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人員扣押違規企業的在線數據儀器(數采儀)。 杭州安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污染物測定儀從2月8日開始無監測數據。 杭州網訊 近日,杭州市環保局根據省環保廳文件要求,聯合各區縣環保部門開展了杭州“亮劍”專項執法行動,查獲了兩家涉嫌在在線設施上弄虛作假的企業。 余杭一家企業修改軟件設定 私自篡改數據 位于余杭區的杭州旭東升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數據采集儀器的軟件不顯示、不上傳超過儀器量程的數據,被監察人員發現后又通過遠程登錄修改軟件,并刪除操作日志企圖漫天過海。 在進行檢查過程中,監察人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杭州旭東升科技有限公司污染物測定儀器的歷史監測數據中有一個“552.4mg/L”的數據,沒有在數據采集儀器上顯示出來。 在進一步對儀器的檢查過程中監察人員發現,所有超過量程的數據未在數據采集儀器上顯示出來,而是自動用上一個時間段的數據代替。 市環境監察支隊吳超烽說:“出現這種情況,可......閱讀全文
石敬華很忙。 作為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污染源監控室主任,他忙數據分析,忙執法檢查,還忙著到全國各地講課——現在,他已經是打擊污染源監測數據造假的專家。 石敬華長得粗壯敦實,身上都是故事。記者跟著他、磨著他,連續地走、不斷地看、起勁地聊。 不到3年時間,山東省查處環保監測數據造假案件36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成為困擾政府和業內的大問題,造假的既有污染源排放企業,也有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有關專家建議,避免數據造假應從根源入手。 資料圖片 編者按 我國推行監測市場化已經有一段時間,但監測市場發育并不完善,政策法規并沒有跟上,市場秩序存在混亂,同時,數據造假現象依然嚴重。 對此,環境保
為加大對企業環保措施的監管,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線監測網絡的資金已逾百億元,能夠監控上萬個污染源。但是,半月談記者近日調研發現,一些企業已從簡單的污水偷排轉為對在線監測數據動手腳,通過采用軟、硬件手段制造“李鬼數據”,使其永遠達標。此行為不僅欺騙社會公眾,更會誤導政府的決策。 監測設備形
監測數據質量的優劣往往被視為環境監測的 “生命線”。然而,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通過對數據造假逃避監管的案例卻時常見諸報端,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性也成了擺在環境治理面前的重點。 監測數據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支撐,同時也關系到環境決策的科學性,其質量的優劣往往被視為環境監測的“生命線”。
在環保領域,監測數據的造假并不是一個新現象,每次曝光總能引來一陣議論。曝光、查處、再曝光……進入這樣的循環,不是環保部門所愿,但破解之道在哪里,卻似乎一直缺乏明確的答案。 “天津、廊坊在線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依然存在”,出現在環保部督查情況中的這句話,又透著怎樣的信息? 監測數據造假行為屢
“四周寂寂,戴著帽子的黑衣男子,東找西查,鬼鬼祟祟,進來又出去,不一會兒,他的手中多了一個礦泉水瓶……”這不是電影《無間道》中的片斷,也不是朋友圈的網紅秀,而是龍巖長業水務有限公司總排口監控站房的監控視頻。黑衣男子拿著礦泉水瓶想干什么,藏著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偷梁換柱,監測儀內驚現礦泉水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6日聯合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頗受外界關注的是,《解釋》將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作為嚴重污染環境的情形;違反國家規定,強令、指使、授意他人實施修
我國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就達到1.4萬多家,環保監測人員人手少、任務重,靠人工監測根本忙不過來,大量自動監控設施提供的環保監測數據至關重要。然而,近年來部分不法企業在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上“做手腳”的現象,禁而不止,屢見不鮮。這些企業采取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簡單粗暴”,通過各種手段,對樣品進行稀釋。
昨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違反規定排放有毒物質等,將被從重處罰。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人員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等,也應當從重處罰。這是1997年刑法施行以來最高司法機關第三次就環境污染犯罪出臺專門
污水處理廠是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的基礎性設施,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降低運營成本理應從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強化運營管理上下工夫。然而,目前在國內有些地方的個別污水處理廠卻心存僥幸,妄圖在自動監測設備上動手腳,擾亂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最終逃不過環境執法人員的“法眼”。 最近,山東省環保廳便
●山東省取消污染源達標率考核,改為考核監測設備運行率和數據準確率。這一改變減輕了地方考核壓力,避免了行政干預,倒逼市、縣兩級環保部門提升污染源監管效率 ●山東省部分地區實現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集中運營,公開招標了社會化運營單位,實現了規模化、規范化運營管理,監測設備運行率和數據準確率均達到了95
浙江省杭州市市、縣(市、區)環保部門近日聯合開展“亮劍”專項執法行動,并對兩家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在線運維企業進行了查處。 環保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在線監測設施)是指在污染源現場安裝的用于監控、監測污染物排放和用于數據采集、傳輸的儀器、儀表,是污染防治設施的組成部分,也是環保部門監控記錄企業排污情
多地環保部門嚴查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多企業責任人被行政拘留。 6月16日,山東省環保廳通報了兩起環境在線監測數據造假案例,兩家企業相關負責人均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 與此同時,近日,因自動監控造假,福建省環保廳將10家問題突出的違法企業列為省級掛牌督辦對象,這也是福建省首次集中對企業自動監控造假
據報道,2015年1月1日實施的新環保法明確對數據造假“明正典刑”,一年里有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 不少網民表示,環境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的保障,是保護環境的底線,對數據造假必須零容忍。保證環保監測數據真實性,一方面要實時公開環保監測
