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資本市場看好的新能源概念風電如今卻被投資者“拋棄”。 同樣是風電設備巨頭,2007年金風科技上市首日股價上漲250%,曾創造風電概念的“神話”。3年之后,金風的競爭對手,后來居上的華銳風電在年初上市首日卻遭遇破發,大跌9.59%。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風電運行不穩定,不能作為電網的主要支持力量,只能是適當參與電網調峰。” 2011年1月,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聯合發布《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從2005年至2010年,國內風電裝機經歷了5年的翻倍增長,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風力發電裝機以4183萬千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風電大國。 在裝機容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國內風電的電價由每度1元以上降了50%,與此同時由于電網建設滯后無法承受如此之大的裝機量,內蒙古等地的風電場開始出現“棄風”現象,也就是說風機所發的電力由于無法進入電網......閱讀全文
儲能技術成為下一輪能源革命的突破口 傳統能源領域總投資額呈下降趨勢。 全球范圍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傳統能源 2016年9月20日,國際能源署(IEA)在北京發布的《2016年世界能源投資展望》宣稱:“化石燃料在能源供應領域依舊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投資流向顯示了能源系統的重新定位。”該報告認為
“浮動無軸環型垂直葉片風能機如果推廣成功,其最大的效應就是風力發電的比例將占到整個電力的30%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電力供應問題,推動中國乃至全球風電的發展。”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兼新能源項目部主任林利民8日對中新網記者如是說。
《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最后一公里”談判再次崩盤。在馬德里舉行的氣候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前的最后一次締約方大會,會議的核心議題是討論《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實施細則。盡管會議增加了40多小時通宵達旦的談判,但各國仍無法對此達成一致。 《巴黎協定》第六條的目標是:為國際合作提供一個會計框架,允許國
當前,生物質發電產業業發展舉步維艱。 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電分會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近70%的投運生物質電廠“燃料費用即時支付及燃料收儲運困難,基本抵消了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天 然優勢”,甚至有些電力集團以少虧損作為對生物質發
新的投資熱潮即將到來,項目業主與電網企業都應吸取第一輪投資熱潮中過度投資的教訓,監管部門也應預防部分地方政府為完成指標而弄虛作假 配額制引爆第二輪新能源投資熱 近日,國家能源局起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試行)》(下稱《考核辦法》),已經由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并原則通過,目前正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發展新能源是實現低碳經濟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對保護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新能源面臨著財政補貼不及時、缺乏新能源發電配額標準以及融資困難等因素,制約了它的發展。尤其是面對美國、歐盟等國家采取雙反政策,我國新能源財政補貼環節以及手段應有所改善。根據發達國家新能源財政補貼政策現狀,結合我國新能源
不到兩個月時間,四家企業的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國家首批18家分布式光伏示范區之一——泰安高新區正以實際行動向外界展示其發展新能源的決心。 2013年入選第一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對于泰安高新區來說,示范區的建設意義在于,首先它可以調整優化全區能源結構,推進節能減排;同時,可以拉動當地光伏組
滬府發〔2011〕90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
如何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世界各國一直爭論不休。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曾甩出一顆重磅炸彈: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達到“凈零”,才能使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7月末,《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年)》在北京發布。2018年的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馬爾默市旋轉大樓 如果說現在的北歐是一個低碳實驗場,可能并不夸張。 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碳捕捉、碳儲存,低碳范例……國際調研小組所到之處,這樣的熱詞撲面而來。 可能還不僅僅是桌面上的詞匯,抑或止步于政府的行動綱領,在北歐,低碳生活已成為當地人
國投敦煌光伏電站鳥瞰 浩如煙海的古籍,氣象萬千的古跡,將敦煌變成了歷史文化名城;借助豐富的光熱資源,當地政府又將其打造成了“大漠光電城”。給敦煌帶來無盡能源的,仍然是獵獵朔風、炎炎烈日。風吹日曬,曾經如浮云般的景象,如今成為敦煌的新寵兒。 敦煌,在誕生了“光伏發電中國第一”后,已經
發展新能源產業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區歷史定位的必然選擇。 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是開放創新、綠色崛起的必然要求。 “大風刮黃金、河水淌白銀、陽光灑珍珠、溫泉似寶盆……”這是對承德豐富的新能源最形象的比喻。 這里是僅次于新疆、西藏等地的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之一; 這里是堪比“西藏羊八井”的我國地熱
摘要: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
新能源技術將持續突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下降速度極可能大大超出預測。以智能電網、大規模儲能電池為代表的配套技術的良好預期,將進一步拉動新能源,提高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 奧巴馬發起的“能源新政”及其“綠色產業革命”,對于美國維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很可能起到與上世紀后半葉的“數字化
