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發改委、陜西省環保廳近日共同制定并發布了《陜西省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明確,到2015年,陜西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0%,實現天然氣消費總量120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至70%。到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實現天然氣消費總量160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12%,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7%。 根據《方案》,陜西省將加強對地市能源主管部門和重點能源企業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對考核結果優良的地市和企業,在產業布局、資源分配、資金支持、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對考核不合格或存在嚴重問題的地市和企業,將嚴格問責。 《方案》強調,西安、咸陽兩市周邊不再新建火電、熱電廠,已經取得相關審批許可的電廠項目要重新布局在陜北。現役機組要加快實施脫硫脫硝除塵綜合升級改造,關中地區要按接近零排放標準進行改造,并逐步推廣。到2017年年底,......閱讀全文
2009年,我國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的第一大國。2012年,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36.2億噸標煤,能源消費總量已超出美國5億噸標煤。我國人均能源消費約為2.6噸標煤,已超過世界人均2.5噸標煤的水平。 能源與環境關系密切,能源生產和消費直接影響環境保護和治理。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如何?煤炭
日前,陜西省發布《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015年陜西將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以緩解陜西尤其是關中地區的排污狀況。 上述《方案》要求,陜西省2015年天然氣消費比重將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至70%。 此外,記者注意到,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19日至20日白天,我國多地出現霧霾天氣。華北中南部、黃淮、陜西關中等地有輕到中度霾,部分地區有重度霾。不少專家指出,污染是霧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今年3月舉行的霧霾治理科技工作情況新聞通氣會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表示,京津冀地區PM2.5主要來源包括,燃煤、機動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辦公室上周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預案,這是去年《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出臺后,北京發布的首個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 繼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各地相繼推出地方版的防治計劃。霧霾天氣的加劇倒逼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抓緊實施。梳理各地方案不難發現,多地提出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終勝利的根本途徑,也是后危機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發電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低碳發展、清潔發展,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電
3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會議強調,要完善水電、核電及可再生能源電價定價機制,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和煤電價格關系,完善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推進資源稅改革,強化能源消費環節稅收調節,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
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環境污染、資源短缺、能耗高企的問題突出,既制約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違背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十八大以來相繼出臺了各項環保政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圖片來源于網絡 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著力
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約為34億噸標煤,其中石油產量僅相當于2億多噸標煤,天然氣產量也僅相當于1億多噸標煤。可見,其他能源短時間內還很難替代煤炭。在目前環保壓力大,以及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仍是最佳選擇。很多人眼中,煤炭很難與清潔能源畫上等號。事實上,如果能實現全
記者從陜西省環保廳了解到,陜西省政府出臺的《陜西省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提出,陜西將削減煤炭消費,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同時,今年上半年“三公”經費壓縮10%,節約的資金將用于治污減霾工作。 作為能源大省的陜西,近年來霧霾天氣頻發已成為關中地區的“頑疾”。關中城市群以西安為中
今天,國家能源局印發《2015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的通報》(國能新能[2016]214號),以附件報告的形式通報了201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各省可再生能源電力和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以及可再生能源限電情況,同時也對監測指標評價方法進行了說明。報告是國家能源局首次公布
“說實在的,美國頁巖氣的發展狀況確實比我們至少高出10個等級,但土質情況與技術以及管理體制卻大不相同,照搬美國經驗肯定不可取。” “我國頁巖氣資源豐富,政府也很重視頁巖氣開采,而且資金又充足,自然吸引了很多國外專家來指導。但在聽取這些專家意見時,我們要有所取舍才行。” ……
為了確保完成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屬于節能減排一級預警區的陜西省正面臨空前壓力。而由于當地要求上下“不折不扣的完成國務院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作為陜西的重點調控區,在過去飛速發展的能源基地陜北地區的大量中小工業項目正面臨關停。 本網獲得的數據顯示,2010年,陜西省制定的節能降耗目標任
