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德國科研最高獎“萊布尼茨獎”頒獎儀式3日在柏林舉行。8名獲獎者是“萊布尼茨獎”提名委員會從136名推薦候選人中篩選出來的,他們來自自然和人文科學領域,每位獲獎者可獲得科研獎金250萬歐元,獎金數額遠高于諾貝爾獎。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亨德里克·迪茨是本次最年輕的獲獎者,年僅36歲。他在“DNA折紙技術”(即對脫氧核糖核酸長鏈進行切割折疊)的基礎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這項技術在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等領域的廣泛運用。其他獲獎者還有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的亨利·查普曼教授、萊布尼茨天然產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克里斯蒂安·赫特韋克教授等人。 “萊布尼茨獎”以德國近代著名通才型學者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的名字命名,是目前世界上獎金額度最高的科學獎項之一。這一獎項主要是資助杰出研究人員的科研工作,并鼓勵他們帶領后起之秀參與科研。......閱讀全文
平均81歲 我科技大獎得主最老 2000年創立至今,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一直存在著“兩高”高獎勵:500萬元獎金;高年齡:獲獎者平均年齡81歲。 繼2009年兩位超過80歲的專家獲獎后,2010年,科技大獎頒給了兩位超高齡學者90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師昌緒和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
德國科學基金會10日宣布了德國科研最高獎“萊布尼茨獎”2015年度的獲獎名單,8名研究人員榜上有名,他們將各自獲得科研獎金250萬歐元。 這8名獲獎者是“萊布尼茨獎”提名委員會從136名推薦候選人中篩選出來的,他們來自自然和人文科學領域。德國科學基金會將在2015年3月3日舉行頒獎儀式。 慕
德國科學基金會(DFG)近日在柏林頒發了2012年度萊布尼茨獎,來自生命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社科和工程科學領域的11位德國科學家獲得了總計2500萬歐元的研究資助。 2012年度的11位獲獎者是提名委員會從131位推薦候選人中篩選出來的,其中生命科學領域的獲獎者有5位,分別
據德國研究聯合會消息,由德國研究聯合會和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共同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從140位申請者中遴選出10位優秀青年科學家,授予2018年度海因茨·邁耶-萊布尼茨獎(Heinz Maier-Leibnitz-Preise),來自中國上海同濟大學的莊曉瑩教授榜上有名
科學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燈下的一個職業群體。與政界領袖、演藝人士、體育明星等公眾人物相比,他們在大眾傳媒上相對較低的曝光度和關注率,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個判斷。 大部分時候,他們低調而務實,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業領域,與同行交流看法,切磋專業問題。然而,用知識創造、技術發明為人類社會謀求
一、德國國立科研機構體系 德國國立科研機構體系,主要由馬普協會、弗勞恩霍夫協會、亥姆霍茲聯合會、萊布尼茨科學聯合會構成。 德國各國立科研機構具有清晰明確的分工和定位,形成了完整的國家科研體系。 馬普協會是德國最重要的基礎研究機構。下屬80多家研究所,在自然科學、醫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領域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該獎項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截止2016年共授予了881位個人和23個團體。今天我們將盤點
在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上,十多位專家學者發表見解,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提出意見建議 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學術活動之一“科學探索與技術創新的生態環境”論壇,于中國科協年會開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
2014年12月13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在北京湖北大廈召開了第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分析測試協會理事及代表、以及業內人士共計130余人與會。會議現場分析測試協會 張渝英秘書長 分析測試
2019年12月5日 —— 全球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與位于德國達姆施塔特的科技公司默克(Merck KGaA)聯合設立了一個新的獎項——衍生公司獎(The Spinoff Prize)*。該獎面向全球各地具有
德國北部靠近波羅的海的地方,坐落著小城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這是一座依校而建、頗具科研氣息的城市。 在這里,除了1456年創建的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外,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德國國家實驗室: 馬普所等離子體中心,專注于全球最大核聚變裝置仿星器WX-7的研制; 德國聯邦動物健康
德國北部靠近波羅的海的地方,坐落著小城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這是一座依校而建、頗具科研氣息的城市。 在這里,除了1456年創建的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外,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德國國家實驗室: 馬普所等離子體中心,專注于全球最大核聚變裝置仿星器WX-7的研制; 德國聯邦動物健康
萊布尼茨等離子體科技中心的大廳里,隨處可見這樣的標語:從想法到原型。 這句標語,讓在這里工作的中國科研人員莊杰頗有感觸。從美國獲得了博士學位后,莊杰跟著導師來到德國,在萊布尼茨等離子體科技中心從事低溫等離子方面的醫學應用。 在這里,最讓他感慨的是成果轉化的體制支撐。與國內各自為戰的成果
記者4月13日在合肥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青年科學家、32歲的陳宇翱因在光子和冷原子的量子操縱以及在量子信息和量子模擬等領域中的杰出貢獻,被授予2013年度菲涅爾獎,頒獎儀式將于5月14日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的2013年歐洲量子電子學與量子光學年會上舉行。 菲涅爾獎由歐洲物理學會設立,以19世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自1901年誕生以來,諾貝爾獎已經成為很多人心目中最高的榮譽。無論是科學獎、經濟獎還是和平獎,在每年的頒獎致辭中都會重申其宗旨——獎勵對全人類有突出貢獻的各項知識和研究。 然而,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有些諾貝爾獎卻與其主旨背道而馳,授予了一些很不人道的發明,如化學武器、殺蟲劑滴滴涕(DD
