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歐金融協會知名專家吳競 最新數據顯示,從2014年6月份至今,無論是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還是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跌幅均已超過50%。與此同時,國際油價仍未現明顯反彈趨勢。就此次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下跌的原因,以及對未來石油市場的影響等問題,中歐金融協會(SEFIN)知名專家、德意志銀行外匯、流動性產品及大宗商品市場風險全球主管吳競先生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專訪。 吳競認為,石油生產技術和節能技術的推廣、新興市場和歐洲市場需求不足等基本面因素以及強勢美元等技術因素是此次油價下跌的部分原因。然而,短期內油價大幅下跌最為核心的原因是國際原油市場的“市場份額之爭”。作為經濟結構和收入來源相對單一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其核心的海灣產油國在全球原油市場上的關注點并非產量,而是市場定價權和與之息息相關的市場份額。 吳競認為,沙特等國家也從近年來的天然氣市場發展中看到了市場份額被稀釋、定價權被削弱的后果。自2008年6......閱讀全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編者按 3月29日,第22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系統學習大講堂在北京舉行。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會上作了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好的六件大事》的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未來一年行業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盡管近期油價有所調整,布倫特原油2018年前10個月的平均價格同比上升39%至73美元/桶。強勁的油價主要由于2018年11月重啟伊朗制裁帶動對伊朗原油供應的擔心,委內瑞拉受國內政治及經濟動蕩使得產量急劇下滑以及全球石油庫存的持續下滑。我們預計2019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為75美元/桶,較2018年
在陸家嘴上班的有車一族宋嘉(化名)邊盤點發票邊告訴記者:“上個月的油費節省了近200元”。 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出通知,國內汽、柴油分別下調245元/噸和235元/噸,折合升價90#0.18元/升,0#0.20元/升。成品油價再一次刷新紀錄,創出七連跌,上海成品油價格也重回“6字頭”
在陸家嘴上班的有車一族宋嘉(化名)邊盤點發票邊說:“上個月的油費節省了近200元”。 2014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出通知,國內汽、柴油分別下調245元/噸和235元/噸,折合升價90#0.18元/升,0#0.20元/升。成品油價再一次刷新紀錄,創出七連跌,上海成品油價格也重回“6
雷文鉆探公司位于美國威利斯頓盆地的頁巖油鉆井平臺 轉折點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10月4日表示,2013年,美國將超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 由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和北達科他州能源供應的急劇增長,自2008年以來,美國的石油產量已經增加了7萬億英熱單
人類對頁巖油的開發利用已經有幾個世紀了,但直至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在美國大規模投入頁巖油生產后,這一產業才真正進入了現代化生產階段。 頁巖氣和頁巖油的成功開發讓部分美國人篤信,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歷屆總統所鼓吹的“能源獨立”近在眼前。頁巖油開發給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帶來了極大好處:每年可省下2
重點提示 1月21日,石油大亨羅斯-佩羅特之子小佩羅特在參加冬季達沃斯會議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三分之一的頁巖產業將被低油價擊垮。 “美國頁巖氣的繁榮不可持續,現在是泡沫破滅的時候。”小佩羅特說,他預計國際原油(47.39, 1.08, 2.33%)價格將跌破每桶40美元,美國20%至
前景模糊。 曾經炙手可熱的油價突然接連暴跌。 繼上周三創下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6.9%后,全球基準布蘭特原油周一再次觸及三個月低位,報每桶71.84美元。與此同時,美國基準原油(WTI)也重挫4.2%,跌破70美元,報每桶68.06美元。 雖然國際油價接連下跌,但偶爾也會有些溫和的漲幅。當地
11月8日,石油出輸國組織(OPEC)發布了《世界石油展望2012》。在這份年度報告中,OPEC不僅下調了對全球市場中長期需求,還首次承認了頁巖油氣的影響力。OPEC稱頁巖油氣的發展正在改變世界能源構架,但美國的頁巖氣神話卻很難再被復制。 經濟悲觀致需求預期下調 報
近來,美國將在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的新聞接連爆出。這是美國頁巖革命正在創造的又一座里程碑。 古今中外,但凡稱得上“革命”的事件,必有巨大影響。如今,美國的頁巖油產量大增也被貼上了“革命”的標簽。在美國頁巖催生的能源繁榮之下,世界能源地緣政治也在衍生諸多變數。 石油或成美外交利
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1月12日發布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為全球能源發展繪制了一幅新的圖景。報告認為,能源需求重心正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尤其是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國家。 頁巖油產量大幅增加,美國將成為最大產油國 報告說,受益于水力壓裂等新技術的應用,美國頁巖油產量繼
近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公布了2012年度國際原油市場展望報告。報告下調了國際原油市場中長期需求預測,首次承認新技術在頁巖油提煉中的應用可能對全球原油供應產生重大影響。報告指出,從長遠的角度看,全球市場的原油需求仍將持續增長,原油在全球能源中的地位難以撼動。 在這份《全球原油展望報告
近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公布了2012年度國際原油市場展望報告。報告下調了國際原油市場中長期需求預測,首次承認新技術在頁巖油提煉中的應用可能對全球原油供應產生重大影響。報告指出,從長遠的角度看,全球市場的原油需求仍將持續增長,原油在全
