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的專家指出,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人,占總體聾啞兒童的比例30%~40%。一名兒科醫生則提醒家長,兒童用藥首先要求的就是安全性,因此平常給兒童用藥,應盡量遵醫囑服用,家庭常備兒童藥品也應與醫生充分溝通能。 兒童用藥安全,正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進行的“兒童安全用藥大調查”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高達12%~32%,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2.9%,約是成人的兩倍。 兒童用藥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國家食藥監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3500多種化學藥品制劑中,供兒童專用的不足60種,90%的藥品沒有兒童劑型。適宜兒童的劑型,例如粉末吸入劑、栓劑、糖漿劑、滴劑、氣霧劑等,所占的藥品品種數都很有限。 很多藥品說明書及有關文獻,都缺乏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資料。一些藥品說明書中僅有“小兒慎用或酌減”、“謹遵醫囑”等描述,......閱讀全文
兒童用藥安全問題近來一直被人質疑。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五屆“量身定制兒童藥物暨兒童用藥安全”高峰論壇上獲悉,目前我國兒童藥仍面臨品種少、劑量規格缺乏和用藥信息不全等問題,由此導致超說明書用藥現象大量存在,危及兒童用藥安全。但另一方面,由于兒童藥研發、生產投入高,臨床研究開展困難,且缺乏配套的動力性
兒童健康關系到人口素質和社會和諧,但兒童用藥安全問題卻始終未能得到妥善解決,受到法規缺失、企業研發和生產兒童用藥的積極性不高等因素的制約。專家建議,應盡快啟動我國兒童用藥法規建設工作,完善技術支撐體系同時,為提高制藥企業兒童用藥研發生產的積極性,我國應盡快制定和出臺相關兒童用藥注冊、臨床研究、定
兒童生病了該吃什么藥?這是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難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去兒科尋醫問診外,有不少家長習慣于根據“經驗”自行將成人藥品酌量給兒童服用,還有的家長干脆通過海淘囤積了不少進口藥品。對此,專家表示,家長自行給兒童服用成人藥品、進口藥品存在很大安全隱患,應遵醫囑服用兒童藥品。
兒童的安全用藥長期以來都是社會輿論所關注的話題。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藥品中,很多都沒有專門的兒童劑型,這給兒童的用藥安全帶來了隱患。業內人士呼吁,全社會都要關注兒童藥物的開發和安全使用,研制生產更多適合兒童使用的藥物,確保兒童用藥的可獲得性和
據媒體近日報道,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進行的“兒童安全用藥大調查”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高達12%至32%。 國家食藥監管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3500多種化學藥品制劑中,供兒童專用的不足60種,90%的藥品沒有兒童劑型。適宜兒童的劑型,例如粉末吸入劑、栓劑、糖
我國乃至世界普遍面臨兒童專用藥短缺現狀。兒童減量服用成人藥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存在有許多安全隱患,家長認知上存在明顯城鄉差異,北京市兒童醫院藥學部主任王曉玲表示,兒科臨床迫切需要一些適用于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藥物劑型和規格。9成藥品無兒童劑型 家長堅持“寧少勿多” 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比例偏高令人
六部門出臺保障兒童用藥新政策 兒童藥“靠手掰”有望終結(政策解讀)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干意見》,這是近10年來我國關于兒童用藥的第一個綜合性指導文件。這意味著,今后將有更多企業為兒童“量身定做”適宜劑型和規格藥品,孩子易服的兒童用
在兒童健康越來越被注重的今天,“兒童用藥問題”時常被人們提起,不過我國的兒童藥品市場相比于其他嬰童行業來說,冷清了許多。我國藥用市場90%藥品無適用于兒童的劑型,部分特殊藥品甚至供應短缺,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了兒童用藥上的一個“老大難”。 現狀:兒藥品種僅占常用藥物制劑的1.52% 在我
醫院臨床常用的阿奇霉素最小包裝是0.5克,患兒一次只需要0.1克。由于缺乏兒童注射劑型,按規定輸液后注射液剩余部分只能丟掉。這造成藥物浪費,也容易產生環境污染。圖為某兒童醫院的護士為患病兒童輸液。 ①大人藥片掰開給孩子吃,給兒童吃藥像做算術題 記者一位同事的孩
“近日,2018中國兒童安全用藥大會”暨“兒童健康與新藥研發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泰州)醫藥峰會組委會、中國藥理學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生物技術與藥學工作委員會、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主辦,葵花藥業集團、農工民主黨泰州市委員會等承辦。眾多專家、院士、教授就我國兒童用藥的現狀、問題與
國家衛生計生委藥政司近日下發通知,組建國家衛生計生委兒童用藥專家委員會,指導提高臨床兒童合理用藥水平及綜合評價能力。 據介紹,兒童用藥專家委員會由60多位國內知名兒科專家組成,專委會辦公室設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專委會的主要職責包括組織相關專家總結兒科臨床用藥經驗及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兒童用藥重視程度的日益提高,業內對如何緩解兒童藥匱乏的討論未曾間斷,探索化解兒童用藥難題的腳步也一直未曾停滯。在最近召開的幾次學術會議上,專家們紛紛獻計獻策:醫療機構制劑(院內制劑)轉化是一個重要方向,而加強兒童制劑研發特別是外用制劑研發也前景可期。 重視院內制劑轉化 “當
近幾年,兒童用藥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等問題頻頻被曝出。2013年2月2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深化藥品審評審批改革進一步鼓勵創新的意見》,其中兒童專用藥物研發成為政策重點鼓勵的藥物品種。 北京兒童醫院藥劑科副主任王曉玲,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首都兒科研究所研究員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推進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加強藥品注冊管理,提高審評審批效率,鼓勵創新藥物和具有臨床價值仿制藥,滿足國內臨床用藥需要,確保公眾用藥更加安全有效。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加快創新藥物審評 (一)鼓勵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藥
