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委推動馬鈴薯育種創新
北京市科委“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種薯產業化開發”課題通過三年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該課題篩選培育出了適合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馬鈴薯遺傳材料10份;培育出彩色馬鈴薯新品系3個,每百克鮮薯平均含571微克抗氧化活性物質,高于一般彩色馬鈴薯品種69.8%,花青素每百克鮮薯含75.6毫克,是一般彩色品種的17.6倍,實現了產品大小、顏色、用途系列化;制定了“莖尖脫毒與脫毒苗快繁”、“微型薯原原種繁殖”2項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并利用公司規模化、標準化、工廠化的繁育平臺,使新品種(系)成果得以迅速轉化,年均擴繁脫毒苗4500萬株、繁育微型薯0.9億粒,示范推廣新品種(系)黑玫瑰2號、希森3號等10萬畝,累積增產6萬噸。 通過課題的實施,縮小了我國的馬鈴薯育種技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為2015年世界馬鈴薯大會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同時對于調整我國馬鈴薯品種結構,降低對國外馬鈴薯的依賴,促進我國馬鈴薯行業的技術進步具有重要......閱讀全文
馬鈴薯瓊脂
成分 馬鈴薯(去皮切塊) 200g 瓊脂 20g 蒸餾水 1000mL 制法 同馬鈴薯葡萄糖瓊脂。 ? 用途 鑒定霉菌用。
馬鈴薯瓊脂的制備
成分: 馬鈴薯(去皮切塊) 200g 瓊脂 20g 蒸餾水 1000mL 制法: 同馬鈴薯葡萄糖瓊脂。 用途: 鑒定霉菌用。
馬鈴薯淀粉提取篩保養
淀粉離心篩設計特點簡介:1. 淀粉離心篩主體接觸材料部分部選用不銹鋼制作,有效提高物料的質量。2.?設備表面采用不同的處理工藝,美觀大方,耐油耐臟。3.?淀粉離心篩的篩籃動平衡精度等級G6.3,確保了設備的穩定運行。4.?整體處理量大,動力配置合理,淀粉篩分效率高,設備易于安裝。5.?配備自動控制(
馬鈴薯淀粉提取篩-保養
淀粉離心篩設計特點簡介:1.?淀粉離心篩主體接觸材料部分部選用不銹鋼制作,有效提高物料的質量。2.?設備表面采用不同的處理工藝,美觀大方,耐油耐臟。3.?淀粉離心篩的篩籃動平衡精度等級G6.3,確保了設備的穩定運行。4.?整體處理量大,動力配置合理,淀粉篩分效率高,設備易于安裝。5.?配備自動控制(
馬鈴薯食品有害健康嗎?
“網聞”回放 近期,一篇主題為“馬鈴薯食品有害健康”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章引述了2016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哈佛大學發表的三項課題研究結論。 文章指出,有實驗表明,普通人以炸、蒸、煮、烤等烹飪方式過多地攝入土豆會增加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病的發生,建議減少馬鈴薯食品的攝入。
馬鈴薯的組織培養
1、繁殖瓶苗 將待繁脫毒苗在無菌條件下每葉節切一段,接種在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鐵鹽的無激素MS固體或液體(可用紙橋)培養基的組培瓶中,置培養室內培養。培養條件為:光照1000-3000lx,光周期13-16h/d,培養溫度(25±2)℃,空氣相對濕度50%-60%,自然通風。葉節段接種30-50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
成分 馬鈴薯(去皮切塊) 3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20g 蒸餾水 1000mL制法 將馬鈴薯去皮切塊,加1000mL蒸餾水,煮沸10~20min。用紗布過濾,補加蒸餾水至1000mL。加入 葡萄糖和瓊
研究揭示馬鈴薯抗寒新機理
在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馬鈴薯課題組陳琳、副研究員趙竑博等和華中農業大學園林院教授宋波濤合作,研究揭示了馬鈴薯抗寒育種機理。相關研究發表于Plant, Cell & Environment。 馬鈴薯普通栽培種Solanum tuberosum
甘肅農大研發馬鈴薯栽培新技術
近日,記者從甘肅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農學院柴守璽教授主持研發的旱地秸稈帶狀覆蓋馬鈴薯栽培新技術通過了聯合測產組現場實產測定。測定結果表明,該技術較露地栽培畝增產868.1千克、增產率82.0%,較黑色地膜覆蓋畝增產483.9千克、增產率33.5%,適合在年降水250~550毫米的廣大旱作區推廣應用
馬鈴薯育種的“火眼金睛”
