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終于落地。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沿海地區核準開工建設“華龍一號”示范機組。其中華龍一號首個示范項目為中核控股的“福清”二期工程(5、6號機組),目前核安全局方面也進入最后的審核階段。知情人士透露,中核集團內部將項目開工時間定在4月底至5月初。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華龍一號”是以我國20多年核電建設運營成熟經驗為基礎,汲取世界先進設計理念的三代核電自主創新成果。會議決定,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沿海地區核準開工建設“華龍一號”示范機組。這既是順應國際能源發展趨勢,優化能源結構,構建風、光、水、核等多元化清潔能源體系的必然選擇,也有利于鞏固和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帶動有效投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穩定增長,推進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本報此前曾報道,發改委4月初批復了中核集團“華龍一號”落地項目福清5、6號機組,并正式上報國務院。待國務院和國家......閱讀全文
“華龍一號”俯拍圖 中核集團供圖/光明圖片 【砥礪奮進的五年·中國新名片】 5月25日下午,風和日麗,福建省福清市“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現場,一輛巨大的履吊車緩緩將重達340噸的半球型穹頂吊離地面,經過充分調整,最終將如皇冠一樣的穹頂順利安裝在45米高的反應堆廠房,成功完成了我國第三代自
12月5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在維也納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GRSR)。此舉將提高中國自主核電品牌華龍一號的國際競爭力。在2014年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進展之后,中國核電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憑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吹響了進軍世界的號角
這5年,能源互聯網悄然啟程,2.2萬億配電網投盛宴開啟,智能電網進入穩步階段,特高壓開始集中建設,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密集推進,火電發展空間愈發受限,水電腳步持續放緩,核電解凍正式重啟,新能源依舊狂飆突進…… 在電力裝機上,國家能源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國6000萬千瓦級以上電
作為中國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2015年被賦予太多期望。 昨日(4月23日),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在世界核能發展論壇上透露,今年將新開工8臺左右核電機組,到年底預計投運8臺機組,此外今年國家能源局將出臺關于核電基礎創新的專項規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華龍一號首堆建
中國能源網丨5月23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范項目——中廣核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穹頂吊裝順利完成,標志著作為英國“華龍一號”核電項目參考電站的防城港3號機組從土建施工階段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 據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宮廣臣介紹,穹頂吊裝是核電站建設的重要里程
從東方電氣集團獲悉,近日,中國自主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國內首臺ZH-65型蒸汽發生器從廣州發往福建。東方電氣稱,此舉標志著中國第三代核電設備自主設計制造能力已經成熟,國內核電裝備制造技術和水平已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國內首臺ZH-65型蒸汽發生器的制造是在東方電氣集團核電裝備制造和出海口
在東海之畔,中國自主研發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吸引著全球目光。 開工建設兩年多來,這座代表中國制造業先進水平的機組已按期完成多個節點工程,“華龍一號”將由此走向世界。 大國重器 隨著汽笛聲響,重約340噸的鋼質穹頂經過3個多小時的調度,精準落在45米
記者9日從中核集團獲悉,中核集團國內外在建的4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目前建設各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完成。 其中,“華龍一號”國內外首堆均已實現穹頂吊裝,進入全面安裝高峰期。 中核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明在當天的記者見面會上介紹,“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在國內項目方面,20
從權威渠道獲悉,由國內兩大核電巨頭中廣核和中核聯手打造的“華龍一號”已完成初步設計,被稱作中國核電發展史上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若不出意外,“華龍一號”將出現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廣核董事長賀禹的“兩會”提案里。 顯然,“華龍一號”承載著一統中國核電技術的使命,但在業界看來,
2月4日,中國與阿根廷簽署了采用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CP1000技術、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緊隨其后的消息顯示,中國將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電站,并有可能向巴方出口更多的核反應堆。 隨著我國核電項目重啟審批的日益明朗,核電“走出去”也逐漸引發行業內外關注。 “華龍一號”憑何出
今年1月下旬,中國與沙特簽訂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標志著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項目實現了“走出去”的首次突破。而在剛過去的2015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品牌“華龍一號”日趨成熟,中國與英國、南非、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國家簽署了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22日在北京開幕。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表示,2015年將是中國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 當日有來自中國、美國、法國等10個國家的近200家核電工業企業、科研院所參加展會,集中展示反應堆、核燃料循環技術與產品、核事故應急通信器材等內容。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22日在北京開幕。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表示,2015年將是中國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 當日有來自中國、美國、法國等10個國家的近200家核電工業企業、科研院所參加展會,集中展示反應堆、核燃料循環技術與產品、核事故應急通信器材等內容。 張華祝表示,面對溫室氣
26日在法國巴黎開幕的第三屆世界核工業展覽會上,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展出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自主研發的核級數字化儀控平臺(簡稱核級DCS)和睦系統、智能化的核電機器人、等離子體危廢處理項目和電子束輻照處理工業廢水項目,其中后三項是首次參展。 在此次展會上,和睦系統
