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的組織培養
1、繁殖瓶苗 將待繁脫毒苗在無菌條件下每葉節切一段,接種在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鐵鹽的無激素MS固體或液體(可用紙橋)培養基的組培瓶中,置培養室內培養。培養條件為:光照1000-3000lx,光周期13-16h/d,培養溫度(25±2)℃,空氣相對濕度50%-60%,自然通風。葉節段接種30-50d后長成3-5片葉的幼苗。記錄苗芽發生時間,生長狀況,污染率。再按照上述方法重復進行擴繁,直到達到要求繁殖數量為止。2、繁殖微型薯 將上述具有3-5片葉幼苗,加入液體培養基(MS+BA2-10mg/L)或(MS+BA2-10mg/L+IAA1mg/L+CCC100-500mg/L+糖80-100g/L),放入培養室,遮光全黑暗或光照時數少于8h/d,溫度(20±2)℃,空氣相對濕度50%-60%,自然通風。經40-70d后,在植株葉腋處長出微型薯。記錄微型薯發生時間,生長狀況,污染率。......閱讀全文
馬鈴薯的組織培養
1、繁殖瓶苗 將待繁脫毒苗在無菌條件下每葉節切一段,接種在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鐵鹽的無激素MS固體或液體(可用紙橋)培養基的組培瓶中,置培養室內培養。培養條件為:光照1000-3000lx,光周期13-16h/d,培養溫度(25±2)℃,空氣相對濕度50%-60%,自然通風。葉節段接種30-50
組培培養室對紫色馬鈴薯組織培養研究
花青素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抑制腫瘤細胞發生等多種生理功能,紫色馬鈴薯中含有 大量的該物質,而紫色馬鈴薯屬于無性繁殖作物,在栽培過程中易受病毒浸染而種性退化,由于種薯攜帶病毒,病害發生嚴重,會導致減產10%~30%,嚴重的 70%以上。通過莖尖脫毒組培無菌馬鈴薯植株能長期保存優良品種的生產潛力,建立一
馬鈴薯瓊脂
成分 馬鈴薯(去皮切塊) 200g 瓊脂 20g 蒸餾水 1000mL制法 同馬鈴薯葡萄糖瓊脂。?用途 鑒定霉菌用。
馬鈴薯瓊脂的制備
成分: 馬鈴薯(去皮切塊) 200g 瓊脂 20g 蒸餾水 1000mL 制法: 同馬鈴薯葡萄糖瓊脂。 用途: 鑒定霉菌用。
馬鈴薯食品有害健康嗎?
“網聞”回放 近期,一篇主題為“馬鈴薯食品有害健康”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章引述了2016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哈佛大學發表的三項課題研究結論。 文章指出,有實驗表明,普通人以炸、蒸、煮、烤等烹飪方式過多地攝入土豆會增加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病的發生,建議減少馬鈴薯食品的攝入。
馬鈴薯淀粉提取篩保養
淀粉離心篩設計特點簡介:1. 淀粉離心篩主體接觸材料部分部選用不銹鋼制作,有效提高物料的質量。2.?設備表面采用不同的處理工藝,美觀大方,耐油耐臟。3.?淀粉離心篩的篩籃動平衡精度等級G6.3,確保了設備的穩定運行。4.?整體處理量大,動力配置合理,淀粉篩分效率高,設備易于安裝。5.?配備自動控制(
馬鈴薯淀粉提取篩-保養
淀粉離心篩設計特點簡介:1.?淀粉離心篩主體接觸材料部分部選用不銹鋼制作,有效提高物料的質量。2.?設備表面采用不同的處理工藝,美觀大方,耐油耐臟。3.?淀粉離心篩的篩籃動平衡精度等級G6.3,確保了設備的穩定運行。4.?整體處理量大,動力配置合理,淀粉篩分效率高,設備易于安裝。5.?配備自動控制(
組織培養再生
步驟一:接種組織培養的接種是指將滅過菌的材料,在無菌的情況下,切成小塊,放入培養基的過程。科研、生產部門的接種工作,多在無菌室或超凈工作臺上進行,中學可制作接種箱,在箱內進行接種。接種的方法步驟如下: ①在無菌室或接種箱中放好接種時所需要的酒精燈、貯存70%酒精和棉球的廣口瓶、各種鑷子、接種針、
葡萄組織培養
一、葡萄的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葡萄(Vitis vinifera L.)屬落葉木質藤本植物,葡萄地上部分的莖細長柔弱,髓部較大,組織較疏松。節上具有卷須,使新梢可以纏繞其它樹木或支架上向上攀援。葉近圓形或卵形,35裂,基部心形。圓錐花序。葡萄是深根性作物,其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隨氣候、土壤型,地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
成分 馬鈴薯(去皮切塊) 3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20g 蒸餾水 1000mL制法 將馬鈴薯去皮切塊,加1000mL蒸餾水,煮沸10~20min。用紗布過濾,補加蒸餾水至1000mL。加入 葡萄糖和瓊
研究揭示馬鈴薯抗寒新機理
