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法國研究和高等教育系統出現了若干重大變化,旨在簡化官僚主義和提振卓越研究。2013年法國總統Francois Hollande政府出臺一項法律,要求加速整合該國呈碎片化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并形成集群,從而發展共同研究政策和聯合服務。 近日,科研部長Thierry Mandon宣布了包括降低研究人員論文和行政負擔的50項措施。“我正在花時間勸說法國研究者將自己‘賣個更好的價錢’。”在接受《自然》雜志采訪時,Mandon講述了在2017年總統大選之前希望達成的目標。 Mandon表示,這些措施的最緊迫項目是簡化高校和科研管理條例。“讓更多的博士生和研究人員能供職于企業和公共部門,并逐漸向決策領域滲透科研理念。幫助大學拓展自己的收入來源,以便它們能更獨立。”他說。Mandon還希望復興社會科學,并鼓勵高等教育數字化。 另外,法國科學界深陷經費短缺漩渦。今年1月,法國科學領軍者們警告稱,在預算緊缺的現狀下,該國基礎研究岌岌......閱讀全文
2011年,全國研究與試驗(R&D)發展經費達到8610億元,R&D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為1.83%。預計到“十二五”末,全社會研發投入將達1.5萬億左右。 7月6日至7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對下一階段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進行重大部署。 面對逐年
對于像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這樣的科研項目管理者而言,過去的一年可謂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直到最近,他們才終于松了口氣。“目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各專業機構已陸續走完了相關重點專項的指南發布、項目申報、立項評審、結果公示與審核等主要流程,即將與項目申報單位簽訂任務書,并于
饒毅的演講尖銳、誠懇魯白的發言引人深思 講座吸引了近300名海歸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師生以及關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問環節”氣氛熱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做客第54期文匯講堂,主講《海歸能推動中國科研改革嗎?》,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部副總裁魯白受邀出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今日舉行記者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科技部將形成科研經費包干制改革試點方案,目前已選了60多家單位試點。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 高聰 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科研經費包干制改革試點。王志剛指出,科研的不確
近日,科技部部長萬鋼怒斥科研經費“惡性問題”。“新華視點”記者梳理近三年國家各部委、各省份年度審計報告發現,科研經費被“貪”“吞”“挪”“騙”屢見不鮮,“黑洞”驚人。 總量居世界第三、年度過萬億元的科研投入,卻沒有換來與之相應的科技創新效應。科研腐敗癥結在哪?“黑洞”又該如何堵住?
2015年7月20日,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試點工作啟動會在北京召開。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侯建國出席會議并講話。 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教育部、農業部、中科院等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領導,來自北京、上海、湖北、浙
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教育部、農業部、中科院等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領導,來自北京、上海、湖北、浙江、黑龍江、廣東、山東、中關村和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北京通州農業科技園區等科技主管部門的領導,清華大學、中國農科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等試點單位的領導和代表參加了試 點工作
作為一名局級科研管理干部,戴小楓在介紹自己單位時竟有些難為情。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近日的一場座談會上,這位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說,“你問我們是搞什么研究的,其實就是些小雜糧,小蕎麥,小黑豆,小綠豆,小花豆,頂多弄個花生豆,這已經算豆里的大類了,偶爾搞點主糧,也不是大宗的,只是副產品。”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有哪些顯著特點?如何保證下放的自主權規范、有效運行?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就相關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此次文件出臺有哪些背景和意義? 王志剛:科研相關自
日前,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太空“牽手”,展開了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令人欣喜的是,其中多項科研成果來自高校。 科學研究是大學的重要功能之一。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校牽頭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大批“973”“863”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11日(星期一)8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部長李萌、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賀德方、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說: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
“我國科研經費使用不當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一套有效機制避免或消除這一行為。”對當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出現惡性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感到憤怒、痛心、錯愕。今年在兩會期間,他的一項提案即和加強科研經費科學管理有關。 葛均波說:“我們絕不容忍這些現象,要堅決杜絕經費
中國高等教育的問題不是單一的自身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改革問題上,我們也要抱有負責任的態度,實事求是地看待我們未來的任務。 至今年1月,饒子和卸任南開大學校長已經整整3年時間。卸下了一校之長的行政責任,重回依然熟悉的清華園教書育人,饒子和的視線始終沒有遠離自己熱愛的大學校園。對于中國的高等教
