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效候選人公布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發布公告說,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工作已于2007年4月30日結束,經過院士與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并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為287人,并對外正式公布。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將于近期在有效候選人所在單位公示本單位有效候選人和相同專業的外單位的其他有效候選人的有關情況。5年之內調動工作單位的,將同時在調出單位公示。公示時間為一個月(從公示之日算起)。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表示,如對候選人公示材料內容的真實性有不同意見,請于2007年9月15日之前,將書面意見以真實身份署名寄至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郵編:100864)。不受理電話、電子郵件和匿名投訴。 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共287人,分學部按姓名筆畫為序) ......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縱論前沿科學
本報北京6月26日電(記者齊芳、張勝)26日上午,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期間,學部第九屆學術年會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在京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樊春海、邵峰、徐義剛、龔旗煌、楊孟飛,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蓋博·施德潘聚焦科技前沿和可持續發展,分別作學術報告。鄂維南以“數學與人工智能”為題,分析
中國科學院增選35位新院士
?其中有5名女科學家;同時增選6名外籍院士 ????? 中國科學院12月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該院2009年院士增選經過推薦、公示、通信評審、會議評審等環節,從296名有效候選人中最終選舉產生35名新院士。經院士推薦、通信預選和全體院士無記名投票,中科院今年同步選舉產生6名外
中國科學院院士沈緒榜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計算機專家、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沈緒榜,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8月16日凌晨1時43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2歲。沈緒榜。(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供圖)沈緒榜,1933年1月10日出生于湖南臨澧。1953年考入武漢大學數學系。1956年入黨,同年被調
中國科學院院士,任大學副校長!
11月6日,西湖大學與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簽訂合作協議,合作共建西湖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息稱,西湖大學副校長兼醫學院院長、西湖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董晨在掛牌儀式現場共同揭牌。 這意味著,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醫學院首任院長董晨已獲任西湖大學副校長,并兼任西湖大
陳永川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本報訊 12月9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選結果,我校教授、組合數學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川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截至目前,我校共有兩院院士12名。 陳永川,1964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1980年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和外籍院士選舉結果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9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現予公布。 2013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共53人,分學部以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9人)
中科院修訂發布《中國科學院章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印發了經院務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國科學院章程》(以下簡稱《院章》)修訂版。《院章》的修訂發布,將為中科院準確把握國家創新發展新要求,主動適應世界科技發展新形勢,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加快改革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基礎和保障,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國家科學院和戰略科技力量的骨干
中國科學院2011年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外籍院士增選工作同步開始 中國科學院2011年院士增選工作本月正式啟動。經該院學部主席團會議確定,中科院2011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0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 根據
中國科學院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2013年1月1日,中國科學院向全體院士和歸口初選部門發出通知,正式啟動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 經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會議確定,中科院2013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0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效果明顯
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第四次全體院士會議6月1日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席白春禮在此間表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過程中,經過廣泛調研,凝聚共識,形成了系列配套制度。他說:“實踐證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方向正確、思路清晰、舉措有效、效果明顯。”據悉,“十三五”期間,相
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效果明顯
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第四次全體院士會議6月1日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席白春禮在此間表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過程中,經過廣泛調研,凝聚共識,形成了系列配套制度。他說:“實踐證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方向正確、思路清晰、舉措有效、效果明顯。”據悉,“十三五”期間,相關
中國科學院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816.shtm 關于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等規定,2023年中國科學院選
中科院院士行定州院士大講堂成功舉辦
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引進更多京津高端人才服務河北,加深京冀科技合作,2月24日,由河北省科學技術廳、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和定州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河北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和定州市科學技術局共同承辦的中科院院士河北行定州院士大講堂在定州市舉辦。定州市30家企業參加活動。 此次院士大講堂
中科院方精云院士最新綜述
