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是嚴重影響人類生活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也是世界性臨床醫學難題。近百年來臨床專家嘗試過多種治療方法都以失敗告終。再生醫學為脊髓損傷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領導的再生醫學研究團隊,通過十余年的努力研制了基于膠原蛋白的神經再生支架。神經再生膠原支架可以為脊髓神經再生提供橋梁,同時有利于重建細胞再生的微環境。在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支持下,戴建武團隊與臨床專家合作,首創了大鼠及比格犬的長距離脊髓全段缺損的損傷模型,系統研究了神經再生膠原支架及其功能化型式(如結合生長因子或者干細胞)引導神經再生以及損傷脊髓的功能恢復。研究結果表明神經再生膠原支架及其功能化型式可以有效地抑制脊髓損傷后膠質瘢痕的形成和促進神經的再生。在大動物比格犬的長期觀察試驗中發現,神經再生膠原支架及其功能化型式可以有效促進動物運動功能恢復包括站立及行走。這一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為脊髓損傷修......閱讀全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簡單來說,干細胞具有治療脊髓損傷的前景,目前有多項臨床試驗在進行中,并顯示一定的療效。因此,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并非遙不可及。 一、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損傷,在損害的相應節段出現各種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肌張力異常及
壁虎斷尾可以再生、海參的消化系統也能再生……會不會有一天,人類的器官和組織也能再生?日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再生醫學中心主任戴建武研究員,受邀在瑞典召開的歐洲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術年會上做大會報告。在他看來,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再生醫學的進步,讓這一夢想不難成真,“人無法永
記者從中科院獲悉,世界首例使用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結合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手術1月16日完成,這標志著世界最新的治療脊髓損傷的方法,已從動物實驗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脊髓損傷多見于交通事故、砸傷、摔傷、運動性損傷和地震、礦難等,是嚴重影響人類生活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會導致癱瘓、甚至高位截癱,屬
最近,國際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接連不斷: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鑒定出人類血液干細胞的關鍵調節因子,激活后可以顯著提升血液干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揭示了如何利用干細胞來培養成熟的胰島素生成細胞,找到了干細胞治療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這些新進
最近,國際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接連不斷: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鑒定出人類血液干細胞的關鍵調節因子,激活后可以顯著提升血液干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揭示了如何利用干細胞來培養成熟的胰島素生成細胞,找到了干細胞治療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這些新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 最初是在骨髓
5月22日,科技部官網發布了《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其中,“干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納米科技”重點專項 與生物醫學領域相關。 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
干細胞是一種能夠長期存活,且具有不斷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化潛能,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的原始細胞。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干細胞在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內分泌疾病等各種疾病的治療上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干細胞技術是當今醫學研究最前沿也是最熱門的方向之一,近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領導團隊近日研制出基于膠原蛋白的神經再生支架,成功植入脊髓損傷病人體內,完成全球首例臨床手術。戴建武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完成手術標志著這一治療方法從動物實驗進入到臨床研究階段獲得重大進展。“結合間充質干細胞,神經膠原支架材料為脊髓損傷治療提供了新希望
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其治療是世界性臨床醫學難題。記者6月16日從中科院獲悉,脊髓損傷的臨床治療有了重要突破,該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領導的再生醫學研究團隊通過十余年努力,研制了基于膠原蛋白的神經再生支架,結合間充質干細胞,能夠引導脊髓再生。目前接受治療的急性完全性
顯微鏡下有一群發亮的細胞。那是從尿液中提取的上皮細胞,一模一樣的梭型,密密地黏靠在一起;它們中間的一團小球,就是人們想獲得的干細胞。就好像在擁擠的青蛙群中,變出了一團蝌蚪。這些“蝌蚪”就是再生醫學的起點。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用尿液細胞轉化的干細胞,成功發育成神經組織和牙齒
16日上午,我國再生醫學研究團隊與臨床醫學家在中國武警腦科醫院實施了首例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結合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手術。這是世界上采用該技術治療脊髓損傷這一臨床醫學難題的首次嘗試。從17日情況看,接受手術的患者金某情況穩定良好。 脊髓損傷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會導致癱瘓甚至高位截癱。兩個月
