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屬污染數據確實比較“敏感”,但是一味回避、無原則地“保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相關信息的公開透明,監督懲處手段的堅強有力,才是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關鍵。 近日,來自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消息顯示,為了清除“鎘米”背后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我國正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的地球化學基準網,按網格進行土壤采樣,這項工作最重要任務就是全面會診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繪制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圖”。 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已成我國面臨的最大公害之一。值得欣慰的是,此次國土資源部牽頭繪制的“污染圖”,在幫助監管部門搞清楚污染源的同時,也將成為我國重金屬污染信息數據公開化、透明化的重要基礎。今年初,環保部拒絕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稱其屬于“國家秘密”,引起輿論的批評質疑。重金屬污染信息不公開,導致高危地區居民難以有效自我保護,也無法對相關污染源進行有效監督,信息不公開已成為重金屬污染防治的短板。 近期,產自“......閱讀全文
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17日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指出,我國耕地土壤點位污染物超標率為19.4%,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 廣東地質部門日前研發出一種新的土壤修復材料,稱可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進入農作物,有望大面積推廣。 對深受“
近30多年來,隨著國家工業化、城市化、農業高度集約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土壤污染問題凸顯。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中重度污染耕地面積高達5000萬畝;工業企業搬遷遺留場地土壤污染總體嚴重;礦區、油田及飲用水源地區土壤環境安全隱患令人擔憂;土壤污染已呈流域性和區域化態勢,其
歷時500多天,深入湘江流域10地市,重點調查郴州三十六灣、衡陽水口山等重金屬污染工礦區,采集包括土壤樣、稻谷樣等164個樣本…… 11月15日,環保公益組織長沙曙光環保公益中心(下稱“曙光環保”)對外披露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調查結果。 每一項數據都值得警惕:郴州三十六灣礦區甘溪河底泥中,砷含
近日從財政部、農業部獲悉,今年國家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綜合治理工作,并先期在湖南省長株潭地區開展試點。 近年來,土壤重金屬污染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威脅引發廣泛關注。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僅受重金屬污染的農業耕地就有2000萬公頃,即使采用成本較低的植物修復法,其修復資金也將達到6萬億元。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十七大報告中的“建設小康社會”變成“建成小康社會”。雖然“建設”和“建成”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含義卻發生了巨大變化。前者是一個過程,后者看重的是結果,有明確的時限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一方面,農村經濟有待加快
據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調查資料,我國現有土壤污染耕地面積1.5億畝,其中污灌污染耕地3250萬畝,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及西北、東北一些地區,其分布南方大于北方,而且以重金屬污染為主。 土壤污染具有積累性、長
研究團隊的階段性成果要及時與業界、用戶及各行業管理部門積極溝通,以促進技術的交流與及時轉化、應用。 酸和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地寸草不生。 礦業污染已經成為嚴重社會問題 “軟骨病、砷中毒、癌癥……種種痛苦的病癥正悄悄地襲擊越來越多的人群,包括皮膚病、肝病也成為一些地方的常見多發病。在這
中國正經受重金屬污染之痛 今年,僅僅“最沉重的河流”湘江就發生兩起重金屬污染事件。6月15日,湖南婁底雙峰縣某公司違法轉移含鉻廢渣引起鉻污染事件;7月3日,瀏陽爆發某化工廠引起的惡性鎘污染事件。 在陜西,8月,鳳翔縣發現大量兒童血鉛含量嚴重超標,經確認,禍首即附近的陜西東嶺冶煉公司的
2014年以來,國家在多地啟動了典型區域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同時地方性試點和項目近期明顯變多,項目建設進度有所提高。從行業情況來講,從業企業數量也從當初“從無到有”情形演變成了數量激增的階段。政府對土壤治理修復企業的監管逐步規范的同時,民間也衍生出相應的自律機制。目前土壤修復包括五大盈利模式。
近日,吉林省出臺了《吉林省清潔土壤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意見稿),公眾可通過吉林省環保廳網站、電郵等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今年5月,俗稱“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在“土十條”出臺之前,福建省就于今年2月1日起開始施行《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土
耕地土壤質量是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保障,涉及到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因此,土壤污染對農地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一直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1月1日,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從立法上解決了“誰負責、誰監管、誰污染誰治理及如何治理”等問題,明確規定了農業農村部對土
針對近期引起關注的“隆平高科超級水稻減產絕收”一事,昨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重申,涉事稻種并非“超級稻”,但減產絕收一事并不會影響國家對超級稻的研究,要加強品種的適應性評估。 此外,張桃林介紹,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污染產業,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談超級稻:不
近日,國家環保部一份文件引發了國內公眾對土壤污染的強烈關注。 這份文件指出:我國有3.6萬公頃耕地土壤重金屬超標,由此每年造成的“糧食污染高達12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土壤污染的背后,是糧食安全問題。對于人多地少,并一直難以糧食自足的中國而言,日益嚴
環境保護部、農業部日前聯合發布《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為全面深入了解《辦法》出臺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及其特點,筆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和農業部有關負責人。 問:《辦法》出臺有哪些背景和意義? 答: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農業部發布“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業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三農’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文件用通俗的“接地氣”表達對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地保障。在該公開文件中,相關項目落實到了具體負責人。“通知”布署了年內的一些重要工作和實施項目,如“加快推進
