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賀氏菌屬(Shigella) 的細菌(通稱痢疾桿菌),是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臨床上能引起痢疾癥狀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賀氏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等,還有阿米巴原蟲、鞭毛蟲、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類痢疾,其中以志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人類對痢疾桿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兒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一、生物學性狀 志賀氏菌屬細菌的形態與一般腸道桿菌無明顯區別,為革蘭氏陰性桿菌,長約2-3μ m ,寬0.5-0.7μ m 。不形成芽胞,無莢膜,無鞭毛,有菌毛。DNA的G+C為49-53克分子%(Tm法)。 需氧或兼性厭氧。營養要求不高,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最適溫度為37℃,最適pH為6.4-7.8。37℃培養18-24小時后菌落呈圓形、微凸、光滑濕潤、無色、半透明、邊緣整齊,直徑約2nm,宋內氏菌菌落一般較大,較不透明,并常出現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液體培養基中呈均勻渾濁生長,無菌膜形成......閱讀全文
志賀氏菌屬通稱痢疾桿菌,革蘭氏陰性桿菌,無鞭毛、無動力。不產生莢膜和芽胞。長約2~3um,寬0.5~0.7um 。分為4個群:A群(痢疾志賀氏菌)、B群(福氏志賀氏菌)、C群(鮑氏志賀氏菌)、D群(宋內氏志賀氏菌)。1、增菌培養樣品25g加入含新生霉素的250mL志賀氏增菌肉湯中,將此混懸液均質混勻
志賀氏菌屬(Shigella)是一類革蘭氏陰性桿菌,是人類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的病原菌,通稱痢疾桿菌。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 大小為0.5~0.7×2~3μm,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多數有菌毛。革蘭氏陰性桿菌。 (二)培養特性 為兼性厭氧菌,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
志賀氏菌屬(Shigella) 的細菌(通稱痢疾桿菌),是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臨床上能引起痢疾癥狀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賀氏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等,還有阿米巴原蟲、鞭毛蟲、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類痢疾,其中以志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人類對痢疾桿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兒可
菌是目前致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主要流行于發展中國家,又稱痢疾桿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需氧或兼性厭氧。 人類對痢疾桿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幼兒可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率甚高。臨床上通常表現腹部痙攣痛、腹瀉和發熱。 志賀氏菌在不衛生和人口密集的條件下可迅速傳播,如餐廳、食堂。
志賀氏菌是引起人類急性感染性痢疾最為常見的食源性病原菌,俗稱痢疾桿菌,為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無動力,無莢膜,無鞭毛、有菌毛,在營養培養基上生長良好。根據其抗原構造的不同,可分為A、B、C、D四個亞群,分別是痢疾志賀氏菌、福氏志賀氏菌、鮑氏志賀氏菌和宋氏志賀氏菌。 志賀氏菌具有高度傳染性,
在產品微生物檢測過程中,實驗員們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微生物種類,小編就來總結下檢測實驗中常檢出的微生物。 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 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表
大腸菌群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表示食品受動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腸桿菌為糞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屬則可能為糞便的陳舊污染。人吃了大腸菌群超標的食物可能會導致:腸
1、大腸菌群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表示食品受動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腸桿菌為糞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屬則可能為糞便的陳舊污染。人吃了大腸菌群超標的食物可能會導致
食源性微生物是影響食品安全的第一大危害,也是全球性的威脅。以下總結了食品中常見的19種微生物污染,供大家參考。1、大腸菌群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表示食品受動溫血動物
一、大腸菌群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表示食品受動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腸桿菌為糞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屬則可能為糞便的陳舊污染。 人吃了大腸菌群超標的食
大腸菌群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表示食品受動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腸桿菌為糞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屬則可能為糞便的陳舊污染。人吃了大腸菌群超標的食物可
在產品微生物檢測過程中,實驗員們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微生物種類,小編就來總結下檢測實驗中常檢出的微生物。 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 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
