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溶血病的疾病介紹
MN溶血最為罕見。例如:上海1959~1977年18年內共檢測835例新生兒溶血病,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1例(0.1%)。......閱讀全文
關于溶血病的疾病介紹
MN溶血最為罕見。例如:上海1959~1977年18年內共檢測835例新生兒溶血病,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1例(0.1%)。
關于溶血病的治療方法介紹
原則是糾正貧血,防治心力衰竭,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防治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一、光照方法:未結合膽紅素在光的作用下,變成水溶性異構體,隨膽汁和尿排除體外,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治療時嬰兒用黑布遮眼,除尿布外,全身皮膚裸露持續光照1~2天,少數可延長3~4天,可獲得滿意療效。 二、換血療法:目
關于溶血病的臨床癥狀介紹
本病因其溶血的嚴重程度不同差異很大。 1、胎兒水腫:由嚴重溶血所致,少數可致死胎,存活兒可全身水腫,皮膚蒼白,胸腹腔積液,并有心力衰竭表現,如心率增快、心音低鈍、呼吸困難等,此常發生在嚴重的Rh溶血病兒,ABO溶血發生較少。 2、黃疸:最常見,多于出生后24小時出現,尤以Rh溶血出現早,多在
關于溶血葡萄球菌所致疾病的介紹
1.侵襲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膿性炎癥。葡萄球菌可通過多種途徑侵入機體,導致皮膚或器官的多種感染,甚至敗血癥。 (1)皮膚軟組織感染主要有癤、痛、毛囊炎、膿痤瘡、甲溝炎、麥粒腫、蜂窩組織炎、傷口化膿等。 (2)內臟器官感染如肺炎、膿胸、中耳炎、腦膜炎、心包炎、心內膜炎等,主要由金葡菌引起。 (3
關于溶血病的出生后診斷介紹
1、新生兒溶血檢查:外圍紅細胞、血紅蛋白下降,網織細胞及有核紅細胞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其中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 2、新生兒血型及血型抗體檢查:A、新生兒血型檢查;B、新生兒血型抗體檢查;C、新生兒紅細胞致敏檢查。 3、檢查母親血中有無抗體存在:具有參考價值。 輔助檢驗: 血清
關于溶血病的產前診斷介紹
對既往不明原因的死胎、流產及曾分娩重度黃疸兒的孕婦均應進行產前檢查。 1、血型及血型抗體測定:先查孕婦,再查丈夫血型,如夫妻Rh血型不合成或有可能引起ABO溶血可能的ABO血型不合時,則應檢測孕婦血型抗體,必要時再做特殊性抗體。如連續檢查發現效價明顯上升,提示胎兒常受累,如妊娠后期效價明顯下降
關于溶血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溶血病又稱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親對胎兒紅細胞發生同種免疫反應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最常見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兒膽紅素的最重疾病,已發現26個血型系統,160種血型抗原,在中國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發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發生較少,但Rh溶血臨床表現比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
關于新生兒溶血病的基本介紹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體,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見Rh血型系統和ABO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新生兒期其他導致溶血的原因還有紅細胞酶或紅細胞膜的缺陷,這些都有專有的名稱,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關于粘多糖病的疾病介紹
粘多糖沉積病是由于細胞溶酶體酸性水解酶先天性缺陷所致。主要表現為嚴重的骨骼畸型、肝脾腫大,智力障礙以及其它畸形。粘多糖沉積病產前診斷以測定培養羊水細胞內特異的酶活力最為可靠。兩種較簡單的實用的方法是甲苯胺藍定性及糖醛酸法半定量測定。 常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溶酶體貯積癥,如糖原貯積癥、脂質貯
關于牙齦病的典型疾病介紹
牙齦俗稱牙床,而牙齦炎也即牙床發炎,是一種最常見的疾病,成年人及青少年都可發病。此病與局部牙石的機械刺激及全身代謝障礙和中醫所說的“上火”有密切關系。 本病臨床分5型:即緣齦炎、肥大性齦炎、妊娠性齦炎、青春性齦炎和剝脫性齦炎。其中緣齦炎最常見,多發于成年人。肥大性齦炎多發于青少年,其病因明確,
