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捐獻器官等于延續生命
器官移植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捐獻器官的觀念和法律制度。人生在世,總有一死。與其把寶貴的器官資源變成灰,不如通過捐贈讓別人獲得重生的希望 “能用的器官都捐。”這是作家史鐵生的生前遺言。去世9小時后,他的肝臟在另一個人的身體里蘇醒。常年的生病經歷,讓他比常人更能感悟到生命的意義。 我國器官移植一直處于尷尬境地。一方面,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大約為15萬例,而供應只有1萬例。就連最簡單的眼角膜移植,患者都有十幾年等不到的。另一方面,我國每年突發性死亡人數在10萬人左右,這些寶貴的器官資源化為灰燼。 專家認為,器官移植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捐獻器官的觀念和法律制度。 思想觀念的改變,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輔以相關的制度來完善推進。在這方面,我國開展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經驗,值得器官捐獻工作借鑒。無償獻血開展之初,很多人曾心存顧慮,怕抽血后傷了元氣。《獻血法》出臺后,盡管仍頻頻遭遇“血荒”,......閱讀全文
不吐不快:捐獻器官等于延續生命
器官移植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捐獻器官的觀念和法律制度。人生在世,總有一死。與其把寶貴的器官資源變成灰,不如通過捐贈讓別人獲得重生的希望 “能用的器官都捐。”這是作家史鐵生的生前遺言。去世9小時后,他的肝臟在另一個人的身體里蘇醒。常年的生病經歷,讓他比常人更能感悟到生命
明年起中國器官移植將全面停止死囚器官捐獻
從權威渠道獲悉,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中國醫院協會O PO聯盟)主席黃潔夫在當日召開的中國醫院協會O PO聯盟昆明研討會上正式宣布:從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我國將正式啟動器官移植-器官捐獻將全國聯網
我國將正式啟動器官移植 器官捐獻信息將全國聯網范圍擴展到全國所有省份 為期三年的器官移植試點終于要在全國全面鋪開了。昨天(2月25日),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會舉行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視頻會議,會上傳來消息,我國目前已初步建立全國器官移植和捐獻體系,從本月開始,人體器官
中國器官移植之父夏穗生辭世-遵從遺愿捐獻角膜
4月16日,中國器官移植開創者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教授夏穗生16日下午2時在武漢辭世。家屬遵從老人遺愿捐獻其角膜,并向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獻100萬元人民幣用于醫學研究。夏穗生教授(資料圖)同濟醫院供圖 夏穗生1924年4月出生于浙江余姚一個殷實
衛計委:捐獻器官移植下月起計算機自動分配
稀缺的捐獻器官先移植給誰?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8月21日公布的《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9月1日起,捐獻器官必須通過器官分配系統進行分配,以技術手段最大限度排除人為干預,確保器官捐獻移植透明、公正、可溯源。 據介紹,我國已研發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該系統嚴格遵循
衛計委:三種情況可判定腦死亡
近日,21歲的廣西小伙小葉被醫生判定為腦死亡,他的心臟被植入北京12歲男孩小包的體內,延續了生命。此后“腦死亡摘心”引發各方關注和熱議。由于腦死亡在中國未立法,“腦死亡”患者面臨“醫學上已死亡,但法律上或未死亡”的尷尬境地。在法律出臺之前,衛生計生委會否出臺腦死亡和器官移植銜接性的管理辦法?對此
衛生部副部長:腦死亡有望在中國試行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委員3月7日說,隸屬于衛生部的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委員會(OTC)將聯合中國紅十字會于4月召開第四次會議,討論腦死亡的相應操作,使腦死亡的觀念得到醫學界的共識,并推動腦死亡概念在中國的發展和健康的器官移植。?黃潔夫說,“中國的腦死亡必須得到共識,沒有腦死亡判定,就沒有真正的人體器官
全國器官移植學術會上專家警告:不能跨三大“雷區”
必須有資質;禁止人體器官商業交易;嚴格限制為外國人進行器官移植 11月10日,在廣州舉行的2007年全國器官移植學術會議上,有專家表示:我國開展活體親屬器官移植目前需避免“過熱”,器官移植應嚴格按照國家規范開展,嚴禁變相器官買賣。醫院必須充分告知活體親屬器官移植的供者手術后有哪些可能的并發癥,不得
天津上海等10省市啟動器官捐獻試點
今年3月,中國紅十字會與衛生部在天津共同啟動全國10省市的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在天津、遼寧、上海等10個省市,就人體器官捐獻的招募、獲取和分配等工作進行全面探索,為期1年。待人體器官捐獻的志愿者招募網絡在全國鋪開,有身后捐獻器官意愿的公民,可就近登記捐獻,并成為紅十字器官捐
人體器官捐獻法律有望年內完成
由于死囚的減少和爭議的增加,中國決定把移植器官的來源放在公民逝世后的捐獻上,并承諾在未來5年內徹底改變以死囚捐獻作為主要來源的做法。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最近表示,一個全國層面的公民逝世后人體器官捐獻體系正在建立之中,目前試點工作已在全國16個省市展開。 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通過
中國器官移植迎來關鍵時刻
