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館吃飯,你覺得一次性餐具就一定干凈嗎?昨天,重慶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公布“2016年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專項監督檢查行動”結果,全市105家單位有42家存在問題。 衛生執法部門稱,“快捷”、“飛龍”、“潔樂雅”等6個品牌的消毒餐具不合格,北碚區快捷餐具清洗服務部、南岸區潔美餐具消毒中心等42家生產單位衛生不合格。其問題包括未設置檢驗室、衛生質量管理體系不合格、生產區衛生不合格等。每一套餐飲具的包裝塑料膜上,都應有企業的名稱、生產地址、消毒日期、保質期限、聯系電話等,否則消費者可以要求調換。 執法人員表示,對監督檢查發現有問題的企業,按要求責令整改;對監督抽檢不合格的企業,進行行政處罰。據悉,此次專項監督檢查共立案查處9家,罰款18500元。......閱讀全文
說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一些餐具洗滌劑產品的細菌總數超標。國家質檢總局近日發布的2014年餐具洗滌劑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通報顯示,有8種產品涉及到微生物不合格。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4930.1-1994《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劑衛生標準》規定,細菌總數≤1000個/g,大腸菌群≤3個/100g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水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發展經濟的同時,造成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特別是我國的水環境狀況仍在惡化,中國的主要河流有機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營養化嚴重(1999年環境狀況公報)。而我國目前絕大多數水廠還是沿用傳統的混合、絮凝、沉淀、過濾、氯消毒水處理工藝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水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發展經濟的同時,造成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特別是我國的水環境狀況仍在惡化,中國的主要河流有機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營養化嚴重(1999年環境狀況公報)。而我國目前絕大多數水廠還是沿用傳統的混合、絮凝、沉淀、過濾、氯消毒水處理
中國裁判文書網日前發布一則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披露了知名火鍋品牌小龍坎在榆林的一家加盟門店兩年間用地溝油制成火鍋鍋底,銷售給顧客食用,涉案2噸多。法院一審宣判涉案5人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均獲刑罰。 7月15日,新京報記者就此致電小龍坎開設的24小時食品安全總經理專
截至十九日晚,四川地震災區尚未發現明顯的食源性或水源性疾病疫情,但重災區食品和飲用水存在衛生安全隱患。這是對四川、甘肅、陜西、云南、重慶等地震災區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飲用水和食品衛生監督監測得出的結論。 據不完全統計,四川省成都、綿陽、德陽、廣元、雅安、阿壩六市(州)、二十七個縣(區)的重災區群眾集
洗碗水循環使用圓圈處有殘留物用整理箱清洗臟餐具蒼蠅亂飛 近年來,一些餐館將餐具封上塑料膜自稱消毒餐具提供給消費者。按理說,專業消毒公司清洗加上真空收縮膜包裝,這些餐具應提升用餐衛生指數,但記者在河南暗拍餐具消毒廠衛生極差,臟水重復使用。云南調查發現,在一些餐具消毒企業,污水橫流、蒼
套裝消毒餐具很常見,近年廣東各地市的衛生監督部門每年都會定期公布關于套裝消毒餐飲具抽查結果。本月初,佛山順德區衛生監督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當地的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抽檢結果。結果很令人吃驚,不合格單位占比達69.2%,存在大腸菌群、洗滌劑超標,感官不及格等。 順德的抽檢結果并不是“唯一”,查閱