2014年11月3日,第十八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蘇州圓滿落下帷幕,回顧起來,本屆會議有許多值得提及的亮點。本次會議收到會議論文近270篇,會議文集收錄240篇,進行了13個大會報告。會議設立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熒光及其他光譜三個分會專場共進行邀請報告37個,口頭報告48個。同期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0月10日,分析測試百科網在ANTALK百家講壇暨Antpedia十周年慶典上,隆重頒發了其獨具特色的ANTOP大獎,共有21家企業獲得了44個創新儀器和品牌獎項。特邀嘉賓北京師范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李崧老師,北京師范大學分析測試中心謝孟峽教授、清華大學分析中心邢志老師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科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創立的,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于1901年首次頒發。1968年,瑞典央行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又設立了瑞典央行經濟科學獎,1969年首次頒發。 到201
2月24日上午,由中國教育部和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共同支持的中德海洋科學中心(Center for Sino-German Cooperation in Marine Sciences)揭牌儀式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海大校長吳德星、德國不萊梅大學校長Mueller、基爾大學校長Fouqu
4月27日上午,上海市2010年度科技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舉行,俞正聲、韓正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頒獎,并做講話。 201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授獎298項(人),其中自然科學獎25項、技術發明獎32項、科技進步獎240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人。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共有3項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日前,美國光學學會(OSA)宣布了2020年度新當選會士名單,共有94位光科學家新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其中中國科學家共有15位。 美國光學學會(OSA)成立于1916年,是世界光學領域權威的國際性學術組織。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是美國光學學會授予該領域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科技發展水平穩步提高,中國科學家屢屢斬獲各類國際科技獎項。 屠呦呦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2015年10月,中國中醫科學院藥學家屠呦呦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受中醫藥典籍啟發,找到提取青蒿素的方法,為全球抗擊瘧疾作出巨大貢獻。這是中國科學
春風十里,不如有你。2019年第一期ANTOP獎伴隨著春天的到來如期啟動(相關鏈接:2019年度ANTOP獎項開放申報啦!),目前,申報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多家科學儀器企業競相參與申報,截止日前,7款儀器成功進入ANTOP專家評審階段。 進入ANTOP專家評審階段的7款儀器分別是Agilent
宋微波宋微波(中)在指導學生做實驗。宋微波(左四)與團隊成員探討科研問題。 纖毛蟲,原生動物中結構最復雜、多樣性最高的一個大類群,廣泛分布于淡水、海水、極地、土壤中以及各類動植物宿主體內外。在那里,它們扮演了形形色色的角色:微食物網內的能量轉運樞紐、環境清道夫、水體生態系統的保護者、基礎科學研究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0月10日-13日,國內分析測試行業影響力最大的展會——BCEIA2017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展出當今國內外分析測試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先進儀器設備。本次展會上,組委會頒布了BCEIA 2017新產品獎,共計22家國產儀器廠商、74個產品。其中獲獎最多的廠商是賽默飛
11月2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的“2014量子通信、測量和計算國際學術大會”(QCMC)在合肥舉行。中國科大校長侯建國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QCMC是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國際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這是首次在中國舉辦。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參會。 大會將頒
王志珍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德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做過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一直以來,她對中國的學術和教育環境比較關注,進行過較多的思考探討。因此,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組織“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專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眾所周知,納米材料和生物材料屬前沿新材料,代表著未來材料科學的發展方向。由于這兩種材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各個國家在這兩個領域的研發競爭可謂白熱化。 美國將信息材料、生物醫用、納米材料、環境材料和材料技術科學等列為重點發展方向,日本重點加強信息通信、環境、生命科學和納米材料方面的優勢,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