說起土壤重金屬污染,廣東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無疑是廣東乃至全國范圍內的“重災區”。在這里,大部分的土地已經棄耕拋荒,一方面,是土壤重金屬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難以保證;但從另一面來說,重金屬污染的區域令許多農作物根本無法成活。 2015年,讓當地村民大吃一驚的是,在土壤重金屬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塊
國內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地方在哪里?這個“謎底”,環境保護部始終不愿意揭開。不過,近日不斷有專家“報料”,試圖為公眾指點迷津。 在7月24日召開的“2013年中國國際重金屬污染防治與土壤修復技術交流大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主任周宏春介紹了重金屬污染的分布規律。 周宏春
從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獲悉,2013年的“一號提案”是九三學社中央所提的“綠色農業”。九三學社在提案中指出,我國農業發展模式粗放,生產能源利用低,污染日趨嚴重,全國耕地重金屬污染面積在16%以上,大城市、工礦區周邊情況更為嚴重,對水環境和食品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點評: 重金屬污染嚴重
近年來,突發性土壤重金屬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給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關注。敲響土壤污染的警鐘,土壤污染已成“公害”。當前,我國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現狀總體不容樂觀,局部形勢比較嚴峻。不過,重度污染區比例小,多數受污染地區可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對于耕地來講,修復前景廣闊。我國湖南和河南兩省
我國重金屬污染土地到底有多少?有的數據說,全國已有約8.3%的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還有的說,全國耕地重金屬污染面積超過16%;更有的說,20%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面對這些來源不同的數據,哪一個可信? 作為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信息,重金屬污染土地的相關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導讀: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昨日透露,今年兩會后,第一次土壤污染普查數據可能會對外公布。此前報道顯示,2006年至2010年,環保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進行全國土地污染情況調查,調查完成后,兩部門形成了調查結果的報告,但報告
記者近日在廣東、江西等省份調查了解到,我國一些地區的土壤污染日益嚴重,特別是土地中重金屬含量、有機污染物和農藥殘留嚴重超標,造成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 土壤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國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也是很多污染物質的最后歸屬地。
為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積極響應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各項指示精神,全面獲得影響生態環境的各項因素及情報,及時掌握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發展動態,推進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發展。按《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文件]及相關實施意見要求,在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
“鎘米”痛敲土壤治污警鐘 土壤污染讓整個糧食產業鏈都感受到了“鎘米”之痛,敲響了我國治理土壤污染的警鐘 近日,《t望》新聞周刊在調研“鎘米”事件時了解到,該事件釋放的沖擊波正在進一步擴散:糧食庫存攀升,大米價格下滑,糧農有糧賣不出,或將打擊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同時,“
湖南省作為“有色金屬之鄉”和農業大省,歷史遺留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嚴重。近年來,湖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聚力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戰,工作成效初顯。 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思想引領,凝聚共治合力 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湖南省委
繼2013年9月發布“大氣十條”、2015年4月發布“水十條”后,國務院日前印發被稱作“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根據這一行動計劃,為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我國將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重度污染的耕地要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對于建設用地則實施準入管理,自20
繼2013年9月發布“大氣十條”、2015年4月發布“水十條”后,國務院日前印發被稱作“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根據這一行動計劃,為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我國將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重度污染的耕地要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對于建設用地則實施準入管理,自20
繼2013年9月發布“大氣十條”、2015年4月發布“水十條”后,國務院日前印發被稱作“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根據這一行動計劃,為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我國將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重度污染的耕地要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對于建設用地則實施準入管理,自2
一邊是迫在眉睫的污染現狀,一邊是高昂的治理費用,土壤污染治理陷入困境,如何沖出重圍?近日,科技部聯合國土資源部、環保部、農業部、中科院制定《落實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旨在落實此前國務院印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的現狀、成效和攻堅方向等問題,科技部副
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甫一發布,立即引發輿論熱議。 工人們將污染土壤在密閉車間內進行破碎、篩分等預處理工作。 關注焦點 此前一年多的時間內,各大媒體圍繞“土十條”有過很多猜想或“揭秘”,不少業內人士更是憑各種“內部信息”和經驗,預測“土十條”將拉動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