據環保部統計,為加大對企業環保措施的監管,目前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線監測網絡的資金已逾百億元,能夠監控上萬個污染源。 如此強大的監管網絡,能否有效遏制企業的環保違法行為呢?記者發現,近年來一些企業的環境違法方式從“偷排”轉為“偷數字”,竟然對在線監測數據動手腳,公然造假。 監
隨著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的普及安裝,實現了對企業排放狀況的24小時有效監控,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一線環保執法人員的工作量,同時提高了環境執法人員的科技手段。但部分不法企業仍然通過造假來降低排放濃度,達到減少繳納排污費的目的。 筆者認為,目前企業造假的原因不外乎3點。一是排污收費的獎懲措施。國家出臺
1月30日0時,遠程執法抽查正式啟動,2時、4時等時段持續定時取樣,2月3日前向河北省環保廳報送監測結果,2月13日前上報處理結果。發現弄虛作假的環境執法人員將按有關規定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涉嫌犯罪的,按有關規定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這是河北省環保廳、省公安廳聯合開展的2015年“利劍斬污”第
為保障G20峰會的環境安全,杭州環保部門日前開展了“亮劍”專項執法行動,查處了兩家涉嫌在在線監測設施上弄虛作假的企業。其中一家公司的兩名90后運維人員為了在過年期間輕松放大假,也為了應付環保部門的日常檢查和公司處罰,竟然憑空捏造了運維記錄和質控樣比對的監測數據。 化工廠監測儀器損壞 運維人員
環保部政法司司長別濤26日指出,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最近幾年較突出,現在監管執法力度加大讓企業感受到壓力,試圖在數據上作假,掩蓋真相,逃避應該承擔的成本,規避法律的制裁;這次司法解釋針對篡改、偽造環境監測數據的行為,規定、增補了專門的定罪量刑標準,解決了監測數據作假的認定難、處罰軟、制裁不力的突
“被告人姜立田犯環境污染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被告人徐玉超犯環境污染罪,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萬元;被告人王滿英犯污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 這一幕發生在1月8日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法院的庭審現場。莊嚴的法槌一落,諸暨市自今年元旦新《
中國投入百億元建成了世界第一的環保物聯網,而通過其實現環保監控則任重道遠。 四年后,楊子江回憶得知項目批準時的情形,不由得提高了聲音,當初的欣喜之情到如今仍然溢于言表。 2007年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環保部環境監察局陸新元局長告訴楊子江,年前申請的國控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項目,
近期,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十三五”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并向社會公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為使各界深入了解其出臺的背景、主要內容和具體實施要求等,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對《實施方案》進行詳細解讀。 1 中國環境報: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環
美國信息化建設起步早、發展快,有豐富的建設經驗。記者赴美參加環境保護部生態信息化建設培訓期間,走訪了美國Enfotech 公司。這是一家為美國環保署做了14年信息化建設項目的公司,并受聘成為美國環保署技術顧問。公司負責人政欽昌先生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1980年赴美留學。多年的項目實施和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目前已有河北、上海、江蘇等12個省市提出了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申請,此項工作力爭2017年6月底前完成,到“十三五
今年下半年以來,浙江省諸暨市對涉污企業私設暗管偷排廢水、規避在線監測規律超標排放、非法傾倒污泥廢油等現象重拳出擊,讓違法排污企業付出沉重的代價。 印染廠私設暗管偷排,諸暨開出最高環保罰單 據諸暨市楓橋鎮群眾反映,征天印染廠經常偷排廢水。諸暨市環保局高度重視,隨即市環保局主要負
4月16日,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消息甫一發布,立即引發社會關注。同一天,部分省級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和全國31個省區市人大環資委負責人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開展座談討論,就各地水污染防治面臨的新情況進行交流,并對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修改建議。 1984年5月11日,水污染防治法由六屆全國
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法堅持問題導向,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的新措施予以具體化、規范化、法制化。同時在“河長制”、農業農村水污染防治、飲用水保護、環境監測等方面做出重要修改,尤其是對違法行為的打擊達到了新高度,如超標排放水污染物的違法
海口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最精最美旅游城市”,建設“娛樂之都、品位之城”。不少市民反映,“臭烘烘的海口何談品位?” 在海口市龍昆北路,有一條寬二十多米的排洪溝,俗稱“龍昆溝”,溝兩側婀娜多姿的椰樹整齊排列,海口市委辦公樓就在“龍昆溝”左側,作為城市主干道,每天有成千上萬輛汽車和市民從
浙江大地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五水共治”中,污水治理始終是重中之重。《水污染防治法》實施三十年尤其是2008年以來,防治成效顯著,但毋庸諱言,國內一些地區的水環境質量差、水生態受損重、環境隱患多等問題還大量存在,亟需重典嚴罰。我們期待2016年《水污染防治法》修訂通過后能夠極大改善現狀。望諸君和“
日前,國務院總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提出要“加快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是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自2007年成立以來首次對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作出指示,碳市場建設在當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總體布局中的地位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