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除外傷外,許多疾病都與基因有關。進行基因檢測后,將能查出檢測者容易患哪種病,而患病后,經過基因檢測,還可以鎖定哪種藥物有效。這樣的情景并不是異想天開,23日,記者從深圳羅湖醫院了解到,作為國內首個精準醫學研究院,依托于羅湖醫院的眾循精準醫學研究院目前已經開始接診。 “打個比方,有個心臟病病人動過手術,心臟放了支架。他還要服用很多藥,那究竟哪種藥更有效,他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來確定。”2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羅湖醫院院長孫喜琢如此介紹精準醫學的運用。不僅如此,精準醫學在預防疾病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基因檢測還可以運用到健康體檢中。比如有的人,她的姐妹、母親在40歲前就得了卵巢癌,那她可能就是卵巢癌高危人群。通過基因檢測可以查出她是否有這種基因。一旦確診后,她可以將原來一年一度的體檢改為更頻繁,一旦發現,馬上就切除。基因檢測將成為一項健康篩查項目。” 據介紹,眾循精準醫學研究院是經過深圳市民政局批準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目......閱讀全文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學多個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世界首個高精度人類男性和女性個人遺傳圖譜相關論文相繼發表于《科學》和《細胞》雜志。這一工作采用的單細胞DNA擴增技術MALBAC,與以前的技術相比,該技術將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的精確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夠發現個別細胞之間的遺傳差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學多個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世界首個高精度人類男性和女性個人遺傳圖譜相關論文相繼發表于《科學》和《細胞》雜志。這一工作采用的單細胞DNA擴增技術MALBAC,與以前的技術相比,該技術將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的精確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夠發現個別細胞之間的遺傳差異。 MAL
基因產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精準醫學不僅被納入“十三五”規劃,作為精準醫學的“排頭兵”,基因組學也被納入“十三五”百大項目名單,要“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 對著名基因組學專家、中國基因組學奠基人于軍教授來說,基因組學引領的技術應用得到如此重視,既讓他感到欣慰———20
經歷了2015年的熱捧,2016年的資本小幅理性回歸,2017年上半年的熱潮趨緩后,泛泛的基因測序將無法持續吸引資本的目光,未來行業熱點在于技術突破,或者商業模式的突破。 (做一次全基因檢測,會產生100多G海量數據,其中能被用于科研與臨床應用的,只是蛋白編碼基因與少量的非蛋白編碼基因,占整體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未來,治愈腫瘤不是靠藥的發明和創造,最重要還是要早期發現腫瘤的存在,用最簡單而精準的方法進行治療。 △閻海 美國杜克大學卓越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學家 以下是正文: 很高興能在陽春三月來到美麗的廣州,也非常榮幸受到舒院長和組委會的邀請,與各位領導及專家分享我們在癌癥基因組學、包括相關技術在未來
接到動脈網電話時,仁東醫學首席執行官金鴿剛剛結束了一上午的會議,正準備在咖啡廳快速結束午餐。這半年以來,她奔波于各地的臨床學會和醫藥峰會,通過與業內頂尖專家合作,仁東醫學積累了大量的臨床數據;另一面,她也在頻繁的與投資人接觸,“資本寒冬是真的要來了,現在融資多難呀。”她這樣感嘆。 但就是在這
5年前發明NIPT技術讓孕婦抽血測胎兒基因 目前代替羊水穿刺90多國家數百萬孕婦運用 研發液體活檢,下一步用于鼻咽癌、肺癌等癌癥篩查和治療 血液里的DNA可篩查出淋巴癌、鼻咽癌,還能監測器官移植的排異和傷者受傷程度?未來用尿液里的DNA診斷癌癥? 這樣的思路并非天馬行空,而是來自獲得稱為
