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加州圣地亞哥分校(UCSD)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與美國的一組醫學研究者一起合作發現了出生體重輕重對孩子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響,NAFLD是一種慢性疾病,通常需要器官移植。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Pediatrics上。 “我們的研究發現嬰兒出生體重過重或者過輕都與嚴重的肝臟疾病有關,但是影響方式不一樣。”UCSD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圣地亞哥雷迪兒童醫院脂肪肝診所主任Jeffrey Schwimmer博士說道,“出生體重輕的兒童更可能產生嚴重的肝臟瘢痕,而出生體重較重的兒童更可能由脂肪肝發展成為肝炎。” 在生命早期,低出生體重和高出生體重就預示著孩子健康相關疾病風險增加,其中之一就是NAFLD。出生體重涉及產婦和子宮內因素,對嬰兒肝臟健康可能有長期影響。 Schwimmer指出早期研究表明出生體重較輕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相關。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研究揭示較重的出生體重和長期健康問題之間的關系。......閱讀全文
棕色脂肪是機體中負責分解引發肥胖的白色脂肪的人體組織,期能將白色脂肪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熱量,同時還能夠加快人體新陳代謝,促進白色脂肪消耗。本文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棕色脂肪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JCEM:增加體育鍛煉并不能改善棕色脂肪組織的功能 doi:10.121
阿爾茲海默癥(AD)是最具破壞性、最令人困惑的疾病之一。 類似于大腦里有一塊“橡皮擦”,患者的記憶、認知、方向感、語言等功能會逐步被“擦除”。 遺憾的是,現有的治療手段無法阻止它,更談不上治愈。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找到減緩或者逆轉的辦法。 1月8日, Nature子刊《Molecular
一項新出爐的研究顯示,在母乳和獼猴桃內發現一種可以預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的常見抗氧化劑。 據合眾國際社報道,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試驗中向肥胖小鼠喂養了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吡咯喹啉醌(PQQ),這種抗氧化劑在很多食物,如大豆、香菜、芹菜、獼猴桃、木瓜和母乳中都存在。該
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估計,現在全球約8.3%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該病患者人數預計會上升至5.92億。在2013年,糖尿病導致約510萬人死亡,平均大約每6秒鐘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大家對糖尿病領域的研究進展一直有很高的關注度。轉眼間2015年已經過去了一半,本文為大家盤點這半年來糖尿病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懷孕期間攝入過多咖啡因可能會損害胎兒的肝臟發育,增加成年后患肝病的風險。服用咖啡因的懷孕老鼠的后代出生時體重較輕,生長和應激激素水平改變,肝臟發育受損。研究結果表明,攝入相當于2-3杯咖啡的咖啡因可能會改變壓力和生長激素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懷孕期間攝入過多咖啡因可能會損害胎兒的肝臟發育,增加成年后患肝病的風險。服用咖啡因的懷孕老鼠的后代出生時體重較輕,生長和應激激素水平改變,肝臟發育受損。研究結果表明,攝入相當于2-3杯咖啡的咖啡因可能會改變壓力和生長激素
■ 曝光臺 上周,在北京市食藥監局曝光的一批不合格食品中,從沃爾瑪知春路分店和歐尚超市抽檢到的“知福”茶葉再上黑榜。這已經是今年4月以來,“知福”茶葉第4次因稀土超標而不合格。 此次不合格的“知福”茶葉共三批次,分別是福建知福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裝)的80g/盒和400g/盒鐵觀音茶、深
10月20日,EBio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與健康院)丁秋蓉研究組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勞遠至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果“Screening of FDA-approved drugs identifies sutent as a modulator of UCP1 e
在全世界肝癌發病的病人當中,我國的肝癌患者占40%以上,將近一半的肝癌發生在中國,發病率居高不下。因為肝癌跟肝硬化、肝炎及慢性肝損傷有關,肝癌患者大部分有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史,而肝炎跟環境、飲食衛生以及血液感染等等有關,因此,減少肝癌發病就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就是所謂的肝癌防治“三早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大量研究證據表明,長期高脂肪飲食或可誘發機體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那么高脂肪飲食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關于高脂肪飲食和多種疾病發生關聯的研究,分享給各位! 【1】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高脂飲食如何引發非酒精型脂肪肝? DOI: 10.10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過敏反應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 Med:腸道微生物能夠預防食物過敏 DOI: 10.1038/s41591-018-0324-z 新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組可能有助于防止牛奶過敏的發展。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健康的人類嬰兒供體的腸道
