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屬污染數據確實比較“敏感”,但是一味回避、無原則地“保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相關信息的公開透明,監督懲處手段的堅強有力,才是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關鍵。 近日,來自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消息顯示,為了清除“鎘米”背后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我國正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的地球化學基準網,按網格進行土壤采樣,這項工作最重要任務就是全面會診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繪制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圖”。 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已成我國面臨的最大公害之一。值得欣慰的是,此次國土資源部牽頭繪制的“污染圖”,在幫助監管部門搞清楚污染源的同時,也將成為我國重金屬污染信息數據公開化、透明化的重要基礎。今年初,環保部拒絕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稱其屬于“國家秘密”,引起輿論的批評質疑。重金屬污染信息不公開,導致高危地區居民難以有效自我保護,也無法對相關污染源進行有效監督,信息不公開已成為重金屬污染防治的短板。 近期,產自“......閱讀全文
近日,環保部連發四項土壤檢測標準,湖南出臺土壤污染修復新標填補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標準空白,湖南也正籌建重金屬污染數據庫等等。政府重視程度高,土壤污染治理大幕正式開啟。 土壤修復市場大幕拉開 驅動行業全面開花 河北村莊怪病頻發事件、上海的“異地排污”、天津8.12大爆炸,常外毒地等等重大事件爆
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國務院日前下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為全國各地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 而在此前,湖南省率先出臺了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標準。湖南省地方性標準《重金屬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標準》(DB43T1125-2016)(以下簡稱《標準》)是由省環保廳、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的。這
根據土地類型的不同,土壤修復可分為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耕地修復。圖片來源于網絡 綜合中國產業信息網、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及多家券商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信息,結合2017年化工產業十余省市90%的企業關停轉移現狀,和國家政策相關所提出的指標:到2020年現有位于城鎮內人口密集區域的危化品生產企業
蜈蚣草 廣東土壤研究所陳能場博士等用水稻作修復實驗,圖為研究人員正在對不同作物比較稱重。資料圖片 目前國內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一種經濟、有效、適合大規模農田治理的科學修復模式,大多土壤重金屬治理模式還處于實驗室摸索階段。——華南農業大學博導陳日遠 中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嚴
土壤污染正在惡化,污染如隱形殺手,難以察覺卻可能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特別是重金屬在蔬菜、糧食中的累積,將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置于危險境地。 11月8日,《新民周刊》報道了環保組織對IT企業重金屬污染的質疑,重金屬不僅污染江河,也會污染土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
7月14日,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布一個月之后,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南方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區劃與修復技術研發示范”項目群驗收會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召開。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會議。 為推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全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土壤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是筑牢健康人居環境的首要基礎。土壤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資源,其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百姓民生福祉,需要全社會給予關注。 針對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
土壤污染數據的面紗至今未能揭開,但是“毒大米”、“毒蔬菜”、“毒水果”等事件的曝光,進一步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土壤污染情況的關注。 昨日(8月8日),據記者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安徽、重慶、湖北、內蒙古等地區都在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普查工作。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披露的珠江三角洲土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土壤污染:重金屬猛于農藥 說不清數據,缺乏法律規范,資金投入有限……土壤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困難重重 最近,“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可能引發骨痛病”的消息見諸報端后,讓湖南省株洲市馬家河鎮新馬村村民再次回想起五年前的那次經歷:2006年農歷 正月,新馬村
