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主要煤產地之一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國家重點工程、中國自主研發建設的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首條生產線現已建成,進入調試階段,預計將于今年9月試產。 鄂爾多斯市市長杜梓對記者說:“在有‘煤海”之稱的鄂爾多斯市,今年9月間將有兩個煤液化項目相繼投產。在當前持續高油價的情況下,這兩個項目的投產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意義非同尋常。” 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于2004年8月啟動建設,規劃規模為500萬噸,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為三條生產線、共320萬噸。其中,首條生產線投資達123億元人民幣,每年可轉化約350萬噸煤,生產柴油、液化石油氣、石腦油等產品108萬噸。 走近神華集團煤制油有限公司,就看到近60米高的兩座大型煤液化反應器,工程人員在為試產做準備。按照計劃,如果投產順利,神華集團2010年前后將再建兩條生產線。 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雙旺介紹說,由他們控股興建的煤間接液化制油示范項目,首條16萬噸生產線......閱讀全文
“煤制油產業發展初期,需要國家在示范廠運營和后期大型項目建設中,對煤、水、電、土地以及人才聚集等配套予以支持,在資金投入和增值稅、資源稅減免等方面出臺一些扶持政策,使符合國家戰略的煤制油技術研發和項目得到支持。”全國人大代表、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分公司研發中心主任羅春桃說。 我國一次能源結構
截至8月22日,國內已獲得“路條”的煤制油項目7個,煤制天然氣項目12個。據估測,到2020年,這些項目的陸續投產將會帶動國內煤制油和天然氣產能爆發性增長。 與此同時,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制定《關于規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等相關文件,抬高了煤化工產業準入門檻。專家認為這
新奧集團煤基低碳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甲烷化合成實驗車間,工作人員在進行安全檢測 煤炭氣化使化石能源更清潔高效;微藻固碳術化腐朽為神奇;泛能網應用引導客戶,根據需要將余能和廢能進行高效互換,從而實現能源全系統的能效最優。 “節能、低碳、變革,是我們研究的方向,也是我們的不懈追求。”新奧煤基低碳能源國
“您的愛車在加油站加的汽油,70%是催化裂化工藝生產的,這項工程技術的奠基人就是陳俊武。”——這是形容陳俊武科技貢獻時用得最多的一句話。 如今,中國的催化裂化加工能力每年近2億噸,僅次于美國的2.4億噸。1959年,我國發現大慶油田,但當時煉油廠的加工能力不足,技術水平落后,就像“看著金燦燦
從賀蘭山巖畫的滄桑厚重,到西部云基地漸成規模;從西海固的“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的糧果豐饒;從中國第一個縣級民族自治政府的成立,到各族兒女攜手奮進逐夢……古老與新生在這里交匯,貧苦與甘飴在這里并存,多元與一體在這里交融。這里,是6.64萬平方公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雖幅員不大,卻始終是黨中央情之
2010年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Ⅱ)工業化技術”在北京首簽工業化示范項目許可。陜西煤業化工集團、中石化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技術許可方),與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被許可方)正式簽約。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
2010年8月神華包頭項目開工現場。前排從左至右劉昱(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陳俊武(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院士)、劉中民(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袁知中(新興能源科技公司原董事長)。 2015年1月9日。北京。全國科技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黨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2014年度國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隨著霧霾天氣發生頻率增多,對霧霾的成因也出現多種解讀,有代表性觀點指出,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造成霧霾的主因之一。據英國石油公司2013年 6月統計,2012年,中國煤炭產量為18250億立方米,占世界煤 炭 產 量38453億 立 方 米 的47.5%,煤炭消費量為18733億立 方 米 ,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國民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為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石油和化工行業一方面摒棄改革開放初期重效益、輕環保的粗放式發
2011年1月16日凌晨,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由焦爐煤氣生產的高純度天然氣產品(甲烷含量達到96.37%)加入到出租車中并開始試運營。隨后的3天內,又有近200輛(次)出租車使用了首批由焦爐煤氣生產的高純度天然氣。車主反饋表明,由焦爐煤氣生產的高純度天然氣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具有噪聲小、行駛里程長
6月5日,新型煤氣化技術及煤制天然氣發展研討會在河北廊坊召開。與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煤化工技術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也遇到了國際油價下跌、廢水處理難度大、三廢排放較高、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 對于煤化工行業水污染現狀,南京工業大學教授徐炎華認為,當前高濃污水處理問題尤為突出,沒有嚴格意義實現零排
近年來,基于節能減排考慮,我國一些地方出現取消、替代煤炭的熱潮,煤制油、煤制氣、煤改氣等工程紛紛落地。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規范煤制油、煤制氣產業的通知,更是被市場解讀為“肯定大方向”的行業“強心劑”,相關項目密集上馬。 專家表示,在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現有條件下,煤炭仍將長期占據我國能源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口罩需求量急劇增長。為應對當前的形勢需要,近日,越來越多的煤炭企業開始生產口罩原料,加入了這場抗“疫”戰爭。 煤炭企業成為生產防疫物資的“生力軍”,也讓業內意識到,在碳減排壓力之下,從資源能源化向原材料化利用轉變,成為煤炭行業的大勢所趨。 “煤炭由能源向能源和原料并
