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空氣凈化器新國標之后,空氣凈化器綠色產品評定標準有望在今年出臺。從目前來看,新的標準實施將促使行業洗牌,一些質量不達標的產品將被淘汰,也給有關部門提供了判斷依據。對企業來說,還需提高自身技術水平,迎接新一輪的市場檢驗。 近年來,空氣凈化器行業火暴異常。然而,凈化技術種類繁多,市場火暴的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經相關權威部門檢測,很多產品所謂的凈化效能達不到所宣傳的高性能。空氣凈化器的實際效果與所宣傳的不相符,讓消費者產生困惑。 故而,繼空氣凈化器新國標啟動實施以后,我國首個空氣凈化器綠色產品評定標準的出臺成為必然。 空氣凈化器綠色標準出臺成定局 環保部環境認證中心工程師劉淼介紹,我國首個空氣凈化器綠色產品標準建立在空氣凈化器新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從產品設計、生產、使用、到最終的廢棄和回收進行全生命周期控制,除了在生產過程中要求選擇符合電子電氣產品污染控制要求的原材料,還在使用過程中對PM2.5、甲醛、苯系物等室內空氣......閱讀全文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令人振奮。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年,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對20個省、
10月23日19:00,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第八場集體采訪,邀請福建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朱華、河北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建民,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麗華,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胡冠九,湖南省張家界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分析室主任黃斌接受采訪。 5位環保領域的十九大代表,圍繞“打好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進綠色發展,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將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環境保護相關產業作為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保護事業的供給側,為生態文明建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改革的攻堅之年。這一年,中國經濟全面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成為全社會發展的“主旋律”;這一年,“十三五”規劃的藍圖正式發布,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成為我國“十三五”時期發展的重要目標,也讓質量強國成為時代發展的重要使命;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 “十三五 ” 規劃收官之年,是 “十四五” 謀篇布局之年,也是提升標準化治理效能之年。今年標準化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中夾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2017年9月5日) 提高供給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質量安全形勢穩定向好,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傳統優勢正
國家標準委關于印發《2015 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務院各有關部委、行業協會、集團公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化協會、標準信息中心,各直屬全國
12月2日,記者從國家認監委組織召開的工業產品認證工作會議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和自愿性產品認證認證證書合計突破100萬張。其中,指定強制性產品認證機構24家,共計頒發CCC證書53萬多張(有效狀態);批準自愿性產品認證機構119家(同比增長18%),共計頒發證書36
1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開始執行,我國從此進入環境保護的新時代。 新《環境保護法》首次明確規定“保護優先”原則,對于拒不改正的排污企業可“按日連續處罰”,這意味著罰款上不封頂,同時賦予環保部門查封扣押等權力,并對這些新制度配套出臺了詳細的執行辦法,對適用情形進行了明確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介紹了“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8月份例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定于2018年7月2日(周一)上午10:00,在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我委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出席,介紹“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有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孟瑋: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發改委專題新聞發布會。綠色發展是大家都很關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治理方案,VOCs污染排放對大氣環境影響突出。VOCs是形成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的重要前體物,對氣候變化也有影響。重點控制的VOCs物質:O3前體物、PM2.5前體物、惡臭物質及高毒害物質。現附全文如下: 關于印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日前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國內銷售的大量空氣凈化器很難應付“中國特色”的室內空氣污染。但由于消費者對空氣凈化器的技術不夠了解,市場正受到一定程度的誤導。 這個名為《室內空氣凈化器技術及產業發展研究》的課題,是由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完成。院長鈕曉鳴表示,政府應該組織多方力量,推進研發
周生賢: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事關全局。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選擇什么道路,堅持什么道路,從來都是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得失的決定性因素。“十一五”以來,環保部門圍繞著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
●到去年年底,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6.6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8.95%。 ●堅持有保有壓,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建設項目設置“防火墻”,歸納起來是“四個不批、三個嚴格”。截至2月底,已有總投資約1040億元的14個項目被暫緩審批或不予審批。 ●細顆粒是造成灰霾天
2017年,對于環保行業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多項環保工作需要在這一年交上成績單,是環境治理工作推進的節點年,也是各項政策紛涌發布的一年。圖片來源于網絡 環保行業在2017年有許多備受關注的變化: 十九大從黨的初心出發,再次從五位一體的高度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寫進黨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2月17日,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詳情如下: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部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環境保護標準是我部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是支撐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基礎。為不斷完善環
德國是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曾經歷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尤其是魯爾煤鐵重工業區,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空氣污染嚴重,污染最嚴重時白晝如黑夜般,連生活在魯爾區的蝴蝶保護色都變成了黑色。經過數十年持之以恒的治理,德國防治大氣污染取得了顯著成效。 嚴格的法律法規 德國嚴密的法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拉開窗簾看不見海,卻能看見比海更藍的天!”山東省淄博市一位叫楊忠凱的市民說。淄博民間環保組織“綠絲帶”負責人李寶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一年冬天,我買了100個防霾口罩送身邊親朋好友,一個月后,仍然有人給我打電話要口罩。而2017年,我竟然一次都沒有戴過口罩。朋友圈里也從曬霧霾,變成了曬藍天、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上海,2016年12月——灼識咨詢(CIC)發布了關于中國空氣和廢氣監測儀器行業發展的研究報告《行業藍皮書-中國空氣和廢氣監測儀器行業發展研究》。藍皮書指出,隨著國家監測體系和企業排放標準的不斷完善、企業技術的革新、設備的更新換代以及監測站運營權的下放,空氣和廢氣監測儀器產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快速
我國近期出現的大范圍霧霾天氣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文總結美、英等國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為我國防治當前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提供借鑒。 通過立法明確大氣污染防治的主體、標準和措施 一是制定完善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律體系。英國早在19世紀就制定了阿爾卡利法和公共衛生法,并于1956年頒布了
上海市政府日前正式出臺《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3~2017)》(以下簡稱《計劃》),首次以專項行動計劃的方式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計劃》明確,到2017年,上海市重污染天數大幅減少,空氣質量明顯改善,PM2.5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0%。 據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啟洲介
上海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已近一年,這場關系全民的大氣污染攻堅戰是否能落到實處?取得了哪些成效?日前,記者走訪了上海市環保局等相關部門,一探上海市實施《大氣十條》近一年來的進展和成效。 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告訴記者,上海市通過落實《大氣十條》,取得了明
從年初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出臺,到大氣、水、重金屬等污染的“重典”防治,再到綠色貿易、綠色信貸等政策的積極展開,排污權交易、生態補償試點的深入推進……我國打響了聲勢浩大的“環境保衛戰”,全力為百姓營造一片碧水藍天。 水和大氣污染防治是環保重中之重 呼吸清新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
央視《新聞1+1》2013年1月30日播出《霧霾升級,治理要不要升級?!》,以下為節目實錄: (節目導視) 解說: 140多萬平方公里霧霾籠罩,8億以上人口受到影響,這樣的天氣還要“霾”多久? 王躍思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的空氣已經不是看不見、摸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