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監測塔主體 氣候變暖造成全球冰蓋和冰川消融加劇,冰川面積和儲量大幅減少。近30年來,冰川的消融退縮又出現加速趨勢,許多小山岳冰川消融殆盡,由此產生的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方面的諸多問題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針對這一情況,負責世界冰川監測的專門機構---世界冰川監測服務處(WGMS),制定了一系列強化冰川觀測的措施,重點之一就是建議各國建立冰川監測塔。 冰川監測塔是對冰川進行實時監測的先進設施,具有多要素、可視和實時等監測特點,此前僅有歐美等少數國家擁有。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是我國觀測歷史最長的冰川,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觀測時間逾50年的冰川,在國際上占有重要地位,亦是WGMS觀測網絡中惟一的中國冰川。為實現該冰川的觀測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天山冰川站在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項經費支持下,于2009年開始了冰川監測塔的建設工作。目前建成的鋼結構塔距冰川末端約200米,海拔......閱讀全文
李忠勤心里很清楚,自己那位沉默的老友快不行了。 它已經沉默了480萬年。盡管最近這20年,李忠勤一直在努力把它的情況告知外界,但在這位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以下簡稱“天山站”)站長看來,根據最新的“體檢報告”,位于烏魯木齊河源區的天山1號冰川,只剩下50年生命。 這相當于一位80歲的
2018年夏天,一篇題為《北極圈罕見32攝氏度高溫,我們有生之年,或許再也看不到北極熊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盡管把一個地點的最高溫度當作平均溫度來認知是不科學的,但這個全球氣候變暖的“小故事”,還是著實嚇了人一跳。 幾乎在同一時間,新疆連續在阿克蘇溫宿縣和哈密出現暴雨洪水,尤其是8月中旬喀喇昆
今年5月以來,位于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布倫口鄉的公格爾九別峰北坡冰川發生快速下滑移動。5月18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迅速成立災害應急小組,派遣無人機作業組趕赴事發區域,于5月21至23日在海拔3400至7000米的災害區域開展了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
記者1月4日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近年來通過對我國冰川運動速度的研究發現,國內各大山系冰川的運動速度正在減小。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人員根據國內現有的山谷冰川運動速度資料為基礎,分析研究了中國冰川運動速度的研究現狀與取得的主要成果,總結了冰川運動監測
專訪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總工程師任景明: 中國五大區域已完成戰略環評 “聽說過環境評價(下稱‘環評’)的,請舉手。”在一家環保NGO“自然大學”組織的公益環保講座上,任景明環視現場,只有三四個人舉起手,再問“戰略環境評價”(下稱“戰略環評”),大家都搖搖頭。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河湖源”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阿汝村留影 中國科學院院士、泛第三極環境專項負責人姚檀棟日前透露,中國科學家將用覆蓋地、空、天的最新技術,立體、綜合地觀測泛第三極的環境變化。 在近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成立大會暨第二屆“一帶
來廣東廣州的游客必入的景點便是廣州塔,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廣州塔還兼任重責,作為全國最高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梯度站實時監測廣州市空氣質量走向。 近日,記者跟隨“粵建粵美”廣東綠色發展主題網絡采風活動走訪了廣州塔空氣質量監測站。 那么,為什么要將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梯度站選址在廣州塔,廣州塔監測的數據對
靜力水準儀風力發電塔自動化沉降監測 1. 應用背景 風電塔 風力發電是一種高效、節能、環保的電能生產方式,加上我國是一個風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大規模的開發和建設風電對于緩解我國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突出問題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風電機組的塔桿是風電機組
本報訊(記者 周宇)北京市林業碳匯工作辦公室主任王小平介紹,將在崇文區長安街南側南中軸綠地廣場上,建50米高的碳通量監測塔監測碳排放,市民可實時了解區域內二氧化碳變化,最晚將于今年8月份建成。 建50米高監測塔監測碳排放 前天,60多位市政協委員和市政協機關工作人員到
不難想象,當海上鉆井平臺的油井發生爆裂,大量的石油噴薄而出,這不僅會對鉆井平臺造成致命性破壞,也會嚴重污染大片海域。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天有5.3萬桶石油泄漏到海洋中去。如今,世界石油巨頭和各國政府都在努力探尋可以阻止石油泄漏的途徑。 回眸2010年,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
近幾年來廣州空氣監測點的數量迅速增加,從2012 年的10個增加到目前的31個,而今年底前還將增加5個,到明年底前實時發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點位將達到50個……有市民提出,如此多的點位是否有必要?為何一些監測點要設在公園、風景區呢?新增加的點位是否為了拉低廣州的污染指數呢?有關專家一一進行回應
SO2是一種酸性氣體,在大氣中易形成酸雨,威脅生態環境及公眾健康。SO2已成為大氣環境污染中首要污染物。根據國家“節能減排”方針政策,對大氣中首要污染物SO2的排放實行總量控制,總目標是實現“十一五”期間全國SO2排放量削減10%。福州市閩清縣瓷土資源豐富,建陶行業已成為該縣的支柱行業。閩清縣建陶業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畜牧獸醫、農墾、農產品加工、漁業主管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研究中心,各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實驗站)及部內相關司局和直屬事業單位: 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
“第三極”是地球上僅次于北極和南極的冰雪儲地。這片區域包括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青藏高原,擁有全世界最高的14座山峰和約10萬平方公里的冰川(面積和冰島相當)。其中的融水灌溉了十條大江,包括印度河、雅魯藏布江、恒河、黃河和長江,供養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尼泊爾的Tsho Rolpa山谷,
