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定于26日發布報告,評估部分肉類食品的致癌風險。英國媒體提前披露,報告將把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物”,并把新鮮牛羊肉等紅肉的致癌風險定為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第二等級”。 上述報道尚未得到世衛組織證實,但已經引發全球關注。有觀點認為,如果如此“定級”,不僅將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還可能沖擊肉類加工和銷售等行業。 等同砒霜?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本月召集多國健康專家在法國開會,研討根據現有相關研究結論,確定加工肉制品等肉類食品的致癌風險等級。 這一研究機構將物質致癌程度分為5級,依次為:致癌、較可能致癌、可能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 英國《每日郵報》23日以“消息靈通人士”為消息來源報道,加工肉制品,即經過煙熏、腌漬、添加化學物等方式處理的肉制品,將被歸入最高等級,與石棉、香煙、砒霜等目前公認的致癌物為伍。 根據這家報紙的報道,新鮮紅肉可能被列為“較可能致癌物”,......閱讀全文
摘要:亞硝酸鹽作為常用的添加劑在食品中被廣泛應用,但是在近年來食品安全備受關注,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了食品中標準的亞硝酸鹽含量,本文就測定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幾種方法:光譜間接測定法、色譜檢測法、電化學分析法、毛細管電泳法等方法進行簡要分析并進行對比。 亞硝酸鹽在正常的理論性能上
近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江南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
在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50多家在京媒體記者認真聆聽專家對2015年12個食品安全熱點的權威解讀。 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 特征 1.熱點密度有所降低。2014年全年需要跟蹤關注的食品安全
苯并芘又稱苯并(а)芘,英文縮寫BaP,是一種常見的高活性間接致癌物。3,4-苯并芘釋放到大氣中以后,總是和大氣中各種類型微粒所形成的氣溶膠結合在一起,在8微米以下的可吸入塵粒中,吸入肺部的比率較高,經呼吸道吸入肺部,進入肺泡甚至血液,導致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理化常數
2015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機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起官方網站上對加工肉制品和新鮮紅肉的致癌性進行了評價并發表聲明[1]:將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最高等級(致癌);新鮮紅肉被定
圖片來自:identidad.queretaro.itesm.mx 2016年10月17日--已有研究表明,長期使用加工肉類會增加患上食道癌結腸癌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所指出,每天食用超過50克的加工肉類食品,會導致腸道癌癥風險增加18%。可見,加工肉類對癌癥風險的貢獻之大。但是,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中,食品加工工藝的不斷改進,對于人類體力和智力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面包、奶酪、酒類、醬類等古老的食品可以看出,人類對酶的應用幾乎同人類文明史一樣古老。當然,在19世紀后期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尤其是酶學誕生之前,人類所利用的酶學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實踐經驗及樸素總結。人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中,食品加工工藝的不斷改進,對于人類體力和智力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面包、奶酪、酒類、醬類等古老的食品可以看出,人類對酶的應用幾乎同人類文明史一樣古老。當然,在19世紀后期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尤其是酶學誕生之前,人類所利用的酶學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實踐經驗及樸素總結。人
“香腸火腿加工肉致癌”一事繼續發酵。中國肉協昨日表態稱,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只是初步研究成果,尚無新的令人信服的證據。此外全球多個肉類組織反抗,中國肉類企業股價跑輸大盤,世界衛生組織回應南都記者稱,目前還無法全面揭示紅肉和加工肉制品如何導致患癌風險的提升。但不會因為抗議而不認可科學報告,國際癌癥
此次檢出的不合格進口食品幾乎涉及所有食品種類,包括飲料、糕點餅干、糖類等。 隨著我國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生產國和消費國,食品安全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生產與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月11日召開的全國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批示
“當真理還在穿鞋時,流言已經跑遍了世界。”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更為迅速,這種特征似乎更為明顯。“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會產生致癌物質”“多吃主食死得快”“長期喝豆漿會致乳腺癌”……2017年,這些流言是否也出現在你的朋友圈?29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主辦的“典贊·2017科普中國”活動在京舉辦
此次檢出的不合格進口食品幾乎涉及所有食品種類,包括飲料、糕點餅干、糖類等。 隨著我國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生產國和消費國,食品安全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生產與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月11日召開的全國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批示,以“零容
人們歷來把"山珍海味"視為美食中的極品。近年來,在全民養生的熱潮推動下,"保健食品"越來越多,價格也被熱炒上去。"越貴越有營養"不僅是商家的潛臺詞,也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消費那些所謂名貴的保養品,還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這些山珍海味和價格不菲的流行補品,到底有多少營養價值?且聽營養專家為
20世紀60年代,美國東南部的一些農場,大約有 10萬只火雞不明原由地突然死亡,一時間造成了極度恐慌和不安,其震驚的程度不亞于二三年前的瘋牛癥,關于病因當時也弄不清,只得取名為X病,這就是美國聞名的“火雞X病”事件。后來經過食品、毒理和細菌學方面專家的通力合作,終于找出了引起火雞大批死亡的
今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辦。會議公布了由中國經濟網食品安全輿情研究所選送的12個國內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并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等權威專家一一進行解讀。 為了能夠較真實地反應社會對中國食
20世紀60年代,美國東南部的一些農場,大約有 10萬只火雞不明原由地突然死亡,一時間造成了極度恐慌和不安,其震驚的程度不亞于二三年前的瘋牛癥,關于病因當時也弄不清,只得取名為X病,這就是美國聞名的“火雞X病”事件。后來經過食品、毒理和細菌學方面專家的通力合作,終于找出了引起火雞大批死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