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9日奧運專電 中國籃球明星姚明9日在北京奧運會開賽首日成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一位“環境衛士”,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倡導公眾保護環境。 姚明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非常榮幸地接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邀請并成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一位環境衛士。 “作為一名運動員,我相信體育可以在推動環境保護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將和全世界的青年人一起努力,激勵大家植樹,使用高能效燈泡,收集利用雨水,使其成為自己社區里的環境衛士,”他說。 專題:分析測試助力2008北京奧運......閱讀全文
“我來自浙江省的一個村莊,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著滿滿的一桶臟水走到很遠的地方去倒污水。當時,我家廚房沒有排污水管,村里沒有垃圾箱,河道受污染,又黑又臭。今天,習近平主席親自推動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使我們村莊變成一張靚麗的明信片。” 美國紐約曼哈頓,當地時間2018年9月26日晚,站在
小暑將至,雨后的洞庭湖碧波蕩漾,葦叢青翠,不時有江豚從水中躍出。 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被稱為“長江之腎”。然而,洞庭湖生態環境曾一度惡化。監測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3年,洞庭湖劣五類水質占比從0增加到5%,二、三類水質斷面已經消失。為此,湖南痛下決心,打響了洞庭湖
央視網消息: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一時間,國際輿論嘩然。 有評論稱,這一做法將破壞美國在國際社會和國際事務上的信譽,削弱美國的公信力,“使美國放棄了大國責任”。 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又一次充分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 世界正將全球氣候治理的希
2016年全國綠色碳匯好新聞評選4月18日在京揭曉。組織評選的北京林業大學綠色傳播中心發布的報告稱,我國媒體報道綠色碳匯的總體數量呈上升趨勢。隨著對氣候變化的重視,綠色碳匯逐漸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之一。 志愿者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到的綠色碳匯新聞報道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35%。其中,地方媒體報道數量超
“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這是昔日荒漠塞罕壩無比凄涼的景象;“藍天白云游,綠野無盡頭”,這是如今綠洲塞罕壩萬頃怡人的美景。河北塞罕壩林場幾代建設者們,艱苦奮斗、拼搏奉獻,創造了沙漠變綠洲的人間奇跡,被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授予“地球衛士獎”。塞罕壩從荒原到林海的巨大變化,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
如同年初,空氣污染在年末再度占據了各大新聞版面。 一月 新年伊始,中國中、東部多個地區被霧霾籠罩。2013年在全國人民對空氣污染的高度關注之下拉開了序幕。空氣質量信息公開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之后,在這個中國歷史上“污染最為嚴重的時期”,人們深切地感受到了治理污染所面臨的真實挑戰。一月一日
杭州市蕭山區近年開展“五水共治”工程,河流變清、村莊變美。 北京時間2018年9月27日,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浙江受獎團一行手捧獎杯,見證中國農村發展受到世界矚目的光榮時刻。 湖州市安吉縣遞鋪鎮魯家村村民裘麗琴,說起浙江鄉村變遷時很動情:“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獵捕鯊魚及其之后的加工過程都極其殘忍95%被捕獲鯊魚的命運割下魚翅。身體其余部分變成垃圾 一年前,2010年3月23日,卡塔爾首都多哈。繼藍鰭金槍魚的“禁捕”提案被否決后,由美國提議的“保護鯊魚提案”在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締約國大會上,也被否決。 美國代表
2015年是人類可持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將被載入史冊。 這一年,全球召開了包括第三次發展籌資問題國際會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以及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在內的一系列重要會議,實現了從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過渡,指明了下一個15年人類可持續發展路徑的方向。 這一年,國際社
前言:生物多樣性、綠色經濟、低碳社會、氣候談判、紫金礦業“潰壩門”、中石油大連漏油事故、舟曲特大泥石流、“自然之子”梁從誡、“三牧”問題、環保產業。2010年,中國環境領域大事不斷,一次次突發性事件觸目驚心。紫金礦業“潰壩門”、中石油大連漏油事故、舟曲特大泥石流這三起事件,從表面上看,
周生賢 人類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發展于自然。自人類出現以后,生物與環境、人與自然就緊密聯系在一起。生物是在與環境的對立統一中存在的,而存在決定意識,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環境問題是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增長模式的產物,根本上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盾沖突,究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
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始,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之路至今已走過40余年。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中國確立了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探索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建立形成了行政管制、經濟激勵、公眾參與綜合運用的環境政策體系。