大湖之南,魚肥糧豐;湘水之濱,稻浪飄香……提及湖南,人們腦中首先浮現出的是“魚米之鄉”美景。然而,近段時間以來,湖南大米不時被檢出鎘超標,“魚米之鄉”光環被罩上一層陰影。 事實上,不僅是湖南,國內多個省份出產的稻米被查出鎘超標,土壤污染已成我國眾多地方的“公害”。“鎘米危機”的出現,再次敲響土
今天是第23個全國土地日,隨著近期“鎘大米”、“重金屬蔬菜”等事件的曝光,土壤污染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目前,官方仍未公布中國土壤污染的確切數據,但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來看“不容樂觀”。專家建議,要充分重視土壤污染問題,堅持預防和治理并舉,加速出臺《土壤環境保護法》,防止土壤污染進一步擴大
今天(6月25日)是第23個全國土地日,隨著近期“鎘大米”、“重金屬蔬菜”等事件的曝光,土壤污染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目前,官方仍未公布中國土壤污染的確切數據,但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來看“不容樂觀”。專家建議,要充分重視土壤污染問題,堅持預防和治理并舉,加速出臺《土壤環境保護法》,防止土壤污染
圖為遭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清除“鎘米”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全面會診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記者近日從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我國正在繪制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圖”。 正在繪制人類污染圖 據悉,我國正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
大湖之南、魚肥糧豐,湘水之濱、稻浪飄香……提及湖南,人們腦中首先浮現出的是“魚米之鄉”美景。然而,近段時間以來,湖南大米不時被檢出鎘超標,“魚米之鄉”光環被罩上一層陰影。 事實上,不僅是湖南,國內多個省份出產的稻米被查出鎘超標,土壤污染已成我國眾多地方的“公害”。“鎘米危
“我們承認,新的污染源還沒有完全有效控制,歷史遺留問題也沒有根本解決,土壤污染問題形勢依然嚴峻” 穿過一條被雨水沖刷過的泥濘小道,在一片長滿雜草的楓樹林里,孫六堂停下了腳步。他的腳下,原是一片農田。 幾年前,身為村民小組組長的孫六堂帶領村民種下樹苗,憧憬著長大后能賣到城里換錢。世代種田為生的
國發〔2016〕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5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
大湖之南、魚肥糧豐,湘水之濱、稻浪飄香……提及湖南,人們腦中首先浮現出的是“魚米之鄉”美景。然而,近段時間以來,湖南大米不時被檢出鎘超標,“魚米之鄉”光環被罩上一層陰影。 事實上,不僅是湖南,國內多個省份出產的稻米被查出鎘超標,土壤污染已成我國眾多地方的“公害”。“鎘米危機”的出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問: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中國環境報: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
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以及重點地區污染狀況和成因的目標基本達成 “宏觀”是本次調查最基本的特點,在解讀和使用調查數據時,必須時刻牢記 典型地塊及其周邊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相對來說屬于微觀的點源調查,而平均每1.6平方公里一個點使得數據在說服力上仍顯不足 調查初衷并非單純了解土壤
清除“鎘米”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全面會診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記者近日從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我國正在繪制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圖”。 正在繪制人類污染圖 據悉,我國正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以1:20萬圖幅為基
伴隨土壤修復行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土壤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釋放,土壤修復市場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吸引了業內企業紛紛進駐布局,但要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存在的技術和資金兩大痛點仍待破除。圖片來源于網絡 灰頭土臉、簸土揚沙、累土聚沙……盡管我們認為塵土很臟,它卻是孕育生命的基礎。與空氣、水資源相
灰頭土臉、簸土揚沙、累土聚沙??盡管我們認為塵土很臟,它卻是孕育生命的基礎。與空氣、水資源相同,土壤在自然條件下可以自給自足。風、水侵蝕土壤緩慢進行,腐爛的動植物和基巖又能補充新的土壤,但這種生成與消蝕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最初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使得土壤直面風吹雨打,到了工業時代,土壤遭到更加
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剛剛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為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環境保護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還將在今年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綜合治理工作,先期在湖南省長
在湖南,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風景,大量的工廠、冶金場和礦場的附近,坐落著大量的稻田。湖南是中國聞名的有色金屬之鄉,中部地區重要的有色金屬和重化工業云集,有色冶金、化工、礦山采選等行業占到全省工業的80%以上。 而現在,由于重金屬污染而引發了生態災難,這場災難的后遺癥在水稻種植上的影響正在凸顯。
最近關于重金屬的消息接二連三,繼湖南爆出“鎘大米”事件后,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將聯手繪制我國土壤污染圖,重點調查土壤重金屬元素污染,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無獨有偶,一則“美雜志稱中國移民體內重金屬超標”的博文近日在微博中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