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再添一個國字號平臺。昨日,記者從總部位于光谷生物城的人福醫藥集團獲悉,在國家發改委剛剛公布的名單中,該公司正式獲批建設“基因工程創新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據介紹,作為國家創新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述技術平臺旨在建立國內首家專業基因工程藥物工程實驗室,“逐步開展基因工程藥物基礎性研究工作,將可得到國家項目支持”。......閱讀全文
近日,BMC Genomics和Metabolic Engineering雜志相繼發表了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生物丁醇協作組(姜衛紅,楊琛,楊晟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協作組解析了重要產溶劑梭菌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中木
2014年4月1~2日,第七屆北京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次高峰論壇由北京食品學會和北京食品協會主辦,北京食品學會會展部承辦。來自各大科研機構、院校、廠商的科研工作者們近500人參加并聆聽了論壇開幕式。北京食品學會理事長金宗濂教授和如新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大中華
8 月18日,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正式發布。此次生命科學領域共有5875個項目獲批,總資助金額達28.7億元,占所有領域總資 助金額的15.63%。此前,筆者已介紹了此次基金對基因編輯神器CRISPR的資助情況。那么,今年勢頭火熱的基因測序領域“吸金”情況如何呢? 據
醫學遺傳學借助于現代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在遺傳學理論指導和實驗方法廣泛采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在遺傳學中獲得的每一新的成就都非常迅速地應用于研究人類的疾病,因而醫學遺傳學近年來得以突飛猛進。 醫學遺傳學早期受孟德爾、摩爾根經典遺傳學的指引,對遺傳病的來源及傳遞方式作了樸
CRISPR-Cas9系統為研究者提供了精準編輯DNA的技術手段,如今,研究人員又利用它開發出了靶向釀酒酵母(S. cerevisiae)單基因的技術,研究人員通過刪除DNA序列中1個堿基即可關閉基因。這種基因組級別的生物工程與傳統的靶向單個基因或有限數量基因的策略相比,未來將更方便研究者獨立研
“一口唾液,就能測出孩子的天賦。家長可以有的放矢地去開發孩子的天賦和潛能,不用嘗試那么多的興趣班來挖掘特長。”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這么一條信息刷屏了。這是腦洞大開?還是黑科技? “如果他有運動基因,他可能是下一個博爾特;如果他有音樂基因,你可能把他培養成肖邦……”類似的廣告詞讓不少
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啟動科學儀器設備自主研發情況和需求調研工作 為了科學、有效開展我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研發工作的整體規劃和布局,在前期對科學儀器設備企業調研的基礎上,近日,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啟動科學儀器設備自主研發情況和需求調研工作。具體情況請查詢科技部門戶網站(www.most.cn)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科研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Bacterial variability in the mammalian gut captured by a single-cell synthetic oscillator”的文章,利用單細胞基因振蕩器檢
10日,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項目在北京啟動,圖為山東省農科院,華大基因有限公司和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簽署“驢基因組研究協議”。 北京11月10日,驢是世界各國傳說和故事中運用頗多的一種動物形象,現代社會中,驢逐漸從農用轉為食用和藥用。如何繁育出更加“聰明”“實用”的驢?數十名基因學、畜牧學專家
我國的耳聾基因攜帶人群非常龐大,這些耳聾基因攜帶者又大多表現聽力正常,但在特定條件下會發病造成聽力殘疾或者在下一代人身上發病,然而這些都還沒有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 近日,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行的“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突破百萬暨科學與國際合作論壇”上,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絕大多數基因檢測服務沒有臨床應用方面的證據。這意味著,基因檢測盡管意義重大,如果不加以嚴格管理,就有可能因為商業利益而毀掉這一前程遠大的技術的信譽。 在分子生物醫學迅速發展的今天,基因測序是每個人都避不開的話題。對于肺癌患者,在治療前進行基因組測序,知道是哪種驅動基因導致的癌癥,就可以有針
近來基因檢測領域政策暖風頻吹,繼國家食藥監局、衛計委發布支持性政策后,發改委也發布了重大利好政策,主動牽頭從國家層面上推進我國基因檢測的發展。2015年6月8日,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重點發展基因檢測等新型醫療技術,并將在3年時間內建設30個基因
近來基因檢測領域政策暖風頻吹,繼國家食藥監局、衛計委發布支持性政策后,發改委也發布了重大利好政策,主動牽頭從國家層面上推進我國基因檢測的發展。 2015年6月8日,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重點發展基因檢測等新型醫療技術,并將在3年時間內建
1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代謝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姜衛紅研究組題為Multiplexed site-specific genome engineering for overproducing bioact
