患者很有意義,因為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正面臨著腦卒中與心肌梗死的雙重挑戰。??? 雙重挑戰,不容樂
lncRNA研究策略與技術
研究背景: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的RNA分子,長度在200 bp以上,起初被認為是RNA聚合酶II轉錄的副產物,不具有生物學功能;近期的研究表明lncRNA具有保守的二級結構,可以與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參與多種生物學過程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