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溫預警升級為橙色城區最高溫可達40度
高溫熱浪將京城“包裹”得一絲不漏。在烈日的炙烤下,北京急速升溫。北京市氣象臺5日10時30分將高溫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計當日下午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將升至37攝氏度以上,城區可達39到40攝氏度。這也是北京市今年首次發布橙色級別的高溫預警。 5日的北京天空是透亮的天藍色,太陽可以毫無阻擋地直射,氣溫也隨之飆升。根據氣象部門的實況記錄,5日10時55分,海淀、豐臺、大興的氣溫已經達到37.7攝氏度,僅僅半小時后,海淀地區就又升至38.1攝氏度,大興則升至38.3攝氏度。 截至中午,北京城區的平均氣溫已達到38攝氏度,而距離一天中最熱的時段至少還有3個小時。 氣象學上,氣溫在35攝氏度及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攝氏度,即可稱作 “高溫熱浪”天氣。氣象專家表示,北京目前正在接受高溫熱浪的考驗。 北京市氣象臺發布的最新一周天氣預報顯示,高......閱讀全文
高溫熱浪加速全球冰川消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27.shtm 新華社日內瓦8月18日電 綜述:高溫熱浪加速全球冰川消融 新華社記者劉曲 歐洲地區今年夏季持續遭受熱浪襲擊,多地氣溫創歷史新高,這進一步加速冰川融化。據“瑞士資訊”網日前
綜述:高溫熱浪加速全球冰川消融
歐洲地區今年夏季持續遭受熱浪襲擊,多地氣溫創歷史新高,這進一步加速冰川融化。據“瑞士資訊”網日前報道,自1850年以來阿爾卑斯冰川的體積大約縮減了60%。照此發展,瑞士1500座阿爾卑斯冰川有半數將在未來30年內消失。不止是在瑞士,在世界其他許多地方也有許多冰川在融化,凸顯了近年來全球變暖對生態
熱浪蔓延高溫炙烤-我國大部何時“退燒”?
7月2日傍晚,眾多市民在湖北襄樊市魚梁洲江灘享受江風和江水帶來的清涼。近日,中國北部、中部及南部多個地區迎來高溫天氣,氣溫升至35到37攝氏度,局部地區達到39攝氏度。人們紛紛想辦法消暑降溫,在炎炎夏日里尋覓清涼。新華社發(安富斌?攝) 隨著熱浪不斷蔓延
熱浪預測或能緩解澳洲高溫帶來的社會影響
在澳大利亞發生的一起叢林火災 澳大利亞再次進入酷暑。在這里,熱浪的活力比風暴、火災、熱帶氣旋和洪水的總和還要大。上個月,澳大利亞部分地區的溫度高達50攝氏度。對熱浪嚴重性的預測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氣象學家的意見,因為他們的估測并不只以高溫為依據,還基于這些高溫的罕見性。不過,澳大利亞氣象局(BO
高溫熱浪致英國超市冷飲銷量創五年新高
據天空新聞援引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截止到6月18日的過去12周內,英國超市的冷飲銷量增漲了5%,創五年內新高。英國持續的高溫熱浪促使冰淇淋銷量增加12%,蘋果酒的銷量增加16%,這兩類冷飲共額外帶來5800萬英鎊的營業額。
高溫再破記錄,“熱穹頂”為何會帶來滾滾熱浪
據英國《衛報》18日報道,超過2.7億美國人(約占該國人口的80%)正在經歷幾十年來未曾見過的熱浪。在一種被稱為“熱穹頂”的天氣現象下,氣溫長時間達到或超過32.2℃,打破了歷史紀錄。熱浪和熱穹頂再次成為氣象專家們的話題核心。熱穹頂究竟是什么?當異常炎熱的天氣持續兩天以上時,就會出現熱浪。熱浪可能由
研究表明夏季高溫熱浪與北極冰雪消融有關
近些年,伴隨著北極海冰融化及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雪覆蓋減少,北美及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和干旱等天氣事件更加頻繁。最近一項國際合作研究表明,夏季高溫熱浪與北極冰雪圈消融及相應的大氣環流形勢變化有關。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湯秋鴻研究團隊和美國羅格斯大學Jennifer A.
