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老年癡呆,科學家們發現膽堿或許有潛力
阿爾茲海默癥(AD)是最具破壞性、最令人困惑的疾病之一。 類似于大腦里有一塊“橡皮擦”,患者的記憶、認知、方向感、語言等功能會逐步被“擦除”。 遺憾的是,現有的治療手段無法阻止它,更談不上治愈。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找到減緩或者逆轉的辦法。 1月8日, Nature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最新發表了一篇文章,揭示了一種潛在的安全且簡單的“食療”方法。 他們發現,一種營養物質——膽堿(choline)與對抗這一神經衰退性疾病有很大的關聯。https://doi.org/10.1038/s41380-018-0322-z 什么是膽堿? 膽堿是一種營養素。它除了天然存在于一些食物中(雞蛋、牛奶、花生、西藍花、菠菜等)被人類攝入之外,也可以作為膳食補充劑。 膽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簡單來說,所有的動植物細胞都需要膽堿來維持其結構完整性。如果膽堿缺乏會引發肝臟脂肪變性,而膽堿過量可引起嘔吐、出汗、胃腸......閱讀全文
阿爾茲海默病的jianji
本病最早由德國醫生Alois Alzheimer描述,Alois Alztheimer在1907年報道一名56歲女性病例,表現為快速進展性的記憶喪失、存在被害妄想,住院后出現定向障礙、言語困難(說、寫和命名)、也無法學習。盡管存在嚴重的認知缺損,患者的神經系統體征基本正常,尸體解剖發現腦萎縮、神
阿爾茲海默病的簡介
本病最早由德國醫生Alois Alzheimer描述,Alois Alztheimer在1907年報道一名56歲女性病例,表現為快速進展性的記憶喪失、存在被害妄想,住院后出現定向障礙、言語困難(說、寫和命名)、也無法學習。盡管存在嚴重的認知缺損,患者的神經系統體征基本正常,尸體解剖發現腦萎縮、神
什么是阿爾茲海默癥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都屬于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說它們都是腦細胞的功能退化出現的疾病,一般人們習慣統稱為“老年癡呆癥”,但其實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疾病。帕金森病又叫“震顫麻痹”,主要表
皰疹會引起阿爾茲海默癥?
是什么原因導致阿爾茲海默癥?英國牛津大學的Ruth Itzhaki教授說,答案可能位于我們的鼻子下方。她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所呈現的“貫穿一生”的證據表明,導致“唇皰疹”的皰疹病毒可能是引起阿爾茲海默癥的原因。新的研究數據表明,抗病毒藥物能夠顯著降低嚴重皰疹感染患者的老年癡呆風險。這篇發表在Fro
如何有效抵御阿爾茲海默病?
長期以來,很多老年人備受阿爾茲海默病的困擾,當然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尋找幫助克服該病的新方法和策略,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比如,日前刊登于國際雜志JACS 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就開發出了一種能水解淀粉樣蛋白beta的
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機制
A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復雜,目前并不十分清楚。通常認為與基因突變、AB的沉積、膽堿能缺陷、tau蛋白過度 磷酸化、線粒體缺陷、神經細胞凋亡、氧化應激、自由基損傷及感染、中毒、腦外傷和低血糖等有關。[2] AD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女性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腦外傷,AD也與遺傳、甲狀腺功
阿爾茲海默病的輔助檢查
神經心理學 (1)認知功能評估 首先進行篩查量表檢查,對認知功能進行全面、快速檢測。如簡易精神量表(MMSE),內容簡練,測定時間短,易被老人接受,是目前臨床上測查本病智能損害程度最常見的量表。該量表總分值數與文化教育程度有關,若文盲≤17分;小學程度≤20分;中學程度≤22分;大學程度≤2
阿爾茲海默病的鑒別診斷
1.正常衰老 約25%~30%老年人有輕度記憶障礙的主訴,多為良性老年性健忘癥(benign senile forgetful- ness),也稱增齡性記憶損害。這類記憶障礙進展緩慢,通過提示可以改善,借助一些彌補措施一般不影響生活。良 性健忘的診斷應慎重,研究發現部分病例隨訪后實為病理性,
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機制
A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復雜,目前并不十分清楚。通常認為與基因突變、AB的沉積、膽堿能缺陷、tau蛋白過度 磷酸化、線粒體缺陷、神經細胞凋亡、氧化應激、自由基損傷及感染、中毒、腦外傷和低血糖等有關。 AD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女性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腦外傷,AD也與遺傳、甲狀腺功能減退
阿爾茲海默病的癥狀表現
AD通常隱襲起病,慢性持續進展性病程。AD患者具有認知功能減退、精神行為癥狀和社會生活功能減退等,符合癡呆的一般規律。 1)輕度AD:以近事記憶障礙為主,學習能力下降,語言能力受損。不能合理地理財、購物,基本生活尚能自理。早期可見抑郁、焦慮和淡漠等癥狀。 2)中度AD:近事記憶障礙加劇,遠期
運動如何防止阿爾茲海默癥?
