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鉻污染治理首啟公益訴訟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新聞1+1》2012年5月23日完成臺本 ――公益訴訟一小步,環保一大步! (節目導視) 解說: 一個來自北京,一個來自重慶,兩個民間環保組織為什么要前往云南提起一件環境公益訴訟? 原告代理律師 曾祥斌: 這些年在做法律倡導方面,一直在尋求用法律的方式來保護環境。 解說: 取證,沖突,訴訟,立案,今天曲靖中院首次對云南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鉻污染案進行庭前質證。 曲靖市環保局局長 陽開府: 就是不能再有新的污染了。 解說: 取證困難重重,過程一波三折,民間環保組織,環境公益訴訟,云南曲靖的這起案件能否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中心督查訴訟部部長 馬勇: 我們現在一個是費用比較高,鑒定機構也是良莠不齊。 解說: 《新聞1+1》今日關注:公益訴訟一小步,環境保護一大步!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閱讀全文
文物保護能否借道環境公益訴訟?
淮安不可移動文物環境公益訴訟獲受理圖為江蘇省淮安市義順巷古民居遭到拆遷。 資料圖片 中國環境報記者劉曉星 編者按 為打造一個仿古街區商業項目,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政府拆除了已存在上百年的多座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古老民居。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發會”)就此提起了環境公益訴訟。
美國的環境公益訴訟
■涉及哪些主要內容? 1、環境公民訴訟的原告資格 原告資格的確立是美國環境公民訴訟制度中最關鍵的問題。 1970年《清潔空氣法》最先納入公民訴訟條款時,法律條文中僅規定“任何人有權代表自己對任何人(包括美國政府及其政府機構)提起民事訴訟”,對原告與訴訟標的之間的利益關聯并未
環境公益訴訟不受地域限制
近年來,大氣、水、土壤等污染事件頻繁發生,部分區域生態系統功能出現嚴重退化,但由于大氣、水等環境因素所具有的公共產品屬性以及缺乏傳統法意義上的直接受害人,相應的法律規定并不明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屢屢被擋在司法救濟大門之外。 昨天,最高法發布《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環境訴訟審判長:環境公益訴訟判決要經得起檢驗
羅光黔,作為簽署國內首例環保公益訴訟判決書的審判長及環保法庭的庭長,絕對不是誤打誤撞、恰好碰上的“第一例”。為了打造中國第一份環境公益訴訟民事判決,羅光黔和他的環保法庭的法官同事們,在案件的證據保全、先予執行、資助鑒定費等方面,都做出了讓業內矚目的大膽創新。
陜西首屆環境公益訴訟論壇舉辦
面對環境污染,除了公民舉報、媒體曝光等途徑外,還可以通過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方式維護合法權益。近日,陜西省首屆環境公益訴訟論壇在西北政法大學舉辦。 論壇由陜西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陜西省環保志愿者聯合會、陜西省律師協會、西安市法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據了解,此項活動也是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環保沙龍
環境公益訴訟防治跨界污染
在環境公益訴訟中,司法機關探索“先予執行”、“引入專家證人”等手段,有效發揮了環境治理中的司法作用 39.05噸廢汞觸媒,在運輸過程中被貨運人傾倒在河南省洛寧縣,造成嚴重的環境危害隱患。在這起非法傾倒廢棄物的環境公益訴訟中,司法機關探索“先予執行”、“引入專家證人”等手段,有效發揮了環境治理中
環境公益訴訟辦案量大幅上升
最高檢日前通報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情況,2018年1月-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89523件,提出檢察建議和發布公告78448件、提起訴訟2560件。其中,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8847件,占54.56%,是試點期間的7.5倍。 隨著2017年7月《民事訴訟法》
環境公益訴訟不是庸醫治羅鍋
曾聽過一則庸醫治羅鍋的笑話。庸醫醫治羅鍋時,拿兩塊木板夾住羅鍋硬踩,結果羅鍋踩直了,人也治死了。家屬不干,醫生還振振有詞:我只說包治羅鍋,沒說死不死啊。 由這則笑話聯想到環境保護,有些人看到APEC會議期間空氣環境不錯,就說,霧霾不是能治好嗎,就是不想治。這其實是犯了庸醫治羅鍋的毛病。為辦好重
福建審結首例環境污染公益訴訟
“不就是養幾頭豬嗎,怎么就攤上事了?”福建省泉州市永春東平鎮村民李某一臉的疑惑。讓他更感到疑惑的是,到法院告他的不是他的鄰居,也不是其他村民,而是永春東平鎮經濟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近日,這起福建首例環境污染公益訴訟案,以李某自行停止環境污染了結。 李某未
借力公益訴訟推動環境法治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的說明》中指出,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行為,應該督促其糾正。作出這項規定,目的就是要使檢察機關對在執法辦案中發現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及時
環境公益訴訟為何難邁“立案”門檻
馬勇在檢查村民家地下水質 如今我國已進入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遺憾的是,作為環境保護部主管的非政府組織,中華環保聯
私益訴訟可搭公益訴訟“便車”
在新《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之際,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有了更清晰、更權威的解釋。 今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 《解釋》共35條,主要包括4方面內容:一是社會組織可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二
深論:環境公益訴訟之春為何遲遲不來
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實施半年來,中華環保聯合會試圖作為原告,在多家法院提起環境公益訴訟,但遭遇的尷尬是,法院要么以最高人民法院沒有相關司法解釋為由拒絕立案,要么讓立案申請就此石沉大海,再無下文。 一面是環境污染事件頻發,一面是環境訴訟尤其是環境公益訴
檢察機關能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嗎?