第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開幕 多方力量繼續助推生物產業發展 “生物產業是當今經濟社會先導性、戰略性產業,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帶動能力強,增長速度快。”在6月21日于長沙舉行的一個論壇上,湖南省省長周強這樣給生物產業定位。 周強是在以“引領生物產業發展,助推兩型社會建設”為主題的第二屆
Whitehead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調控系統CRISPR/Cas,僅需一步操作就可將報告基因和條件性等位基因轉入小鼠基因組中。目前生成包含如此復雜工程等位基因的動物只需數周而非數年的時間,科學家可快速利用這些動物來構建疾病模型及研究基因功能。這一突破性的研究發表在《細胞》(Cell)雜志上
在科幻小說中,科學家一直被視為熱衷換頭顱這項科研工作,因為它充滿了挑戰性。但最近研究通過將人類大腦一個負責語言表達的基因植入到小鼠體內,發現這些轉基因工程鼠變得更加聰明。 小鼠植入的人類大腦基因Foxp2是用來負責人類語言表達的。早在2009年,科學家也進行過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這些轉基因工程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是指儲存遺傳信息的基因經過一系列步驟表現出其生物功能的整個過程。典型的基因表達是基因經過轉錄、翻譯,產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的過程。基因的表達主要涉及到兩個過程:轉錄和翻譯。 第一節影響外源基因表達的因素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
外源基因在原核細胞中表達是基因工程操作中最初取得成功的途徑。1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特點同所有的生命過程一樣,外源基因在原核細胞中的表達包括兩個主要過程:即 DNA轉錄成mRNA和 mRNA翻譯成蛋白質。與真核細胞相比,原核細胞的表達有以下特點:①原核生物只有一種RNA 聚合酶(真核細胞有三種)識別原
在雙鏈 DNA 分子中,只有一條鏈轉錄成 mRNA,這條鏈稱為有意義鏈(sense strand),該基因的另一條鏈則稱反意義鏈(antisense strand)。在含有許多基因的 DNA 雙鏈中,每個基因的有意義鏈并不是在同一條 DNA 鏈上。也就是說,一條鏈上既具有某些基因的有意義鏈,
對于浙江大學遺傳與基因組醫學中心主任祁鳴來說,基因檢測跟平時量體溫差不多。由于工作需要,他已經做過近百次基因檢測,包括體驗美國創業公司23andMe不到100美元的基因檢測服務。 眼下,只要他每年支付5美元,23andMe每年都會重新檢測他的樣本,并提供一份報告,報告里的檢測項目不斷增加,說
日前公布的2012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擬獎名單上,獎金高達100萬元的“市長獎”擬頒給一個37歲的年輕人;去年底,英國《自然》雜志評選出2012年科學界年度十大人物,他又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這個年輕人,就是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王俊。 他所在的深圳華大基因,沒有享受到任何財政撥款,卻坐上了《自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研究顯示,平均每個人的DNA中含有約400個遺傳缺陷。其中大多數是不影響健康的“沉默”突變,但是當遺傳給后代的時候或許就會造成一定的問題。遺傳學家表示,有些突變也會在晚年的時候造成癌癥或心血管疾病。 證據來自于1000人基因組工程,這項工程旨在描繪正常人之間的基因
水稻作為全球半數以上人口的主糧,其產量的穩定也遭受高溫的嚴重威脅。據統計,全球水稻產量受到高溫潛在威脅的面積約400萬公頃。到2050年,高溫會使全球糧食減產20%~40%。 正因為如此,發掘作物抗高溫基因資源,進而培育抗高溫新品種,一直是科學家待解的難題。 10多年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
(一)基本原理Sano等(1992)率先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表達了A蛋白與鏈霉親和素的嵌合體分子獲得成功,建立了免疫PCR技術。這是一種新的抗原檢測系統,利用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巧妙地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同PCR的敏感性相結合,通過構建單克隆抗體與重組核酸的嵌合體分子,使得利用PCR技術檢測蛋白
近來全球興起的CRISPR-Cas編輯技術是基于細菌和古細菌天然防御機制的一項技術。與真核生物體內的RNA干擾過程極為相似,CRISPR-Cas 技術能夠特異性切割核酸片段,不過該技術也有可能發生非特異性切割,引起基因組非靶向位點的突變,這一問題越來越受到科研人員的關注。 CRISPR
日前,香山科學會議第322次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是“合成生物學”。中國科學院張春霆院士和華泰立教授分別以“學術背景、研究內容、進展情況與前景展望”和“Overview and Perspectives”為題作了主題評述報告,全面介紹了國內外合成生物學研究進展。 “合成生物學”是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日益嚴峻,武漢地區醫護人員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物資稀缺的新聞牽動每個國人的心。由于試劑缺乏,很多患者不能被第一時間確診和收治,導致很多后續治療工作推進緩慢。 1月25日下午,湖北召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湖北省醫保局副局長劉松林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早診斷
引言 7月10日,《中國科學院》記者向我采訪有關CFDA批準二代測序產品上市的看法,我第一句話就是,我說的你們敢發表不?所幸,對我的采訪文章發表在《中國科學院》今天的第八版,題為“引狼入室還是自主創新——對二代基因測序產品獲批的冷思考”,網頁鏈接為:http://news.scienc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