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生態文明和城鄉環境建設動員大會近日召開,針對大氣污染治理作部署、下任務,并明確了今年首都生態環境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 從2013年至今,北京市每年召開環境建設動員大會。那么,這些年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的任務完成了沒有?完成得怎么樣? ■ 目標完成了嗎? 2013年,北京市的PM2.5年均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從指標來看,2013年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是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平均下降2%。 2014年北京市提出,全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5%左右,達到85微克/立方米。 而實際上,2014年PM2.5年均濃度為8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與5%的計劃目標還有差距。 隨后,2015年和2016年的PM2.5年均濃度目標均是下降5%。最后的結果:2015年PM2.5年均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6.2%,超額完成任務,相比2012年下降了15.8%。而2016年如果要達標,年均......閱讀全文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介紹了“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8月份例行
“拉開窗簾看不見海,卻能看見比海更藍的天!”山東省淄博市一位叫楊忠凱的市民說。淄博民間環保組織“綠絲帶”負責人李寶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一年冬天,我買了100個防霾口罩送身邊親朋好友,一個月后,仍然有人給我打電話要口罩。而2017年,我竟然一次都沒有戴過口罩。朋友圈里也從曬霧霾,變成了曬藍天、
隨著PM2.5的下降,灰霾天氣將會漸漸遠離城市。 本周三,環保部公布了我國第一部綜合性大氣污染防治規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規劃》從國家的層面,首次提出提出,到2015年,重點區域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復合型污染
國務院12日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為我國未來五年大氣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明晰的路徑圖。 新華社發 朱慧卿作 5年的時間,全國空氣質量要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具體到灰霾天最嚴重、10大污染城市最密集的京津冀地區,PM2.5等細顆粒物污染物的濃度年均要下降25%。
截至2月8日,已有28個省份召開了地方兩會。這些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到了治理“大氣污染”方面的內容。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期待, 2015年,各地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如何著力? PM2.5治理成為“一號工程”內容 記者對比28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各地大氣污染的頭號敵人多為細顆粒物
昨天,華北地區又遭遇霧霾天,能見度不足1000米,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大霧藍色預警,北京氣象臺發布霾和大霧的黃色預警。 在車公莊大街一棟灰色樓頂,十幾臺暴露在外的空氣采樣設備,將室外的空氣樣本輸往樓下的自動分析儀器中;在市環保監測中心網站,一串串數字相繼躍上屏幕,市民登錄網站或
10月22日,北京市正式發布新修訂后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將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為由輕到重的4個級別,分別用藍、黃、橙、紅4色預警。按照預案,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啟動時,將實施面向全社會的“停產、停工、停放、停燒、停車、停課和沖洗道路”等“六停一沖”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 10
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現就《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提出部門分工意見如下: 一、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
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這是繼2013年9月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之后,國務院出臺的第二個環保行動計劃,是新一屆政府的第二個環保行動計劃綱領。 同時,《土壤污染治理行動計劃》近日已由環保部提交至國務院審議,預
重型柴油車在汽車擁有量中占比并不大,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卻超過了汽車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 資料圖片 雖然只占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的4%,但重型柴油車排放卻占到了北京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在基本完成黃標車治理之后,重型柴油車排放治理成為北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僅是北京
重型柴油車在汽車擁有量中占比并不大,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卻超過了汽車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原二軍 雖然只占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的4%,但重型柴油車排放卻占到了北京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在基本完成黃標車治理之后,重型柴油車排放治理成為北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
北京市環保局長陳添 昨日,參加北京市人代會的人大代表審議了北京市政府關于《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這是近年來北京人代會首次就政府的專項工作進行專門審議。 作為《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執行和監督單位,北京市環保局局長陳添和環保局的副局長、各處室工作人員分散在不同的會場聽代表審議。
河北省政府日前決定大幅度調高今年治霾目標,細顆粒物(PM2.5)濃度同比下降目標由4%以上提高到8%;并且提出確保一個設區市(廊坊市)、力爭兩個設區市退出全國 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 10位。 各市根據新目標重簽責任書 “今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由原定的同比下降4%,調整為同比下降8