在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馬鈴薯課題組陳琳、副研究員趙竑博等和華中農業大學園林院教授宋波濤合作,研究揭示了馬鈴薯抗寒育種機理。相關研究發表于Plant, Cell & Environment。 馬鈴薯普通栽培種Solanum tuberosum
組織培養技術在植物脫毒和快速繁殖上的應用
植物脫毒和離體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組織培養應用最多、最有效的一個方面。很多農用物都帶有病毒,特別是無性繁殖植物,如馬鈴薯、甘薯、草莓、大蒜等。但是,感病植株并非每個部位都帶有病毒,White早在1943 年就發現植物生長點附近的病毒濃度很低甚至無病毒。如果利用組織培養方法,取一定大小的莖尖進行培養,再
抗旱馬鈴薯為中亞帶來福音
氣候變化增加了世界上一些區域干旱的可能性,而在這些地方,能夠忍受干旱條件的馬鈴薯品種需求量將會加大。 國際馬鈴薯中心(CIP)及其合作伙伴烏茲別克斯坦,從耐旱、高溫和夏季長日照的新型培育品種中篩選克隆馬鈴薯,這一具有前景的研發項目將為中亞地區的農戶和消費者帶來福音。 CIP中亞地區科
甘肅農大研發馬鈴薯栽培新技術
近日,記者從甘肅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農學院柴守璽教授主持研發的旱地秸稈帶狀覆蓋馬鈴薯栽培新技術通過了聯合測產組現場實產測定。測定結果表明,該技術較露地栽培畝增產868.1千克、增產率82.0%,較黑色地膜覆蓋畝增產483.9千克、增產率33.5%,適合在年降水250~550毫米的廣大旱作區推廣應用
馬鈴薯單倍體誘導系創制成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團隊在《生物技術通報(英文)》(aBIOTECH)雜志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報道了利用雙單倍體技術構建高純度二倍體馬鈴薯自交系的方法體系,為二倍體馬鈴薯雜交育種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馬鈴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塊莖類糧食作物,全球約有13億人以馬鈴
馬鈴薯單倍體誘導系創制成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團隊在《生物技術通報(英文)》(aBIOTECH)雜志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報道了利用雙單倍體技術構建高純度二倍體馬鈴薯自交系的方法體系,為二倍體馬鈴薯雜交育種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馬鈴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塊莖類糧食作物,全球約有13億人以馬鈴薯
馬鈴薯卷葉病毒的傳染途徑
PLRV不能職業接觸傳毒。可通過人工嫁接傳毒。在自然條件下,僅由蚜蟲傳毒 。田間最有效的傳毒媒介是桃蚜,其他蚜蟲如馬鈴薯長管蚜、百合新瘤蚜和茄溝無網蚜等均可將PLRV傳播到馬鈴薯上。蚜蟲為持久性傳毒。蚜蟲須經長時間飼毒和放毒的全過程。病毒經過蚜蟲緣針,進入腸道,再由淋巴送到唾腺,病毒在蚜蟲體內增殖。
馬鈴薯卷葉病毒的防治方法
(1)培育、選用脫毒的馬鈴薯健康種薯,繁種過程中拔除帶卷葉病的病株,防止蚜蟲傳毒,及時噴藥滅蟲。(2)采用無毒種薯,各地要建立無毒種薯繁育基地,原種田應設在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并通過各種檢測方法汰除病薯,推廣莖尖組織脫毒,生產田還可通過二季作或夏播獲得種薯。(3)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種。
馬鈴薯育種的“火眼金睛”
馬鈴薯是最重要的塊莖類糧食作物,也是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全球有13億人以馬鈴薯為主食。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們在快餐店吃的薯條,其實全都來自120年前育成的一個馬鈴薯品種,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馬鈴薯的育種進程十分緩慢。 5月4日,國際權威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
馬鈴薯雜交育種獲重要突破
? ? ? ?馬鈴薯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但對育種家來說,培育優質馬鈴薯品種是個難題。北京時間2023年5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團隊的最新成果,通過追蹤最長8000萬年、累計12億年的馬鈴薯基因組進化痕跡,繪制了首個馬鈴薯有害突變的基因二維圖譜。