當我們劇烈運動的時候,大腦會釋放出大量促進情緒并使人“感覺良好”的激素——內啡肽。也因此,有很多人酷愛運動。近日,一項研究顯示,除了會釋放讓人產生幸福感的激素外,運動還會產生一種可以增強記憶和預防阿爾茲海默癥的激素。該研究近日已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Vag
抗膽堿能藥物可能導致阿爾茲海默癥的到來
總所周知,阿爾茲海默癥(AD)在目前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像迷一般的神經性退化疾病。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患者逐漸喪失身體機能,慢慢走向遺忘,走向死亡。 盡管我們不知道真正的病因,但卻了解有些事情可能會成為阿爾茲海默癥患病患病的誘因,比如說遺傳、年紀,像吸煙和飲酒等行為、或者與心臟病患病風險相一致的高
阿爾茲海默癥初期有哪些癥狀
近些年來阿爾茨海默癥特別的嚴重,該病影響了較多朋友的健康,發病期間腦部受損嚴重,極容易產生眩暈以及癡呆的癥狀,給患者的生活方面帶來了較多的不便,各位朋友需要將該病關注起來,多普及該病的初期表現,這是一種起病緩慢或者是隱匿的疾病,容易發生在70歲以上的老人身邊,初期時容易產生記憶力減退的癥狀,患者對
日美研發延緩阿爾茲海默癥新藥
據日本共同社當地時間1月16日報道,由美國渤健和日本衛材共同研發的藥物“侖卡奈單抗”(Lecanemab)延緩阿爾茲海默癥癥狀加劇的效果已經得到證實。目前,兩家公司正力爭在年內獲批,實現藥物的生產和銷售。 報道稱,這一藥物適用于阿爾茲海默癥早期患者。如果該藥獲批,它將成為日本國內第一款能夠抑制
阿爾茲海默癥防治有新策略
近日,南開大學郭東升課題組與德國明斯特大學巴特·揚·拉沃教授合作,在共組裝雜多價識別用于抑制蛋白纖維化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阿爾茲海默癥等神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超分子策略。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化學》雜志上。 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癥等均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痛苦和負
阿爾茲海默癥防治有新策略
近日,南開大學郭東升課題組與德國明斯特大學巴特·揚·拉沃教授合作,在共組裝雜多價識別用于抑制蛋白纖維化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阿爾茲海默癥等神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超分子策略。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化學》雜志上。 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癥等均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痛苦和
阿爾茲海默病爭議藥物被放棄
·渤健宣布將停止阿爾茲海默病治療藥物Aduhelm的開發和商業化,為相同科學機制的Leqembi的開發騰出資源。渤健還將加速開發靶向tau蛋白的反義寡核苷酸療法BIIB080和口服小分子抑制劑BIIB113。曾為阿爾茲海默病治療領域帶來曙光的Aduhelm在上市三年后被放棄。當地時間2024年1月3
阿爾茲海默病爭議藥物被放棄
·渤健宣布將停止阿爾茲海默病治療藥物Aduhelm的開發和商業化,為相同科學機制的Leqembi的開發騰出資源。渤健還將加速開發靶向tau蛋白的反義寡核苷酸療法BIIB080和口服小分子抑制劑BIIB113。 曾為阿爾茲海默病治療領域帶來曙光的Aduhelm在上市三年后被放棄。 當地時間20
這些研究“顛覆”阿爾茲海默癥認知
阿爾茲海默癥(AD)是一種毀滅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正影響著全球超5000萬人的健康和生命(平均每100位60歲及以上老人中就有5-8名癡呆癥患者)。遺憾的是,全球2/3人并不了解或者關注這一疾病,中低下收入國家的患者及時接受診斷的概率不足1/10。就在其他疾病得益于醫療技術進步
牙周病與阿爾茲海默癥的關系
阿爾茲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數量的快速增長,給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重挑戰,如高額的養老和醫療費用,以及長期照料所需的人力和設施。在老齡化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對于AD的早期診斷和預防顯得尤為重要。圖片來源于網絡 最新研究發現,AD的發生與口腔衛生有一定
阿爾茲海默病的臨床表現
1.癥狀表現: AD通常隱襲起病,慢性持續進展性病程。AD患者具有認知功能減退、精神行為癥狀和社會生活功能減退等,符合癡呆的一般規律。 1)輕度AD:以近事記憶障礙為主,學習能力下降,語言能力受損。不能合理地理財、購物,基本生活尚能自理。早期可見抑郁、焦慮和淡漠等癥狀。 2)中度AD:近事