關于新生兒ABO溶血病的基本介紹
新生兒ABO溶血病是由于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多見于母親的血型為O型,嬰兒為A型或B型。這種母子ABO血型不合并不少見,但發生新生兒溶血病的則很少,而且大多癥狀較輕,其中只有一部分新生兒可能發生明顯的黃疸。
關于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產前治療介紹
如產前檢查已知胎兒發生較重的溶血病,可為孕婦作血漿置換術,以換出孕婦血液中的抗體。如胎兒肺功能已成熟,可提早分娩。胎兒貧血的治療可考慮為胎兒作宮內輸血。孕婦的產前藥物治療可用靜脈丙種球蛋白(1VIG),該制劑具有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雙重作用,可利用其抑制作用減少孕婦產生抗體或阻止抗體進入胎兒體內。
關于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產后治療介紹
1、 光照療法 非結合膽紅素在光的作用下可轉變成光紅素,后者為水溶性,可經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以藍光最常用,總光度160~320W。裸體光照,用墨布遮發。光照可持繼1~3天,也可間歇光照。白光(日光燈)和自然太陽光含有藍光成分,也有一定療效。 2、 輸血漿或白蛋白 白蛋白可與非結合膽紅素結合,
關于母兒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基本介紹
母兒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和Rh型兩大類,其他如MN系統也可引起本病,但極少見。ABO血型不合較多見,病情多較輕,易被忽視。Rh血型不合在我國少見,但病情嚴重,常致胎死宮內或引起新生兒核黃疸。
關于HIV腦病的疾病病理介紹
HIV腦病的病理改變是以腦溝增寬、腦室擴大為特征的腦萎縮,也會出現腦膜纖維化。組織病理的標志是病毒所導致的由細胞融合的多核巨細胞,此種細胞雖具特征性,但僅在50%的病人中出現。而組織學上最常見且具有鑒別診斷意義的是白質變灰,伴有星狀細胞增生性反應,見于周圍血管分布區域。在腦室周圍和白質中央也可見
關于母兒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期處理介紹
1.綜合療法 為提高胎兒抵抗力及膽紅素代謝能力,于孕24周、30周、33周各進行10天綜合治療,方法如下:每日靜注50%葡萄糖40mg加維生素C100mg;吸氧,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鐘維生素E30mg,每日3次。必須時可延長治療時間及增加療程。約產前2周,每日口服苯巴比妥10~30m
關于深部真菌病的疾病治療介紹
1. 深部真菌病的治療策略根據不同情況可分為預防性治療、先發性治療、經驗性治療和目標性治療。 (1)預防性治療:即對尚未發生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給予抗真菌藥,可減少侵襲性真菌感染并減少抗真菌藥的全身應用,降低與真菌感染相關的病死率。用于預防性應用的藥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等。 (2)
關于曲霉菌病的疾病描述介紹
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真菌不僅侵犯皮膚、黏膜而且侵犯深入部組織和內臟所致的疾病。真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某些真菌可以感染人體而致病。致病真菌分為兩大類: ①原發病原菌:如組織胞漿菌、新型隱球菌、芽生菌等。 ②條件致病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深部真菌病常為繼發感染,多在糖尿病、血液病、惡性腫
關于小兒煙霧病的疾病診斷介紹
與其他腦血管疾病相鑒別,如顱內出血癥、腦血管栓塞等。 1.腦血管出血(cerebrovascular hemorrhage) 最常見于顱腦外傷、產傷,有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白血病、腦腫瘤以及后天獲得性遲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等,均可并發腦血管出血。臨床起病急,出現驚厥、昏迷
關于線粒體糖尿病的疾病損害介紹
線粒體病最容易影響的組織是腦、骨骼肌及心肌。神經系統損害主要表現有:眼外肌麻痹、中青年人卒中、癲癇發作、肌陣攣、視神經病、肌病、神經性耳聾、共濟失調、癡呆、周圍神經病、肌張力障礙、腦脊液蛋白升高等。其它系統損害表現為:心臟傳導阻滯、心肌病、母系遺傳糖尿病、身材矮小、甲狀腺功能低下、視網膜色素變性
關于氨基多糖病的疾病描述介紹
本病又稱粘多糖病I型,是由酸性粘多糖代謝障礙引起的疾病。首由Hurler(1919)所描述,故又稱Hurler綜合征。由于患者面容丑陋,似古代建筑物上怪面獸身塑象—承,前曾稱謂承病。 1、原因 病因迄今未明。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可能與異常的遺傳基因促發有關。 2、生理變化 病發病系突變
