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首席執行官王俊在此次峰會中做了主題為《IT和BT融合:產業的爆發點》的演講。王俊表示,生命是數字化的,它的語言是碳。在王俊看來,存儲信息最強大的載體就是DNA,每一個物種都是基因信息的載體。基因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生命程序,代表了不同的生存策略。每一個物種都是基因信息的載體。除了物種之外,對個體來講也一樣,每個人的生命程序也不一樣。 王俊在演講中介紹了基因檢測在罕見病治療、腫瘤早期發現等方面可以起到的作用。“腫瘤是由基因組在生命過程中不斷變異造成的,概率和環境要素呈現一定比率。用簡單IT方式來講,是你生命程序那段代碼被黑客給黑了。”他說。 王俊解釋了基因技術如何改變人類以及他所理解的生命科學,提到利用自己的基因預知未來的生活和健康狀況。如腫瘤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以及可以利用血液中深度的基因檢測進行早期檢查,并進行腫瘤的個性化治療,并表示這項技術在未來兩到三年會有飛速發展。 ......閱讀全文
華大基因首席執行官王俊 3月22日消息,2015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于今日在深圳正式開幕。華大基因首席執行官王俊發表題為《IT與BT的融合:產業的爆發點》的演講。 王俊對人類基因以及基因的利用方式進行了闡述。王俊表示,生命是數字化的,DNA是最終級、高效數字化存數方式的解決辦法,在一定的
青年科學家王俊,日前獲得由鳳凰衛視聯合海內外十余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評選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王俊現任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執行院長,同時也擔任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丹麥奧胡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他2012年年入選《自然》雜志評選的“科學界年度十
1月18日晚,中源協和公告擬以1億元自有資金對華大前CEO王俊等人創辦僅3個月的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后者目前被估值50億元。是什么原因,讓暫未營收的新公司獲得了高達577倍的溢價?華大基因王俊離職,注冊千萬創辦“碳云智能” 10月27日,華大基因董事合伙人王俊離職華大基因后的創業
9月9日—11日,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大連舉行,本屆以“描繪增長新藍圖”為主題。如今人類已經從工業時代到現在的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和大數據已經成為信息時代的高頻詞匯。 前華大基因CEO王俊作為健康領域領軍者王俊先生今年是第三次達沃斯論壇,在華大基因工作了16年之
生物通報道:中國一家最有趣的生物科技公司,已經實現了早期看似不切實際的諾言,利用人工智能(AI)來徹底改變衛生保健。 1月5日,深圳iCarbonX公司創始人、華大基因前CEO王俊在數字生活峰會(Digital Life Summit)上表示,他們已經與來自世界各地、專門收集不同類型衛生保健數
在4月28日的簽約儀式上,華大基因方面宣布,投資100億元重點用于五大項目上,力爭打造1000億元產值。投資分兩類,一是耗資5億建立創新平臺,每年通過教學,向全國輸送4000名基因人才。利用該平臺,華大基因還將在武漢建立萬萬億次超算中心,用于數據信息分析,發展云計算產業。另外,95億元是要規劃1
日前公布的2012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擬獎名單上,獎金高達100萬元的“市長獎”擬頒給一個37歲的年輕人;去年底,英國《自然》雜志評選出2012年科學界年度十大人物,他又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這個年輕人,就是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王俊。 他所在的深圳華大基因,沒有享受到任何財政撥款,卻坐上了《自
基因檢測行業研究報告:推廣策略影響基因公司未來發展 中國基因產業發展迅速,幾乎進入了世界頂尖水平的陣營。尤其在近三年,基因測序從科研走向臨床,產業鏈逐步完整,不僅壯大了公司實力,更為普通消費者帶來多種選擇。華大基因旗下的華大科技和華大醫學也將登陸資本市場。 進入2014年,隨
為了慶祝成立40周年,《細胞》期刊(Cell)邀請了全球40位40歲以下的生物領域科學家,共同探討科學見解、個人哲學、研究樂趣、面臨的挑戰和他們實驗室外的生活。華大基因院長王俊也受邀分享他對科學的見解。 Q1:哪些問題在激勵著你的團隊? 王俊:最關鍵的一點是,基因組技術如何造福社會。
11月8日下午,騰訊2014 WE大會在京舉行。12位科技精英從全球各地匯聚到一起,圍繞“Nothing but the Future”這個主題,從各自領域出發,描繪了一幅幅關于人類未來生活的藍圖。 產品是什么樣子?能感知腦電波,自動推送精準服務。 交互是怎樣?空氣交互,無需各種平板、眼鏡.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為期三天的第七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暨2012年亞太區生物信息學峰會在香港九龍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華大基因主辦,《GigaScience》雜志協辦。來自全球300多名專家學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討了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云計算、生物倫理等研究領域內的最新進展,并深入探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為期三天的第七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暨2012年亞太區生物信息學峰會在香港九龍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華大基因主辦,《GigaScience》雜志協辦。來自全球300多名專家學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討了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云計算、生物倫理等研究領域內的最新進展,并深入探
何菊虹(化名)41歲時懷上了二胎,在西安一家民營醫院產檢“唐氏篩查”時,被醫生告知“一切正常”,但孩子出生后被確診為唐氏綜合征患者,一家人的生活從此陷入為孩子康復、治療的絕望里。 “如果當時就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樣的悲劇就基本不會發生了。”深圳華大基因執行副總裁朱巖梅在朋友圈如此評論。 何
2009年11月,中國陜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科技人員在大熊貓分布的核心地區見到了一只罕見的棕色大熊貓幼仔。關于大熊貓的這種罕見皮毛,科學家們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甚至引發遺傳學的討論。科學家們擔憂,這可能是近親繁殖所致的后果。 作為生物界的活化石,大熊貓的繁殖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對此科學家們
