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t Med:利用特殊藥物偽裝T細胞可抑制HIV的傳播 刊登在國際著名雜志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埃默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利用阻斷T細胞向腸道運輸的抗體來“偽裝”免疫細胞或許實現在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HIV感染模型中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相關研究就可揭示,目前治療炎性腸病的藥物或可有效用于預防HIV的感染及傳播。 Aftab Ansari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目的就是闡明阻斷CD4+ T細胞向腸道組織的運輸就可以降低腸道中病毒的水平,從而幫助增加機體的免疫反應,但是我們卻發現一種抗體實際上就可以幫助用來預防HIV的傳播。研究結果顯示,抗體形式的治療方法或可有效中和HIV感染引發的胃腸道癥狀及較差的預后等病理學表現;而探索如何將這種抗體同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相結合的治療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發現自腸道中的CD4+ T細胞是HIV感染的早期靶點,而CD4+ T細胞的耗盡也被認為是疾病的先......閱讀全文
2019年10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開發出光學混合篩選技術,可在幾天內篩選人細胞中的數千個基因 doi:10.1016/j.cell.2019.09.016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
疾病模型,作為各種疾病的替代物,在研究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及機制、藥物篩選及開發、藥物藥效及作用機制等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人類疾病狀態相當的疾病膜型并不容易,各種模式動物在基因水平、生活習慣、體內微生物組成等方面都與人類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疾病模型與真實疾病接近程度決定了我們的疾病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細胞受體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Luismmolina/iStock 【1】Nature:中國科學家利用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功揭示T細胞受體復合物的分子結構 doi:10.1038/s41586-019-1537-0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本文中小編為大家盤點了2019年8月Nature子刊的亮點研究,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進步,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1】Nat Commun:重復精液暴露促進宿主對HIV感染產生抵抗力,只是誰敢嘗試呢? DOI:10.1038/s41467-019-11814-5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精液僅能作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老藥新用研究領域上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相關重要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 【1】Cell Rep:老藥新用!一類乳
轉眼間10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類型、熱度和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與大家一起學習。 mBio:三十年來鑒定出殺死潛伏性HIV的分子開關 doi:10.1128/mBio.02016-19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一次報道艾滋病,目前全世界有3690萬人感染艾滋病,死亡人數達到1200萬,據WHO估計,中國有超過125萬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危害極大,死亡率極高,對全人類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威脅,雖然“雞尾酒療法”能夠有效控制艾滋病進展,但至今仍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
1.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組中的古老逆轉錄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doi:10.1186/s12977-017-0351-8 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病毒持續地感染人體。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們的基因組中,如今它們被稱作為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uman endogeno
轉眼間5月份就快要過去了,這個月又有哪些研究論文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點擊量、研究領域、熱度篩選出了5月份的重磅級研究Top10,供大家學習交流。 【1】Mol Ther:重磅!科學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消除活體動物的HIV-1感染 doi:10.1016/j.
蛋白質是生命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等動物來說,其蛋白質并不只是氨基酸的簡單合成,還包括很多糖修飾成分。而蛋白質糖修飾方式的正確與否,也許會決定一個人健康與否。對蛋白質糖修飾機理的深入研究,能為疾病治療和新免疫藥物開發提供理論指導。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糖肽的合成及其免疫
免疫治療是一種利用機體免疫系統來間接治療人類疾病的新型生物療法,近年來,科學家將這種方法廣泛用于治療多種人類疾病之中,比如癌癥、阿爾茲海默病、HIV、病原菌感染等。但目前研究人員研究較多的還是癌癥免疫療法,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
本期為大家帶來2019年8月Science子刊重磅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1】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內體運輸缺陷的真正元兇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0730 罕見的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familial Alzheimer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日前,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HIV的新型檢測技術,研究者表示,他們開發出了在U盤中檢測HIV的新設備,該設備利用一滴血就能夠檢測HIV的存在,隨后研究者們利用電腦和手提設備對設備產生的電信號進行讀取,
近年來納米技術變得越來越火,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各種疾病的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腫瘤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免疫學疾病的干預、疫苗運輸及增效等。在此,小編為大家盤點了納米技術如何助力各種疾病的免疫療法。 【1】Nano Res:納米金顆粒可明顯增強細胞因子抗癌療法的效力
代謝異常是腫瘤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腫瘤或機體代謝產物或者代謝通路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此,小編盤點了近期關于腫瘤代謝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分享。 【1】新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和代謝如何在癌癥發育中發揮作用 DOI: https://doi.org/10.1093/bfgp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常常會開發多種模型來幫助研究,其中數學模型就是研究者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模型,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就有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的數學模型來解析中和抗體和HIV-1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當然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利用數學模型對其它疾病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年來多篇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常常會開發多種模型來幫助研究,其中數學模型就是研究者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模型,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就有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的數學模型來解析中和抗體和HIV-1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當然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利用數學模型對其它疾病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年來多篇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本年度生物領域獲獎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諾獎風向標”榜單揭曉 4名科學家榮獲2018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是全球最為著名的醫學類獎項之一,也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這是因為在諸多拉斯克獎得主中,已有87人獲得了諾貝爾獎。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
轉眼間11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類型、熱度和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 Metabol:重新定向心臟病藥物來靶向清除癌細胞 doi:10.1038/s42255-019-0122-z
全世界有3600萬多人感染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其中美國有120萬人感染上HIV。當前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組合阻斷HIV如何復制、成熟和入侵未被感染的細胞,但是這種組合不能夠根除這種病毒。 作為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生物與工程科學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外泌體相關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Nature 【1】Nature:一種特殊的“誘餌”外泌體機制或能保護宿主抵御細菌感染 doi:10.1038/s41586-020-2066-6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
1981年,自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被發現以來,人們才開始慢慢了解HIV和AIDS,隨著科學家們30多年的努力研究,他們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可喜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不光闡明了HIV感染宿主的分子機制,還對抵御耐藥性菌株提出了可行性的策略,盡管如此,HIV病毒還會“另辟蹊徑”尋找求生出路,讓科學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