馬鈴薯是最重要的塊莖類糧食作物,也是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全球有13億人以馬鈴薯為主食。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們在快餐店吃的薯條,其實全都來自120年前育成的一個馬鈴薯品種,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馬鈴薯的育種進程十分緩慢。 5月4日,國際權威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
馬鈴薯單倍體誘導系創制成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團隊在《生物技術通報(英文)》(aBIOTECH)雜志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報道了利用雙單倍體技術構建高純度二倍體馬鈴薯自交系的方法體系,為二倍體馬鈴薯雜交育種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馬鈴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塊莖類糧食作物,全球約有13億人以馬鈴
馬鈴薯卷葉病毒的防治方法
(1)培育、選用脫毒的馬鈴薯健康種薯,繁種過程中拔除帶卷葉病的病株,防止蚜蟲傳毒,及時噴藥滅蟲。(2)采用無毒種薯,各地要建立無毒種薯繁育基地,原種田應設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并通過各種檢測方法汰除病薯,推廣莖尖組織脫毒,生產田還可通過二季作或夏播獲得種薯。(3)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馬鈴薯卷葉病毒的傳染途徑
PLRV不能職業接觸傳毒。可通過人工嫁接傳毒。在自然條件下,僅由蚜蟲傳毒 。田間最有效的傳毒媒介是桃蚜,其他蚜蟲如馬鈴薯長管蚜、百合新瘤蚜和茄溝無網蚜等均可將PLRV傳播到馬鈴薯上。蚜蟲為持久性傳毒。蚜蟲須經長時間飼毒和放毒的全過程。病毒經過蚜蟲緣針,進入腸道,再由淋巴送到唾腺,病毒在蚜蟲體內增殖。
馬鈴薯中優質濃縮蛋白的提取
?硫酸銨沉淀與等電點沉淀提取馬鈴薯濃縮蛋白的比較研究 中國農科院供圖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薯類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研究發現,利用硫酸銨沉淀與等電點沉淀的方法可從馬鈴薯加工漿液中提取得到功能特性、理化性質和營養品質良好的濃縮蛋白。相關論文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
新鮮馬鈴薯在臨床上的妙用
馬鈴薯(土豆)是我們平時常吃的食物,那么,你知道它在臨床上的用處嗎?在醫院會碰到過這種情況,就是打點滴后出現**的地方腫起來,醫生會給患者熱敷或者用生土豆片外敷消腫。那么,馬鈴薯到底是怎么起效的呢?除了消腫,馬鈴薯還有其他功效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以便學以致用。1.馬鈴薯的主要成分土豆含有大量的
抗旱馬鈴薯為中亞帶來福音
氣候變化增加了世界上一些區域干旱的可能性,而在這些地方,能夠忍受干旱條件的馬鈴薯品種需求量將會加大。 國際馬鈴薯中心(CIP)及其合作伙伴烏茲別克斯坦,從耐旱、高溫和夏季長日照的新型培育品種中篩選克隆馬鈴薯,這一具有前景的研發項目將為中亞地區的農戶和消費者帶來福音。 CIP中亞地區科
解析馬鈴薯MAPKK蛋白的病害抗性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其營養價值高、適應性強、產量大,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馬鈴薯晚疫病、青枯病和灰霉病嚴重威脅馬鈴薯的可持續生產。而病害防控目前仍是馬鈴薯生產上的瓶頸問題,因此加速培育具有廣譜抗病性的品種對于綠色高效地防控馬鈴薯病害意義
馬鈴薯單倍體誘導系創制成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團隊在《生物技術通報(英文)》(aBIOTECH)雜志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報道了利用雙單倍體技術構建高純度二倍體馬鈴薯自交系的方法體系,為二倍體馬鈴薯雜交育種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馬鈴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塊莖類糧食作物,全球約有13億人以馬鈴薯
馬鈴薯雜交育種獲重要突破
? ? ? ?馬鈴薯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但對育種家來說,培育優質馬鈴薯品種是個難題。北京時間2023年5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團隊的最新成果,通過追蹤最長8000萬年、累計12億年的馬鈴薯基因組進化痕跡,繪制了首個馬鈴薯有害突變的基因二維圖譜。
馬鈴薯塊莖的周皮觀察實驗
馬鈴薯的塊莖是觀察周皮的好材料,最主要的優點是易做徒手切片。馬鈴薯的塊莖在生長過程中,表皮早已破壞,最外面的部分是周皮。周皮不斷地產生,也不斷地破壞,當外面的周皮脫落后,在脫落處又產生出新的周皮,起保護作用。 取馬鈴薯塊莖,用解剖刀從中切開,然后沿周皮截取長寬各約0.5—1毫米的小塊,使截取