目前越來越多的媒體已經開始重新炒作基因檢測,很多人感覺到消費和資本市場對于基因檢測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果真是基因檢測市場的春天到來了嗎?這一波熱潮過后,基因檢測能成為必需品嗎?在這個系列里面,我會從“基因檢測的瓶頸”、“基因檢測的模式創新”、“你看的懂基因檢測報告嗎?”、“哪個行業會被基因檢測顛覆
本杰明·多普瑞在9歲時上樓梯不扶著欄桿就很費勁,隨后到醫院被診斷為杜氏肌營養不良(也稱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但很幸運,24歲的他已經活得比其他許多同類患者更久。醫生當時只告訴他這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絕癥,但并沒有教他該怎么辦。那些經過他輪椅的女孩絲毫不會注意到他,也沒有朋友給他打電話聊天,只有媽媽和
在去美國就醫后,有67%的中國患者的治療方案被改變。原因之一是,美國的臨床醫學正在向“精準醫療”的方向發展。一旦患者對抗腫瘤藥物產生抗藥性,美國的新藥臨床試驗很可能成為中國癌癥患者的最后一搏。 三年前,骨科醫生李明磊感到左胸疼痛越來越重,他決定去做一次CT檢查。在發現肺部有一個4公分左右的結節
從基因檢測下游服務行業拓展至上游設備行業,中國的基因檢測企業存在感越來越強。欣喜之余不可忽視的是,當前基因測序公司對于醫療實際場景缺乏深入了解,臨床信息與基因數據脫節,政策監管風險如同一只遲遲不落下的靴子,這些都是這個行業無法回避的痛點。 在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的眼中,基因檢測似乎“無所不能”。
(六)產前DNA測序:成長的煩惱 自香港科學家盧煜明(音譯)在1997年發現孕婦血液中存在胎兒DNA這一現象至今,無創產前DNA測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實驗室邁向市場。胎兒全基因組測序已經成為基因組革命的下一個前沿領域,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胎兒全基因組測序也不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成為一個重
01得腫瘤的原因很多,甚至僅僅是因為運氣不好 大多數患者聽說自己得了癌癥,都會問醫生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大夫,我為啥得腫瘤?我勤勤懇懇一輩子,我潔身自好一輩子,我注重養生一輩子……憑什么,是我! 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得癌癥的原因實在太多,很多還是未解之謎,醫生也無法確切地告訴你,為什么得腫瘤。導
言及“精準”之前,我國還有多遠的路要走?--美國華裔病理科醫師訪談手記。 “理念行不行,當然行!但具體到每個地區、每個城市、每個人,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近年來,我國基因檢測行業發展如火如荼,各類基因檢測公司數量達數百家之多。主流基因測序公司的人類醫學產品大類包括:輔助生殖、產前診斷、新生
精準醫療是醫學界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可是何為精準醫療,精準醫療是否存在泡沫,作為精準醫療入口的基因檢測又該如何發展?12月10日,一場由中國健康促進教育協會主辦的“健康中國2030·精準醫療互動研討會”在江蘇南京舉行。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江蘇省腫瘤醫院馮繼鋒教授,四川大學步宏教授,北京大學腫
精準醫療是醫學界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可是何為精準醫療,精準醫療是否存在泡沫,作為精準醫療入口的基因檢測又該如何發展?12月10日,一場由中國健康促進教育協會主辦的“健康中國2030·精準醫療互動研討會”在江蘇南京舉行。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江蘇省腫瘤醫院馮繼鋒教授,四川大學步宏教授,北京大學腫
2010年研究生畢業后,大家各奔東西,有的去了制藥公司,有的去了醫院,有的去了藥監部門,有的接著讀博或者出國,當然也有的人轉了行。每個人都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可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自己的出路。 我們這一代學藥人,趕上了制藥行業突飛猛進的十年,旁觀了05、06年文號亂飛的狂飆突進,也體驗了15、16年
回顧這一切時,按媳婦的話說,我又活蹦亂跳了,一口氣上四樓的辦公室都沒問題。 我是一個醫生,家在山東,三代家傳正骨,治病救人習以為常,卻沒想到在38歲時我成了病人——肺癌晚期。我很不幸,美國醫生也感嘆“在美國你這個年紀患癌的也不多啊”。我又是幸運的,具有醫生的專業知識,在發現癌癥晚期后旋即赴美治