9月2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司長,向大家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新聞發布會由劉友賓主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
在曲格平眼中,當年環境治理夢想落空,環境惡化還愈演愈烈,這是第一代環保人的錐心之痛。 曲格平時常記起周恩來總理當年的擔憂——別讓北京成為倫敦那樣的“霧都”。四十年過去了,中國環境污染愈演愈烈。當著北京市領導的面,曲格平毫不忌言批評,“主要責任還是你們地方政府,但是國家也有推托不掉的領導責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9月26日晚(北京時間9月27日9時許),聯合國的最高環境榮譽——“地球衛士獎”頒獎典禮在美國紐約舉行。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 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于2004年設立,旨在表彰通過自身行動和影響力展現對環境領導力的承諾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入學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報告》,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通知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近期,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
2010年是多災的一年。這一年,無數的新聞背后是嘆息還是反思? 氣候談判天津會議 2010年10月4日至9日,聯合國今年第四次氣候變化談判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AWG-LCA)第12次會議和《京都議定書》附件一國家繼續減排承諾特設工作組(AWG-KP)第
有一家企業,50年間不斷地朝著國際一流實驗室的目標發展,并已成為行業翹楚;有一個人,30余載矢志如一地扛著質量檢測的重擔,也已是行業引領者!這,便是蘇州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其掌門人胡德霖。 五十年風雨滄桑,五十年薪火傳承,五十年輝煌燦爛。今日的電科院,已是目前國內唯一單獨上市的輸變電領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的第一個宏偉目標。 經濟增長、政治清明、社會公正、文化繁榮……這些都是衡量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但缺了生態良好這一項,小康社會將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小康社會”這一概念的內涵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豐富。曾經,我們物資雖不豐富,
全球采購是指利用全球的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去尋找供應商,尋找質量最好,價格合理的產品。而面對日趨頻繁的跨國公司全球采購,國內許多企業缺乏與全球采購系統對接的經驗,不知該如何將產品通過全球采購平臺打入國際市場。為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在接受記者采
11月27日上午,正在訪華的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清華大學大禮堂發表演講。 以下為演講全文實錄: 尊敬的部長先生,尊敬的校長先生,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很高興能夠對象征中國未來的各位發表講話。你們能夠求學于清華大學這所培育了許多偉大科學家和知名學者的高等學府,這真是莫大的幸運和榮
18日,習總書記在十九大開幕式上的報告引發強烈反響,各位組員也在第一時間做了學習。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著墨很多,更首次提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今天,小組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黃承梁的一篇文章,系統解讀十九大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
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而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數據,截至2011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80億噸,已占到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5.5%,即四分之一強,超過美國碳排放量50%左右,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
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而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數據,截至2011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80億噸,已占到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5.5%,即四分之一強,超過美國碳排放量50%左右,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
又是一年春來到。生機盎然的春天一步步走來,中華大地的綠色一天天增多。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國內十大環境新聞 一、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作十七大報告時,提出了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二、中國節能減排環境治理出現“拐點” 中國經濟保持著快速發展勢頭的同時,二氧化硫、化學
——訪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齊曄 “近20年,我一直在環境氣候科學這個領域工作,與其中的許多科學家都有接觸。對氣候變暖,上世紀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學家一直有質疑;但從科學的角度講,這是正常現象——允許不同的聲音,要求大同存小異,要看共識。” 雖然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早已
方修琦 1962年生,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環境演變及其影響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之課題 “暖期氣候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與人類適應研究”。出版有《全球變化》、《中國碳排放的歷史與現狀》、《中國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