7月25日,據媒體報道,一艘裝載著美國凝析油的貨船即將從美國東海岸起航,駛往東亞,并將在8月之前交付這批貨物。這也將是40年來美國生產的原油首次銷往海外。 同樣,據美國《華爾街日報》上月24日報道,美國允許兩家公司出口未精煉原油,此舉將逐漸打破原油出口禁令,也標志著美國開始減少對外國原油供應的
德勤有限公司8月11日發布《2014年石油與天然氣現狀盤點》報告指出,北美能源的蓬勃發展即將使美國從能源主要進口國變成能源出口國。這種轉變產生的漣漪效應目前正波及中東、俄羅斯和中國;這種趨勢也將帶來能源供應的新來源,加劇競爭,重塑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并締造國家間更緊密的相互依存關系。 德勤有限公
國際能源市場的權力結構正在轉型。歐佩克已不再是世界石油的定價者和關鍵供應商,美國晉升為新的“王者”。這是美國媒體從近期國際油價“自由落體般”暴跌、石油輸出國組織卻決定不減產這一現象中得出的結論。在人們對此輪油價下跌眾說紛紜的時候,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認為,是市場供需規律引發了此輪油價下跌。
北美、歐洲、亞洲市場對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有關機構預測,預計到2012年需求量將達到26.9萬噸,到2017年需求量將達到52.5萬噸。 不難想象,北美和歐洲市場,食品包裝和食品服務產品,將推動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需求,這個需求將上升到兩位數的水平。從體積方面來講,
能源問題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必須系統謀劃和長遠考慮,形成明確的能源戰略及實施舉措。近兩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殼牌公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中外多家機構的70余位專家,開展了中國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對全球和中國能源的供求形勢,未來中國能源發展的目標、原則和戰略途
2013年,面對復雜困難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石油和化工行業認真貫徹“穩中求進”的基本方針,克服了重重困難,實現預期增長目標。行業運行總體平穩,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出口保持增長,市場供需基本穩定。展望2014年,盡管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很突出,一些制約行業經濟
煤制油通過不那么稀缺的煤炭,轉換為稀缺的油品,拓展了獲得石油的途徑,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從國內的產業組織來看,也有助于打破石油行業的寡頭格局,促進石油行業更充分的競爭。但是,同其他煤化工的特點類似,煤制油投資密集、技術復雜,工業實踐有限,水資源消耗總量大,存在較大的環境排放超標風險、需要提高標準
11月30日,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齊聚維也納,就原油減產協議再延長9個月至2018年底達成共識,并計劃在明年6月的歐佩克會議上進行復議。 事實上,延長減產協議毫無懸念,只在延長期限6個月還是9個月上存在疑問。外界擔心,9個月的時間是否會讓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乘虛而入”,油價不降反增,存在“矯枉
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組織將于9月份舉行的國際能源論壇上討論凍結產量問題,由此引發的限產預期助推了油價的上漲,NYMEX原油8月2日以來累計漲幅逾16%,再度沖關50美元關口。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限產協議能否達成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美國鉆井數量上升,煉油廠煉制利潤萎縮導致煉油廠開工率下滑,原油及部分成
今年11月18日,國務院發布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與2013年版目錄相比,新版目錄加大了簡政放權力度。其中,尤其引起石化行業關注的是,新建乙烯項目、新建對二甲苯(PX)項目、新建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項目從“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改為“由省級政府按照國務院批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
美國頁巖油氣產量近年來快速增長。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35年美國將基本實現能源自給。這一推斷忽略了供求規律和價格杠桿的作用,且容易被美國拿來作為在地緣政治對抗中的砝碼—— 國際能源機構近日發布報告稱,預計到2017年美國將超越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到2035年美國將基本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國際能源署(IEA)12日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年度報告預計,由于頁巖油開發加快,到2020年美國將超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這一變化將改變世界能源供應格局。另外油氣生產的活躍也將提振美國經濟活動。該機構預計,在2035年,國際油價不排除站上每桶250美元的可能。 13日,IEA在其
加價本身并不能保證油品質量,還要加強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質量監管。在某種程度上,油品升級也是對相關部門執法能力的考驗。 本期受訪嘉賓 趙俊貴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王 震 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龔慧明 能源基金會交通項目主任 顏梓清
按照約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將于本周五在維也納制定產量政策,但眼下卻紛爭不斷。 以沙特為首的產油國提議逐步放松減產措施,而伊朗、伊拉克、委內瑞拉等國則表示反對。更為復雜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竟然也摻合進來。 特朗普呼吁產油國增產以控制油價,并支持全球經濟。據彭博社報道,在美
周三,日本政府突然轉變態度,并未正式采納上周剛剛宣布的重大目標,即在2040年以前逐步退出核能發電。該計劃在上周宣布后,遭到了商業團體及地方經濟依賴核電站的社區的強烈反對。 日本首相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