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宣布,我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將于近期正式上線,在全國強制使用。此舉能否推動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步入正軌,引發了廣泛關注。 “中國器官移植正處在一個具有歷史轉折性的關鍵時刻,我們有信心使其重獲新生。”不久前,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
黃潔夫:中國器官移植“捐獻無門”兩年內望緩解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4月13日在長沙表示,根據大多數移植醫生的觀點,如果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獲取標準流程與技術規范能盡快建立,中國器官移植依賴死囚的現象“兩年之內將有所緩解”。 13日,“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人體器官捐獻與獲取標準流程和技術規范討論會”在長沙召開,中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
衛生部:中國器官移植將在一兩年內不依賴死囚
中國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21日在廣州表示,中國自2011年3月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取得明顯成果,相關政策和機構的配套落實后,將有望徹底取代以往依賴死刑犯提供器官來源的情況,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將在一至兩年內取消對死刑犯器官捐獻的依賴。 黃潔夫稱,2007年5月,《中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開
中國器官移植領域最大國際合作項目啟動
諾華人與環境基金會將投入一千二百萬元人民幣,支持中國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健康發展。這是中國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今天(7月9日)與諾華人與環境基金會簽署的合作協議的主要內容。?雙方在國家衛生部舉行簽字儀式上宣布:作為中國器官移植領域第一個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項目正式啟動。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負
專家認為:腦死亡立法近期不可能有突破
從2003年判定中國內地首例真正意義上的“腦死亡”病例至今,我國已判定200多腦死亡病例,廣東占40%,其中有61例成功進行了器官移植,廣東占1/3——這是記者從9月29日召開的廣東省首屆腦死亡學術研討會上獲悉的。?專家認為,雖然執行腦死亡可以為移植提供器官,但推行腦死亡絕不是以此為落點的。專家更坦
急性排斥反應是異種移植長期存活的關鍵性障礙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麻省總院于3月16日實施一例臨床異種腎移植,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已于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下午出院。“這是全球第一例接受基因編輯豬的器官移植走出院的病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忠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器官短缺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難題,在我國尤
青島器官捐獻舉步維艱-9年僅一個幸運兒
今年3月份,中國紅十字會與衛生部在山東等10省市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就人體器官捐獻的招募、獲取和分配等工作進行全面探索。如今,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記者調查發現,青島醫院器官移植缺口依然很大,眾多患者都因為器官短缺而在苦苦等待。4年來,青島市紅十字會僅接收眼角膜34只。而
全球首例!移植豬腎后他回家了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麻省總院于3月16日實施一例臨床異種腎移植,這位男性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已于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下午出院回家。“這是全球第一例接受基因編輯豬的器官移植走出醫院的病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忠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器官短缺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
衛生部啟動為期一年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試點工作
5月3日,記者從衛生部獲悉,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啟動一年來,取得了初步成效,衛生部決定,自今年5月至明年5月,啟動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試點工作。 通知指出,符合要求的三級甲等醫院可以申請開展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試點工作。試點醫院要成立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工作委員會,負責規范指導本醫院開展心