(五)抵抗力 本菌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其他腸道桿菌為弱。對酸敏感,在外界環境中的抵抗力能以宋內氏菌最強,福氏菌次之,志賀氏菌最弱。一般56~60℃經10分鐘即被殺死。在37℃水中存活20天,在冰塊中存活96天,蠅腸內可存活9~10天,對化學消毒劑敏感,1%石碳酸15~30分鐘死亡。
志賀氏菌屬(ShigellaCastellani and Chalmers)革蘭氏陰性直桿菌,形態類似其他腸桿菌科的種。無運動性。兼性厭氧,具有呼吸和發酵兩種類型的代謝。過氧化氫酶實驗陽性(只一個種例外)。氧化酶陰性。有機化能營養型。發酵糖類不產氣(除了少數種產氣外)。不利用檸檬酸鹽或丙二酸鹽作為惟
一、增菌 稱取檢樣25g,加入裝有225mLGN增菌液的500mL廣口瓶內,固體食品用均質器以8000-10000r/min打碎1min,或用乳缽加滅菌砂磨碎,粉狀食品用金屬匙或玻璃棒研磨使其乳化,于36℃培養6~8h。培養時間視細菌生長情況而定,當培養液出現輕微混濁時即應中止培養。 二、分離和初步
在產品微生物檢測過程中,實驗員們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微生物種類,小編就來總結下檢測實驗中常檢出的微生物。大腸菌群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表示食品受動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
腸道桿菌(Enteric bacilli)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動物腸道中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內桿菌,常隨人與動物糞便排出,廣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物中。 腸道桿菌屬于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分類尚未完全統一,過去主要依據生化反應和抗原結構進行分類。近十多年來,應用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一直存在一群只能在無氧或低氧分環境下生長的微生物,它們對人類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那就是厭氧微生物。厭氧微生物絕大多數為細菌,很少數是放線菌,極少數是支原體,因此也常稱之為厭氧菌。 厭氧微生物在人類生活的環境和人體中廣泛存在,所以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關注的焦點。近
微生物培養、藥敏試驗的流程及意義微生物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總述微生物培養就是使用體外試驗的方法檢測可能導致感染的病原菌,并給以藥敏結果,為臨床醫生針對某一特定的臨床感染提供依據。而藥敏試驗則是承接微生物培養的一項工作,即對于培養得到的病原菌進行體外試驗檢測細菌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來預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治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新的細菌診斷技術和方法已廣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的鑒別。傳統的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反應,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已創建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細菌學診斷方法
Proteus vuigaris 普通變形桿菌 Prototheca wickerhamii 魏氏原壁菌 Providencia alcalifaciens 產堿普羅威登斯菌 Providencia rettgeri 雷氏普羅威登斯菌 Prov
5.核酸探針雜交技術原理 根據完成雜交反應所處介質的不同,分成固相雜交反應和液相雜交反應。固相雜交反應是在固相支持物上完成的雜交反應,如常見的印跡法和菌落雜交法。事先破碎細胞使之釋放DNA/RNA然后把裂解獲得的DNA/RNA固定在硝基纖維素薄膜上,再加標記探針雜交,依顏色變化確定結果,該法是
3.2 常規檢驗方法: 3.2.1 增菌培養:快速檢驗法中的直接增菌法和濃縮增菌法相同,其中志賀氏菌的增菌時間可以為16-18小時。 3.2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新的細菌診斷技術和方法已廣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的鑒別。傳統的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反應,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已創建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細菌學診斷方法,
說起細菌,你下意識想到的是不是:這個: 這個: 還是這個: 幽默一下,讓我們繼續專業的話題 前段時間,我們的好朋友“科小白”為大家匯總了核酸收集保存提取與檢測領域的知名品
hotobacterium damsela 美人魚發光桿菌 Pichia carsonii
這張來自德國餐館的照片幫助科學家確定了最終的罪魁禍首。 5月中旬,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襲擊德國。5月22日,德國首次通告世界衛生組織,本國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患者人數激增;5月25日,來自德國漢堡-埃普多夫大學醫學中心臨床部的裝有純化病菌DNA的小試管被運抵中國深圳華大基因
一、大腸菌群介紹大腸菌群并非細菌學分類命名,而是衛生細菌領域的用語,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這些細菌在生化及血清學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義為:需氧及兼性厭氧、在37℃能分解乳糖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一般認為該菌群細菌可包括大腸埃希氏菌、檸
(一)標本在用藥前取糞便的膿血或粘液部分,標本不能混有尿液。如不能及時送檢,應將標本保存于30%甘油緩沖鹽水或增菌培養液中。中毒性菌痢可取肛門拭子檢查。(二)分離培養與鑒定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37℃孵育18~24小時,挑取無色半透明的可疑菌落,作生化反應和血清學凝集試驗,確定菌群和菌型。如遇非
微生物培養基種類大全:1、營養瓊脂(普通瓊脂)成份:牛肉浸液(或其它浸液,消化液或肉膏湯) 100毫升 瓊脂(視天氣,瓊脂質量而定)制法:將上物加熱溶解,補足水,調ph至7.6,過濾分裝121℃,高壓滅菌15分鐘。用途:作普通瓊脂平皿。2、血瓊脂平板(BA)制法:取營養瓊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