我國高溫熱浪事件綜合強度已達1961年來最強
8月17日,根據國家氣候中心近日監測評估,綜合考慮高溫熱浪事件的平均強度、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從今年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經綜合研判,我國此次區域性高溫熱浪事件的持續時間將會繼續延長,綜合強度將進一步增強。 夏季以來(6月1日
研究表明夏季高溫熱浪與北極冰雪消融有關
近些年,伴隨著北極海冰融化及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雪覆蓋減少,北美及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和干旱等天氣事件更加頻繁。最近一項國際合作研究表明,夏季高溫熱浪與北極冰雪圈消融及相應的大氣環流形勢變化有關。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湯秋鴻研究團隊和美國羅格斯大學Jennifer A.
日本遇高溫熱浪供電緊張-政府呼吁白天關燈節約用電
當地時間6月27日,日本東京,經濟產業省(METI)大樓內一片昏暗。由于日本東京遭遇高溫天氣,將面臨電力短缺,日本政府敦促東京及其周邊地區的人們減少用電,避免出現電力緊張。圖:Issei Kato/IC PHOTO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溫”能否與“熱浪”畫等號
連日來,高溫警報迭起,“高溫”一詞被納入熱點話題排行榜,其熱度不亞于“世界杯”。高溫與熱浪有何區別?烤人的高溫天氣下為什么不見紅色預警? 高溫天氣,天空中出現了大面積魚鱗云 7月5日堪稱北京入夏以來最“耀眼”的一天,強烈的光照、陣陣熱浪將路上行人逼向墻根、橋底。氣象
中國氣象局:6月階段性高溫熱浪風險較高
6月5日,中國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預計今年6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華北、黃淮等地氣溫偏高,高溫(≥35℃)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階段性高溫熱浪風險較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南部、山東、河南北部、內蒙古東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
熱浪儀工作原理
韓國進口美容儀器熱浪儀是多功能的,這款儀器是新上市的,在業界內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質量和效果是有木共睹的。那么下面詳細了解一下這個熱浪儀工作原理吧。 韓國zhe one 熱浪儀是面部&身體綜合管理儀器,應用韓國射頻負壓原理,可作用于面部和身體的儀器。負壓吸力結合手法可以達到排毒的效果。結
極端熱浪已成難題
北半球今年的夏季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7月,墨西哥北部墨西卡利的氣溫達到了47℃;6月至7月,熱浪在墨西哥造成至少167人死亡。7月,美國加州死亡谷的氣溫高達53.3℃。 這些只是今年北半球夏季出現強烈熱浪的幾個例子。英國《自然》雜志網站指出,盡管今年夏季已經結束,但未來幾十年里,這種極端熱
極端熱浪已成難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83.shtm
熱浪儀工作原理
韓國進口美容儀器熱浪儀是多功能的,這款儀器是新上市的,在業界內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質量和效果是有木共睹的。那么下面詳細了解一下這個熱浪儀工作原理吧。 韓國zhe one 熱浪儀是面部&身體綜合管理儀器,應用韓國射頻負壓原理,可作用于面部和身體的儀器。負壓吸力結合手法可以達到排毒的效果。結合
熱浪儀工作原理
韓國進口美容儀器熱浪儀是多功能的,這款儀器是新上市的,在業界內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質量和效果是有木共睹的。那么下面詳細了解一下這個熱浪儀工作原理吧。 韓國zhe one 熱浪儀是面部&身體綜合管理儀器,應用韓國射頻負壓原理,可作用于面部和身體的儀器。負壓吸力結合手法可以達到排毒的效果。結合
科學家點破超級熱浪謎團
干旱土壤與滯留空氣惡性循環釀成兩次氣候災難。 研究人員在4月21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報告說,分別于2003年和2010年“烤焦”歐洲和俄羅斯的“超級熱浪”曾被土壤與大氣之間的一個惡性反饋循環所激化。干燥的土地向接近地球表面的空氣中注入了更多的熱量,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斷重復的這一過程產
海洋熱浪摧毀佛羅里達珊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15.shtm Ian Enochs在加勒比海圣克魯斯島附近的一個珊瑚礁監測點使用溫度計。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海域的海水溫度目前已飆升至創紀錄水平,海面溫度比
熱浪下,抗病蚊子扛不住了?
