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隨著藥物研發成本不斷提高,專利藥物到期,市場上仿制藥步步緊逼,全球醫藥行業的市場格局競爭日益激烈。醫藥行業百億美元級的超級并購持續涌現,全球醫藥行業呈現三大并購趨勢。 第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醫藥企業通過并購增強其產品線,拓展其強勢領域的市場份額。 拜耳142億美元收購默沙東(57.65, -0.08, -0.14%)的保健品業務,以增強在多個治療領域和地區中的非處方藥業務,從而一躍成為非處方藥領域全球亞軍,僅次于諾華(93.21, -0.65, -0.69%)和葛蘭素史克(42.79, -0.42, -0.97%)合并后的業務規模。 羅氏制藥(34.28, 0.12, 0.35%)以83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制藥公司InterMune,增強呼吸系統藥物產品線。羅氏為收購InterMune支付了較高溢價,而高的溢價水平在生物科技領域并購案中并不鮮見,說明大型制藥商對前景光明的新藥物的爭奪異常激烈。 第二個明顯的趨勢是......閱讀全文
近日,易凱資本發布了關于2016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的研報,報告對目前國內保險、醫療器械、醫藥、互聯網醫療等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進行了詳盡分析,動脈網選取其中最為精華的部分進行了摘錄,對于即將布局這幾個行業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伴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
目前,諸多上市藥企甚至在實驗室門外排隊搶奪尚未進入臨床試驗的“藥品”。包括中國醫藥、上海醫藥、眾生藥業等三十幾家藥企已與他的實驗室達成合作,還有十幾家企業在門外排隊,包括“基因治療”在內的生物藥物與生物治療形成了產業鏈。由此看出,下一代診療技術的“基因治療”正引得各路資本競相入局。 資本推動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引言: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也是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能級 ,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 。 新材料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的產業,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爭奪高技術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種類中,均把新材料產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來優先發展。日本是新
投資建議 質譜發展有望開啟IVD行業發展新篇章。近年醫院旺盛的檢測需求與IVD企業增長放緩形成鮮明對比,中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兩票制下渠道競爭日益激烈。我們認為兩類企業能在大浪淘沙中勝出,一類是優質渠道掌握者,一類是高新技術開拓者。質譜作為臨床檢測中逐步興起的高端領域,代表后者的聲音,未來有望
2016年2月16日杭州泰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泰格醫藥”,股票代碼:300347)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擬收購國內某CRO企業,預計金額為6億至8.5億元人民幣。關于該公告中所提到的國內某CRO企業究竟是哪家企業,坊間多有猜測,但大多集中于醫藥類CRO企業。 3月26日,泰格醫藥正
——analytica China 2016全面推動新藥研發進程! 近年來,中國生物制藥市場日益崛起,新藥研發帶來的革新動力為生物制藥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國內醫藥生物健康創業孵化近年來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并成為PE/VC的熱點投資領域;另一方面,我國政府大力推動生物創新
今年4月,貝恩公司與醫療產業私募資本協會(HCPEA)共同發布了一篇研究報告,內容關于2014年醫療產業私募市場的調查研究。(注:貝恩公司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它基于“咨詢顧問為客戶提供結果,而非報告”的理念,為客戶提供戰略、運營、技術、組織以及兼并購方面的專業咨詢服務;HCPEA是非盈
在剛剛結束的2014上市公司年中報告中,生物醫藥行業憑借61.45%凈利潤增長率排名第四位。 而與之相悖的則是創業板的生物醫藥公司,紛紛在中報的數據里面露尷尬。 43家創業板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有9家企業面臨凈利潤預降的危機。 智飛生物(300122,股吧)的預降幅度15%左右,向來在行業內
2014年,醫藥行業波蕩起伏,業績增幅下滑,突破性政策頻頻發布,2015年,醫藥行業終歸何處?且看八大券商論醫藥行業后市。申銀萬國證券:機會來自創新變革的紅利 2014,變革醞釀年:從醫藥制造企業、流通企業端觀察,2014年行業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但樣本醫院終端用藥增速與2013年基本持平。20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6年,中國移動醫療公司的商業估值處于爬坡狀態,尚未達到波峰;但與前兩年的大斜率增長相比,資本市場趨于平淡。 一位投資了平臺類和工具類移動醫療公司的基金經理,也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4年至2015年,移動醫療商業估值爬至波峰;
IVD行業上游現狀及趨勢 IVD產業鏈的上游是診斷試劑和儀器制造商,包括羅氏、雅培、達安基因、科華生物等;中游是經銷商、代理,如瑞康醫藥、西隴化工、潤達醫療等;下游是使用儀器或試劑的用戶,包括醫院、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血站、體檢中心等。2015年國內上游的市場規模約421億元,上游企業毛利率在
5月19日,康美藥業收盤價為21元,市值超過千億,達到1039億元,成為了A股醫藥企業中第三個破千億元市值的企業。此前,在2015年股災之前的4月份,康美藥業的市值也曾突破過千億,但之后牛轉熊,曾被熱錢吹高的市值也一路下滑,千億市值只是短暫的一瞬,而現在大盤在3100點左右波動,康美藥業能夠突破