臨床上發生的很多疾病之所以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對疾病發生原因和機制的了解。模式生物,因其自身的代謝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骨骼發育等系統與人類高度相似、易于培養和觀察、繁殖率高等優點,科學家和臨床研究人員很自然地選擇了模式生物來進行疾病的相關研究。 在針對疾病建立動物
最近的一則新聞刷爆了人們的眼球:“一名36歲的男子平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鍛煉。但最近為了備孕每夜堅持跑三公里。然而,一周之后身體出現異常,小便居然變成了醬油色。經醫生診斷。該名男子被確診換上了橫紋肌溶解癥,而且是‘老病復發’的情況。對此,醫生建議運動還是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對于這則新聞,網
在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中,超過99%都是細菌。人體正常的腸道細菌種類有500~1000 種。人腸道中的細菌細胞數達100萬億個,占人體總微生物量的 78 %,然而人體細胞總數也不過10萬億個,這意味著胃腸道內的細菌總數比人體細胞總數還多10倍。 腸道細菌不僅數量龐大,種類也繁多。占主要地位的是厚
m6A修飾是mRNA上豐度最高的修飾類型,負責對mRNA分子進行轉錄后調控。m6A修飾通過其結合蛋白YTHDF1影響下游基因的翻譯效率。 英國著名雜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
轉眼間10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類型、熱度和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與大家一起學習。 mBio:三十年來鑒定出殺死潛伏性HIV的分子開關 doi:10.1128/mBio.02016-19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昨天,說到了有可能對醫療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的8項臨床研究 【相關鏈接:2019年需要重點關注的臨床試驗(上篇)】。今天,是這項清單的其他部分,其中包括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囊性纖維化、脊髓性肌肉萎縮等藥物的研究。 9、疾病領域: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 公司:Intercept Pha
西藥不良反應抗生素占一半 藥品不良反應的危害非常普遍。在住院病人中,約30%的人都會出現藥品不良反應。 據統計,目前在我國每年幾十萬份的藥品不良反應中,最多的是化學藥品,也就是平時說的 “西藥”,占86%。此外中藥的不良反應也占13.8%。在西藥中,抗感染藥,即通常所說的抗生素,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一、引言 巨噬細胞廣泛分布于人體多個組織器官,它能識別外來病原體,在固有免疫、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1993年Hotamisligil等發現肥胖動物模型脂肪組織的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增加,首次將肥胖與炎癥相聯系,直到2003年Xu
Endpoints News網站根據迄今為止各家公司所提交的信息,列出了2016年度美國生物制藥領域收入最高的15位研發高管名單。可以看到,雖然個別研發高管2016年的收入有所提升,但是很不幸,整體趨勢是下降,而且事實上,這個趨勢從2014年后就開始凸顯。當然,盡管如此,這個名單上的高管薪酬的絕
如果有人問起困擾當代年輕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估計有兩個答案可以高票上榜。 一個是脫發,另一個是……便秘!這是一個大家不太樂意放到臺前來講的問題。 一群大老爺們可能互相對比脂肪肝的程度,甚至吐槽彼此日漸稀薄的發量,但基本上不太會討論自己長沒長痔瘡、有沒有便秘,追求優雅的女士們就更不必提了。
剛剛下臺就看到微信里發的一堆語音和圖片。原來是阿姨體檢后看到體檢報告單上“腫瘤標志物”其中的一個項“鐵蛋白”后面有個向上升高的箭頭,既然是腫瘤標志物里的指標升高了,這是不是說自己得了什么癌癥啊?阿姨很緊張,急忙找我想要問個明白。趁這個機會,那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鐵蛋白吧。什么是鐵蛋白(SF)?鐵蛋白
美國《科學美國人》雜志8月號發表題為《一種新的遺傳》的文章,作者為華盛頓州立大學生殖生物學中心主任邁克爾·斯金納。文章內容如下: 30多年前,當邁克爾·斯金納的孩子們出生時,他知道,他們的DNA中有大約一半是從邁克爾·斯金納這里遺傳的。那個時候,精子或卵子向胚胎傳遞的DNA被認為是父母的遺傳物
1、江蘇省擬立項杰青50人 2、黑龍江省擬立項杰青20人,優青150人 2020年度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單位1蛋白激酶PK1調控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的分子機制解析與育種利用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2高強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控形控性和接頭耐蝕抗疲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