自從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審批核電新項目的工作至今已蟄伏3年之久。 而在2015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沿海核電站則有望再度掀起建設熱潮。根據目前披露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當進入“十三五”以后,內陸核電站何時啟動也留給
2月3日晚,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吉電股份、東方能源等同時發布措辭一致的提示性公告,證實國務院國資委已經啟動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 作為由國有資本壟斷的行業,核電建設以中廣核和中核為龍頭。業內認為,上述重組屬于優勢互補,有望成為核電行業的第三極,從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記者日前從福州市政府辦獲悉,去年全年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發電459.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其中,清潔能源發電量達190.51億千瓦時,占其總發電量的41.5%,增長勢頭迅猛。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福州市核能發電量達87.66億千瓦時,比增458.7%:水力發電量為80.51億千瓦時
生態環境部9月4日在京向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頒發福清核電5號機組運行許可證,當天下午“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爐燃料裝載正式開始,隨著第1組燃料組件順利入堆,標志著該機組進入主系統帶核調試階段,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悉,“華龍一號”作為我國具有完
核電項目建設耗資大,還有一些政策法律障礙,中國核電走出去,需要時間,不能急功近利。 5月19日《中國制造2025》正式出臺, 電力裝備成為“走出去”的十大戰略產業之一。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認為,這將加速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步伐,有助實現中國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中國核電發展面
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核安全局,13日在京發布《“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實施方案》,宣告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正式啟動。《方案》要求,用4年左右時間,依托“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進一步完善優化現有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健全一套自主、能夠
中國沿海新建的核電項目何時重啟?它們正在面臨怎樣的難題? 盡管中央和核電主管部門已屢次表態要加快步伐核準一批核電項目,但有核電人士向記者表示,他們對此依舊保持著“謹慎的樂觀”。 記者采訪中獲悉,待核準的核電項目容量超過目前國內商業運行的核電裝機總量。不過,保證安全性成為工程推進最需要突破的關
新冠滅活疫苗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科研團隊,在研發流程環節不減的前提下,工作人員“三班倒”連軸轉,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從啟動研發到獲批臨床只用了98天。4月12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申報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
英國政府日前宣布:正式受理“華龍一號”的通用設計審查(GDA)申請。這是我國自主核電技術首次在海外接受評審,再加上GDA素有“全球最嚴核電審查”之稱,使得這一事件備受全球媒體和各新興市場國家的關注。 GDA到底嚴在哪?“華龍一號”通過GDA的可能性有多大,意義幾何?記者近日專訪了“華龍一號”G
繼南北車開始合并之后,與高鐵同屬“出海”重點領域的核電也將誕生新的“巨無霸”。 進入2015年,我國核電領域動作不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月29日)從多個渠道獲悉,今年1月初,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電投)的合并事宜獲得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1
10月30日,中廣核召開了主題為“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的“2014年科技大會”,全面總結了“十二五”期間科技創新工作成就,并謀劃布局了“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工作。并首次發布了《中廣核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對“十二五”期間的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總結。《中廣核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包括27類自主創新產品,其
經濟觀察報獨家獲悉,目前高層對重啟沿海核電的愿望強烈,遼寧紅沿河二期、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和廣東陸豐一期有望成為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首批重啟的核電項目,其中紅沿河二期被認為獲批的可能性最大。 一位國家核安全局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待批的項目中,只有紅沿河二期采用的ACPR1000技術爭議
據世界核能協會估算,2015-2030年間海外新建核電站在160座左右, 新增投資達1500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同時核電技術也是大國擴展技術競爭優勢,擴大地緣政治經濟影響力的重要領域。我國核電技術成熟,國產化率高、造價低,且有豐富的營運經驗,這無疑為核電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礎。 已與多國簽署
“今日‘立霾’。立霾是中國傳統‘二十五節氣’之一,也是老北京‘傳統節日’之一。‘立霾’這天,中國民間有載口罩之習俗,人們盡量在家中不出門,以躲避傳說中的神獸‘霾’……” 重污染天氣來襲,許多網友看到這條段子哭笑不得。 今年立冬以來,北京的天氣一直沒給好臉色看。11月13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
在首屆法國世界核工業展覽會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工作人員向外商介紹中國核電發展情況。 為期3天的首屆法國世界核工業展覽會10月16日在巴黎布爾歇國際展覽中心閉幕。來自全球的495家參展商匯聚于此,通過展示加強交流,分享技術與經驗,尋找商機,建立合作。展覽會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
8月21日至22日,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組織我國43位院士專家,對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進行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華龍一號”成熟性、安全性和經濟性滿足三代核電技術要求,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是目前可出口的自主三代核電機型。 據介紹,“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