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明年3月1日起施行
為預防和治理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出臺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環境保護條例,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該條例將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 條例規定,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環境保護工作,實行全面規劃、保護優先、預防為主、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的方針,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 根據條例,自治區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落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確保其用于生態保護補償。已繳納生態保護補償金的開發單位,不免除污染防治和恢復生態的責任。 條例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環境保護的宣傳和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過程中有環境污染情形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對保護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閱讀全文
新疆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明年3月1日起施行
為預防和治理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出臺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環境保護條例,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該條例將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 條例規定,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環境保護工作,實行全面規劃、保護優先、預防為主、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的方針,堅持誰開發誰保
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林業廳廳長閻鋼軍說,當前濕地保護面臨較大壓力,建議國家盡快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并把鄱陽湖濕地納入國家濕地生態補償試點。 閻鋼軍介紹說,由于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未建立,濕地區域群眾為保護濕地所遭受的損失得不到補
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制度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這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2008年中央財政設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以來,轉移支付范圍不斷擴大,轉移支付資
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每年全國兩會,生態補償都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將目光投向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重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建議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形成“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優生態”的良性循環。 重點生態功能區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已有676個縣(市、區)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占國土面積的53%。
我國要為海洋生態劃紅線-實施生態補償制度
罩上“保護罩”,開出“提醒單”,建起“防火墻”……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不菲成就,這種態勢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更加深化,并融入到“美麗海洋”的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中。 在剛剛召開的年度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新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王宏說,過去一年海洋綜合管理進一步強化,已確定了
評論:應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制度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既代表生態文明建設的軟實力,又是衡量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一個標準。習近平同志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核心內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這對完
湖南省政協委員:盡快建立生態補償制度保護湘江水
湘江流域面積、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省的40%、65%和80%,承載著近5000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水以及納污、灌溉、航運等功能,湘江水是名副其實的經濟水、生命水、政治水。 為保護湘江水質,永州市近年來強力推進森林禁伐、礦產禁采、湘江禁漁、兩岸畜禽禁養、禁上污染項目等“五禁”措施,大力加強環
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創新研究
課題組中方組長:歐陽志云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課題組外方組長:Derek Thompson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環境、土地與公園部前副部長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與加強紅線區域管理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正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但是相關的機制、政策、法律并不完善
河北將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日前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會議研究了《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 會議認為,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會議強調,要推進制度創新,完善穩定投入和重點生態區域補償機制,加快構建京津冀和省內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健全
生態補償橫向轉移支付制度亟待建立
全國性的生態服務理所當然應由中央政府財政支出來解決,而具有地域屬性的生態服務應該由區域內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作為我國縱向轉移支付的有益補充,建立生態補償的橫向轉移支付制度,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明確橫向轉移支付的補充性原則,建立以中央政府牽頭的橫向轉移支付機構,
山東將探索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
25日,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現場 12月25日,2012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在濟南舉行,記者獲悉,我省要探索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量、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此外還提出,應擴大生態環境補償試點,在小清河流域啟動生態補償試點。 在我國現階段,考核機制還是
解讀《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
近年來,我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總體來看,生態保護補償的范圍仍然偏小、標準偏低,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行動的成效。 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我國生態補
蘇州率先推出生態補償機制-生態保護功臣不吃虧
