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值得關注的話題很多,我最關注的問題是我們國家轉變發展方式和選擇發展路徑的問題。這不僅關系到整個國家的未來,還關系到千家萬戶百姓的福祉。 30多年前,我們認識到,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不能只要發展,還要選擇好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深刻指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這一重要論述,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科學把握和理性思考,是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思路、新目標的高度概括。 為什么要重視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呢?因為,這些年來我們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粗放的發展方式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以往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多年以來,很多人習慣了兩位數的經濟增長,但卻忽視了經濟增速里人為拉高的因素。在經濟學里有一個概念叫作“潛在經濟增長率”,指的是,一國(或......閱讀全文
哥本哈根大會盡管沒有達成一個具有一個法律意義上的協議,但就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不能超過2度的目標達成了共識。這就意味這2015年到2025年期間全球氣體排放要快速下降,2025年要比1990年下降一半以上,從當前排放的目標和應對措施來看,不能夠支持全球控制溫升(溫室氣體排放)不超過2度的目標,未來的
新《環保法》的實施,能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效防止污染源轉移,強化總量控制指標落實,推動和改善地方環境質量。實踐證明,新《環保法》將對新時期我國實現“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由于我國各地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的生活水平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
去年11月8日,在出口、投資、工業增加值等一系列指標出現全面下滑的情況下,國務院提出了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10項措施,并同時宣布了兩年總計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針對4萬億元投資,國務院明確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 政府強有力的投資計劃,給了民眾極大的信心。專家認為,通過
原文地址:http://www.nea.gov.cn/2012-07/05/c_131695952.htm 近日,國務院以國發[2012]19號文件印發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的出臺,對指導和推動節能
胡錦濤總書記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是新形勢下指導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領域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工商聯作為黨領導的以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主體的人民團體和商會組織,當前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明確以“促進非公
自200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提出發展“綠色經濟”的倡議后,中國積極倡導和踐行綠色經濟,正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建立科學合理的綠色經濟指標體系是評估進展、制定政策和指導實踐的重要手段與前提。中國迫切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和運用指標工具評估當前的綠色經濟進程,識別存在
環保大會5-7年召開一次,最近一次是2011年,隨后迅速發布各項環保利好,環保行業一片看好。“第八次全國環保大會”或將近期召開。今年以來,2018中國環境技術大會5月2日在上海召開;2月2日—3日,環境保護部在京召開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第八次全國環保大會”近期或將
低碳歷程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急需世界各國協同減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二氧化碳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作出了新部署,強調實現尊重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關鍵是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目前,我國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已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然而,我國經濟
5月8日下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分論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夏光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謝謝主席,謝謝各位。現在我圍繞著綠色經濟的相關政策問題向大家匯報幾點認識。我們都知道,現在全世界開始進入一個綠色
聯合國10日發布的《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顯示,預計2015年和2016年世界經濟將分別增長3.1%和3.3%,超出2014年2.6%的增長速度,但未來兩年全球經濟仍面臨眾多風險。 報告主要負責人、聯合國經濟和社會部發展政策分析部主任洪平凡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的報告發布會上指出,雖
近日,國務院以國發[2012]19號文件印發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的出臺,對指導和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必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方面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潛力巨大,到2015年,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
資料圖片: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 新華網 姚勇攝 新華網成都8月13日電(記者苑堅、周俏春)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13日在“四川省質量工作會議”上表示,我國經濟社會必須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把質量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質量工作,努力做到質量、結構、速度、效益相協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服務于千家萬戶的公用事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較好的保障了全社會的用電需求,有力的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國將在2020年左右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研究我國未來發電能力及電力需求的發展趨
如果能充分發揮“無形之手”的作用,輔以“有形之手”的適當引導,治理霧霾完全可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如果把霧霾徹底拿下,中國經濟會降低多少個百分點?” 時下,這個沉重的話題正困擾著學界和政府部門。一邊是霧霾頻發,政府下決心出手治理,而推進節能減排必然要求淘汰落后產能,可能會給一些傳統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為我們國家當今和未來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明確了方向。 戰略的核心,核心的戰略,中國跨入了一個自主創新的黃金時代。在春節前后各地的兩會上,倡導自主創新,依靠科技創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提高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的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生態文明是針對工業文明所帶來的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困境,人類選擇和確立的一種新的生存與發展道路,生態文明辯證否定和揚棄
編者按:“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30年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制造業規模已經居世界前列。有100多種產品的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仍面臨產能過剩、水平不高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挑戰。” 5月30日,中國工程院頒發中國工程界的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我國杰出的鋼鐵冶金專家和戰略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編者按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致力于轉型發展。加強節能環保是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破解我國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我國節能環保領域正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和無限的商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圍繞本期主講話題,深入剖析了加強節能環保的重要性和
新浪財經訊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11地壇論壇”于2011年6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以下為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參贊孫成永先生演講實錄。 孫成永:各位來賓,下午好。首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
要繼續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改善民生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關鍵在于將中央關于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既要促進消費和出口的多元化,也要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而確保投資增長合理性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把資金更多投向新技術研發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使投資質量和效益更多地通
藍色經濟并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海洋經濟,其實質是海洋經濟在綠色增長理念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藍色經濟,依靠科技尤為重要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這也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后迎來的第一個海洋日。 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與人類的生存息
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乃國之大計,關乎經濟社會能否可持續發展。 資源短缺、環境承載力日益窘迫所帶來的壓力愈重,對節能減排的希冀也越來越大:單位能耗強度要持續下降、耗能總量增速要減緩直至相對低位穩定;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承載力得以提升。近年來,國家層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表明擔當大國責任的成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5月8日下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分論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趙曉宇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尊敬的吳曉青副部長,沈教授,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我非常高興能夠在今天下午參與到這次關于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分論壇,我
數字中國建設進入高峰期3月22日,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介紹,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我國將持續完善政策環境,制定出臺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性文件,研究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國對數字經濟發展高度重視,各界對數字經濟發展前景寄予厚望,認為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既是對信息化的迎合和推動,
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的世界審計組織環境審計工作組第13次大會6月8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開幕。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應邀出席大會,并作了題為《努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中國環境保護新道路》的講話。圖為周生賢在講話。 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的世界審計
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的世界審計組織環境審計工作組第13次大會6月8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開幕。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應邀出席大會,并作了題為《努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中國環境保護新道路》的講話。 中國環境報 記者鄧佳攝 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的世界審計組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這樣表述對職業生涯的感觸。作為中國第一任環保部長,周生賢已在被其稱為“主干線、主戰場、大舞臺”的環保戰線上奮斗了5年。 2005年12月,周生賢從國家林業總局局長任上調任環保總局局長。在他履新的第4天,就發生了吉林石化雙苯廠爆炸引發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對于綱要的頒布以及中國政府正在大力倡導的創新戰略和措施,許多海外觀察人士給予高度關注。他們認為,以創新驅動發展是中國未來必然趨勢,中國創新事業有著良好前景。 創新勢在必行 綱要指出,創新驅動就是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