液體活檢是近年來生物醫學行業中十分熱門的領域,與標準的組織活檢相比,它具有創傷性小、可重復性、實時判斷療效等優點。通過血液檢測來實現癌癥早期診斷的研究相繼發表,進一步推動了液體活檢的發展浪潮。今年美國頂尖的綜合醫療機構克利夫蘭診所也將液體活檢歸為2017年全球10大醫療科技創新之一。 液體活檢
很少有人知道“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首席科學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院長Francis S. Collins其實還是一個作家。他在2011年出版的《The Language of Life: DNA and the Revolution in Personalized Medicine》一書中,
即將過去的5月份,有哪些重大的干細胞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道的干細胞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 1. 重磅!日本科學家首次利用皮膚細胞恢復病人視力 日本研究人員報道了他們首次成功地將來自一名女性患者皮膚細胞經重編后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
隨著華大基因上市臨近,基因檢測概念再度被關注。 華大基因CEO尹燁曾在公開場合介紹,給基因學家一滴血,能查到生育、腫瘤、感染,從三檢合一到N檢合一,液體活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相比于傳統的影像學檢測手段只能檢測出已經發生且長成一定大小的異物,基因檢測技術的優勢在于,在更早的發病初始期,從分子
基因測序服務市場增速快,預計2016年超過測序儀器市場。據Markets&Markets預測,2014-2020年上游市場中測序儀的復合增長率是15.4%。中游測序服務市場重資產、技術附加值低,將是產業鏈中增速最快的,據BCC Research預測2011-2016年復合增長率為29%。
3月13日《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的報道。根據前期部署的中國精準醫療計劃,將于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據多家券商研報測算,精準醫療涉及的產業規模達上萬億元,直接相關的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 多方推進中國版精準醫療 2016年3月,科技部召開
今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預算2.15億美元,希望以此“引領一個醫學時代”。新聞一經發布,沒想到我國上上下下好像動得更快,熱鬧非凡,不少人給美國總統點“贊”。有人表示,受奧巴馬影響,中國在15年內將跟蹤投放600億元人民幣。也有人質疑,美國總統在中國是否真具
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楊爽接受健康點獨家采訪時表示,“基因醫生計劃”可能通過華大自建的未來醫院實現,也可能把樹蘭的未來醫院變成國內第一家“基因醫院”。而樹蘭醫療總裁鄭杰則透露,“基因醫生計劃”可能利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的先試先行政策,有可能突破衛生監管體制。 健康點獲悉,該計劃在全國
重磅!重磅! 澳洲醫院又一次取得突破性進展! 創新化療技術可以殺死癌細胞病毒! 然而, 對于健康的細胞則不會有任何傷害! 簡單來說, 就是化療在挽救癌癥患者性命的同時, 不會再有副作用, 免去了治療過程中的各種痛苦! 以后在澳洲治愈癌癥, 就像喝水吃飯一樣簡單了! 癌癥已被
Technologies(現為Thermo Fisher收購)公司全國臨床與科研事業部銷售總監、ThermoFisher公司全國臨床市場戰略總監柴映爽寫了一系列文章,對基因測序領域進行了深入剖析。讓我們看看這個領域深入工作的人士,怎么看待2015年基因測序市場大熱這一現實的。 ▌第一篇:基
癌癥早期檢測無疑是當今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借助人類基因組計劃打下的基石,和對癌癥中基因突變的相關研究,科學家終于即將實現這一偉大的目標。拉爾夫·赫魯班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多個跨學科團隊聯合開發的 CancerSEEK 就是這類測試之一。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