細胞免疫療法是癌癥治療的最新領域,在其中誕生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CAR-T療法都在癌癥治療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通過采集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進行分離體外培養,再進行基因工程修飾之后再回輸到體內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在血液瘤方面的治療效果顯著。 2016年,以CAR-T免疫細胞治療為代表的細
干細胞及轉化是“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里明確指出的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之一。以干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在神經、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統和肝、腎、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療方面發揮作用,尤其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糖尿病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脊髓損傷修復是目前最具挑戰性的醫學難題之一。“現有的治療方案很大程度還停留在脊柱固定減少繼發損傷及康復訓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對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卻沒有有效的方法。”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說。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609次學術討論會上,科學家與臨床醫
“這項技術拯救了3個家庭。” 5月21日,南京市民吉建超、方雅琴夫婦抱著10個月大的兒子來到南京鼓樓醫院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活動。在跟《中國科學報》記者聊天的時候,他們一個勁兒感嘆:是再生醫學的“奇跡”圓了他們的求子夢。 原來,妻子方雅琴因嚴重子宮內膜損傷導致重度子宮腔粘連——而這曾被認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記者今天從中科院獲悉,該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團隊先后在3家臨床醫院進行了5例脊髓損傷修復手術。術中首次開展了神經再生膠原支架復合干細胞移植修復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首次探索了在術中電生理檢測條件下清除脊髓瘢痕組織,手術過程順利。 近日,4周安全性評估結果顯示,5名患者未見與神經再生
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初審通過項目醫學科學技術獎建議一等獎項目(17項)項目名稱(中文)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評審學組推薦單位基于生物活性分子的心血管疾病干預靶點研究季勇、余鷹、朱國慶、謝利平、韓藝、孟國梁、張楓、顧月、趙爽、唐欣南京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基礎醫學組南京醫科大學基質
各種致病因素如創傷、先天畸形、感染、腫瘤等都可導致頜面部骨組織缺損及缺失,繼而引起嚴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礙,在生理和心理上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骨缺損的修復治療大致可分為3類,即自體骨移植、異體骨移植和組織工程骨移植。自體骨的骨源有限且會對機體造成二次創傷,異體骨會引起機體對其產生免疫排斥反應,同
新年伊始,人們再一次看到了干細胞研究帶來的“再生”可能。圖片來源網絡 1月12日,我國“誕生”世界上第一個干細胞研究破解卵巢早衰難題的健康嬰兒。這意味著我國在卵巢再生臨床研究中獲得突破性進展,這也是再生醫學技術攻克女性不孕的一大階段性成果。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南京鼓樓醫院
本文為大家帶來再生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再生醫學領域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希望大家喜歡。 【1】PNAS:重大進展!發現胎盤干細胞能夠再生心臟,有望開發出新型干細胞療法來治療心臟病 DOI:10.1073/pnas.181182711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
【1】PNAS:重大進展!發現胎盤干細胞能夠再生心臟,有望開發出新型干細胞療法來治療心臟病 DOI:10.1073/pnas.181182711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在動物模型中,來自胎盤的稱為Cdx2細胞的干細胞能夠在心臟病發作后再生健康的心臟細胞。
脊髓損傷會導致癱瘓,甚至高位截癱。今年初,我科學家率先完成5例使用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結合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手術(本報1月19日曾報道)。23日,記者從中科院獲悉,5例手術的安全性評估結果顯示,手術安全性良好。 脊髓損傷是世界性臨床醫學難題。研究發現,脊髓損傷后,由于損傷及繼發的病理生理反
2018年,Anversa實驗室超過30篇文章由于造假而撤稿,這一事件對于心肌細胞治療領域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在過去的18年間,許多醫生和科學家以此不實結論花費數年進行的科學研究變得毫無意義,不僅使病人蒙受了極大的損失,在該領域里投入的數百萬計資金也付之東流。然而,骨髓細胞或者是成體駐留的心肌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當人體內大多數細胞開始不受控的分裂時,癌癥就發生了。癌癥這類因細胞分裂分化出現異常的疾病從古有之,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踏入了微觀世界,開始從細胞分子角度去尋找治愈這類疾病的方法。 而目前最受青睞的技術莫過于細胞免疫療法,人們嘗試從細胞角度去消滅癌癥,從賦予不同種類免疫細胞具有特異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