解析馬鈴薯MAPKK蛋白的病害抗性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其營養價值高、適應性強、產量大,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馬鈴薯晚疫病、青枯病和灰霉病嚴重威脅馬鈴薯的可持續生產。而病害防控目前仍是馬鈴薯生產上的瓶頸問題,因此加速培育具有廣譜抗病性的品種對于綠色高效地防控馬鈴薯病害意義
馬鈴薯中優質濃縮蛋白的提取
?硫酸銨沉淀與等電點沉淀提取馬鈴薯濃縮蛋白的比較研究 中國農科院供圖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薯類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研究發現,利用硫酸銨沉淀與等電點沉淀的方法可從馬鈴薯加工漿液中提取得到功能特性、理化性質和營養品質良好的濃縮蛋白。相關論文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
新鮮馬鈴薯在臨床上的妙用
馬鈴薯(土豆)是我們平時常吃的食物,那么,你知道它在臨床上的用處嗎?在醫院會碰到過這種情況,就是打點滴后出現**的地方腫起來,醫生會給患者熱敷或者用生土豆片外敷消腫。那么,馬鈴薯到底是怎么起效的呢?除了消腫,馬鈴薯還有其他功效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以便學以致用。1.馬鈴薯的主要成分土豆含有大量的
馬鈴薯塊莖的周皮觀察實驗
馬鈴薯的塊莖是觀察周皮的好材料,最主要的優點是易做徒手切片。馬鈴薯的塊莖在生長過程中,表皮早已破壞,最外面的部分是周皮。周皮不斷地產生,也不斷地破壞,當外面的周皮脫落后,在脫落處又產生出新的周皮,起保護作用。 取馬鈴薯塊莖,用解剖刀從中切開,然后沿周皮截取長寬各約0.5—1毫米的小塊,使截取
植物組織培養簡介
植物的組織培養是根據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這個理論,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無性繁殖的新技術。植物的組織培養廣義又叫離體培養,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原生質體等,通過無菌操作,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在含有各種營養物質及植物激素的培養基上進行培養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
常規組織培養法
一、初代消化培養法1、 準備:取各種已消毒的培養用品置于凈化臺面,紫外線消毒20分鐘。開始工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2、 布局:點燃酒精燈,安裝吸管帽。3、?處理組織:把組織塊置于燒杯中,用Hanks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懷疑組織可能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鏈霉素的混合液中30~60分
花卉組織培養技術
一、實驗原理 花卉組織培養,就是分離花卉植物體的一部分,如莖類、莖段、葉、花、幼胚等,在無菌試管,并配合一定的營養、激素、溫度、光照等條件,使其產生完整植株。由于其條件可以嚴格控制,生長迅速,1-2個月即為一個周期,因此在花卉植物的生產上有重要應用價值。快速大量繁殖方面:對一些難繁殖的名貴品種花卉
花卉組織培養技術
實驗概要掌握花卉組織培養的基本技術流程。實驗原理花卉組織培養,就是分離花卉植物體的一部分,如莖類、莖段、葉、花、幼胚等,在無菌試管,并配合一定的營養、激素、溫度、光照等條件,使其產生完整植株。由于其條件可以嚴格控制,生長迅速,1-2個月即為一個周期,因此在花卉植物的生產上有重要應用價值。快速大量繁殖
蘭花的組織培養
法國人莫瑞爾(G.M. Morel)首先將組織培養的技術應用在蘭花上,采取莖頂組織進行培養,經由類原球體而獲得植株。利用組織培養進行芽體增殖是另一個獲取種苗的方法,例如,蝴蝶蘭便利用花梗芽進行繁殖,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繁殖的效率較差,而且成本較高。由于芽體是經由多細胞發育而成,并不適合做為基因轉殖的材料
植物組織培養過程
一、培養材料的采集組織培養所用的材料非常廣泛,可采取根、莖、葉、花、芽和種子的子葉,有時也利用花粉粒和花藥,其中根尖不易滅菌,一般很少采用。對于木本花卉來說,闊葉樹可在一、二年生的枝條上采集,針葉樹種多采種子內的子葉或胚軸,草本植物多采集莖尖。在快速繁殖中,最常用的培養材料是莖尖,通常切塊在0.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