《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建模研究顯示,能阻斷登革熱病毒等蚊媒病毒傳播的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wMel菌株,在到2030年代的預測熱浪情景下可能依然有效。不過,其在更長期變暖情景下的效果還不確定。 包括瘧疾、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感染在內的蚊媒疾病影響著數百萬人,隨著氣溫影響這些疾病的地理分布和流行率,
熱浪影響頂級海洋捕食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22.shtm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建模了4次近期太平洋東北部熱浪對鯊魚、鯨魚、海豹和海龜等14種頂級捕食者分布的影響。這些發現或提供了見解,表明捕食者對海洋熱浪的反應各有不同,或有助于
全球有記錄以來最強熱浪確定
2021年6月29日,一場熱浪席卷北美西部,為加拿大創造了49.6℃的歷史最高氣溫紀錄(比前一次峰值高4.6℃),并導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4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的新研究,這場熱浪是有記錄以來全球任何地方所觀察到的最極端的熱浪之一,未來隨著氣候惡化,
美洲乳齒象曾向北遷徙躲避熱浪
?白令極光下的三頭美洲乳齒象? 圖片來源:Julius Csotonyi 更新世(250萬至1.17萬年前)的間冰期,氣候不斷變暖。這對美洲乳齒象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 科學家對35頭美洲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分析顯示,為了應對這段暖期,這種現已滅絕的物種曾不斷向北美洲遙遠的北緯遷徙。近
旱區城市將遭受更嚴重熱浪災害
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線發表了題為《2100年干旱區城市將遭受比溫帶區城市更嚴重的熱浪災害》的文章,該文章通過對50個城市的溫度、降雨等諸多影響氣溫的因素進行數學模擬計算,預測到2100年,處于干旱區的城市將遭受比溫帶區域城市更為嚴重的熱浪災害。 研究發現,就目前而言,從溫度的變化
熱浪變得更頻繁、更緩慢、更持久
一項對1979年至2020年間全球發生的所有熱浪的分析發現,熱浪在研究開始時為8天,現在平均持續12天。相關研究成果3月29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熱浪中的阿姆斯特丹。圖片來源:Koen van Weel/AFP via Getty Images論文通訊作者、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張巍(音)說,隨著地球持
新研究揭示熱浪下植物葉片損傷的生理生態基礎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組研究員葉清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熱浪下植物葉片損傷的生理生態基礎。相關成果發表于《功能生態學》和《整體環境科學》。熱浪下植物葉片損傷和耐熱性的研究入選《功能生態學》當期封面文章。寧秋蕊 攝近些年我們直觀
大氣所關于熱穹頂環流的研究獲進展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如熱浪、強降水、干旱等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2021年6月底至7月初,一場強勁的熱浪席卷北美西海岸,造成部分地區溫度相比于常年同期高出16-20℃。“熱穹頂”是此次高溫中的關鍵大氣環流。熱穹頂是指高層大氣熱高壓在一定時間內停滯不動,高壓像罩子一樣把熱空氣蓋在熱浪
能源新技術從根源上遏制“全球熱浪”
中央氣象臺7月31日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高溫極端天氣不只是在中國,在世界其他地區也都同時出現了。要遏制極端高溫天氣的危害,需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那就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是人類使用過多的化石燃料加劇了碳排放。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使用新能源和新技術,以減少碳排放。中國在解決核能發電的安全性技
海洋熱浪對魚類生物量影響“微乎其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25.shtm美國科學家研究顯示,海洋熱浪對底棲魚生物量的影響有限。雖然某些情況下,短期熱事件之后確實會出現生物量減少,但這不是規律而是例外。這種變數出現的原因令人好奇。氣候變化被認為與極端溫度事件
熱浪之外,冷流也在威脅海洋生物
《自然·氣候變化》1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導致不同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的極端冷上升流事件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這或使遷徙物種更易受到這類氣候事件不利影響的傷害。 熱浪對海洋物種影響已得到大量研究,但對極端低溫事件影響的研究卻嚴重不足。氣候變化導致洋流和壓強系統改變被發現與上升流加強有關(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