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北京會議中心,南科大校長朱清時接受記者采訪。 毫無疑問,朱清時是去年風頭最勁、也最難的大學校長。 宣稱要在中國打造一所“教授治校”的大學,這位卸任的中科大校長先是以63歲高齡出任正在籌辦的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而后又在教育部未批復的情況下,擅自拍板:自主招生、自授文憑。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朱清時報到。他稱,今年兩會,他希望推動教育法規修改——因為現有的大學籌辦制度,好比“別人要造豪華別墅,你要求人家先蓋個豬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樂乎】 3月2日中午,在北京會議中心教育界別報到點,朱清時風塵仆仆地趕來。從穿著短袖的深圳突然來到穿著棉大衣的北京,這名65歲的老人很不適應,出現了感冒的癥狀。 面對眾多專程等候他的記者,老人抱歉地要求,先給他一個午休時間——在新聞聯絡員的采訪等級表上,朱清時是記者點名率最高的幾位委員之一。 3點半,朱清時下樓。20多名記者將他團團圍住,他面前的茶幾上排滿......閱讀全文
朱清時之困:三年磨劍 仍需攻堅 南科大創辦初期,朱清時曾用《易經》里的困卦來形容他的焦慮,“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改革,但是處處都碰壁??”2012年南科大終獲教育部批準成立,朱清時卻言“還是困”,甚至“比兩三年前的困更困了。” 朱清時又開始給深圳市領導寫報告了。 這次
朱清時很可能成為2010年度中國最“給力”的大學校長——他被媒體和網民譽為中國高校改革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作為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在2010年12月高調宣布:南科大不再繼續等待中國教育部下發“招生許可證”,立即開始“自主招生,自發文憑”。敢為先的南科大是否會成為
他以科學家的實驗精神探索中國高教改革的出口,以哲學家的思維寬解內心的困頓,以教育家的仁愛守望中國大陸第一所沒有官員的大學。2010年,他在高校的行政改革上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人物簡介:朱清時,1946年2月出生,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6月~2008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
最近,南方科技大學作為我國高校改革的試驗田廣受社會關注。南科大校長朱清時表示,南科大的一小步將成為中國高校改革的一大步。對中國教育來說,一個最大的癥結就是大學的自主權不足,大學兩個最核心的自主權,就是招生自主權和授學位自主權。央視《新聞1+1》2010年12月20日播出節目《南科大:不
2012年6月9日,朱清時在濱湖新區合肥一中進行招生宣講,吸引眾多聽眾。 他是中科院院士,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研究分子的高振動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要成果。擔任過10年的中科大校長,任內不搞大興土木,使中科大成為2000年以來全國惟一沒有擴招的高校。 他呼吁高校去行政化,是人
6月10日,中科院院士、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辦了名為《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講座,并展示了關于真氣的實驗效果,認為“真氣”是“大量神經元的涌現現象”。 一時間,朱清時所宣揚的是科學還是偽科學,院士專家在公共場合宣揚這類內容是否適宜等話題,在科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激烈
南科大教改實驗班開考 他,中國首位由國際獵頭公司全球選聘的大學校長; 他,被冠之為中國大學最牛的校長; 他,又被稱為中國高校教改的先行者; 他,是南方科技大學的創校校長朱清時。 眾人眼中的這位62歲老者,一身儒雅之風,與人握手不管老幼職位,必先微微頷首;據傳其酒量
南方科技大學咨詢臺被家長打了圍。 “我們獲得招生資格的時間比較晚,很多省份都是考前填志愿。我要在一周的時間內,將8個招生省市全部跑完,實在很緊張。”昨日(6月5日),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來到武漢,親自為今年的招生做宣傳。 這個今年66歲,被稱為“中國高校改革第一人”的老人,
沒想到學生想得那么清楚透徹,甚至比很多官員和老師都要有勇氣 朱清時 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8年6月,就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任內推進了教學、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務等多項改革。2009 年,經過歷時一年多的全球范圍遴選,卸任中科大校長一職
朱清時對南科大的未來充滿信心 “南科大的目標定位就是要回答‘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9月30日,在南方科技大學(籌)校園開工建設工地上,站在一片荒蕪的泥土中,創校校長朱清時院士談及南科大目標定位、教學風格等話題時語氣堅定,對南科大未來充滿信心,“作為國家高等
朱清時 “錢學森之問”困擾了一代又一代的學者:為什么中國高校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在大學里面形成研究氛圍,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長,到南方科技大學的校長,朱清時有相當長的時間都在從事行
科學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燈下的一個職業群體。與政界領袖、演藝人士、體育明星等公眾人物相比,他們在大眾傳媒上相對較低的曝光度和關注率,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個判斷。 大部分時候,他們低調而務實,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業領域,與同行交流看法,切磋專業問題。然而,用知識創造、技術發明為人類社會謀求
4月24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這所從籌備之初便備受矚目的高校,又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在一片恭賀和祝福聲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質疑:南科大是否依然能保持獨立改革。 “教育部的承認對南科大來講無疑是件好事,這說明我們的軟硬件標準已經符合國家要求。但我們必須明確一
人物檔案 朱清時,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對話背景 4月24日,教育部在官方網站上發布通知,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歷時5年,南科大終于轉“籌”為正。南科大一直被譽為“中國高教改革的試驗田”,其明確提出要在管理體制上實行理事會治理