解決好13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我國草原面積遼闊, 在發揮生態屏障作用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如何轉變牧區的傳統生產方式, 促進草業發展, 發揮其潛在的生態和生產功能, 是當前我國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城鄉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重大
中科院新增院士09最新成果
中科院12月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2009年院士增選經過推薦、公示、通信評審、會議評審等環節,從296名有效候選人中最終選舉產生35名新院士。經院士推薦、通信預選和全體院士無記名投票,中科院今年同步選舉產生6名外籍院士。至此,中科院院士總人數為714名,外籍院士總人數為56名。
中科院院士發表Science封面文章
本期Science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推出了中國科學院和日本岡山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獲得了一個重要蛋白超復合體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可以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這種極為有效的太陽能轉換器。 植物通過大型蛋白復合體、葉綠素和其他輔因子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量。捕光復合物LHC I包圍著光系統I(P
中科院新增院士初選淘汰過半
145位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落選 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初步候選人共有145位。而5月首次公示候選人名單中,共公示了314人,即半數以上的人已被淘汰。 此次公布的“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加盟母校!中科院院士,受聘985
據吉林大學新聞網消息,為推動化學一流學科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吉林大學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領域發展,8月20日下午,吉林大學校友馬於光院士杰出外聘教授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中心校區鼎新大講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馬於光出席活動。儀式上,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中科院院士增選空缺近半
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向社會公布后,人們發現,此次增選產生了35名新院士,而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規定,每兩年一次的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 近一半的名額空缺,這是什么原因?中科院這次院士增選,又有哪些風向標? ? 釋疑 院士評選力求“經得起歷史檢驗”
九旬院士徐如人:多位弟子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如人老人家中的小院里,兩棵李子樹長滿新葉。此時李子雖未成熟,但老人已收到“新果”。 近日,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徐如人(吉林大學)第四屆中國化學會終身成就獎。 年逾九旬的徐如人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國際著名分子篩與多孔材料學家,是我國“無機合成化學”學科的創建者與
九旬院士徐如人:多位弟子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新網長春5月26日電 (高龍安)徐如人老人家中的小院里,兩棵李子樹長滿新葉。此時李子雖未成熟,但老人已收到“新果”。近日,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徐如人(吉林大學)第四屆中國化學會終身成就獎。年逾九旬的徐如人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國際著名分子篩與多孔材料學家,是我國“無機合
中國科學院姚守拙院士考察聚光科技
5月30日,中科院院士、分析化學家姚守拙蒞臨聚光科技考察訪問。在產品規劃部副總監聞路紅博士的陪同下,姚守拙院士先后參觀了公司展廳、生產線和研發實驗室。聞博重點介紹了聚光科技針對環境監測、食品安全領域研發的便攜式GC-MS產品。 姚守拙院士對聚光科技過去9年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雙
中國科學院2015年新增選院士61名
中國科學院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61位科學家從157位初步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登新院士榜。經過增選,中科院現有院士777名。 從年齡結構看,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3.9歲,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年齡最小,為43歲;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朱詩堯年齡最大,為69歲;60歲(含)以下的占88.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加快“氣化中國”進程
“2030年天然氣將超越煤炭,2040年將超越石油,本世紀中葉將迎來以天然氣為主導的清潔能源黃金發展期,進入天然氣時代,我國應加快天然氣‘氣化中國’進程。”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在中國石油勘探研究院舉行的“能源轉型中的油氣勘探開發創新之路”專家論壇上表示。 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推進,天
孫立成、謝曉亮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099.shtm關于孫立成、謝曉亮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公告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孫立成、謝曉亮由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合成”創造未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279.shtm該怎樣向你身邊的人介紹化學?合成化學有哪些用途?美國化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喬治·懷特塞茲(George Whitesides)這句話很好地描述了化學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化學改變人們活著
中國科學院院士被美國制裁,本人霸氣回應!
8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中科院院士丁仲禮接受總臺專訪。訪談中,他回應了自己曾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單一事,還沖上了微博熱搜。被美國制裁丁仲禮:沒什么影響,反正我也不去 丁仲禮院士表示,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單并沒有對他造成什么影響: “我反正也不去美國,很多年沒去了,也沒有什么
中國科學院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試行)》,看看新增哪些內容
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規范》包含總則、科研活動行為規范、社會活動行為規范、增選工作行為規范、禁止行為以及附則共六章,共三十三條。 《規范》指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增選工作到科研、社會活動中的行為規范。《規范》較舊版新增禁止行為章節。
中科院西安分院看望慰問在陜中科院院士
在2017年春節來臨之際,西安分院分黨組書記楊星科、副院長李保國受院學部工作局委托并代表西安分院分別看望陳學俊、沈緒榜、張國偉、安芷生、周衛健等在陜工作的中科院院士,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新春的祝福。 1月19日上午,楊星科首先來到西安交通大學我國熱能動力工程學家,九十九歲高齡的陳
伉儷院士佳偶天成-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閔恩澤、陸婉珍夫婦
2008年元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大禮堂里鮮花吐艷,燈火輝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這里召開。在歡快的樂曲聲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高級顧問、84歲高齡的閔恩澤穩健地走上主席臺,莊重地從面帶微笑的胡錦濤總書記手中接過“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