美日聯合開展阿爾茲海默癥新藥研究
總部位于美國新澤西州肯尼沃斯市的默沙東公司日前與日本帝人制藥達成一項全球獨家許可協議,從而獲得臨床前Tau抗體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權利,用來進行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癥)治療藥物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神經科學家何士剛教授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死亡之后,科學家們在大腦切片中發現兩個
Nature-Commun:阿爾茲海默癥新診斷策略
阿爾茲海默癥(AD)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神經性衰退疾病。全球已有4400萬例癡呆癥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有超1億的患者出現。遺憾的是,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阿爾茲海默癥的方法。現有的藥物還停留在減緩病癥的水平,對于已經造成的損傷束手無策。 有數據推測,推遲五年發病,將減少三分之一的患者
低蛋白飲食可緩解阿爾茲海默癥
近日,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揭示,當給予阿爾茲海默氏癥小鼠特殊氨基酸補充的限制蛋白質的飲食后,其疾病癥狀會明顯緩解,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Aging Cell上。研究者Longo表示,此前的研究中我們揭示了,生長激素受體以及IGF-1缺失的個體的癌癥以及糖尿病發病率會明顯降低,盡管這項研究是
阿爾茲海默癥的記憶喪失可以逆轉?
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稱“老年癡呆癥”,是一種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以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減弱為主的癥狀,并伴有情緒調節障礙以及運動能力喪失,極大地影響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的發展。 目前,全球約有5000萬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癥。隨著
什么是阿茲海默癥?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2022年3月,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結構和
阿茲海默,空間記憶障礙
空間記憶障礙,如游蕩行為,是阿爾茨海默病最麻煩的癥狀之一,它發生在60%以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經常遭受空間記憶喪失,比如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忘記把東西放在哪里。他們經常表現出游走癥狀,這也是空間記憶障礙的一個特征。迄今為止,導致空間記憶損傷的腦網絡機制尚不清楚。 加州大學歐文醫
Hypertension:高血壓藥物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病
為研究減緩阿爾茲海默病進展的新型療法,來自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血壓藥物尼伐地平能夠增加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記憶和學習中心的血流量,同時還不會影響患者大腦其它部分的功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Hypertension。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血流量的下降或在某些區域能夠被
驚喜!阿爾茲海默癥遺傳風險有望被“糾正”
這一研究于4月9日以“Gain of toxic apolipoprotein E4 effects in human iPSC-derived neurons is ameliorated by a small-molecule structure corrector”為題發表在《Nature
阿爾茲海默癥發展進程研究的新突破
阿爾茨海默癥(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表明,這一神經退行性疾病與兩種在大腦中異常累積的蛋白有關:Tau蛋白和β-淀粉樣蛋白(Aβ)。多年來,研究者針對兩種毒蛋白的毒性作用形式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跨神經元傳播”、“連鎖反應”等已成為當前主流的推斷。解析毒蛋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