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標 (微博)(微博)展示其環保理念 3月2日,全國政協特邀委員、“中國首善”陳光標做客人民網手機強國論壇后,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告訴記者,為了倡導低碳生活,他們全家都已經改名,他笑著對記者說:“我叫陳低碳。” 去年慈善公益捐款超3億 稱臺灣之行是感恩之旅 “帶著家人一起去臺灣,也是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慈善事業。”說起臺灣之行,陳光標回憶說,2003年大陸發生非典,當時臺灣同胞給我們捐了很多遠紅外線溫度儀,后來經歷地震、旱災、水災等等,臺灣同胞都給大陸同胞捐了錢。“我們和臺灣同胞都是一家人,所以說我是帶著感恩的心情去臺灣感謝大家對我們的幫助。善款多少不重要,這是我的一片心意。” 對于臺灣之行初期遭受的質疑和反對,陳光標也沒有避諱。“這是一個互相理解的過程。這次寶島臺灣之行,學到了很多。同時交了很多朋友,我發放紅包也發放了兩萬多個光碟,兩萬多張名片,到目前已經收到了2000多封的感謝信,信里面還沒有收到......閱讀全文
著名慈善家、中國首善陳光標日前在南京舉行對因釣魚島爭端被砸的日系私家車以舊換新活動。陳光標表示,推出這項活動是想提醒人們,愛國行為要有理性、有智慧、有克制、有秩序,要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高尚的文明素質。 記者見到現場擺放的總價值超過500萬元的43輛新車,全部來自國產自主
“打造世界級的低碳‘名片’ 哥本哈根會議帶來的低碳風潮席卷全球。 隨著國際社會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關注與重視,有業界專家預測,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低碳經濟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增長點和發展潮流——這一發展趨勢自然逃不過中國兩會代表委員們敏銳的眼光。 低碳,這一最時髦、最新鮮的新
2月24日,《科學時報》發表何祚庥院士《中國會不會走向“半個”工業化?》文章后,不少朋友和領導想聽聽我對何院士擔憂的看法,可見何院士提出了一個十分嚴峻并不得不予以深入分析的重大問題。我拜讀他的文章后的初步判斷是:何院士的基本結論值得重視,計算方法則尚可完善,但礙于當時自己沒有做過
“您的愛車在加油站加的汽油,70%是催化裂化工藝生產的,這項工程技術的奠基人就是陳俊武。”——這是形容陳俊武科技貢獻時用得最多的一句話。 如今,中國的催化裂化加工能力每年近2億噸,僅次于美國的2.4億噸。1959年,我國發現大慶油田,但當時煉油廠的加工能力不足,技術水平落后,就像“看著金燦燦
綠色出行是踐行低碳生活理念的方式之一。 山東棗莊市小學生在校園門口參與“地球一小時”宣傳活動。 社區是低碳城市建設的基礎單位,目前,我國對低碳的關注度很高,同時對社區的關注度也很高,但對二者相結合的低碳社區的關注度卻并不高。 建設低碳社會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應
張廣寧萬慶良出席廣州市建設低碳城市工作會議并講話 ●建設低碳城市是廣州推動科學發展、率先加快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全省宜居城鄉“首善之區”建設的有效途徑,是建設“幸福廣州”的必然要求。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促進城市低碳發展、創新低碳發展模式,爭當全省乃至全國低碳發展排頭兵 ●2011年
你看滿大街上跑的汽車,有幾輛是電動車?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人們看見電動汽車上路了,跑起來了。讓人振奮! 可是,到了今天,電動汽車還是“霧里看花”。 怎么回事呢? 周國泰院士斬釘截鐵地說,問題出在電動車的電源上。電動車的電池技術還沒有“過關”。
當眾多人聚焦鋰離子電池的時候,他把目光轉向了“冷門”的鈉離子電池,這“一眼”就是10年,也是這“一眼”打開了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的大門。此時的胡勇勝,不僅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還是中科海鈉的創始人。 不久前,中科海鈉生產的全球首款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鈉離子電池實現量產,
他與兩彈一星、夏商周斷代工程這樣的國家大手筆緊密聯系在一起; 他打開了北大通往世界一流大學的大門 人物小檔案 陳佳洱,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1996年至1999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99年至2003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也許人們對實驗室的印象還停留在顯微鏡、培養皿、穿著整潔白大褂的怪博士上,而有些地方卻未必如此。一起來看看那些全世界讓你亮瞎眼的超級炫酷的實驗室吧! 密蘇里科技大學:實驗煤礦在這里,學生可
低碳爭議 隨著低碳問題日益成為熱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低碳,但是同時也出現了關于低碳的爭議。 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告訴我們,低碳問題存在著巨大爭議。隨著氣候門事件的爆發,聯合國IPCC的科學家私自篡改數據以迎合全球變暖的事實令全世界震驚。國內的許多學者也相繼表示:全球變暖存在巨大爭議,低碳
“花舞人間”位于鄰近成都的新津縣,這個占地3000畝的低碳旅游項目不僅贏得了國際聲譽,其回報預期亦值得看好。 中新網6月24日電 低碳是個筐,啥都往里裝。哥本哈根峰會后,低碳話題風靡全球,商業領域與之相關的各種概念層出不窮。然而,搖旗吶喊者甚眾,以低碳之名行炒作之實者同樣不少。在國內,炒作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專家評審、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委員會批準,確定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現予以公示(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19年11月1日至11月5日。 具體名單如下: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專家評審、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委員會批準,確定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現予以公示(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19年11月1日至11月5日。 具體名單如下: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在發生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霧霾時,中國步入了環保立法與環保市場的“雙元年”。 進入12月,霧霾天氣波及中國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創下世界霧霾之最,從個別城市的持續霧霾演繹到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淪陷,而在霧霾籠罩之下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危機紛至沓來。這一切預示著“唯經濟增長下的健康透支
