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和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近日發布的上海“十三五”規劃人大代表和市民調查問卷顯示,在“需要提升的方面”和“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兩個榜單上,“改善環境”均居于高位。 對此,上海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環境治理工作開展了深入調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調研中指出,全市通過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生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仍有部分區域環境污染嚴重,是生態建設和城市管理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頑癥問題。 基于此,上海市將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擺在突出位置,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部分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確定將全市9個區11個地塊作為2015年治理對象,總面積約6700畝,涉及企業約1300家,力爭用3年時間使這些重點整治區域環境污染問題得到遏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民眾的心愿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今年上海兩會上,來自浦東新區的市人大代表德甄轉達了合慶鎮居民黃媽媽的心愿,希望能......閱讀全文
導語:目前,我國大力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創新治污模式,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關政策文件,激發企業第三方治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進第三方治理市場建設,助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發展迎來新的高潮。 環境保護第三方治理的本質是政府打破市場壁壘,將促使過去政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推動第三方治理服務。”劉志全說,這句話歷次公報都沒寫進去,這次卻很明確,這就是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機遇。 環境服務業重心何在? 劉志全表示,以下將是環境服務業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推動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模式; 在工業園區、城市,逐步提高社會化運營的比例; 逐步
國辦發〔2014〕6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第三方治理是推進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專業化、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有效措施。近年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發文加強“十二五”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管理 重點更加突出范圍進一步擴大 財政部、環境保護部日前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十二五”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規模,建立健全資金引導、示范引
冠縣環境綜合執法大隊執法人員在工業園區魯昌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現場查看酸霧吸收塔裝置安裝情況 基層環保部門長期以來普遍面臨環境執法力度偏軟、效果欠佳等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山東省冠縣縣委、縣政府結合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順應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精神,確定整合部門職
在第三方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應由以前的污染治理主導實施者轉變為污染治理的引導合作者。 圖片來源為中國環保在線 ●不同地區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營規模改革進展不平衡。從全國層面看,東部地區快于中西部地區;從城市規模看,大城市城市明顯快于中小型城市;從治理要素看,城市的污水以及垃圾焚燒處理快于污泥、垃圾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歷史始于上世紀80年代,以1982年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的破土動工為起點,根據住建部公告,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國城鎮累計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4063座,污水處理能力 達1.78億立方米/日。相比較而言,我國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起步較晚,始于2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4〕69號),為了在燃煤電廠加快推行和規范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現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 2007—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指出:到2020年,土壤環境質量在總體良好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文如下:
日前,河北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印發河北省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管理辦法》,辦法要求,建立排污者負責、第三方治理、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創新機制,在重點行業、領域、企業有序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該《辦法》鼓勵在環境公共服務領域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如河流(湖庫)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城鎮污水、垃圾處
“誰污染,誰治理”——隨著市場化機制的引入,這個環境保護的傳統觀念將被顛覆。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改革創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這意味著醞釀已久的環境第三方治理從國家層面正式破冰。 事實上,去
為加快推進和規范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4〕69號)要求,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要堅持排污者擔負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排污者擔負污染治理主
環保大會5-7年召開一次,最近一次是2011年,隨后迅速發布各項環保利好,環保行業一片看好。“第八次全國環保大會”或將近期召開。今年以來,2018中國環境技術大會5月2日在上海召開;2月2日—3日,環境保護部在京召開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第八次全國環保大會”近期或將
湘江告急! 1966年,湘江檢測出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1978年,湘江已成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代之后,湘江水質呈惡化趨勢,工業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 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由此而來。相當長時期內
第八章 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以環保督察巡視、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以環境司法、排污許可、損害賠償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信息公開,推進
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始,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之路至今已走過40余年。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中國確立了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探索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建立形成了行政管制、經濟激勵、公眾參與綜合運用的環境政策體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十七大報告中的“建設小康社會”變成“建成小康社會”。雖然“建設”和“建成”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含義卻發生了巨大變化。前者是一個過程,后者看重的是結果,有明確的時限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一方面,農村經濟有待加快
國務院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采取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授予開發經營權益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加大水環境保護投入。但是,在當前水污染防治項目投資回報率普遍偏低的大環境下,政府和社會資本如何聯姻? 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近期印發的《關于推進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給出了什
圖片來源于網絡1、大氣治理行業發展現狀 自 2012 年底全國大范圍爆發霧霾開始,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治理步伐加快,一系列政策規劃密集出臺,監管趨嚴、標準提升、社會參與、依效果付費成為2016 年環保產業的“新常態”,大氣治理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 (1)主要政策背景 2013 年 9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日前在督查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突出督查重點,實現由“以查企業為主”轉變為“查督并舉、以督政府為主”,加強綜合督查。 2014年以來,環境保護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探索開展了對轄區重點城市以督查政府為主的綜合督查試點工作。試點工作表明,綜合督查是督促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履行環
河北省石家莊市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了《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根據《方案》,石家莊市今后將在重點領域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促進石家莊市環境服務業發展,推進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市場化、專業化和產業化,進而打好環境污染治理攻堅戰。 《方案》提出,在環境公共服務
本報記者郭薇北京報道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11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張德江委員長對《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及專題詢問工作非常重視,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并出席當天的聯組會議。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4月29日先河環保公布2019年財報,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74,326,135.32元(13.74億),銷售毛利率49.0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2,648,290.96元(2.63億),凈利潤率19.12%,較上年同期增長1.24%。截至報告期末,公司
近年來,上海不斷嘗試土壤環境修復,形成了一系列技術方法和管理思路。但是這種先污染再治理修復的模式比較被動、成本較高,于是,上海先后對工業用地和經營性用地,進行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實踐。 根據幾年的實踐經驗,上海市環保局、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日前聯合頒布《上海市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
“十二五”收官之年,環保政策頻出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環保政策頂層設計將出,細分產業政策落地,公用事業價格改革實質性推動。將陸續出臺的產業政策包括:“水十條”、“環境稅”、“土壤修復計劃”、“碳稅”、“排污權交易”等。“水、電、氣”等公用事業產品價格改革在推進中。排污、污水處理、污
石化行業是VOCs治理的重點行業。 資料圖片 上海市出臺的《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減排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堅持“引逼結合”的原則,以不斷健全環境標準為主要手段,綜合采用嚴格執法、加強監管、排污收費、資金補貼等多種措施,促進全市工業企業實施VOCs污染減排。 《方案》實施的目標是,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近期,環境保護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結合水質改善要求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將全國“好水”和“差水”周邊的村莊納入重點整治區域,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的“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