近年來,由于環境污染等損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層出不窮且得不到有效遏制,人們將目光轉向訴訟途徑,寄希望通過公益訴訟實現維護公共利益的目標。雖然仍存在爭議和困難,但以新民事訴訟法的出臺為標志,我國公益訴訟制度最終確立。但公益訴訟的起訴資格爭議至今仍未完全解決,檢察機關是否具備提起公益訴訟的資格就是一個懸
200噸受污染淤泥引發環境公益訴訟
今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三審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修改后的民訴法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環保法專家認為,哪些“法律”可以規定公
環境公益訴訟從艱難破冰到長足發展
近年來,全國人大、國務院以及國家司法機關都在致力于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及其實現的有效途徑。其中,我國第一個完整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判決案例――中華環保聯合會、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起訴貴陽市烏當區定扒造紙廠污染環境公益訴訟案,顯得尤為可貴。
環境公益訴訟以參與促治理-不可或缺
????一場公益訴訟打下來,不亞于一堂環境守法教育的“公開課”????5月19日,全國首個專門管轄環境案件的法庭――貴州省清鎮市人民法院生態保護法庭受理了首起跨區域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在新環保法剛剛明確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之后,這起由中華環保聯合會提起的公益訴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盡管
專家:建議擴大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范圍
近日,專家透露,最高法院正在起草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解釋將包括對公益訴訟主體范圍的界定。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保護法學教授曹明德,日前在自然之友等民間環保組織舉辦的一場環境公益訴訟研討會上,透露上述消息。 曹明德表示,受最高法院委托,正為民訴法中的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草
環境公益訴訟從“誰來提起”進入“怎么提起”階段
“‘福建南平生態破壞案’在新《環境保護法》生效當天,獲得立案。”近日,在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舉行的發布會上,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訴訟部部長劉湘展示了案件受理通知書。 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正式生效。當天,由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作為共同原告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被福建省南平
環保部:支持環保組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我國首部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做出專門規定的部門規章——《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主要負責人今天表示,《辦法》將推動公眾依法有序參與環境保護,提高環保公共事務參與水平。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在總則中明確規定了“公眾參與”原則,并對“信
環保法三審調整環境公益訴訟門檻
失望,是自然之友的葛楓和同事們核對完環保法三審稿后的第一反應。 近日,環保法修訂草案進入三審,此前二審稿中對“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的表述頗受爭議。 二審稿將環保公益訴訟資格限定于“中華環保聯合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環保聯合會”,三審稿則改“限定”為“門檻”,要想成
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限制過嚴遭質疑
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中華環保聯合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環保聯合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環保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 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依法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信譽良好的全
環境公益訴訟遭遇尷尬:缺乏司法解釋無法操作
環境公益訴訟在2013年遭遇更多的尷尬。新《民訴法》第五十五條開啟了環境公益訴訟的司法程序,卻因為缺乏必要的司法解釋而無法操作,反而將大量環境訴訟案擋在法院門外。 2013年,環境公益訴訟經歷的尷尬,比往年多一些。 年初實施的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敞開了環境公益訴訟的大門。但是,這一條
首例大氣污染環境公益訴訟探路尋徑
2198.36萬元巨額賠償,全國首例針對大氣污染行為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貼著這些標簽的中華環保聯合會與德州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華公司)大氣環境污染責任糾紛公益訴訟一案,日前引發了廣泛關注。 根據山東省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被告振華公司賠償因超標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損失2198.
新法實施后首例環境公益訴訟案宣判
新《環保法》實施后的全國首例環境公益訴訟案,近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有了判決結果。 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判令被告謝某、倪某、鄭某、李某恢復被破壞的28.33畝林地功能,在林地上補種林木并撫育管護3年,如不能在指定期限內恢復林地植被,則共同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10.19萬元。 同時,被告須共同賠
常州民事公益訴訟探索新路-環境修復引入公眾參與
最高人民法院近期發布的環境侵權十大典型案例中,江蘇省常州市環境公益協會訴儲衛清、常州市博世爾物資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等土壤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位列其中。 最高人民法院給出的入選理由是,受案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很好地發揮了技術專家和專業機構的輔助與支持作用。 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這起案件過程中,邀
云南首例環保公益訴訟開庭
備受關注的云南首例環保公益訴訟案今天在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打破了昆明中院環保審判庭成立兩年來無環保公益訴訟案可審的局面。 作為原告的昆明市環境保護局在庭審中提出,自2009年9月開始,昆明三農農牧有限公司、昆明羊甫聯合牧業有限公司在未按環評批復要求建成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情況下,即陸
環保法庭“無米下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待完善
據報載,云南省7家環保法庭成立兩年來審理過的環保公益訴訟案件廖廖。作為對以司法途徑保護環境的一種有力探索,環保法庭為什么會“無米下鍋”,其中的癥結何在?這一尷尬局面應該如何破解? 云南一些環保法庭的遭遇,并不是因為污染或破壞環境的行為少了,而是因為對污染或破壞環境的行為,很少有人去提起訴訟。面
首例跨區域傾倒垃圾環境公益訴訟引發的思考
2017年2月20日,江蘇省無錫市人民檢察院以違法處置生活垃圾、共同侵害環境為由對上海市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等3家單位及徐國強等4人向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其承擔相應的環境修復責任,成為全國首例因跨區域傾倒垃圾向行政機關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備受各界關注。而在此前,無錫
最高法發布環境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統一裁判尺度
環境公益訴訟是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環節, 對于提升生態文明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保障和促進綠色發展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發布人民法院環境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副庭長魏文超介紹,2015年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施行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