1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廣東省委關于新一任校長的任命決定。經深圳市委研究、廣東省委批準,北京大學副校長陳十一擔任該校校長。面對南科大這片“教改試驗田”,陳十一能否“復制”當年領導重建后的北大工學院的成功經歷,值得期待。(《新京報》1月22日) 南科大第二任校長陳十一的名
【我就拿這個管理辦法和市委組織部商量,告訴他們南方科大的副校長應該由校長提名,理事會審批通過后,理事會任命。他們才知道這些。】 京華時報:之前深圳組織部為南科大招局級副校長,引起了社會對南科大“去行政化”的質疑,這個公告你事前是否知曉? 朱清時:這次招聘,其實事先沒有經過我們看,我也不知道會
去年12月,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決定自主招生、自授文憑,邁出自主辦學第一步。 3月20日,南科大終于迎來第一個開學典禮,向著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邁出嶄新而關鍵的一步。 南科大學生究竟學些什么課程?“書院”究竟是啥模樣?南科大真的能在短時間內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嗎?人們很
備受矚目的南方科技大學正式獲準建立。昨(4月24日,下同)晚,教育部公布了《》,這意味著一直以“非法”身份進行高教改革探索的南科大正式從籌備階段“轉正”,從此在教學、師資建設、招生等方面有了合法身份。但通知未對南科大的具體招生方式作出明確規定。 由廣東省領導管理 在教育部答復廣東省政府的
南科大的“自授各類學位和文憑”改革目標是怎樣出臺的?自授學位承擔的風險背后,又需要怎樣的信心和決心?12月17日,記者給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打電話時,他正在為18日舉行的招生咨詢會做準備。雖然忙碌,提到兩天來咨詢的火爆,朱清時語氣中依然透露出興奮。 “社會是否承認我們的文憑,我很有
2014年應該是深圳高等教育里重要一年。這一年,深圳大學在廣東省內一本招生文理科投檔線均排名第四,揚眉吐氣一把;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在朱清時卸任后也將得到一個階段性的評價;引進合作辦學的港中大(深圳)正式招收本科生;更多面向小眾領域、引進名校合作的特色學院遍地開花。 實際上,作為中國經濟改革奇跡
科學家成了“老板”官員成了首席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朱清時委員很懷念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名氣,沒有錢,有的就是踏踏實實地做學問。 今天,讓他感覺不舒服的是,最近這二三十年,這個價值觀顛倒了。現在搞科研的人,錢已經變成目的。研究問題的內涵是什么已無關緊要。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8月18日作客廣州嶺南論壇稱,南科大今年4月份“去籌轉正”獲得招生權,但僅限于本科生,下階段將爭取獲得研究生的招生資格。 南科大號稱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田”。2010年12月,中國教育部批準南科大正式籌建;去年3月,只有45名學生的南科大首度開課,但此時打出
李政道先生作報告:要創新 需學問 過去的一年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句震聾發聵的疑問一直是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熱點話題。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隨著大師的遠去,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引起了上至國務院總理下
兩會前夕,政泉控股控訴北大方正高管腐敗的糾葛以多名高管被帶走、北大空降校內官員接任的結果暫告一段落。 今年2月,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到方正集團總部調研并強調,方正不能倒,不會倒,也不允許倒。方正集團能否順利過關,尚需時間驗證。但顯而易見的是,在特殊時期創辦的富有中國特色的大量校企,當光環日
堅守學術道德就是保護學術生態——兩會代表委員共議學術道德建設 兩會伊始,剛剛就造假事件作出處理意見的浙江大學校長楊衛代表數度嚴正指出:浙江大學對類似事件將“出一件事,就處理一件事,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學術不端的人”。 一個屢屢成為公眾焦點的話題,卻又屢屢發生,這不能不讓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黃祖洽葉銘漢秦伯益朱清時張信剛張杰吳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韓水法章啟群熊丙奇 王長樂 10月31日,以“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議題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舉行,來自全國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針對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美
中國大學排行榜被報潛規則,傳成都理工大學以贊助費換取排名上升,排行榜公信力再遭質疑,究竟該如何保證排行的公正性?國外大學排行榜種類繁多、指標復雜、標準不同,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我們需要的又是什么樣的排行榜?《新聞1+1》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什么是
“‘錢學森之問’的核心,是中國高等教育能否為國家民族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8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曾有過“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思索。“錢學森之問”背后的中國教育之困,引起中國教育界乃至社會的反思。
今天,中國量子化學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敖慶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 唐敖慶老先生在吉林大學講課時的風采 資料圖片 告別儀式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沒有主持人,愿意來的人就三鞠躬送別先生。 93歲的唐敖慶院士穿著他最喜歡的中山裝,靜靜地躺在白色的菊花叢中,仿佛剛剛睡著一般。遺像里的他,戴著
6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學3名教授離開南科大團隊,并發布聯名公開信《要改革不要口號》,直指南科大現存的多種問題。6月22日,南科大學生家長發表公開信支持南科大和朱清時,稱港科大3名教授無視南科大的努力。朱清時表示,現在南科大正處于最困難時期,家長們能站出來寫公開信,與南科大同甘共苦,他很受鼓舞。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