昨天,記者從廣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廣州市將進一步增加空氣監測站,使得總站點數達到50個左右。屆時離自己最近監測站點的空氣實時監測數據,將更接近公眾的直接感受。 空氣監測將更接近公眾感受 空氣質量為良,怎么我感覺空氣質量很差?一直以來,空氣質量的監測數據被詬病和公眾的直接感官差距太大。 專家
近期,烏魯木齊水務集團水質監測中心在應對水質突發事件中有了新“武器”,這個新“武器”是由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投資300萬元購入的我區首輛流動水質應急監測車,該車主要用于城市水質應急監測,其多項性能指標在國內趨于領先水平。 6月29日,記者從烏魯木齊水務集團水質監測中心了解到,流動水質監
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成果顯示,近3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年均減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來有加速消減趨勢。 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最新成果表明,利用多年遙感監測技術進行青藏高原冰川、雪線、湖泊、濕地等變化情況遙感調查表明,近3
坐在北京的辦公室里,遠在千里之外的西藏當雄生態試驗站的工作情況便可盡收眼底;揮動一下鼠標,野外臺站監測的數據就能立馬顯現出來……這在幾年前是無法想象的。 “過去從野外數據的收集處理到傳回北京中心大約需要1年的周期,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不說,數據經常丟失是讓人最頭疼的事。”中國科學院地
大型地下氙探測器正在尋找暗物質。 NASA計劃向火星發射MAVEN探測器,目的是對火星上層大氣展開研究。 新年伊始,《自然》雜志展望了2013年可能出現的一些重要發現和重大事件。 干細胞試驗 一項利用人類胚胎干細胞(hESC)進行的早期臨床試驗應該在2013年產生具有里程碑意
留住冰川 “蓋毛毯”能不能真的保住冰川? “果真能給每一條冰川、每一座雪山蓋上保溫毛毯,那將對抑制冰川的消融退縮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不失為重要舉措。” 蒲健辰表示,為減緩冰川消融退縮,科學家在想方設法,為冰川蓋上保溫被毯,為冰川設計遮陽傘,在冰川上安裝反光鏡等等,聽起來似天
祁連山青海片區荒漠化面積減少、植被生態質量繼續趨好,這是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氣象局近日聯合發布的《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顯示的內容。 《公報》基于地面監測資料和衛星遙感數據,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2018年草地、積雪、冰川、凍土、河流等生態環境要素進行了監
3月21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施雅風誕辰100周年紀念日。20日,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舉辦研討會,邀請施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學生齊聚蘭州,緬懷這位“中國現代冰川之父”。 1957年,施雅風參加祁連山西段地質考察,第一次親眼見到冰川。此后,他的科研生涯再也離不開冰川。他開創了我國冰川物理、冰
序號實驗室名稱評審類型地點所屬評審組備注244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工程測試中心復查評審武昌鐵道 245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試驗檢測中心/北京鐵五院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復查評審北京鐵道 246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工程試驗中心/河南鐵誠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復查評審洛陽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14北京國際風能展上,中航智控故障診斷技術中心成功展出了有史以來最全面的風機故障診斷技術,在各大風電龍頭企業和風機配套設備生產企業中一枝獨秀,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大量專業觀眾紛至沓來,行業各界反響熱烈。中航智控總經理張振偉、黨委書記梁岱東、副總工程師何溪波等公司領導一行也
如東協鑫環保熱電有限公司2×15MW機組(3×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于2004年至2008年分別建成投產,沒有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脫硝裝置。隨著2014年7月1日火電廠開始執行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限值。2014年如東協鑫環保熱電有限公司針對公司配套鍋爐煙氣進行脫硫脫硝改造工程。
行程數萬公里,帶著1.5噸器械,到達南極洲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昆侖站,90后小伙潘曜去了最艱苦的地方,做了最基礎的科研工作。 與許多在校學生不同,他把自己的研究扎到堅實的大地上,甚至扎到冰蓋200米以下,他在給南極“做CT”。 立志:半年的考察用3年準備 7月18日,潘曜從南極回國后的第一個
昨日,記者從廣州市環保局獲悉,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已于近日組織召開了廣州塔空氣質量梯度自動監測站建設方案專家論證會。專家組一致認為《廣州塔空氣質量梯度自動監測站建設方案》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應盡快推動實施。 今年4月,本報曾報道廣州市環保局擬在2013年底前,于廣州塔(小蠻腰)建立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影像大地測量與地球表面過程”學科組成員沈強副研究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和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資助下,與俄亥俄州立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合作,完成了2014、2015全南極迄今最高分辨率冰川流速圖,研究表明全南極繼續加速消融,并首
環境保護部近日連續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和巡查情況,1月10~13日,28個督查組共檢查了1811家企業(單位),發現其中的75家企業(單位)存在涉氣環境問題;1月12日~13日,28個督查組和102個巡查組共對“2+26”城市檢查了2125個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響應具體點位,發
追蹤南極半島拉森C冰架上一條冰裂縫長達十幾年的科學家,終于借助經過該冰架上空的兩顆美國衛星,發現一座巨大冰山與該冰架脫離。 7月12日,英國斯旺森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研究人員宣布,該冰山于7月10日至12日之間從拉森C冰架斷裂。 這座可能被命名為A68的冰山之所以令人矚目,不僅因為它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