衛計委:器官捐獻兩年內取代死囚供體
“不用兩年時間,我國公民身后器官捐獻,就可以完全取代器官移植對死囚器官的依賴”,昨日(8月14日)上午,國家衛生計生委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管理委員會主任黃潔夫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完成1010例公民心臟死亡后的器官捐獻(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人工器官、克隆器官將成器官移植供體來源
近日,第一屆中國器官移植醫師年會在杭召開。錢江晚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以后,移植器官可以私人定制,器官來源的最大瓶頸有望突破;我國高發、增速最快的疾病糖尿病有望根治。 此次會議由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主辦、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醫師協會協辦,有國內外300余專家參加。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三類移植醫院資質將被吊銷
有資質醫院面臨重新洗牌 預計需新增100家移植醫院 “下一步要對全國169家擁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重新洗牌,明確準入機制,同時取消部分移植醫院的資格。”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日前舉辦的2014器官捐獻國際合作論壇上表示。 即將出局的醫院包括三類,一是沒有開
器官捐獻將出新規:貧困器官捐獻者直系親屬將獲助
昨天,中國紅十字會召開會議介紹,今年2月,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將從現有的19省市擴展到全國所有省份。同時,針對貧困器官捐獻者的激勵救助辦法也將在年內出臺,屆時,捐獻者的喪務費、最后一次診療費等將由政府部門承擔,其家庭中的直系親屬還可獲得資金救助。 ■發布 激勵救助辦法年內出臺 去年
細胞免疫與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在同卵雙胞胎之間進行較易成功,這是因為兩者的基因組是一樣的,細胞表面的MHC分子也是一樣的,2個個體都不排斥對方的器官。 激素、放射線照射、藥物(6-巰基嘌呤)等可以抑制受體的免疫功能,增加移植手術的成功率。但它同時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可能性。雖然環孢素(cyclosporin)選擇性抑制
細胞免疫與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在同卵雙胞胎之間進行較易成功,這是因為兩者的基因組是一樣的,細胞表面的MHC分子也是一樣的,2個個體都不排斥對方的器官。 激素、放射線照射、藥物(6-巰基嘌呤)等可以抑制受體的免疫功能,增加移植手術的成功率。但它同時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可能性。雖然環孢素(cyclosporin)選擇性抑制
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67號《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已經2023年10月20日國務院第1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總理 李強 2023年12月4日 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保證醫療質量,保障人體健康
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67號《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已經2023年10月20日國務院第1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總理 李強 2023年12月4日 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保證醫療質量,保障人體健康
英德可捐獻造血干細胞檢測血樣
6月26日上午,由英德市人民醫院與中華骨髓庫廣東省分庫、清遠市紅十字會、英德市紅十字會聯合舉辦的捐獻造血干細胞英德工作站啟動儀式,在英德市人民醫院中心血庫舉行。儀式結束后,當場有10余名市民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中,進行了造血干細胞血樣的采集。 英德工作站是廣東省縣級城市的第三家工作站
我國肝移植患者存活率接近國際水平
中國肝臟移植登記系統近日首度公布該統計數據 中國肝臟移植登記系統(CLTR)近日首度公布的統計數據稱,我國目前肝臟移植患者一年生存率為80.6%。這個生存率數字較上世紀90年代的40%左右翻了一番,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衛生部副部長、著名肝臟外科專家黃潔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第一次通過科學
-我國首個器官捐獻登記系統啟動
在19日舉辦的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網啟動儀式暨2014器官捐獻國際合作論壇上,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軍表示,國家首個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系統正式啟動,有意愿在身后捐獻器官的個人,可以登錄www.savelife.org.cn填寫個人信息,選擇愿意捐獻的人體器官和組織類別后,即可正式成為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