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20日印發《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方案提出,進一步培育和提高能源裝備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能源革命和能源裝備制造業優化升級。到2020年前,使能源裝備制造業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電力裝備等優勢領域技術水平和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競爭力的裝備制造企業集團。能源裝備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產能過剩明顯緩解。 根據《實施方案》,2020年前,圍繞推動能源革命總體工作部署,突破一批能源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發展的關鍵技術裝備并開展示范應用。制約性或瓶頸性裝備和零部件實現批量化生產和應用,有力保障能源安全供給和助推能源生產消費革命。基本形成能源裝備自主設計、制造和成套能力,關鍵部件和原材料基本實現自主化。能源裝備設計制造技術水平顯著提升,設計與制造體系進一步融合,重大能源裝備實現自主研發、設計和制造,設備性能和質量控制明顯提升。能源裝備制造業成為帶動我國......閱讀全文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望率先入選 “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經驗將推廣 政策體系成型,專項資金支持將陸續到位 《經濟參考報》日前從多個渠道獲悉,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多個城市或城市群有望率先入選“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西北、東北、中部地區的城市和城市區,也將在隨后入選。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3月2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5月1
自《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扎實推進。在2016年度15個重大標志性項目中,已有7個完全落實,4個基本落實。整體看,我國制造業有自己的獨特機遇和優勢,“中國制造2025”可期可待—— 2015年5月份,國務院發
2010年起,我國已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然而中國制造“大而不強”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制造業發展面臨新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國出臺《中國制造2025》將為制造業帶來哪些影響?《中國制造2025》被稱為是我國邁向制造強國的路線圖,其中有哪些亮點,如
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薄弱、共性技術缺位;資源浪費、污染嚴重……面對我國制造業的重重矛盾,必須更加堅定地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腳踏實地、穩打穩扎、精益求精— 3.6%——這是我國組裝一部蘋果手機獲取的價值。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調查發現,生產一部蘋果手機所需的178
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國民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同時,2015年也是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之后的關鍵一年,從認識新常態到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重要一年。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出了“三個轉變”的重要要求,李克強總
“中國制造2025”將助力中國加強制造業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成為“高科技天堂”——美國《福布斯》雜志、西班牙《世界報》等海外媒體日前這樣評價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2015年出臺的“中國制造20
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歷時兩年多的研究,明確了我國成為制造強國的階段性目標和各項指標,為中國制造業繪就發展藍圖——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到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制造2025”成為這一個月以來全民熱議的話題。這部被認為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近期將對
日前,國務院發布了由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一年半論證,國家有關部委再花一年多時間擬定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強國的宏偉目標。《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藍圖,是其后二十年行動的腳本。其中提出
近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對《中國制造2025》做出了解讀,使廣大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制造202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7月3日,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組織了2015年第三期會員單位走訪活動,本次走訪來到位于鄭州的河南漢威電子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漢威電子),本次活動中還邀請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編寫專家董景辰先生,他為大家解析了2025戰略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機遇,并和與會
全球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引發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智能化成為了制造業的轉型目標。為此,德國推出了“工業4.0”概念,美國則推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我國則將這一輪產業革命定義為“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企業必須修煉內功,走出粗放型發展的怪圈,真正實現“中國制造2025”,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核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30日再次回應針對“中國制造2025”相關政策的疑問,他表示,“中國制造2025”所有政策適用于在中國境內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包括中資企業,也包括外資企業。 苗圩說,“中國制造2025”相關政策始終遵循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基本原則,“決不是政府代替企業大包大攬”,中國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1月10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時報社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發言時提出,工業領域今年所面臨的形勢壓力仍然比較大,但同時今年也是《中國制造2025》全面實施的一年,《中國制造2025》最主要的是改變產業發展的方式。 馮飛說,從整個制造業工業近兩年
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
——訪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院士 我國于2015年發布《中國制造2025》,提出中國制造強國戰略。該規劃在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多次提到標準化,明確要求加強制造業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日前,就標準化助力中國制造話題,中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化制造作為一個主攻方向,與此同時綠色發展也成為一個重要目標,由此誕生了今天的交流會的主題‘專業檢測機構助力中國制造2025新戰略’,我們希望德國萊茵TüV(以下簡稱TüV萊茵)作為檢測第三方機構,為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實現提供一份力量。”12月2日,TüV萊茵“質勝中
【李克強:決不允許讓來華投資的外企強制轉讓技術】李克強總理3月26日下午同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的外方代表座談。在回答美國高通公司CEO莫倫科夫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時,李克強說,我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承諾,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備受關注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19日正式發布,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制造業“由大到強”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
2015年8月27日,2015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與投融資論壇在上海召開。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吳海東出席論壇,并針對醫藥工業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進行與參會企業進行交流、討論。吳海東副司長表示,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工信部聯合參與編制工作的幾個部委正在竭盡全力,力爭集全行
作為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寧波從2016年8月獲批以來有序推進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工作。日前,寧波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寧波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22條精準扶持政策。今后3年,寧波每年新增統籌安排33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并整合
“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絕不只是增加幾頂‘帽子’,而是為了探索一條創新體制機制的‘新路’!”李克強總理在7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 當天會議部署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李克強說,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但新舊動能轉換還需進一步加大推進力
中國和德國在國情、制造業技術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異,決定了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不能照搬外國經驗,要走出中國特色。國情不同決定了實現路徑不同,階段不同決定了戰略重點不同,著眼點不同決定了發展方式不同。未來10年,中國制造業將在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和綠色發展上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邁向制造業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是50多位院士、100多位專家歷時兩年研究,為中國制造業繪就的未來十年的發展藍圖,是推動中國制造業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第一步。4月21日,由中國工程院舉辦的“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一期總結暨二期啟動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制造2025”的詳細內容和
導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中國制造2025”與科學儀器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實施
“江蘇依托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布局中走在了全國前列。”10月30日,2016世界物聯網博覽會“開篇”聚焦“物聯網+中國制造2025”。參會的多位院士和國內外學界、業界大咖一致認為,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中,江蘇正奮力從“制造大省”向
編者按 《中國制造2025》是國務院于2015年5月公布的強化高端制造業的國家戰略規劃,是建設中國為制造強國的三個十年戰略中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李北光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曾全程參與《中國制造2025》的研究和編制工作,也是主要起草人之一。站在主要起草者的角度,李北光如何解讀這份重要
新材料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石和先導。以硅材料、高分子、高強合金、碳纖維、石墨烯等為代表的新材料蓬勃發展,有力地支撐了世界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密集出臺重大規劃政策,從研發投入、市場培育、制度法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努力搶占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先機。 據中國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