自1999年中國作為唯一的一個發展中國家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到目前為止,已經獨立完成了水稻和家蠶等大型基因組研究,并參與了家雞、家豬、木瓜等多個重要動植物基因組圖譜制作,在2007年還首次向世界公布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個體化基因組序列。 中國雖然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 在深圳
在科學史和商業史上,當一個國家正處于鼎盛的上升期,便會在某一年份集中涌現一批偉大的人物或公司。2010年之于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就是這樣的一年。 5月6日,一家從未進入公眾視野的公司――深圳海普瑞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開盤價166元,盤中最高漲至188元,成為中國兩市第一高價股。創始人、
導讀: 7月28日,王俊接受了Nature和Science網站的專訪,暢談了他現在想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一項新的“研究計劃”的原因,他想構建出一個人工智能健康監測系統,來識別人類個體基因組數據、生理性狀(表型)和生活方式之間的關系。 王俊(Jun Wang)是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自從16
基因診斷“奶酪”溢出的香味越來越濃。 對于關注生物技術領域的投資者來說,談到近日最熱鬧的生物并購,就不得不說深圳華大基因完成對美國CompleteGenomics(以下簡稱“CG”)的收購。 這一越洋牽手,或將令國內基因測序產業引爆一輪競技。然而,也有業內投資人士指出,雖然基因診斷的
5月23日,國際著名雜志《Nature Genetics》(自然遺傳)以論著的形式在線全文發表了安徽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與華大基因共同完成的人類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區域全覆蓋深度測序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成功構建出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中國漢族
精準醫療正伴隨著美、中、英各國的精準醫療計劃,招徠各路資本競逐。這種基于一個人的基因、生活方式和環境所單獨制定醫療方案的技術,如果成功發展下去,醫生們便可有望根據患者的基因組和生理機能,選擇對其病癥最有效的治療。 火石創造的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中國精準醫療的公司已經有854家,這還不包括正
“金鳳凰”棲落梧桐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于今年4月落戶鹽田,被形容為“深圳與華大就像談戀愛,相互看對了眼”。作為一家亞洲領先的基因組科研機構,自成立以來,華大先后完成了多項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基因組研究工作。作為華大公益科研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迅速完成了多個高水平實驗
新華網深圳10月11日電 題:科學家繪制完成世界首張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 新華社記者 彭勇 中國科學家11日在深圳宣布:世界首張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繪制完成。科學家們說,它將為保護和人工繁育這個被稱為“中
1015201101100調控配體呈遞培養高侵襲性的癌細胞用于開發高效靶向抗腫瘤納米載體的研究帥心濤中山大學邊黎明香港中文大學1025201101102涂層下航空鋁合金在海洋環境下的局部腐蝕演化規律及機理劉法謙中山大學鄒芳鑫香港理工大學1035201101108綠化海綿城市:利用城市植物實時評估蓄洪
5月25日,周光召基金會第六屆科技獎勵基金頒獎典禮在中國科協第十五屆年會開幕式上舉行,中科院青海鹽湖所研究員馬培華及其領導的青海鹽湖提鋰科技團隊獲得“技術創新獎”,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教授王俊獲得“杰出青年基礎科學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貽芳獲得“基礎科學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劉
一等獎 1 Z-102-1-01 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彭承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院 陳宇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陳增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二等獎 1 Z-101-2-01
近日,科技部網站發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中提到,178個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將于今年8月底實施期滿,進行結題驗收。通知全文如下: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
就深交所問詢函,華大基因回復表示:“14 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項目無外方合作機構。項目分析工作均在境內由中國科研團隊完成。14 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來自同意將樣本和數據供科學研究的受檢者。研究披露的是群體分析結果,不包含任何可識別個人身份信息,不存在泄露個人隱私的風險。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
來自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對4種代表性的彈涂魚(mudskippers)進行了基因組測序,由此闡明了兩棲魚類適應陸地生活環境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論文發布于12月2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石瓊(Qiong Shi)研究員
2014年12月Nature雜志推出了有關中國的一期特別增刊“Nature Index: 2014 China”。 根據自然的"加權分值計數法"指數(WFC)評分,中國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科研產出國家。在這期的特刊中,Nature分析了2013年1月1日到1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0月10日,“2018年蛋白和肽類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PPTD 2018)”在四川省成都市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相關報道:PPTD 2018在蓉開幕 聚焦測量與標準、質量與安全)。在精彩的大會報告之后,會議還舉辦了體外診斷試劑研究和質量控制等分論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