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水稻重獲安全證書羅云波:為穩妥推進產業化信號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團隊研發的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再次獲得由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對此,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重新為轉基因水稻發放安全證書是一個信號,表明我國沒有中斷轉基因產業化,但在產業化的推進上仍保持嚴格、穩妥和積極的態度。 據了解,這兩種轉cry1Ab/cry1Ac基因抗蟲水稻,即“華恢1號”和“Bt汕優63”,是目前中國獲得安全證書的僅有的兩種轉基因主糧,曾于2009年8月獲得過安全證書,但于2014年8月17日到期后失效。本次重新獲得安全證書的有效期為5年,自2014年12月11日至2019年12月11日。 “華恢1號”和“Bt汕優63”的主要研發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在首次獲得安全證書后曾向媒體高調表示,轉基因水稻最遲5年間登上中國人的餐桌。但他在不久前接受采訪時也坦言,即使獲......閱讀全文
轉基因水稻再獲安全證書
1月5日,農業部向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團隊研發的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Bt汕優63)重新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同時獲批的還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轉基因植酸酶玉米。此舉讓轉基因主糧是否會產業化的話題重回公眾視野。7日,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團隊林擁軍教授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
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即將到期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近日披露,今年7月,國內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這再次引發對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是否安全的大爭論。 對于上書背景,環保部首席科學家薛達元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是因為
中國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全部到期
2014年5月16日,湖北省第十四屆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在宜昌市夷陵廣場舉行,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的科技人員展示的轉基因水稻。 8月17日,中國轉基因水稻僅有的2張安全證書、轉基因玉米唯一的一張安全證書全部到期。如果續申請沒有成功,則意味著中國將沒有一種轉基因主糧擁有安全證書,更不必說商業
董峻:評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過期事件
在長期混亂、一片廝殺、罵戰聲聲的轉基因輿論場,華中農大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17日過了有效期這件事,竟然上升到了有沒有“人性”的境界。有人撰文認為,“在這樣操蛋的現實面前”,轉基因水稻不能商業化是言而無信,對科研是摧毀性的、對于科研人員是極不公平的。 一些挺轉人士扼腕嘆息時機已逝、痛恨有關部門無
我國轉基因水稻玉米重獲農業部安全證書
本臺記者獨家獲悉,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再次獲得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農業部表示,抗蟲水稻華恢1號、抗蟲水稻Bt汕優63、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這三個品種早在2009年獲得過安全證書,并于2014年8月17
中國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明年到期-商業化前景不明
“證書明年就到期了,相關的政策法規還沒有出臺,再申請有什么意思。”2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截至目前該校兩個獲得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品種依然沒有獲得品種審定、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商業化種植遙遙無期。 華中農業大學是中國目前唯一獲得轉
農業部為轉基因水稻品系頒安全證書被疑暗箱操作
農業部最近為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系頒發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過程,加重了關于轉基因糧食安全問題的不安。 這一過程十分隱秘:一家國外通訊社最早發現這個消息時,它被擺放在一家“幾乎很少更新”的專業網站上,混雜在“2009年第二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中,連幾乎每天都要去看一眼的綠色和平組織工
轉基因水稻重獲安全證書-羅云波:為穩妥推進產業化信號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團隊研發的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再次獲得由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對此,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重新為轉基因水稻發放安全證書是一個信號,表明我國沒有中斷轉基因產業化,但在
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
4日,從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豐生物)獲悉,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下發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該證書由舜豐生物獲得。 基因編輯是世界生物育種領域的前沿技術。與轉基因不同,基因編輯育種僅對作物自身基因進行修飾,并不轉入其他物種的基因,
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誕生記
編者按: 農業是人類最早開展的改造自然大型生產活動之一。在農業漫長的發展歷史中,人類不斷面對新的問題。盡管隨著科技的進步,今天我們已經能夠回答大部分的農業生產疑問。然而,新的挑戰總是層出不窮:有的因為科學家尚未理清原因而不為人所知,有的因為傳播手段不力而令人誤解,還有的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引發溝通
轉基因水稻推廣再起波瀾-是否比非轉基因水稻更安全
2010年11月26日下午4時,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應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邀請,進行一場公開的學術講座,在提問階段突然遭到聽眾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質疑。一個中年女子在會場高喊,隨后,會場秩序大亂,這場講座中斷。 有著中國“轉基因水稻王”之稱的張啟
水稻OsSFL1基因可調控水稻開花期
近日,生物所谷曉峰課題組在表觀遺傳調控水稻開花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發現了表觀遺傳關鍵調控因子OsSFL1具有介導組蛋白去乙酰化動態修飾的功能,進而調控水稻“適時”開花。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生物技術雜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人類超過80%的食物來
Science發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不怕洪水的水稻基因
到目前為止,植物已經進化成為可以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然而,雖然水對于植物的生存至關重要,但是大量的水會導致植物被淹沒,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每年有長達4至5個月的時間的惡劣水淹環境,這對于農作物無疑是滅頂之災。 近期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Ethylene-gib