中國積極探索馬鈴薯主食產品開發
“馬鈴薯主糧化不是說天天吃炒土豆、燉土豆、蒸土豆,而是用馬鈴薯全粉加工成饅頭、面條等主食,這意味著馬鈴薯也能當‘飯’吃了。所以,馬鈴薯全粉生產是主食化的關鍵一環。”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在馬鈴薯行業打拼多年的何明告訴記者。 2015年8月,中國農業部在全國9個省(市)開展馬鈴薯主食產品開發試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的制備
成分: 馬鈴薯(去皮切塊) 3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20g 蒸餾水 1000mL 制法: 將馬鈴薯去皮切塊,加1000mL蒸餾水,煮沸10~20min。用紗布過濾,補
馬鈴薯種植對土壤和整地的要求
為了獲得馬鈴薯的高產,首先要選擇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土壤。其基本要求是土質疏松、透氣性好有利于薯塊膨大的輕砂壤土。土壤以微酸性為好,南方山區的大部分地區都可以找到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土壤和地塊。種植馬鈴薯的地塊的選擇還必須充分考慮到輪作問題,盡量的不連作,也不要與茄科的其他作物實行輪作。 馬鈴薯壟作時要開
多個有害突變導致馬鈴薯自交衰退
自交衰退在異花授粉植物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在進行連續多代自交后,會出現生理機能的衰退,表現為生長勢減弱、產量降低。 當地時間1月14日,《自然—遺傳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云南師范大學馬鈴薯科學研究院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共同完成的馬鈴薯自交衰退遺傳機制解析成果。這
馬鈴薯淀粉廢渣變成細胞蛋白飼料
近日,由甘肅省康樂縣農發辦組織實施的投資302.6萬元的6000噸發酵馬鈴薯渣肉牛專用飼料廠建設項目完成。該項目把傳統的馬鈴薯淀粉工業的廢渣廢水全部資源化,變成細胞蛋白飼料,不僅為企業解決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時還把廢棄物資源變成一個非常有食用價值的產業。
專家:馬鈴薯主食產業化已無技術障礙
公眾關注的馬鈴薯主食化,一周前獲迄今最重要技術進展——3月19日,由中國農學會組織的“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成果評價會上,包括三位院士在內的專家組一致給予該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評價。至此,馬鈴薯主食產業化已經沒有了任何技術障礙。 “四無”基礎:所有相關技術指標
7項技術助馬鈴薯“跑進”主糧隊伍
進入10月,河北張家口地里的馬鈴薯都已收完,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生產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合作單位,雪川農業發展公司的生產線正忙碌著,一車車馬鈴薯通過清洗、去皮,磨粉和烘干或切塊和油炸,一袋袋薯粉、薯條和薯餅等運往超市,或食品店進行二次加工。 據統計,我國馬鈴薯
遼寧馬鈴薯脫毒種薯標準通過省級鑒定
日前,由遼寧本溪市質監局和本溪市農委馬鈴薯研究所共同承擔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技術標準研究及應用”項目通過省質監局組織的科研成果鑒定,標志著遼寧及中國北方馬鈴薯種植技術的重大突破。 馬鈴薯是世界四大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是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較快,但與發
《鮮食與加工馬鈴薯貯藏技術》出版發行
《鮮食與加工馬鈴薯貯藏技術》封面 書中圖片示例 ?書中圖片示例(圖片均由 劉孟君 提供) 近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鈴薯專家劉孟君翻譯出版的《鮮食與加工馬鈴薯貯藏技術》開始發行。該書是先進馬鈴薯生產國家有關馬鈴薯貯藏理論與技術的經典書籍,由陜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13章,46萬
北京市科委推動馬鈴薯育種創新
北京市科委“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種薯產業化開發”課題通過三年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該課題篩選培育出了適合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馬鈴薯遺傳材料10份;培育出彩色馬鈴薯新品系3個,每百克鮮薯平均含571微克抗氧化活性物質,高于一般彩色馬鈴薯品種69.8%,花青素每百克鮮薯含75.6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