“不允許我們開山采石,我們靠什么活?”如果在20年前提出不能辦礦場,蘇州市金庭鎮縹緲村黨總支書記陸新龍可能就是這種反應。這個村也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而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這里既沒有集體資產也沒有引進的工礦企業,年經濟收入不足20萬元。 然而現在,陸新龍卻笑著告訴記者,最近他們為村里修了一條路
安徽巢湖流域嘗試生態保護補償-實行三級保護
巢湖流域生態治理又有新進展!記者從安徽省法制辦了解到,《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正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草案不僅對巢湖流域實行三級保護,還將嘗試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實行流域三級保護 根據《修訂草案》要求,巢湖流域水環境實行三級保護。
我國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推進可持續經營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孫扎根14日表示,中國將繼續深入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全面加快林業發展,力爭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他表示,中國還將完善林業扶持政策,健全林業財政補貼制度,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落實林業金融稅收扶持政策。
京津冀環保生態基金有望設立-醞釀橫向補償制度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日前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三地按國家統一部署,2014年率先在交通、生態環保、產業三大領域協同推進,取得進展。今年,河北提出,將加快多條鐵路和高速公路建設,基本完成普通干線“瓶頸路”拓寬改造;爭取國家設立京津冀環保生態基金,協商京津建立生態橫向補償制度。 張慶
發改委解讀《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
5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6〕31號,以下簡稱《意見》)。就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問題。 問:出臺《意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良好生態環境人人共享,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云南立法保護牛欄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中新社昆明11月20日電 (顧一航)云南省人大常委會20日發布,《云南省牛欄江保護條例》將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以立法形式規范了牛欄江流域水資源保護、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效益等活動,并以提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以實現牛欄江流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人民日報:保護濕地,生態補償要到位
濕地保護具有公共產品屬性和外部性特征,保護者甚至可能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生態效益補償可以將具有外部性的生態效益內部化,從而切實調動濕地保護者的積極性 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權威調查顯示,盡管近10年來我國濕地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濕地面積仍然減少了339.63萬公頃,占8.82%;加之“20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生態文明的重視
山東出臺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辦法-要補償先達標
要想獲得補償,必須達到考核分值? 山東出臺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辦法 本報記者周雁凌 季英德濟南報道 山東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山東省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確定對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補償,有效期至2018年9月30日。
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或成森林法修法重點
記者近日從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了解到,目前,國家林業局已形成森林法修改草案,準備進一步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 在去年3月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章聯生、姜健、胡茂成等92位代表提出3件關于修改森林法的議案。 代表們在議案中提出,當前,社會對林業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已
最嚴格生態監察制度-吉林生態保護紅線區管理辦法
《吉林省生態保護紅線區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近日出臺。《辦法》規定,在生態保護紅線區內,禁止改變生態用地用途,禁止建設破壞生態功能和生態環境的項目,禁止開展大規模城鎮化和工業化活動。 根據《辦法》,吉林省將實行生態保護紅線區分類管控,將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級
水源地保護須建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
引灤入津工程及潘家口、大黑汀兩座水庫自建成以來,從國家到河北、天津各級政府均對水源地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在污染源治理、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庫區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多項措施。但為何水源地生態環境未有好轉甚至局部有惡化趨勢?多個地區和部門反映,主要原因是跨省市供水工作在體制機制上存在兩大問題,目前水源地生態
陜西省發布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意見
陜西省政府日前就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省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印發實施意見,到2020年,森林、水流、耕地、濕地、荒漠、礦區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實現全覆蓋,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此次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所劃定的6項重點任務中
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實施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為今后如何開展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工作做出指引,是保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政策保障。圖片來
國辦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生態保護補償的范圍仍然偏小、標準偏低,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體
誰受益誰補償-讓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更市場化、多元化
日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以下統稱《行動計劃》)。提出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配套措施等。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賈若祥表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僅充分
“氣化新疆”拉開大幕-保護脆弱生態環境
新疆脆弱的生態環境再也經不起“折騰”,當地農牧民為燒火做飯而砍伐草木也將成為歷史。新疆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將讓各族民眾獲得利益,改善空氣環境,保護脆弱的植被。 本月14日,位于新疆北部的塔城與新疆新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塔城將依托新
新疆博斯騰湖建蘆葦濕地-保護生態多樣性
在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畔,一項旨在恢復蘆葦濕地功能的生態項目正在進行,項目實施5年來,為保護當地生態,促進可持續發展發揮了作用。 該項工程由新疆最大的造紙企業――博湖葦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開始進行,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4132萬元人民幣,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