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成立王忠誠任院長
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3月2日成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院士擔任院長。 衛生部部長陳竺認為,此舉有利于中國轉化醫學研究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合作將有利于雙方進行醫療、教學、科研多層次多領域合作,分步驟實現人才和技術的整合,共同培養高水平臨床神經科學人才,逐步打造國際一流的臨床神經科學中心。成立大會結束后,還舉行了清華大學神經科學轉化醫學研究高峰論壇。 ......閱讀全文
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成立 王忠誠任院長
清華大學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3月2日成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院士擔任院長。 衛生部部長陳竺認為,此舉有利于中國轉化醫學研究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合作將有利于雙方進行醫療、教學、科研多層次多領域合作,分步驟實現人才和技術的整合,共同培養高水平臨床神經科學人才,逐步打
李安民獲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學術成就獎
在不久前結束的世界華人神經外科醫師學術大會上,2010年度 “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年度獎”揭曉,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安民教授獲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學術成就獎。 據悉,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學術成就獎是表彰我國神經外科醫師的最高獎項,每年度只有兩名醫生入選。 李
追記王忠誠院士:希望有人超越我
“醫生要終生學習,培養一個神經外科大夫真的很難,我們的人才培養速度遠遠不夠!”這是2011年9月4日,王忠誠對來家里看望自己的溫家寶總理表達最多的意見。 “美國人口3.5億,有神經外科醫生約4000人;中國有13億人,能達到美國神經外科水平的醫生大約也是4000人,相差太遠。來天壇醫院看病
發揮轉化醫學大科學設施的臨床研究引領作用
??2020年12月,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啟用,進入試運行階段。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的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重點針對腫瘤、代謝性和心腦血管疾病研究其發病機理和規律,建立預測、預防、早期診斷及個體化治療的理論、模型和方法,解決重大疾病的發生、
追記王忠誠院士:大醫風范待來者
9月30日,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王忠誠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住院期間,老人念念不忘3件事:建一家大型的現代化神經外科醫院,搭一座國家級神外研究平臺,辦一所培養神外專科醫生的醫學院。 “王老一生把神經外科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把病人看得比自己還重要。” 北京天壇醫院黨委書記宋茂民說
《科學》社論呼吁促進轉化醫學研究
由生物技術產業組織(BIO)舉辦的BIO國際大會是生物技術界最大的全球事件,是探尋合作機會、討論工業界發展趨勢、投資和產業政策的關鍵論壇。在2011年BIO國際大會于日前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前夕,美國戴維·格拉斯通研究所所長桑德斯·威廉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校長蘇姍·戴斯蒙德-赫爾曼,在最近出版的《科
神經調控技術臨床轉化獲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玉泉醫院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以推進全國神經調控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建立全國神經調控術后程控規范化培養基地。據悉,此次合作是清華大學臨床醫學跨院系“產學研一體化”科研項目,是清華大學轉化醫學的又一成功案例。 據介紹,神經調控是利用植
神經調控技術臨床轉化獲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玉泉醫院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以推進全國神經調控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建立全國神經調控術后程控規范化培養基地。據悉,此次合作是清華大學臨床醫學跨院系“產學研一體化”科研項目,是清華大學轉化醫學的又一成功案例。 據介紹,神經調控是利用植
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落戶陜西
“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家發改委批復在陜西省省建設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陜投資建設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分子醫學轉化科學核心是闡明人類疾病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的病理、生理機制,并將有關成果轉化為臨床預測、診斷、預防和治療的有效手段,代表著當代生命科學發
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立項
近日,國家發改委批準第四軍醫大學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立項建設。該項目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優先建設的首批16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布局的5個國家級轉化醫學中心之一。 此次批復的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由原總后勤部會同陜西省政府,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