密蘇里科技大學:實驗煤礦在這里,學生可以學習如何爆破建筑物,設計煙花,從石場壁上平滑地炸掉片石,在搖滾音樂會上燃放煙火,并為電影施放火焰特技。該課程的篩選過程嚴格程度可以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媲美。考生必須提交一份詳盡的背景審查材料,非美國公民可能還要通過煙酒火器局審查。密蘇里科技大學
馬爾默市旋轉大樓 如果說現在的北歐是一個低碳實驗場,可能并不夸張。 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碳捕捉、碳儲存,低碳范例……國際調研小組所到之處,這樣的熱詞撲面而來。 可能還不僅僅是桌面上的詞匯,抑或止步于政府的行動綱領,在北歐,低碳生活已成為當地人
這幾天,讓上海某能源企業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主管李彤最煩心的事情,莫過于投資逾千萬元的減排項目CDM咨詢、報批工作,至今仍沒有實質性進展。 這樣的窘境,是很多企業在碳減排工作中都會面臨的。事實上,周期長、費用貴、數量大的高門檻,將絕大多數企業擋在了碳減排大門之外。 上海環境能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英國工程與自然科學研究理事會(EPSRC)及英國自然環境研究理事會(NERC)的合作協議,2018年中英雙方在“低碳制造”領域共同征集和資助中英合作研究項目。經過公開征集,共收到項目申請50項,經初步審查并與英方核對清單,確定47項申請通過初審,現將通過初
2010年,中國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毋庸諱言的是,時至今日,中國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并未得以根本改變,資源環境壓力未曾稍減。 “中國同時面臨自身和全球環境問題,必須調動生產消費領域全方位力量,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國情的低碳發展之路。”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迎對中新社記
陳碩最近一直在為世博會的零碳館而忙碌。 上星期,在北京舉辦的2009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陳碩拋出的“零碳”概念引起與會者的普遍興趣。陳碩對本報說:“我國在建筑行業需要重新理解零碳經濟。” 2010年世博會設立了一個 “城市最佳示范區”,展示來自五大洲的55個城市案例。零碳館展示的就
“京城環保第一大案”讓污泥處置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中國城市污泥已造成二次污染”,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陽生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陳同斌等專家都表達了相同的憂慮。 污泥如何才能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妥善處理?中國的污泥處理有何特殊之處? 近
二、推介會 21日下午,大會繼續在全國政協常委會議廳舉行第二項活動:推介會。部分典型城市領導、企業負責人做了演講。推介會共分三個單元:書記、市長談低碳,企業家談低碳,揭曉儀式。 成都市市長助理毛志雄介紹“低碳成都”經驗和規劃 朔州市市長馮改朵談資源型城市低碳化道路
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論壇舉行,專家認為治霾需二三十年 “近年來珠三角地區灰霾污染日益嚴重。臭氧污染、顆粒物細粒子污染、光化學煙霧污染等新的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出現。”面對珠三角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形勢,副省長林木聲有感而發。 昨日,由廣東省環保局主辦的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七位國內頂尖大
交通業是全球溫室氣體的第二大排放源。以歐盟為例,2010年歐盟27國排放了47.21億噸溫室氣體,其中交通部門貢獻了9.31億噸,比重為19.72%,僅次于能源部門。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推進交通運輸的低碳化。 歸納起來,世界各國發展城市低碳交通的基本策略包括避免(Avoid)、轉移(S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8月24日,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昆明召開(相關報道: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會在春城開幕 樣品處理再現新技術)。除了精彩的大會報告(相關報道: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會大會報告一 新方法層出不窮),大會還安排了多場分會報告,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研究院和企業等紛紛帶來新技
專家指出,發展低碳旅游需要政府主導、企業行動、公眾參與 “早晨6點45乘班車出發,中午11點到達目的地吃午飯,隨后騎行組和攝影組分頭活動……”最近,中國科技大學攝影協會正在籌劃一次戶外采風活動,時間初步定在3月26日、27日兩天,目的地是著名歷史文化古城安徽省歙縣。 會長周銳告訴記者
自“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的核心內容被提出后,“低碳旅游”的概念也被納入到國家旅游發展綱要中,這標志著傳統旅游業的發展由粗放型正式向綠色、生態的環保型發展模式轉變。 近日,中國青年報旅游周刊聯合騰訊網進行了“你低碳旅游了嗎?”網絡調查。在參與調查的網友中,8
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STINT)的雙邊合作協議,雙方在2015年共同資助中國與瑞典科研人員之間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的合作交流項目。2015年7月,我
資料圖:去年6月21日,四川省眉山市“夏至低碳日”活動正式啟動,瑞士駐華大使館發展參贊沃爾特?梅爾與市民騎自行車上街宣傳低碳生活和環保。眉山市政府將每年農歷“夏至”確定為低碳日,倡導市民騎自行車上下班,餐住行業取消一次性用品,超市不提供購物塑料袋等活動。2010年6月3日,中國的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