從一個注冊資金只有3000萬元的民營企業,到躋身美國紐交所、市值產值雙雙超百億的國際化公眾公司;從生產出中國首臺自主知識產權抗臺風型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到研發頂級的6兆瓦級系列產品;從首次出口美國風力發電機組,再到創紀錄的首次轉讓印度風電機組——明陽風電以自我研發為基礎,掌握核心技術、核心優勢,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能源戰略轉型成為世界經濟新格局調整的關鍵因素。 2008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沖擊,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在電力發展方式面臨著新的轉變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致力于發展可再生能源,并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恢
馬蘭瓊風力發電站一瞥。 西班牙中部瓜達拉哈拉省的小鎮馬蘭瓊是西班牙最冷的地方之一,本報記者在當地時間下午2時左右抵達時,小鎮氣溫只有2攝氏度,視線被濃霧遮掩。待霧氣散去,一臺臺高大的風力發電機慢慢顯現出來。馬蘭瓊風力發電站隸屬于西班牙最大的風電企業伊維爾德羅拉公司(Iberdrola),共
西班牙中部瓜達拉哈拉省的小鎮馬蘭瓊是西班牙最冷的地方之一,本報記者在當地時間下午2時左右抵達時,小鎮氣溫只有2攝氏度,視線被濃霧遮掩。待霧氣散去,一臺臺高大的風力發電機慢慢顯現出來。馬蘭瓊風力發電站隸屬于西班牙最大的風電企業伊維爾德羅拉公司(Iberdrola),共有104臺發電機,每臺發電機近
風電是重要的戰略性新型產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不僅已成為全球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而且風電設備制造已基本實現國產化,風電場建設成本大幅下降。然而,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在市場消納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又遇到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 中國風電發展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站在全球角度看,我國風電產業增
“富煤、缺油、少氣”是中學地理課本上對中國能源條件的經典描述,煤炭在支撐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環境負擔。近年來,一場能源領域的大變革在華夏大地悄然開啟,中國作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的綠色新名片正越擦越亮。 近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2015年可再生能源首次超過煤炭,成為全球
■ 節能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人類要抑制自身用能的“胃口”,要使節能成為一種先進文化,一種社會道德,一種世界觀,一種生活方式。 ■ 從現在到2050年,中國需利用1000億~1100 億噸標準煤,這龐大的煤炭總量如何利用好將是嚴重挑戰,必須作好頂層設計
2013年以來,光伏發電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然而,從標志性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到此后的價格政策和各地方政策,分布式光伏發電即便在各種政策利好中也始終沒有被點燃的跡象。 國家能源局定下14GW的光伏裝機目標,其中6GW為地面電站,8GW為分布
日前,德國聯邦內閣批準了由聯邦副總理兼經濟和能源部長加布里埃爾提出的“德國可再生能源改革計劃”。該計劃將對目前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政策進行“徹底改革”,控制其規模和補貼增長的趨勢,打破現有的“過度支持”狀態。作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榜樣,德國這一備受關注的改革措施將直接影響世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
面對化石能源日漸枯竭和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現實壓力,一場新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興起,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電源結構也將在今后幾十年內逐步改變。隨著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發電在未來有望成為主力電源,電網的發展也將經歷重大轉型。 推進電能替代 加快電網創新 2009
核心提示:在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電力行業占50%,基本上來自火電排放。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以風力發電為特色,以占全國24.32%的風電裝機,實現了全國26.1%的電量和33%的利潤。風電發展的成功,為國電集團企業轉型打開了一扇門。 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很大變化,我國發電行業面臨著效益
在國家級的新能源“十二五”規劃仍待字閨中時,地方規劃已有突破。 近日,北京市對外發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本報獲悉,這是北京首次編制并發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北京也是國內較早發布“十二五”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規劃的地區之
按照中國目前對能源的消耗速度,傳統的煤炭資源在30年之后將面臨枯竭。尋找替代能源及利用可再生能源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決定力量。從2003年開始,政府大力推進風能、太陽能、小水電、生物質能的發展,以期改變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經過7年的高速發展,各種新能源的發展呈現出不同態勢。 新能源的發展前景將
“脫離電網”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不再依賴政府或公用事業機構提供水、電、天然氣等能源,人們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自然方法,,為所有的家庭設施提供動力。隨著全球變暖和化石燃料危機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采取措施讓自己“脫離電網”。 美國公民維阿?豪爾(Way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