二氧化硫濃度全國最高、PM2.5濃度全國第二、多種污染物排放長期不降反升——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看來,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這里是目前全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今年6月剛剛劃定的治霾“主戰場”,汾渭平原囊括晉、陜、豫三省的1
2015年1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將正式施行,工業領域主要污染物減排力度將進一步加大。但是,工業領域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仍然難以化解,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管理基礎仍然薄弱,工業結構重化趨勢仍未逆轉,如何提升企業節能減排動力成為一大課題。 近日,賽迪智庫發布《2015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國家能源局已將《關于征求<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下發,并在通知后附的編制說明中稱,該辦法“爭取在2013年開始實施”。 與此前下發
京津冀三地發改部門聯合制定的《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近日印發實施,這是三地首次聯合發布區域能源協同發展規劃,內容涵蓋八大領域協同,并以“計劃+項目清單”方式明確了任務安排,旨在打造一體化的新型能源系統,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統籌與資源富集地區合作
1.2超常規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發電量世界第二。 2012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28萬千瓦,風機6083萬千瓦,水能2.489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680億度,生物質燃油產量約115萬噸標煤,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4900萬㎡,占世界
近年來,陜西時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正在推動兗礦榆林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建設,這是以高溫費托合成技術為核心的生產高端化工品為主的煤炭清潔利用項目,在其推進過程中,該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董滿祥越發覺得,如果加強行業之間的相互融合,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也能夠提高整體的效益。 “大家各干各的
陜西省政府日前發布《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015年排放量要較2013年下降2.5%、3%、1%、9.5%。 《方案》指出,到2015年,陜西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0%,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1
記者從陜西省環保廳獲悉,根據最新發布的陜西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五年規劃,陜西省將在今后五年間減少煤炭消費量,到2017年全省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將降到67%以下,以促使空氣質量進一步好轉。 據了解,按照《陜西省“治污降霾·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2013-2017年)》,陜西省將推行煤炭消費
近日,在西洽會舉辦期間,在向“媒體絲路行”采訪團介紹陜西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時,陜西省省長婁勤儉專門提出要深入推進“氣化陜西”工程。一時間,陜西省內目前唯一的天然氣長輸服務提供商陜天然氣(002267)引發了市場關注。 氣化陜西二期全面推開 據介紹,陜天然氣上市的6年正是陜西省實施“氣化
近日,在西洽會舉辦期間,在向“媒體絲路行”采訪團介紹陜西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時,陜西省省長婁勤儉專門提出要深入推進“氣化陜西”工程。一時間,陜西省內目前唯一的天然氣長輸服務提供商陜天然氣引發了市場關注。 氣化陜西二期全面推開 據介紹,陜天然氣上市的6年正是陜西省實施“氣化陜西”工程的6年
我們認為,超低排放改造不應成為新一輪煤電項目在東部省份擴張的“發令槍”。煤化工的環境污染及水資源瓶頸得到解決前,也不應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 新《環保法》執行三個月以來,環境治理的討論已經深入到能源領域,其中煤炭清潔利用更是受到熱議。一方面,煤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受熱捧,地方政府還給予了發電配額
記者8日從陜西官方獲悉,該省發改委和環保廳再次為大氣污染防治開出一劑“藥方”,力促能源行業的轉型、蛻變,以期實現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霧霾、沙塵等惡劣天氣頻現中國北方城市,令內地民眾深感“呼吸之痛”。作為能源大省的陜西,霧霾天氣頻發也成為該省關中地區揮之不去的夢魘。關中城市群
7月28日,北京申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代表團成員申雪、趙宏博夫婦在吉隆坡盛貿酒店接受媒體采訪。 面對霧霾天氣是否會影響奧運選手的疑問,申雪強調,無論最終申奧成功與否,中國政府肯定都會持續地想盡辦法改善空氣質量。趙宏博則立即補充:“我們也居住在北京,能明顯感受到中國政府改善大氣污染的力度。我
三、環保政策的后續影響 我們認為,環保政策的要求標準、執行力度以及監管力度將會長期持續并越來越嚴。 可以預料到,在緊抓大氣治理不放松的背景下,接下來的考核重點將逐漸擴大到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的治理。污染較嚴重的鋼鐵、有色、煤炭、化工等行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較大影響。研究相關產品應關注各項環保政策的執
如果說10年前的西部大開發是主動作為的話,那么,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更多地包含了客觀的因素。就西部能源開發利用而言,主要有五個客觀因素:一是東部環境與土地容量趨于飽和,重工業重心西移;二是東部資源日趨枯竭,能源開發重心西移;三是遵循產業遞進規律,東部向高端產業邁進,西部承接東部部分產業和技術轉移,并
簡介:日前,由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2年《低碳發展藍皮書》發布會暨第二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日前,由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2年《低碳發展藍皮書》發布會暨第二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在京舉行。與會專家研討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