洗碗水循環使用。圓圈處有殘留物。用整理箱清洗臟餐具。蒼蠅亂飛。 近年來,一些餐館將餐具封上塑料膜自稱消毒餐具提供給消費者。按理說,專業消毒公司清洗加上真空收縮膜包裝,這些餐具應提升用餐衛生指數,但記者在河南、云南調查發現,在一些餐具消毒企業,污水橫流、蒼蠅亂飛,臟水循環使用,用
黑幕一:額外收費 “我在飯店用餐時,飯店提供了一次性消毒餐具,不料結賬時卻要另外收費,且飯店給不出一個合理的收費依據。”近日,市民黃女士向記者反映。10月19日,記者就讀者關心的一次性消毒餐具進行了調查,發現除了收費缺乏依據外,存在的其他問題也不少。 在采訪中了解到,提供一次性餐具的
潔潔餐公司,抹布擦玻璃杯后便封裝。 餐潔仕公司消毒車間內臟亂內景。筷子兩遍烘烤以后被隨意放置晾曬,之后會直接打包送上餐桌。 打包分裝都是赤手,綠源潔美老板娘(中)還在邊分裝邊抽煙。 ―生產 門口垃圾成堆,地上污水橫流。洗碗機上沾滿污垢,食物殘渣堵塞排水溝
衛生部昨(1)日舉行食品添加劑新聞通氣會,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李寧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清理包裝材料,并出臺了征求意見稿,規定未來嬰幼兒奶瓶不能使用雙酚A。另據調查,PC奶瓶多含雙酚A,而國產多數PC塑料水壺未標雙酚A成分。 已出臺的征求意見稿顯示嬰兒奶瓶
一元一套的消毒餐具 今年以來,全國多個城市叫停消毒餐具收費行為。在消費者叫好的同時,餐具加工企業、設備供應商、餐飲企業怨聲一片。有關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出現多年的“餐具集中消毒”模式,其安全、環保、減少污染等特點已被社會認可,但關于消毒餐具應當由誰來埋單的問題一直爭論
現在一進餐館,服務員就會順手地每人發一套塑料膜包好的消毒碗筷,看上去衛生健康,只是埋單時需要付費1元。 不過,在衛生部門公布的東莞第一季度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監測情況中,全市70家餐具消毒單位,合格的僅40家,往悲觀里想,吃飯遇上的將近一半消毒餐具都不合格。 消毒餐具變成了“有
青島市相關部門聯合行動,根據市民的舉報,依法取締了兩家無證經營消毒餐具的小作坊 地上污濁不堪、墻壁上長滿霉菌、碗筷在臟水里浸泡,消毒餐具清洗車間里彌漫著刺鼻氣味……昨天上午,青島市衛生監督局、城陽區衛生監督所、夏莊街道辦和工商局城陽分局聯合行動,根據市民
佛山將率先取消消毒餐具收費。 記者何波 ●佛山市消委會下周一宣布取消消毒餐具收費 ●消委會和餐飲行業協會聯手對付“霸王條款” ●有市民擔心消毒餐具費或變換名目再上餐桌 “霸王條款”倒了 佛山的消毒餐具收費終于要壽終正寢了,市民去飯店消費再也不用為這項“霸王收費”和店老板爭得面紅耳
醫院急救車風馳電掣 忙著為多家餐館送問題餐具 前天,有市民反映說,在南京江寧東山街道,有一家衛生狀況差的消毒餐具公司,竟用一輛警燈齊全的急救車運送消毒餐具。而這些號稱高溫消毒的一次性餐具,連餐具檢測合格報告都沒有。對此,昨天記者與江寧區衛生監督所的執法人員一道展開了調查。
消毒餐具使用費成行業“潛規則” 餐具消毒企業的“四大病”待破解收取餐具使用費涉嫌違法 前幾天,福建省東山縣消費者李軍在某餐館吃午飯時,發現該餐館提供的成套消毒餐具里面的杯子和勺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碗、杯、碟上還有一些污水印跡。李軍立刻找到該餐廳服務員,要求其提供
“誰還敢用‘消毒餐具’啊,你沒看到那些被曝光的黑作坊,所謂的消毒餐具并不干凈。”8月3日中午,在朝陽區一家小餐廳,和同伴一起用餐的李女士斷然拒絕了“一元一套”塑封消毒餐具,而向服務員索要普通筷子。近年來,消毒餐具行業由于缺乏監管導致魚龍混雜,屢屢曝出衛生問題,消費者使用消毒餐具也不免心
昨日,渝中區衛監所工作人員突擊檢查百衛餐具消毒服務中心。 昨天,本報報道餐具消毒黑作坊后,渝中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前往調查,責令黑窩點馬上停止運營。但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稱,他們無權查處;黑窩點應由工商部門查處。 本報報道還引起了廣大市民和網友的關注。大渝網上,網友紛紛發帖評論。有
央視曝光消毒企業衛生環境極差臟水重復使用等問題,本報調查發現――― “黑作坊”餐具流向中小餐館 衛生餐具不衛生。日前,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中曝光,國內部分餐具消毒企業存在生產條件不合格、衛生環境極差、臟水重復使用等問題。記者昨天走訪廣州市場,發現部分餐飲店使用的“消毒餐具”
