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意義
在全球化浪潮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科技創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深刻關乎國家根本。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以創新發展引領全面發展,這是涉及中國發展全局的一次深刻變革。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鮮明地指出了中國這一現代化航船駕馭變革浪潮的時代走向,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近200年來,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無不深刻改變世界發展走向、重塑國際競爭新格局。科技創新已成為國力消長的決定因素,成為民族興衰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正是在攸關民族未來命運的歷史關頭,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做出的歷史宣示,是煥發創新這一中華民族最深沉稟賦,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抉擇。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搶抓歷史......閱讀全文
如何從科技創新大國邁向世界科技強國
2月2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創新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我國已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 如何提高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從科技創新大國邁向世界科技強國,中國科學
總書記:建設科技強國,聚焦重點領域科技創新
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僅剩11年的時間,如何將這一戰略目標轉
以創新為支撐建設科技強國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我們要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從
【科技日報】建設科技強國需要堅定的創新自信
一個自信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強調要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
今年科技活動周聚焦-“科技創新-強國富民”
19日,記者從科技部獲悉,由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定于5月19日至26日舉辦,將圍繞“科技創新?強國富民”這一主題展開。據了解,今年科技活動周在活動內容安排上,突出科技創新支撐強國富民這條主線,統籌設計各項活動,充分展示軍民科技融合、科技創新的重大成就,針對公
增強國家創新體系效能-支撐科技強國建設
2022年新春伊始,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迎來里程碑事件:第二次修訂后的《科學技術進步法》(以下簡稱科技進步法)1月1日正式施行。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此次修法備受關注、滿載期待。 新版科技進步法不僅為實現步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提供了法律基礎和保障,還將國家創新體系建
懷柔全力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科技強國建設
7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北京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懷柔區委書記郭延紅表示,懷柔區將以“百年科學城、奮斗每一天”為責任擔當,全面推進懷柔科學城統領“生態涵養、科技創新、會議會展、影視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發展,成為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重要承載地。 “懷
科技日報:強國大業寄望創新人才
從1901年到2007年的107年間,全世界共有518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而目前我國本土還沒有出過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5%,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達到了75%…… 人才!人才!士者,國之重器;得士則重,失士則輕。當國人為“錢學森之問”而陷入深思
吳岳良院士:科技創新點亮強國之路
■吳岳良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科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具有認識功能和思想解放功能。科學技術發展更是不斷促使世界產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蒸汽、電氣時代到現如今的信息化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直接帶動生產力發展,促進社會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化文明程度也會隨之大幅度提升。可以說科技進步是衡
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經驗啟示,直面當前科技發展面臨的形勢任務和突出問題,就推進新時代科技創新作出重要部署,為
訪白春禮等: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世界科技
訪白春禮等: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指明了方向。如何進一步夯實科技基礎,在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如何進一步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如何進一步加強科技供給,服
專家學者齊聚大連共話交通強國科技創新
近日,大連海事大學召開交通強國科技創新學術會議,來自11所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高校的代表開展經驗交流,分享各自在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多名院士圍繞相關主題,結合自身研究領域與工程實踐經驗,為大會作了主旨報告。據介紹,本次學術會議旨在共享交通運輸領域學術專家真知灼見,促進交通強國試點
專家學者齊聚大連共話交通強國科技創新
近日,大連海事大學召開交通強國科技創新學術會議,來自11所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高校的代表開展經驗交流,分享各自在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多名院士圍繞相關主題,結合自身研究領域與工程實踐經驗,為大會作了主旨報告。據介紹,本次學術會議旨在共享交通運輸領域學術專家真知灼見,促進交通強國試點
“科技強國-強國有我”科技大篷車湖南巡展收官
當AI科普遇見陽光少年,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從5月30日起,“科技強國 強國有我”科技大篷車從湖南長沙出發,走過三湘四水的10所中小學之后,回到長沙迎來收官。6月22日,長沙華夏實驗學校禮堂座無虛席,650多名師生共同見證科技大篷車湖南巡展圓滿收官。 從長沙到湘潭、從岳陽到常德,科技大篷車歷經2
劉延東: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強國再立新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6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作報告。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任務,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難得機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技術創新,提升綜合競爭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科學技術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福祉。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習近平同志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
國產核磁共振儀器“后來居上”,建設科技創新強國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這一突破性創新將造福大量患者。 利用人體組織中某種原子核在磁場下的共振現象,隔著皮膚對病灶進行“攝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現代醫學領域。但長期以來,這項技術設備掌握于幾家國際大公司手中,采購成本極高,間接加重了患者負擔,打破壟斷勢在
更好更快向科技強國邁進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必須加快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和各類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 中國要強盛、
二十大·專家筆談|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必將更加凸顯,一流大學對于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的重要意義也越發彰顯。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郭紅松?繪 一脈相承的稟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
如何從科技人力資源大國轉向建設科技強國
近日,中國科協發布中國第一部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報告建議第一條即為中國應從人力資源大國轉向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高科技人力資源水平,這引發了社會對科技人才的再次關注。 那么,中國科技人才現狀究竟是怎樣的?科技人才培養、引進面臨哪些問題?應當如何解決?本報就此采訪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長王玉鵬、北
白春禮:科技名詞工作要響應建科技強國號召
近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在北京召開2017年度常委會會議,會議審議了全國科技名詞委2016年工作總結和2017年工作計劃要點,全國科技名詞委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制定規范統一的科技名詞體系和科技名詞服務平臺,是促進科技交流與傳播
堅持黨對科技事業領導-描繪科技強國藍圖
連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大家表示,要貫徹落實講話精神,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全力投身創新實踐,勇攀科技發展高峰,切實擔負起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時代使命。 強起來的關鍵支撐:堅持黨
我們離農機科技強國還有多遠
中國農業機械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呈現出速度、質量、效益同步推進的特征。 在新世紀的中國,由農業機械化延伸的農業各項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將徹底改變中國傳統農業和億萬中國農民的命運。 近日,記者從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上獲悉,2014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0.76億千瓦,同比增長3.57%
筑牢世界科技強國的根基
基礎研究和科技進步猶如地基與高樓,地基雖然看不到,但它是高樓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深厚的基礎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之,如果基礎科學研究扎實,那么對于科技創新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并帶來關鍵性突破。 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普遍認為,在海相的沉積物中才有石油和
搶抓歷史機遇建設科技強國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越是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召開,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的一次盛會。習近平
勇當科技強國的鋼鐵脊梁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 “民族復興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2022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 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成立70周年,值此之際,15位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學校70年來的發展情況,表達了為我國鋼鐵
《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指數2022》發布
12月1日,正在四川成都舉辦的“第五屆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天府論壇”(下稱:“天府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首次發布了《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指數2022》報告。 報告以全球19個國家的32個科技創新中心為評價對象,構建了包括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環境和科技創新影響4個一
陳凱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亟須提升科技軟實力
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我國科技事業較長時期內的核心發展目標。2016年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深謀遠慮、高瞻遠矚地正式吹響“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號角,明確提出,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科技軟實力是與可支配性科技硬實力(如科技人員、科
北京科技大學:勇當科技強國的鋼鐵脊梁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民族復興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2022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成立70周年,值此之際,15位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學校70年來的發展情況,表達了為我國鋼鐵產業高質量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