以緩解鼻塞癥狀,如充血、流鼻涕和打噴嚏的非處方(OTC)感冒藥,不建議兒童使用。 據分析,這些不建議兒童使用的藥物包括:減充血劑(如含偽麻黃堿等成分的);抗組胺藥(如含苯海拉明、馬來酸氯苯那敏、異丙嗪、曲普利啶等成分的)。 研究員人員發現,非處方感冒藥減充血劑,無論是單藥還是聯合抗組胺藥或鎮
防治兒童疾病且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藥品注冊申請可以加快審評審批。根據2016年《關于臨床急需兒童用藥申請優先審評審批品種評定基本原則》,臨床急需兒童專用藥品有3種可優先審評審批:一是新增用于兒童人群品種,即創新型新藥或新3類仿制藥;二是改劑型或新增規格品種;三是市場短缺的仿制品種。 其中,創新型
有業內人士表示,不論是發展現有品種還是開拓新品種,兒童藥發展實際上陷入了“兩難”局面。 自從兒童用藥品種少的問題受到關注后,近期兒童藥領域的利好政策頻頻出臺。近日,國家衛計委就公布了《首批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發布了首批30種鼓勵研發申報的兒童藥品。 據記者了解,雖然兒童藥在業界被稱為
中國藥學會兒科藥學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上海、重慶等地聾啞學校中,70%的兒童是由于小時候藥物使用不當造成的。這是日前由衛生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仁和藥業啟動的“合理用藥公益宣傳項目——兒童合理用藥傳播活動”上披露的數據。專家指出,兒童合理用藥刻不容緩。 九成藥品無兒童劑型 據解放軍3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 為加強上市后藥品監測與評價,維護公眾用藥安全,依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2009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進行了總結分析,并首次以年度報告形式予以公布。 全
9月13日,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現場坐滿了人,在國醫大師、兩院院士、醫生、記者中間,一個穿白色T恤、留齊耳短發,會議開始一會兒就在座位上睡著了的小姑娘顯得很特別。她就是前幾天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公益片《五歲聾兒的無聲訴說》的主人公小浠諾。3年前,因用藥不合理,小浠諾變成了聾兒。而因用藥不當
9月13日,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現場坐滿了人,在國醫大師、兩院院士、醫生、記者中間,一個穿白色T恤、留齊耳短發,會議開始一會兒就在座位上睡著了的小姑娘顯得很特別。她就是前幾天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公益片《五歲聾兒的無聲訴說》的主人公小浠諾。3年前,因用藥不合理,小浠諾變成了聾兒。而因用藥不
在我國,兒童安全用藥的問題能否得到解決呢?據有關介紹,兒童本身的生理特點也是造成其用藥不良反應高發的重要因素。比如,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易受藥物損害,如使用鎮靜催眠藥、鎮痛藥、全省麻醉藥和四環素類抗生素等藥物時,藥物易穿過血腦屏障。因此,兒童安全用藥迫在眉睫。 “兒童要用
國家藥監局于官網發布《關于修訂鹽酸溴己新注射劑說明書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顯示,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對鹽酸溴己新注射劑(包括注射用鹽酸溴己新、鹽酸溴己新注射液、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說明書增加警示語,并對【適應癥】、【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
兒童作為弱勢群體,其專用藥品的監管和使用一直都是大眾關心的問題,南都記者六一假期后推出的兒童藥外禁內用調查首篇引發了各方關注。近日,南都記者就外國禁止或者限制的兒童藥品卻大肆在中國國內銷售的原因展開了調查。 部分藥企內控標準內外有別? 對于兒童用藥,臨床醫生遇到的問題除了兒童專用藥物品類偏少
近日,國家衛計委、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合理調整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對于兒童臨床診斷中有創活檢和探查、臨床手術治療等項目,收
近日,達因藥業被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確定為“兒童藥調研基地”。此次調研基地的確立也體現出了達因藥業在兒童制藥領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國家對兒童用藥研發與生產的重視程度在提高。 據相關業內權威介紹,兒童藥品的研發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不但需要投入高額的資金,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同時臨床試驗的有效
7月12日,四川內江預防服藥群體性不良反應事件導致100多人出現不良反應,其中一名3歲女童死亡,死因為“用藥過量”。記者16日來到事故地點詢問事發當天的醫務人員,他們至今仍對兒童應該服用的藥量一頭霧水。 包括某些疾控專家在內的醫務人員,都對抗瘧藥物的兒童用量標準毫不知情。這正是誘發事
近日,有媒體報道,52歲的“資深”糖友李女士以為吃保健品,就可以不用吃藥和打胰島素控制血糖了,結果血糖不降反升,引發并發癥,左眼幾乎失明。 生活中,像李女士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懷孕不能服藥、吃藥時隨意調換劑量、中藥沒有副作用可以隨便吃……日前,在中國藥學會公布的公眾用藥十大誤區目錄上,這些都榜上
回顧2016年,在公眾健康需求日益增長、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全面二孩放開的大背景下,我國醫藥市場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同時,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等一系列產業政策相繼出臺,為醫藥產業的高速、有序、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站在辭舊迎新的節點上,展望2017年,哪些醫藥領域值得重點關注? 1. 生物醫藥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 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