央視曝光部分餐具消毒廠衛生極差,洗碗水循環使用。 衛生餐具不衛生。日前,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中曝光,國內部分餐具消毒企業存在生產條件不合格、衛生環境極差、臟水重復使用等問題。記者昨天走訪廣州市場,發現部分餐飲店使用的“消毒餐具”衛生狀況也不容樂觀,
前幾天,一位姓李的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在撫順某飯店請客吃飯,結賬時店家多收了他150元消毒餐具費。他有些不解,消費者來飯店用餐,飯店有義務為其提供安全、衛生、清潔的餐具,怎能再另行收費呢? 帶著這一問題,記者走訪了當地相關部門,并對一些飯店進行
顧慮消毒餐具行業衛生隱患,專家呼吁建立行業國標。 近期消毒餐具、一次性餐具衛生隱患的接連曝光,讓很多市民產生了顧慮。昨天記者走訪一些中小餐館發現,有的消毒餐具根本沒有標注消毒日期和保質期。京城多數大型連鎖餐飲、老字號餐館則普遍表示,不會使用市場上銷售的消毒餐具。 按照衛生部的《
工商執法人員正在拍照取證 執法人員正在檢查餐具 近日,京華時報記者分別進入5家餐具消毒企業暗訪,發現消毒餐具在生產清潔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衛生問題。 經本報曝光后,工商部門對相關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目前,5家餐具消毒企業中,2家因無照經營被工商部門查封;1家疑
“有的餐具消毒作坊,明明加工環境臟亂差,但洗出的碗經檢測卻是完全達標的,標準太低讓我們的監管陷入尷尬。”今天,在濟南市對餐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中小餐飲業開展的餐具消毒專項整治行動中,一位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道出了他們的無奈。 今天上午,記者跟隨由濟南市食品安全辦公室、衛生局、食品藥品監
央視曝光河南云南黑消毒餐具后,昆明市民也對餐館提供的消毒餐具表示出擔心,并呼吁相關新規盡快出臺。昨日,記者從市衛生局衛生執法監督局獲悉,餐具消毒是衛生部門對餐飲行業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昆明市集中式餐具消毒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舉行聽證會,不久將正式出臺實施。
俗話說“病從口入”,這讓老百姓吃東西時都加了小心。然而,只注重“食品安全”遠遠不夠,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揭露了消毒餐具不“消毒”的現象,殘留在餐具上的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也會造成危害。這不禁讓市民感嘆“防不勝防”。記者隨后調查發現,北京市民就餐時,一般并不留心餐具外包裝的消毒信息。 央視曝
俗話說“病從口入”,這讓老百姓吃東西時都加了小心。然而,只注重“食品安全”遠遠不夠。日前,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揭露了消毒餐具不“消毒”的現象,殘留在餐具上的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也會造成危害。這不禁讓市民感嘆“防不勝防”。記者隨后調查發現,北京市民就餐時,一般并不留心餐具外包裝的消毒信息。
5月17日,衛生部發布了我國首個《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規范(試行)》,明確了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職責,并對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的衛生合格標準提出了9項明確要求。此舉意味著,中小餐館廣泛使用的“一元餐具”從此有了明確的衛生標準。業內人士認為,僅必須機械洗滌一項就將淘汰一批達不到要求的小作坊式企業
近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部分餐具消毒廠衛生狀況差,一些餐具消毒企業污水橫流、蒼蠅亂飛,臟水循環使用,用抹布擦擦就封口,餐具消毒可能越消越臟。專家指出,在餐館使用消毒餐具前,不妨用開水泡洗三分鐘來消毒殺菌。 消毒筷難保干凈衛生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秘書長董金獅介紹,目前餐館提