連日重霾引發政府和公眾的高度關注。近期政策與規劃集中出臺,彰顯了霧霾治理的決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日前表示,未來將提高鋼鐵、化工等行業排放標準,加大機動車尾氣治理力度。同時,北京將出十招鐵腕治霾,包括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組建環保警察隊伍等。 分析人士指出,霧霾治理在“十三五”期間將帶來約8
剛剛過去的一年,空氣質量改善的情況讓很多人感到驚喜、“知足”:“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百姓多享受藍天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
近日,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發生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多地出現“爆表”情況,引起輿論高度關注。針對社會公眾對于重污染天氣存在的一些誤讀和疑問,本報專門邀請八位權威專家做出解讀。 內蒙古、陜西、山西是主要污染源? 誤讀一:京津冀的霧霾,主要是由內蒙古、陜西、山西這3個省區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
近日,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發生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多地出現“爆表”情況,引起輿論高度關注。針對社會公眾對于重污染天氣存在的一些誤讀和疑問,本報專門邀請八位權威專家做出解讀。 內蒙古、陜西、山西是主要污染源? 誤讀一:京津冀的霧霾,主要是由內蒙古、陜西、山西這3個省區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
從2013年至2017年,北京將全城行動,向PM2.5宣戰。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明確,到2017年,經過5年的努力,北京市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這項目標意味著,今后五年,北京PM2.5濃度每年要下降5%以上,
今年,1月29日東三環晚高峰。,自1月27日起北京連續三天陷入重污染。 昨天,被稱為“史上最嚴”大氣污染治理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國十條”)由國務院正式發布。同日,北京市也發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下稱“清潔空氣計劃”)。“大氣國
2012年年底,從東北到西北,從華北到華中乃至黃淮、江南地區,一場持續的霧霾蔓延中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0余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現霧霾天氣。大氣污染治理關乎人民福祉、關乎社會穩定,更關乎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動真格、出實招。 2013年9月,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北京市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日前審議了《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擬將霾列為氣象災害,要求完善通風廊道系統,并提出公安、交通、環境保護等部門可根據相關氣象應急預案采取臨時應急處置措施。 霾屬于氣象災害嗎?如何才能科學治霾?本報特邀約相關專家撰稿,闡述觀點,深度分析,以饗讀者。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今天上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今年5月~9月,全國人大環資委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代表組成5個檢查組分赴10省(市)進行了檢查。 這次檢查的
11月18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北京遭遇持續空氣重污染。北京市于17日0時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這也是今年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昨天,最新修訂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發布。從12月15日起,如遇空氣重污染橙色及紅色預警時,國Ⅰ和
3月7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做客人民網,介紹了中科院今年的重點工作情況,并回答了如何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撐等問題。 主持人:今年中科院要開展哪些重點工作? 白春禮:2017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整合中科院在北京地區和上海地區的研究所的力量,緊緊配合國家的戰略需求,建設好北京上海這兩個
——訪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教授 環境和健康,是當前從國家到每個人都關注的問題。環境科學家究竟在研究什么?他們的研究又如何在國家政策及人民生活中施加影響和發揮作用?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之際,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到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教授。作為研究大氣污染問題的專家,他長期
昨天,國務院下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對地方政府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和“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辦法》強化空氣質量改善的剛性約束作用,終期考核僅考核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未完成《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所列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即視為未通過
7月5日,中國工程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報告。為深入了解評估過程和主要內容,我們邀請了權威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解讀。 1.請問您如何看待此次《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工作?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評估組組長):剛剛發布的《大氣十條》中期
包括河北省環保廳污防處干部倪小茗在內,在2013年之前,石家莊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空氣質量有那么糟糕。2012年,按照原有的空氣污染指數標準(API)評價,322天的優良天數,足以讓他們在首都人民面前驕傲。然而,進入新一年,在全國74個以新的空氣環境質量標準評價的城市里,石家莊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