關于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病因介紹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兒溶血病期間對自己缺乏的胎兒紅細胞抗原所產生的抗體,經胎盤傳入胎兒體內所產生的溶血性貧血。人類紅細胞血型系統有26個,其中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較常見,且溶血的程度較重。Rh血型抗原來源于第1對染色體上3對緊密連鎖的等位基因,共有6個抗原,即C、c、D、d、E、e,其中D
關于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診斷介紹
1.產前診斷 (1)母血抗體滴度監測 Rh陰性的孕婦若與丈夫的Rh血型不合,可作抗人球蛋白間接試驗監測孕婦抗體。 (2)產前B超檢查 對了解胎兒溶血程度有一定價值,主要觀察有無胎兒水腫、腹水、胸腔積液、肝脾腫大、胎盤水腫、羊水量等。 (3)羊水檢查 羊膜穿刺是最常用的宮內有創操作。 (4
關于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簡介
新生兒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blood group incompatible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是由于孕母與嬰兒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主要包托ABO和Rh溶血病,都簡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關于新生兒溶血病的簡介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體,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見Rh血型系統和ABO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新生兒期其他導致溶血的原因還有紅細胞酶或紅細胞膜的缺陷,這些都有專有的名稱,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關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疾病預后介紹
溫抗體型AIHA:原發初治患者多數用藥后反應良好,月余至數月血象可恢復正常,但需維持治療。反復發作者療效差。繼發者預后隨原發病而異,繼發于感染者感染控制后即愈;繼發于系統性結締組織病或腫瘤者預后相對較差。冷凝集素綜合征預后較溫抗體型為好。大多數患者能耐受輕度貧血,對勞動及體力活動影響較小,多數長
關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疾病分類介紹
根據抗體作用于紅細胞膜所需的最適溫度,可分為溫抗體型(37℃時作用最活躍,不凝集紅細胞,為IgG型不完全抗體)和冷抗體型(20℃以下作用活躍,低溫下可直接凝集紅細胞,為完全抗體,絕大多數為IgM)。還有一種特殊的IgG型冷抗體即D-L抗體(Donath-Landsteiner antibody)
關于深部真菌病的疾病診斷介紹
因為缺乏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和特異性的實驗室診斷指標,該病的早期診斷困難,誤診率較高,需要綜合考慮。但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對病情預后極為重要。 如在臨床上患者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應考慮深部真菌病的可能:伴有各種誘發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存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臨床癥狀;患者出現新的發熱(原體溫正常或已經
關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病的疾病診斷介紹
典型病例經詳細詢問病史,依靠臨床表現即可擬診,早期輕癥,小兒或老年表現不典型甲亢,常須輔以必要的甲狀腺功能檢查方可確認。血清FT3、FT4、(TT3、TT4增高者符合甲亢,僅FT3或者TT3增高而FT4、TT4正常者可慮為T3型甲亢,僅有FT4或TT4增高而FT3、TT3正常者為T4型甲亢,結果
關于巨細胞病毒病的疾病檢查介紹
較重患者可有白細胞數增高,血中出現變異淋巴細胞;嬰幼兒患者常伴貧血、血小板數減少;累及肝臟導致CMV肝炎的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 利用PCR技術進行CMV基因檢測,可提供病毒在患者體內存在的直接證據;其靈敏度很高,可在數小時內做出檢測報告,已成為臨床診斷CMV感染或帶毒狀態的重要手段;但須在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