1月7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稱,政府將通過撤、并、轉等方式,對現有科技計劃進行整合,其中就包括人們熟知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
4日,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4部門聯合召開“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七項行動推進會”。會議充分肯定七項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在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推動下,針對不合理的項目申報、考核標準等相關科研管理制度與流程,陸續推出實施一系列措施,以小切口的具體整改舉措帶動改革取得大成效。 據介紹,減輕科研人
正在北京召開的“科技三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科研經費管理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 近年來,中央財政對科技創新扶持的力度不斷加大。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4年,中央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從1009億元增加到2899.2億元,并帶動全社會研發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4月17日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調研。他指出,要總結生命所的成功經驗,創建更多符合國際慣例、具有中國特色、吸引國際一流人才的科研平臺,創新科研單位自主選題、科研人員專心研究的科研機制,倡導靠真才實學、潛心研究出成果的科研風氣,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
科技部部長萬鋼近日在多個場合,強調了我國科研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即政府部門不再介入具體的項目管理,轉而由專業機構負責。為了統籌配置財政、科技資源,將建立由各相關政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統籌協調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科研項目。 從一些科技發達國家科研項目管理的成功經驗看,為了使政府部門“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次成為參加全國
2014年11月25日, 2014創新方法研究會科學工具專業委員會、國產科學儀器設備應用示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會在溫嶺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科學儀器行業的專家代表和企業家齊聚一堂,以“大數據時代的科學儀器”為主題,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
7月17日,習近平到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實驗室了解科研人員利用同步輻射裝置開展科研的情況。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遍布廣東、河北、湖北、遼寧、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論及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將“課堂”搬到紅墻外,在中關村“頂層設計”推動創新驅
“要做好科研經費項目管理,促進成果轉化,讓科研人員能夠有獲得感。”這是2016年,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對科研人員的承諾。 一年來,國家出臺諸多新政策,給研究人員“松綁”,以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那么,身處其中的科研人員對此有何切身體會呢?近日,記者尋訪了多位科研人員
這是一場關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深刻變革。 2017年5月,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占山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裝置”6項發明專利作價3800萬元實現授權轉讓,學校將所得收益的85%歸于科研團隊。“科技創富”讓創新者更有底氣,這成為近年來我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一個生動的案例。
當前“人才戰爭”硝煙漸起。許多發達國家通過改革移民政策,加大人才吸引或留置力度;一些發展中國家也不甘示弱,紛紛加入全球人才競爭行列。近些年,我國在“千人計劃”的引領下,已有近百萬留學生回流,其中高層次人才兩萬多名。但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我國的人才流失現象仍然十分嚴重。 新中國成立以來
幾乎每個寒假,都可稱得上是高校學生畢業前備受煎熬的“冷冬”——不管是為繼續深造的錄取成績而擔憂,還是為走向社會的就業出路而發愁。 今年,一個名叫陳德旺(博客)的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冷不丁”地關心起了學生的科研工作。之所以說是冷不丁,因為科研工作在不少人看來與繼續深造、就業都無甚關系,盡管,對
圖為澳大利亞的大學校園 澳大利亞首席科學家伊安·查布7月31日警告說,澳科研工作正面臨著“被甩到后面去”的危險。作為澳首席科學家,又是澳國家科研委員會負責人,他的講話隨即引起了此間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激起了有關澳當前科研狀況和競爭潛力的又一輪爭論。 澳反對黨科研事務部長梅森隨后表示,
近年來,科技經費使用安全和效率問題,備受輿論和社會的關注。 據《2012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顯示,2012年全國研發投入突破萬億元。在這塊越來越大的“蛋糕”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約74%,而源于納稅人的財政科技支出也達到2221.4億元。如何用好管好這筆錢,使其在陽光下運作,這既是科技管理部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根據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中央第十巡視組向科技部反饋巡視情況。中央第十巡視組組長令狐安指出,科技部在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方面,項目評審立項權力過于集中,存在廉政風險;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不夠科學完善,監管不力,違規違法和浪費問題易發多發;一些科研項目成果弄虛作假。 7
7月9日,中央第十巡視組組長令狐安,副組長胡新元、劉實向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并反饋了巡視情況;令狐安代表巡視組向科技部領導班子進行了反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分別講話。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2014年3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