直到今天,回想起那驚心動魄的16天,李永旺仍然心潮澎湃。 那是去年的12月。5日22時16分,反應器開始投料;9日23時03分,產出合格蠟;18日8時,產出高品質清潔柴油;21日23時50分,各項指標分析合格,煤制油全流程貫通。 16天,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旺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
金色的九月,收獲的季節。在鞍山經濟開發區、臺安工業園、騰鰲經濟開發區等地園區里,煤系針狀焦、尼龍66鹽、高檔染料等一大批新材料產業項目已經結出豐碩成果……我市大手筆、大氣勢打造的新材料產業集群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正向著千億元產值目標漸行漸近。 在改造
1月28日,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在京發布《2014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雖比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仍達到63.9%。 在日前舉行的“2015中國煤炭高峰論壇”上,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指出,“十二五”期間, 隨著經濟發展的三期疊加,煤炭行業也走
5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建”抗議后,垃圾焚燒漸漸淡出了北京人的視野。 5年后,一個個“卷土重來”的焚燒項目讓人們猛然意識到,其實它們早已“不得不建”。 《中國新聞周刊》對北京的垃圾焚燒項目進行了調查,通過采訪政府官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專家、環保組織和民眾,試圖呈現這個龐大的困局里,每一方
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一直處于重要地位,“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特點,決定了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穩定的基石。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山西煤化所)所長王建國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煤炭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其基礎地位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山西煤化所圍繞煤炭清潔高效
2月24日上午10:00,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做題為《對我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的科普講座。以下為講座實錄: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為公眾講解中國能源、環境等相關問題 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 精彩語錄: ?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是倒U型,
■ 節能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人類要抑制自身用能的“胃口”,要使節能成為一種先進文化,一種社會道德,一種世界觀,一種生活方式。 ■ 從現在到2050年,中國需利用1000億~1100 億噸標準煤,這龐大的煤炭總量如何利用好將是嚴重挑戰,必須作好頂層設計
■ 數字 我國是最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國家之一。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投資將達2.3萬億元人民幣,可再生能源投資將達1.8萬億元,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占有率將由目前的5%提高到30%,前景廣闊的綠色低碳市場為企業戰略轉型提供了重要機遇。 據統計,2006—20
地方政府及企業因煤而動,煤化工項目易被扭曲為煤炭資源搶奪戰。隨著煤化工項目在各地落地開花,國內眾多特大型企業借機圈占煤炭資源。圖為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內的我國最大的整裝煤田準東煤田。 編者按: 一邊是國家叫停的政策,一邊是不斷規劃的產能,當前許多地方對于煤化工的熱情,更多地傾向于
人們對空氣環境的高度關注,迫使煤炭清潔化產業必須加快發展。 “兩會”前夕,新一輪霧霾天氣再次引來全國關注。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最新研究結果指出,機動車排放和燃煤是導致今年來霧霾的主因。 國家環保部本月也發布了《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提出顆粒物六大
2010年11月18日,由中國工程院、國家能源局舉辦的首屆中國能源論壇明確提出:我國將“堅持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戰略”,2030~2050年煤炭年需求達35億噸,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仍占50%。可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主導能源和基礎能源的地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山西把“清潔燒煤”作為破解生態環境問題的現實路徑,以科技手段支撐以煤變電、煤炭高端循環、工業固廢利用,讓“污染的煤”變成“科技煤、清潔煤”,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煤炭搬家”到“電力高速” 幾十年來,我國“三西(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煤炭以“螞蟻搬家”的方式運到東部地區,僅山西就有3
27日,神華集團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全流程項目(CCS)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開工建設。據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林長平介紹,這是我國首個CCS項目,也是此類項目在發展中國家第一次得到開發,投入使用后將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同類工程。 資料顯示,面對全球氣溫不斷升高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測,到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將達48億噸左右,在多煤少氣的能源格局下,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 在能源結構短期無法大規模調整的現狀下,推動煤炭清潔利用成為當務之急。在日前舉行的“煤炭清潔化利用與潔凈煤技術發展論壇”上,業界人士表示,我國潔凈煤技術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