基因編輯水稻或能在火星生長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5日報道,火星土壤一般不適合種植植物,但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使水稻的OsSnRK1基因發生突變,經過基因編輯的水稻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發芽生長。研究人員稱,這種水稻或許能在火星上生長。阿肯色大學研究人員在分析水稻的遺傳學時,發現了一個能極大影響植物對不良土
袁隆平院士PNAS發現水稻新基因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可以提高水稻產量的新基因,其有望將其應用于培育新的水稻品種。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2月4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李傳友(Chuanyou Li)研究
韓斌院士:破譯水稻“基因密碼”
從率領團隊完成水稻第4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到發現幾百個與水稻性狀有關的遺傳位點,2013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韓斌,通過破譯水稻“遺傳密碼”為全球育種專家提供了培育優良水稻品種的“金鑰匙”。 水稻第4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圖 1
從水稻中克隆出提高水稻抗旱抗鹽能力的基因
近日,周口師范學院唐躍輝博士帶領該校的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與生物反應器重點實驗室植物逆境研究課題組,從水稻中克隆獲得了響應干旱和鹽脅迫的基因,該基因能夠提高水稻抗旱抗鹽的能力。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期刊《植物科學前沿》。 據悉,中國占到全球鹽漬化總面積的1/10,且呈現上升的趨勢。近年來
中國已為7種轉基因作物發放安全證書
截至目前,中國已為抗蟲棉花、抗病番木瓜等7種轉基因植物批準發放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此外,還批準了轉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種作物的進口安全證書。 為了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知識科普宣傳,促進公眾科學理性對待轉基因技術及產品,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
我國主導水稻基因國際研究離“設計水稻”更近一步
記者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結出碩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種質資源的基因組遺傳多樣性,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將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組研究和分子育種水平,加快優質、廣適、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培育。 水稻種群的基因有著豐富的多樣性和復雜的作用機制,是水稻育種改良的
領證難,轉基因商業化前路迷茫
8月17日,中國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的安全證書到期,而這是中國轉基因水稻僅有的兩張“安全證書”。 一位知情專家向記者透露,昨天是安全證書的最后一天,仍沒有安全證書續申請成功的消息,說明形勢已不容樂觀。 沉重打擊 “華恢1號”及雜交種“
我國已完成400多個水稻基因轉基因克隆工作
我國的水稻研究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目前華大基因農能平臺已經完成400多個水稻基因的轉基因克隆工作,依托華大基因強大的高通量測序技術,今后將進一步加快水稻轉基因育種研究工作。這是記者在6月29日結束的“水稻基因組學與農業應用研討會”上獲悉的消息。 作為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
新型轉基因水稻使用雜草基因來對抗干旱影響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曾表示,大米是僅次于玉米和小麥的第三大糧食作物,許多國家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主食是大米。 隨著需求的增加和氣候變化影響的不斷增加,水稻的干旱脆弱性日益受到關注。據外媒報道,現在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可持續資源科學中心(CSRS)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新的轉基因水稻,其
Science:轉基因作物在中國前景未卜
中國農業部已決定不再續發允許研究團體種植轉基因(GM)水稻和玉米的生物安全證書。這些涉及種植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的證書已在8月17日到期 。盡管尚不清楚此舉措背后的原因,其已引發了人們對于中國轉基因相關研究前景的質疑。 在2009年的8月,中國農業部曾大張旗鼓地批準了轉基因水稻的安
我國科學家發現水稻高產基因
記者22日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員團隊在水稻中研究發現了水稻高產基因OsDREB1C。 北京時間7月22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志以研究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該研究歷時7年完成。 據介紹,基因OsDREB1C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
研究發現水稻應答鎘脅迫關鍵基因
6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由該園科研人員完成的“水稻金屬耐受蛋白OsMPT1及其編碼基因和其RNA干涉片段”獲國家發明ZL授權。 過量的重金屬在水稻體內累積,不僅影響水稻產量、品質及整個農田生態系統,而且可通過食物鏈危及動物和人類健康。研究水稻對重金屬吸收轉運的分子機制,可為
中國科學家發現增產水稻基因
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稻米基因可以同時提高主要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位于北京)的遺傳學家傅向東與其同事在研究巴基斯坦的basmati香米時首次發現了一種重要基因,名為GW8基因。 basmati香米以其優良的谷物質量而聞名于世
鹽堿地水稻“逆”生長基因破譯
在耕地資源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如何將鹽堿地變高產糧田,成為當下農業科學家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1日,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該校劉選明教授研究團隊破譯出一個能降低土地鹽堿化對水稻產量影響的新基因STRK1,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機制,為進一步解析植物耐鹽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并提供了耐鹽特征性分子標記。
鹽堿地水稻“逆”生長基因破譯
在耕地資源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如何將鹽堿地變高產糧田,成為當下農業科學家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1日,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該校劉選明教授研究團隊破譯出一個能降低土地鹽堿化對水稻產量影響的新基因STRK1,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機制,為進一步解析植物耐鹽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并提供了耐鹽特征性分子標記。
我國發現水稻耐淹水關鍵基因
臺灣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余淑美實驗室于10月6日發表國際重要論文Coordinated Responses to Oxygen and Sugar Deficiency Allow Rice Seedlings to Tolerate Flooding,發現水稻耐淹水的關鍵基因,揭
3000株水稻基因序列公開發表
近日,3000株水稻基因組測序文章在GigaScience正式發表,且整套水稻基因序列以可引用形式在該雜志的附屬開放獲取數據庫GigaDB中公開。 該項目產生的數據是目前已公開水稻序列數據量的四倍。該成果標志著3000株水稻基因組項目第一階段的完成,主要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水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