美 國 研發投入“量入為出”,重點保證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實施創新戰略,確保經濟的增長與繁榮。 奧巴馬堅持通過創新確保美國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戰略,在國情咨文中大力倡導創新,提出美國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在創新、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超越其他國家,并發布了新的《美國創新戰略》,以明確國家的創新目
國務院發文表態支持“互聯網+”,帶來相關政策支持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少新任務。完成所提任務的難度如何?移動醫療又該怎么借助“互聯網+”東風,實現循序推進?快來看“互聯網+”為移動醫療提供的七種有力武器! 武器之一:以線上線下連接解決患者“心塞”難題 “互聯網+”可以解決醫療行業哪些“心塞”問題
2014年全球CRO市場份額為270億美元,伴隨著專利到期、仿制藥蔓延以及移動醫療和大數據帶來的醫療創新,分析師預計2017年全球CRO市場份額為320億美元。 與此同時,CRO面臨的市場競爭也前所未有:采用并購、建立合作伙伴的方式提高了大型企業的全方位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使得頂尖的CEO企
2014年3月24日,中國領先的醫藥健康企業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復星醫藥」或「公司」; 股份代碼:600196-SH,02196-HK) 宣布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年度經審核之全年業績。 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999,641萬元, 較2012
全球最大品牌管理咨詢機構Interbrand(國際品牌集團)旗下的Interbrand Health公司3月30日發布了《2016年最具品牌價值的制藥企業(Best Pharma Brands)》。 《2016年最具品牌價值的制藥企業報告》采用了Interbrand經過ISO認證的品牌價值評估
隨著經濟的下行,尤其是醫保投入高增長的難以為繼,中國醫藥市場2014年增速明顯走低,因而外企的逆勢增長更值得內資企業深思。同時我們還看到,2014年吉利德和安進都已陸續進入中國,說明跨國企業依然看好中國市場。 排名前十的跨國巨頭在中國的表現優于跨國企業的全球水平。除吉利德外,其他企業都在中國市
2013年,醫療健康領域依然是資本關注的重點板塊,VC/PE加碼押注醫療健康,億美元級投資規模開始出現。與此同時,在IPO停擺、企業兼并重組利好政策頻出、經濟回暖因素的刺激下,醫療健康領域的并購活躍度大增,高價格、高溢價并購交易頻現,優質標的成為巨頭爭相搶奪的對象。 史賽克收購創生醫療
伴隨炎炎夏天,GPhI招展工作已經全面啟動。GPhI2014將于12月23日-25日登陸上海世博展覽館,將為上半年的CPhI做好完美收官。本屆展覽會將設有「Contract Pharm 合同定制服務展」、「Pharm Mach 國際制藥機械展」、「Cold Chain國際冷鏈物流展」、「Cle
——訪安東帕董事總經理王德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精密科學儀器就像支持各行各業的那顆“芯”,需要永續不斷的技術投入和經驗積累。在人類近百年發展歷史中,全球格局幾經更迭,科技爆炸式飛速發展,一家科技企業如何能夠持續前進,永葆“芯”動力?作為全球高品質測量和分析儀器的領導者,在測量技術方面的多個領域
一、生物醫用材料基本情況 生物醫用材料(BiomedicalMaterials),是用來對生物體進行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其病損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材料。作為一種研究人工器官和醫療器械的基礎,生物醫用材料現在已經成為了當代材料學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隨著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和重大突破,生物醫用
在正在召開中的第37屆JP摩根醫療保健大會上,盡管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及代表也會飛往舊金山,但更多是在主會場外面徘徊。熱鬧的主會場依然是全球制藥巨頭的一群“戲精”們在表演,這些首席執行官們雄心勃勃的講話很快便通過媒體傳遍全世界。 例如,默沙東首席執行官Ken Frazier預測Keytruda將
科技部28日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表示將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推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 《規劃》指出,至2015年,我國生物
一、生物醫用材料概述 生物醫用材料(BiomedicalMaterials),又稱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或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一類高技術新材料,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或是它們的復合。生物醫用材料不是藥物,其作用不必通過藥理學、免疫學
--訪賽默飛色譜業務中國區商務運營總監梁曉峰先生 【導語】2011年,賽默飛世爾科技(以下簡稱“賽默飛”)收購戴安(Dionex)組建新的色譜和質譜業務,其色譜業務除原戴安的離子色譜和液相色譜產品線外,還囊括了賽默飛著名的痕量元素分析產品
我國質譜儀的發展始于1959年,當時蘇聯援助籌建北京分析儀器廠(簡稱北分廠),其主導產品就是質譜計,當時北分廠總共生產了數十臺磁式質譜。1965年后的文化大革命導致中國質譜科研和生產全部停頓;而80年代開始的全面引進進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大俠,帶著幾代人的武俠夢,隨風而逝。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武林俠客行走江湖,或為民族大義,或為國恨家仇,或為兒女情長。有人追逐武功絕學,有人追逐武林至尊,有人追逐名利雙收,也有人獨孤求敗,退隱江湖,超然世外……一幕幕大戲在你我腦海回蕩。 CR
今年以來的全球并購市場中,光伏、生物醫藥、機器人等以往在并購領域表現相對并不突出的行業,表現可圈可點,獲得如巴菲特等知名投資者的青睞。業內人士指出,盡管部分并購的規模較小,但卻能體現出一些科技創新行業趨勢,值得投資者在未來的一年內給予關注。 此外,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從區域角度來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