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12月13日宣布,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簡稱伽利略計劃)位于瑞典北部基律納市的地面站當天正式落成,它標志著這一計劃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歐航局在一份公報中說,伽利略計劃共包括兩個遙感、跟蹤和指令站,基律納地面站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個設在法屬圭亞那的庫魯航天中心。 在投入使用后,兩個地面站將對衛星進行監測,并中轉意大利的富奇諾和德國的上普法芬霍芬控制中心對其下達的指令。 歐航局表示,基律納地面站位于北極圈附近,對觀測中軌道衛星非常有利。 伽利略計劃對歐盟具有重要意義。這項計劃不僅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還將為歐盟的工業和商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閱讀全文
10月25日深夜,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圖為發射前夕,星箭組合體在發射塔架進行聯合測試。中新社發 陳本科 攝 隨著10月25日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建成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階段示意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作原理示意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該系統將應用于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日,由中國科協組織的“
2007年是歐盟解決制憲危機,一體化建設走出低谷,經濟社會改革步伐加快,經濟保持平穩,主要大國(德國、法國、英國)領導人更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對外積極進取,謀求發揮全球性作用的重要一年;是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歐盟大力開展能源、氣變外交,力圖借此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3日接受采訪時說,我國目前已成功發射4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和16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導航工程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目標——北斗衛星導航區域組網已順利實現,北斗導航系統在亞太地區的精度和級別不差于GPS全球定位系統。他表示,我國應加快制定完善導航產業的相關政策,
歐盟委員會7月24日在布魯塞爾宣布,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于明年年底前投入試運行。 當天,設在意大利的伽利略系統控制中心進行了路演,通過伽利略系統現有的4顆在軌定位導航衛星,順利獲得高精度三維坐標信息,并為安裝了信號接收器的交通工具提供衛星定位導航服務。 按照計劃,伽利略系統由
為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依據《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和《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實施細則》,在對申報項目進行形式審查的基礎上,本著“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經評審專家主審、評審組初評、重點項目答辯、評審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阿里亞納航天集團23日宣布,當天搭載俄羅斯聯盟號VS09型火箭從法屬圭亞那發射升空的兩枚伽利略導航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阿里亞納航天集團23日發表的新聞公報說,發射過程按預定計劃順利進行,但地面接受到的信號數據顯示衛星在與火箭分離后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初步分析認為,上節火箭在
“我們的總體目標是,要在2018年前后發射18顆左右的衛星,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左右要完成北斗全球系統的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 在6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了
中日之間通過“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JICA)和日本花甲協會等,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到2004年底,中日通過JICA渠道,共組織實施了72個專項技術合作項目,162個調查合作項目。組織了大約1500名技術管理人員赴日本培訓,邀請了5000多名日本專家來華進行技術指導。此外,還引進日本花甲專家3
歐盟委員會官員10月26日在布魯塞爾說,歐洲航天局代表歐盟委員會與一家德意聯合公司正式簽署了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簡稱伽利略計劃)運行階段的空間和地面設施管理合同。該合同總額約1.94億歐元,使伽利略計劃向2014年開始運行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負責工業和企業事務的歐盟委員會副主
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 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四月二十二日,參觀者在位于山東煙臺的中國航天五一三研究所觀看“衛星飛船型譜圖”。 唐 克攝(人民視覺) 中國航天科
總部位于巴黎的歐洲航天局12月28日宣布,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簡稱伽利略計劃)首顆實驗衛星“GIOVE-A”自2005年發射以來,在太空中運行良好,為今后正式衛星的發射奠定了基礎。 GIOVE項目負責人瓦爾特·阿爾普表示,“GIOVE-A”和隨后發射的 “GIOVE-B”設計壽
中英地理空間信息聯合研究中心英方主任孟曉林 9月9日至10日,第二屆國際形變監測學術會議(JISDM)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召開。會議期間,科技日報記者就中英地理空間信息領域合作等問題采訪了諾丁漢大學中英地理空間信息聯合研究中心英方主任孟曉林博士。一場學術會議,50余位中國學者 對于形
歐洲航天局1月14日公布了2011年航天任務計劃,其中包括發射歐洲第二艘自動貨運飛船(ATV)和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衛星等。 歐洲航天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歐洲第二艘自動貨運飛船(ATV)“約翰內斯·開普勒”定于2月15日發射,它將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物
美國 深空探測異彩紛呈,宇宙探索發現不斷 本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 2018年,“好奇號”“朱諾號”“卡西尼號”“新視野”號等探測器持續提供著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帶天體的相關數據。“旅行者2號”朝星際空間進發;OSIRIS-Rex抵達小行星貝努;“黎明”號完成了探測任務,將在谷神星軌
“高性能衛星導航芯片與移動通信芯片的集成技術”課題驗收獲優秀 10月29日,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通信與多媒體SOC實驗室及杭州中科微電子公司共同承擔的“高性能衛星導航芯片與移動通信芯片的集成技術”項目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課題組驗收。 中國伽利略衛星導航有限
圖片來源:歐盟 歐盟領導人在最后關頭達成了關于未來7年的一攬子預算,其中包括總計702億歐元的旗艦研究計劃——“地平線2020”。相對于上一階段的第七框架計劃(2007年啟動至今年終止),本次的預算額度增加了23%。在經過數月的政治角力之后,相對于其他領域,科研經費逃過了縮減的命運,以明年經費
新華社電 歐盟委員會6月6日公布了2021年至2027年歐盟長期預算草案里的一系列提議,包括新設“數字歐洲”項目以投資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等,以及增加空間項目預算。 歐盟委員會提議,設立歐盟首個“數字歐洲”項目并向其撥款92億歐元。其中,27億歐元將用于超級計算機及數據處理領域。歐盟委員會希望在
亨通光電昨日晚間公告稱,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建設“陸海空天一體化信息網絡工程”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培育5G、 穿戴設備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現有通訊技術無法解決天地之間高速無線傳輸的要求,太赫茲通信是解決大容量、
年剛過,油價又漲了。不斷攀升的油價、電價讓人們覺得能源危機似乎越來越近了。風能、水能和太陽能等理所當然地成為最早被開發利用的能源。但這些新能源在巨大的社會需求面前,如同杯水車薪,遠不能滿足需要。 現在有一種技術可能將徹底地解決能源危機,一種無限量、安全、清潔的能源正在被研制,這就是人造太陽
他,雖已75歲高齡,卻依然精神矍鑠,渾厚的聲音響徹中科大水上報告廳。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看月球, 一開始真有點忐忑不安,直到3秒后才傳來信號。”指著“月球影像”PPT,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和臺下的90后大學生們展開了一場關于“月球”的對話。 從下午15點到晚上
2010年8月的一天,北京中關村,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院長辦公室里,郭雷院士站在朝南的窗戶前,指著遠處對《科學時報》記者說: “在中國科學院的基礎園區內,距這幢大樓的南面大約500米處,有一幢正在建造的大樓,那將是新成立的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